王平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我院自1993~1999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病因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248例,占同期本院所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21.18%(248/1 171),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建苏;殷菊香;高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人类对自身衰老的认识和抗衰老的探索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课题,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长期以来这一学科的发展十分缓慢.20世纪,随着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近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衰老科学的了解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这些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适应人们对抗衰延寿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人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目前,我国老年人已达1亿3千多万人,这些老年人(包括一部分中年人)受到衰老的严重困扰,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2001年的71岁左右,但绝大多数人还活不到应有的寿限(115~120岁).由此可见,在新的世纪里,衰老与抗衰老研究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使命.
作者:刘汴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老年哮喘与冠心病危险因子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本文通过对老年哮喘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子检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作者:占忠;李西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抗衰老药物应用是抗衰老综合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抗衰老药物研究和应用的若干问题作一概述.
作者:朱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疗效. 方法对60例BVI患者分别用尼莫地平(治疗组)和脉络宁(对照组)静滴治疗,疗程14d,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改变. 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快,24h内有效率为66.7%,72h内达93.3%,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分别为6.7%、16.7%、40%.治疗组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结论尼莫地平治疗VBI安全有效.
作者:顾迅;何一然;曾林;欧阳晓俊;季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前,老年人直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的处理,国内外尚无统一观点.我院自1992年6月~2000年6月,共收治直肠癌587例,其中≥65岁并伴有糖尿病者26例 ,经处理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雪敏;谷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牙槽骨是人体颌面部骨骼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健康程度是牙齿能否固位在口腔中发挥正常功能的关键.全身骨量下降,可出现牙槽骨组织缺损,牙槽嵴水平吸收或牙齿松动.我们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各40例进行口腔疾患(如牙折、龋齿、牙槽嵴水平吸收、牙齿松动、牙齿咬NC152面及切缘磨损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沈兰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几年来老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一些地区居高不下,已引起防疫及临床人员的重视.本文收集近2年老年肺结核264例,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刘东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人类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正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中医学关于延缓衰老有着相当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从《黄帝内经》养生抗衰的理论到今天多学科对中医药延缓衰老的研究,都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老年医学的内容,也必将在人类挑战衰老、防治老年疾病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老年上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明显受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本文探讨了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法(PCEA)和术中硬膜外阻滞合并PCEA对老年上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择期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肌注镇痛组(A组)、全麻加PCEA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加PCEA组(C组).测定术前及术后24h、48h、72h呼吸功能参数和动脉血气. 结果术后24h、48h各组呼吸功能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A组较B、C 2组变化更明显(P<0.05),B组术后24h、48h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0)、呼气峰流速(PEFR)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72h各组呼吸功能差异不明显.3组术后各时段PaCO2明显升高,PaO2明显下降,A组较B、C组下降显著(P<0.05). 结论老年上腹部术后早期呼吸功能明显受损,存在明显的低氧血症和CO2蓄积.术后PECA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且以术后48h内明显.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少术后PCEA用药量,且对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更有利,可能与抑制手术操作刺激有关.
作者:于泳浩;张素品;李文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病人多数存在体重降低及皮下脂肪耗竭,人们普遍认为这种营养不良是由于病人长期缺氧和增加呼吸做功造成的,但是它的确切机制尚不明了.近年发现其与一种由肥胖基因(ob)编码、脂肪细胞合成释放的瘦素有关,它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内能量平衡及脂肪代谢,有研究发现循环瘦素水平与人类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密切相关[1].已经证实在营养不良的COPD病人中循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增加,TNF-α的激活与COPD病人营养不良有关[2].本研究旨在观察COPD病人的循环瘦素水平与营养指标及TNF-α的相关性,从而对瘦素与COPD病人营养不良指标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李报春;吴丽星;杨金梅;张霞;孔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骨性关节炎非手术治疗现状的调查研究,为提高对此病的诊疗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对就诊的原发性骨性关节炎358例患者进行研究,评价治疗方式及疗效. 结果治疗方式很多,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体育锻炼及休息、物理疗法等.疗效不一. 结论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是提高疗效的前提,完善具体治疗方法、增加医生指导、综合治疗是有效的方式.
