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民
我们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的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素(PGI2)的稳定产物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液流变学进行了观察,试图了解它们在肺心病中的变化及相互间的关系.
作者:辜燕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瘤样增生性病变,发生于老年人可能与其生理特点及长期胃溃疡的刺激有关,现将我们诊治的15例老年人胃嗜酸性肉芽肿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戴新泉;李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发现2例因原因不明的腹痛和消化道出血作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引起肠梗阻,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正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一步PCR 3条引物法,对287例老年EH(高血压组)和301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分型,并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计数,组间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高血压组DD型基因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0.4%和30.5%,对照组分别为9.3%和31.2%,经χ2检验,2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EH)无关.一步PCR 3条引物法更准确可靠,可减少DD型错判率.
作者:巩云霞;庞小芬;朱理敏;沈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的常见病,尤其常见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康复治疗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约40%的患者可以通过以运动为主的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综合介绍原发性高血压康复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作者:励建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心脏血管的自然老化,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由于病情危重,变化快,症状不典型,常被延误诊治.现将我科1996年12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监护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梅;高爱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的变化.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DHEA的水平,并与44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DHEA的平均水平是(3.342±1.438)ng*ml-1,而对照组为(6.664±1.624)ng*ml-1,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可能与其血浆DHEA水平的下降有关,DHEA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一项诊断指标.
作者:刘中霖;邢诒刚;陶恩祥;刘;军;吕瑞妍;肖颂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1997年2月~2001年3月,应用视频汽化电切术治疗老年人下尿路疾病316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毅;周志耀;张世革;乔迪;吴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急性白血病,按波及的细胞系列不同,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急淋与急非淋都可以发生在儿童期、成人期和老年期(≥60岁).
作者:林宝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或药物的滥用,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报道日益增多.药物所致的ARF约占34.2%,在老年人发生率更高.本文总结我院26年中53例老年药物性ARF的临床特点.
作者:曾鸣;王笑云;王小兵;俞香宝;沈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自1993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胸外伤44例.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葛锦峰;郑世营;沈振亚;秦涌;马海涛;于曙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DCVD)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严重程度往往与瓣膜损害及功能失调程度相平行,超声检查是确诊DCVD的主要手段.我们对468例50岁以上患者行心脏超声探查,对DCVD发病情况、瓣膜损害与功能失调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张磊;龚倩;李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 方法将135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PGE1组(治疗组)68例,硝酸甘油组(对照组)67例.治疗组应用PGE1100μg静滴,1d1次,7d为1疗程;对照组硝酸甘油10mg静滴,1d1次,7d为1疗程,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缓解及消失时间,心电图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周径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血液流变学参数. 结果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8%和87%.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9%和80%.心功能测定EF、FS、SV明显改善者治疗组占72%,对照组占70%.但血液流变学效应改变,治疗组得到明显改善58例(85%),而对照组仅有18例(27%)略有改善,2组差异非常明显(P<0.01). 结论 PGE1具有强效扩张冠状动脉,同时又能改善血液高粘性及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作为一种很有价值的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新型药物在临床上观察使用.
作者:陈林;梁永会;龚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青壮年时具有良好视力,进入老年期后因出现视力减退而来就诊的患者并不少见.临床上裸眼视力≥1.0为正常视力,而<1.0则视为异常视力.为探索老年人出现异常视力原因,作者分析了自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350例老年患者的眼科检查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峰峰;沈德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部分缓解:需2次引流并注药后胸液完全吸收或减少于原有的1/2,临床症状缓解>4周者;微效:需3次引流并注药后胸液有所减少或不再增加,临床症状缓解≤4周者;无效:经3次引流并注药后胸液仍不减少或增加,临床症状加重者.
作者:吴茂荣;李月兰;肖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比较复杂,病程迁延,易复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近年内使用结肠炎丸治疗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34例,并与柳氮磺胺吡啶(SASP)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淑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改变关系及特点. 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法对322例≥60岁老年人各种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和心脏腔径改变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322例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202例,房性心律失常高于与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65.34%和34.65%).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比较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射血分数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房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前组以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后组以左心室内经增大为主(P<0.01);与右心房及右心室关系不密切. 结论各种心律失常发生是对心房及心室压力过度负荷,而形成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引起心脏扩大有着密切关系,尤其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是心血管事件发生重要病因之一.
作者:沈琳;魏文娟;王慧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7月~2000年6月64例老年ACST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时机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8 h以内的手术的病死率8.3%,24 h内手术的死亡率为13%,48 h以上手术的死亡率31%,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42%. 结论 24 h以内手术与48 h以上手术的术后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5),凡诊断明确的老年ACST,除有严重的心肺疾患或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均应争取尽早手术.
作者:许利剑;高蓓;汪宝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脊柱也会相应地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可以影响脊柱的任何一个节段,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椎间盘、椎体、小关节、韧带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正常的脊柱退变和老年性脊柱病变虽各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脊柱退行性变是老年性脊柱病变的病理基础.所以本文首先回顾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的变化,然后再介绍老年性的脊柱病变.
作者:刘海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妇女人数迅速增加.过去由于产伤造成的子宫脱垂、生殖道损伤已成为历史.但在当今,老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低落,盆底肌肉、韧带松弛,导致子宫脱垂、内脏膨出的发生逐渐增加.因子宫切除而在数年后发生阴道穹窿脱垂、肠疝等亦并非少见.如何纠治、预防这一病变,本科采用了阴道残端与腹直肌前鞘悬吊术,子宫直肠凹封闭术,对35例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取得了预期效果.
作者:王淑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