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山;郭志强
目的:评价静脉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比较,应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进行疗效评价,同时比较其血浆纤维蛋白原、D一二聚体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观察其安全性.结果: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从治疗后3天即出现明显效果.在治疗7、14d的CT扫描治疗组的低密度缺血灶体积(10.45±2.24ml,8.16±1.81ml)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从总有效率比较显示:治疗组(82.50%)优于对照组(65.00%),有显著性差异(P=0.04).用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P=0.03),D一二聚体升高(P<0.01);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等不良反映.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郭月叶;刘乐喜;刘远洪;郭雅聪;牛好敏;张红菊;郝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神经内科目前收治的脑梗死、脑出血的患者比较多,为了提高对脑血管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此浅谈对1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韵瑜;陈玲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组38例(46只眼)视力损害严重,视野缺损多与生理盲点相连.眼底视盘边界模糊、水肿、渗出及出血,部分呈现视盘缺血苍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盘及脉络膜充盈延迟,视盘低荧光.结果:经多种方法治疗,视力提高32只眼(69.6%),双眼视力相等14例,占36.8%;视野改善21只,双眼视野缺损一致26例,占68.4%.结论: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应寻找早期预防、诊断的方法及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晓琳;董仰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处理脑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以及术后处理.方法:对2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脑垂体腺瘤切除术.根据骨性鼻中隔推开的易难程度,9例采用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17例采用经单鼻孔-鼻中隔中段-蝶窦入路进行手术.根据患者鼻孔大小,21例进行了鼻小柱一侧或右侧鼻翼基部切开.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6分钟.肿瘤镜下全切2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和鼻中隔穿孔各1例.经5个月~4年随访,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脑垂体瘤摘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是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小兵;张永红;刘娟;张景龙;李光;郭勇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3-05~2001-05共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40例,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爱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脑血管病病人可因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咽后壁的随意运动受到影响,不会咀嚼,我们可针对其特点进行鼻饲,体会如下:
作者:黄艳玲;马丽影;张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静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曾成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急性CO中毒是北方冬季的常见病,其首发症状和迟发症状均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T对CO中毒性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现将我院50例CO中毒患者的CT影像改变进行回顾和分析.
作者:张孟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脊髓型颈椎病起病隐袭,早期症状各异,患者常常反复求诊于骨科、神经科、理疗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容易引起误诊.2001-01~2001-1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该类患者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向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刺五加注射液对神经源性水肿的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源性水肿患者给予刺五加注射液静滴,每日80~100ml不等,20d为一疗程,可应用1~2个疗程.同时,与常规应用丹参针或川芎嗪针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的4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患肢消肿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疗效确切,无副作用,较临床常规治疗者效佳.
作者:时新艳;李富慧;方建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深穿枝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大脑半球白质和脑干缺血性病变.自从CT问世以来,经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死越来越多,现将我院经头颅CT证实的308例腔隙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其发病病因及危险因素.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东菱迪夫(DF-521)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起病24h内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DF-521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对照组,治疗组首日静滴DF-521 10u,隔日用5u静滴,共用3次.结果:2周后进行疗效评分,治疗组总显效率83.3%,明显高于33.3%的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DF-521具有系统调整凝血纤溶改善循环等多种作用,治疗早期脑梗死,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高均合;刘洪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易并发脑梗死性疾病,虽对患者危害很大,但临床上对此尚不够重视.我院1995-06~2001-12收治COPD 1127例,其中并脑梗死性疾病6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赖伟;阮曙京;莫永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赛莱乐治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5例,应用赛莱乐(盐酸丁咯地尔)200mg溶于生理盐水200ml静滴,10天一疗程.对照组40例,应用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5%葡萄糖200ml静滴,10天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赛莱乐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症状
作者:彭小兰;赵静;严雯;吴惠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临床用药探讨罗华宁片治疗高血脂症,证实其治疗高血脂症的显效性.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进行口服罗华宁片治疗8周,观察其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查TC、TG、HDL-C、LDL-C,发现TC、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TG无显著变化.治疗前后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罗华宁片治疗除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外的高血脂症疗效肯定.
作者:常红娟;常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CT及MRI临床应用,癫痫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CT、MRI、脑电图相关因素,本文对我院1996-12~2001-12收治1850例中风病人,其中首次中风后继发癫痫100例,作一临床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宝朝;潘燕;殷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小儿惊厥在临床上发病多突然,表现凶险,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甚至时间更长,有时反复发作,而且不经过适应处理和精心护理,相当一部分不能很快恢复,可形成惊厥持续状态.如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均可危及婴幼儿的生命或发生严重脑组织损伤,留下后遗症.因此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尤为重要.现将我们经治的3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急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焦启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有效的治疗方法,1998-02~2001-04我院对出生后24h入院的中、重度HIE患儿应用纳洛酮治疗,并作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薛春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妊娠高压综合征(PIH)是妊娠期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是指妊娠20W后发生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甚至抽搐、昏迷至母婴死亡.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国内报告发病率约9.4%,在孕妇死亡原因顺位的第二位,因此加强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我院自2000-01~2001-12应用小剂量熟大黄预防PIH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研究对52例颅脑损伤后患者采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与同期采用常规治疗进行比较,观察疗效.
作者:刘宏伟;马红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