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舌痛症临床治疗近期观察

沈兰英

关键词:老年人, 舌痛症, 临床治疗, 全身因素, 临床观察, 口腔疾病, 疼痛, 局部
摘要:舌痛症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引起疼痛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本文对62例老年人舌痛症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期痴呆38例影像诊断限度探讨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 MID)是老年期痴呆中常见的两种类型.本文将分析老年期痴呆中AD和MID在影像上的表现和诊断问题.

    作者:蒋惟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膀胱癌的诊治进展

    膀胱癌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4~4.8∶1.男性以意大利的发病率高,为34·10-5,美国为27.1·10-5,东南亚和印度低,为1.8·10-5~3.7·10-5.近年来膀胱癌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自1984~1993年,诊断为膀胱癌的人数每年增加约36%.

    作者:孟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蝮蛇抗栓酶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

    我科自1997年开始应用蝮蛇抗栓酶、川芎嗪治疗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高粘血症,并对其临床表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监测,现将130例完整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远宏;孙少斌;刘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鼻胆管替代T管在老年胆道外科中的应用

    T管引流为肝胆外科常用的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对胆管切开术后胆漏的预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术中置管到术后拔管的众多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处理不当,均可发生拔T管后胆漏,此种胆漏在临床工作虽不常见,但易被忽略而导致严重后果.本院从1999年5月开始用鼻胆管代替T管的某些作用,在胆总管切开后一期缝合,不放置T管,治疗老年性胆总管结石6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凯;周建新;谢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我国老年糖尿病期刊文献分布初步调查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我国老年糖尿病方面信息,使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有关的发展动向,同时使图书情报部门在选购这方面的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情报,又能尽量节约经费,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老年糖尿病期刊文献分布作了初步调查,从中找出该学科领域主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图书情报人员参阅.

    作者:范存亮;李成建;宫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药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又称进行性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主要的原因.AD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以致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章;马润娣;于立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舌痛症临床治疗近期观察

    舌痛症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引起疼痛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本文对62例老年人舌痛症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沈兰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病人医院内绿脓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与药敏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老年绿脓杆菌下呼吸感染的认识,更有效的治疗,我们对泰安市3家医院近年来治疗的医院内绿脓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62例老年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于亮;于克波;张灿灼;李忠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妇女血脂血压及体质量指数影响

    目的探讨尼尔雌醇联合小剂量安宫黄体酮(MPA)替代治疗对绝经妇女血脂、血压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方法 78例45~56岁的绝经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时间1年,其中56例资料完整,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每15d服尼尔雌醇2mg,每月服MPA 4mg×10d,对照组服安慰剂,所有入选者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3月、6月、12月检测血脂、血压及体质量指数. 结果服药3月后血HDL-C(1.74±0.45)mmol·L-1、Apo AⅠ(1.37±0.29)mmol·L-1、TG(1.79±0.38)mmol·L-1明显升高,LDL-C(2.57±0.63)mmol·L-1显著降低,持续用药6月后舒张压(73.87±7.81)mmHg明显降低,治疗组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尼尔雌醇加小剂量MPA对绝经妇女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富强;陈婷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空肠多发性憩室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

    患者女,77岁.因发作性上腹部隐痛、腹胀3d,呕血、黑便2d于1999年1月2日入院.否认消化性溃疡及肝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100次·min-1,呼吸21次·min-1,BP 90/60mmHg.老年女性,神志清,重度贫血貌.皮肤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

    作者:王学敬;徐弘君;刘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脑梗死脂蛋白(a)及血小板变化的临床观察

    脑梗死常与动脉粥样硬化(AS)有密切关系,栓塞又常为其重要的病理基础.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PLT)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血浆高浓度脂蛋白(a)[LP(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人观察了45例老年脑梗死中血浆LP(a)及血小板的变化.

    作者:王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胆囊切除术186例临床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以及饮食结构改变,胆囊炎、胆石症患病率增高,由于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下降,合并症多,给治疗增加了困难,因此,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把握好手术时机十分必要.现将手术治疗情况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孙步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农村老年肺结核家庭内传染的调查

    为了解农村老年肺结核病人对家庭人员患病的影响,以指导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开展,在全市范围内对老年肺结核病例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作者:钱枫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房间隔缺损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老年房间隔缺损诊治的认识. 方法对14例60岁以上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病程、临床表现、特殊物理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14例轻至中度房间隔缺损发展至老年期,均形成肺动脉高压,因有合并后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本组出现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二尖瓣、肺动脉瓣及右肺静脉畸形连接各1例.终导致全心功能不全,死亡1例.手术治疗2例,内科治疗12例,以对症治疗为主. 结论老年房间隔缺损随年龄增长病情发展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为疾病的诊治增加一定的难度.

    作者:黎永谦;张汉灵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前言--提高对老年人血尿的认识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与寿命延长相关的老年病日趋增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基数大,老年人绝对人口多,老年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医疗保健面临严峻的问题.在泌尿外科领域中,老年人的尿路感染、肿瘤、前列腺疾病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疾病,而这些疾病都可能引起血尿.其中泌尿系肿瘤,如肾癌、输尿管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它们可直接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老年人是肿瘤的高发人群,对于老年人血尿,尤其要加以重视,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尽早查明原因.

    作者:王国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恶性血液病26例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

    老年人和恶性血液病患者均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我们对26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周期非老年性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旨在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特点.

    作者:周建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膀胱癌研究进展

    目前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取决于血管形成(angiogenesis).血管形成是指在已经存在的血管网中生长出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它不仅出现在胚胎形成、伤口愈合、炎症、月经等短暂的生理过程中,而且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实体性肿瘤等病理过程中.血管形成受大量因子的调节,而在所有的调节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重要的[1],它调控血管形成作用强,特异性高.因此,VEGF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所有的实体瘤一样,膀胱癌的形成也具有血管形成依赖性,研究VEGF及其与膀胱癌的关系,必将对认识膀胱癌及膀胱癌的治疗产生有益的影响.

    作者:施晓雷;姚茂银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甲亢误诊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例报告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近年来我科门诊高龄甲亢时有发现,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不明显,而是以某一系统为主要症状就诊.现报道1例误诊长达3年.

    作者:郝孝君;张奇亮;王洪刚;刘旭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预后的影响

    目前认为,冠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以及冠脉收缩,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故主张抗凝治疗.现对照分析应用肝素治疗老年UA 68例和未用肝素治疗老年UA 66例的疗效,旨在探讨肝素治疗对老年UA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高太有;赵霞;邵回龙;任国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男女脑血管病400例血脂分析比较

    已知人体脂质代谢紊乱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老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对男女性别之间、脑梗死与脑出血之间血脂代谢有无差别的看法不同.本文对400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血脂的测定,比较男女性别间、脑梗死与脑出血间的血脂水平,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桂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