作者:曹阳;王伟;刘久仁;张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心率变异性(HRV)为手段,探讨老年人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时相的生物学特征. 方法共入选2组健康受试者:观察组33例,年龄65~82岁,平均(72±10)岁;对照组31例,26~35岁,平均(30±4)岁.对2组对象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每小时HRV的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及LF/HF).采用余弦拟合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HRV的频域指标呈典型的昼夜节律分布;与年轻组相比,老年人TP,LF及HF的均值及振幅明显减低;LF/HF的振幅也减低,但其均值无显著变化.2组间各指标的相位无明显变化. 结论老年人HRV的24h均值及昼夜波动振幅渐低,而其相位不变.提示该人群中心脏自主神经兴奋水平及其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能力减低.
作者:郭艺芳;宋光耀;Stein PK Domitrovich PD;李绍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自1993年起开展了对有心慌不适的门诊老年患者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加做0.5h以上的持续心电图监测,以弥补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短暂的缺陷,使心律失常检出率大大提高.本文收集了≥60岁患者1 000例的心电监测结果,并进行了分类、分析,旨在不断提高人们对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发生率的认识.
作者:王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了解老年教职工健康状况,本文对153例≥60岁教职工的血脂、血糖、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进行测定,并与中青年进行了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肇庆学院2000年参加体检的教职工769名(22~81岁),其中,男435名,女334名.按年龄分组,①老年组:153例,男112例,女41例,年龄60~81岁,平均(65.78±4.70)岁;②对照组:616例,男323例,女293例,年龄22~59岁,平均(38.64±9.35)岁.
作者:郝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预防和治疗. 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60岁以上的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者28例,并以同期手术未发生呼衰的211例老年肺癌患者作对照,用χ2检验分析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 结果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为11.7%(28/239),病死率21.4%(6/28).呼衰组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一秒钟呼气容积(FEV1)、一秒钟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都明显低于无呼衰组(P<0.01).全肺切除组术后呼衰发生可能性明显高于肺叶和段/楔形切除组(P<0.01). 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异常、呼吸道感染、手术创伤和伤口疼痛刺激是引起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及早诊断、及时行气管切开术并给予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有效手段;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避免手术后并发症是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关键。
作者:郑世营;赵军;葛锦锋;秦涌;马海涛;于曙东;沈振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是一种易发生于中老年人且与某些基础疾病相关的肠道缺血性疾病,临床较少见,早期诊断较困难.我科自1995年12月~2000年12月共收治老年缺血性结肠炎13例,所有病人均经内镜确诊,经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军;石巧荣;刘军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30年来对浆细胞肿瘤采用马法兰为主的化疗加支持疗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总生存率并无明显提高.近3年国外研究发现酞胺哌啶酮(thalidomide, 反应停)对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MM)有治疗作用,1999年12月~2001年5月我们应用反应停治疗老年浆细胞肿瘤5例,旨在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作者:解关兴;吴德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衰老(aging)的病理生理是生命科学中一个宠大的课题,它涉及生命过程的方方面面,诸如基因调控障碍、细胞凋亡、自由基损伤、物质代谢失衡、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免疫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失调、组织细胞退行性改变、生理功能下降等.本文结合临床和抗衰老的实际应用,对衰老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一概述.
作者:刘汴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基底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为一种常见皮肤肿瘤,以老年人面部多见,呈慢性病程,可发生破溃毁容.我科自1974至2000年应用手术等方法治疗老年外鼻基底细胞癌3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31例中男24例,女7例.60~70岁14例,71~80岁11例,81岁以上6例,病程3月~15年.1.2 诊断与分型 31例患者首诊基底细胞癌20例,怀疑不确定5例,误诊6例,其中误诊黑色素瘤2例,鳞癌1例,色素痣2例,局部感染1例,1例左颈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转移.临床分型:结节溃疡20例,色素型5例,浅表型4例,纤维上皮瘤2例.
作者:朱洪源;吴国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