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杰;肖秀兰;徐春梅;李义斌;田敬平;徐乾成
目的 探测江西省南昌县血吸虫病疫情聚集区范围.方法 收集2009年南昌县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感染率数据,采用ArcGIS 9.2软件中空间聚集性分析、全局自相关以及空间热点探测方法,绘制空间自相关系数图,描述不同空间距离尺度下的血吸虫感染率自相关指数变化趋势;结合实际情况,以代表性的距离为空间关系参数,对研究区域的血吸虫感染率热点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9年研究区域内的血吸虫感染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从自相关系数图发现在空间距离尺度为1900、2600、3800 m和5000 m时出现了波峰;结合研究区域地理环境,发现在空间距离尺度为5000 m的血吸虫病热点区域更符合实际,存在2个热点区域和2个次热点区域.结论 空间聚集性分析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能够更加精确地探测血吸虫病疫情聚集区域.
作者:唐启强;张智;黄潮清;赵安;胡碧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T细胞活化除需要T细胞抗原受体传导的第一信号外,还需要协同刺激分子传导的第二信号.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血吸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协同刺激信号分别进行介绍.
作者:高雅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土源性线虫病控制后期群体化疗效果,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6个村分成目标化疗、选择性化疗和对照3个组,通过连续3年的观察,比较各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感染度和再感染情况,评价化疗效果.结果 选择性化疗、目标化疗和对照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化疗干预后比干预前分别下降85.94%、43.10%和20.87%;目标化疗组因部分重点人群菜地施用新鲜人粪致钩虫感染率高,影响了化疗效果;再感染率是新感染率的16.65倍.结论 在土源性线虫病控制后期化疗干预仍有效果,但加强粪肥使用管理、开展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更为重要.
作者:曹汉钧;金小林;徐祥珍;江文才;沈明学;梅火根;高金兵;邰鸿奎;李叶芳;杜松如;李永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间日疟原虫在江苏省中华按蚊体内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析温度对江苏省中华按蚊体内间日疟原虫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人工饲血系统感染实验室饲养的中华按蚊,感染后分别在16±0.5、19±0.5、22±0.5、25±0.5、28±0.5、31±0.5℃条件下饲养.解剖中华按蚊的唾液腺,观察不同温度下间日疟原虫子孢子进入中华按蚊唾液腺的早时间,计算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根据江苏省13个市月平均气温,计算中华按蚊理论年发育疟原虫代数.结果 江苏省中华按蚊体内间日疟原虫发育的起点温度平均为15.31℃,有效积温为109.81日度.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增殖的适温度为25~ 28℃.江苏省中华按蚊理论年发育疟原虫代数南部比北部多1~3代.结论 温度是影响疟原虫发育的重要因素,温度为25~ 28℃时,江苏省中华按蚊传播疟疾的机会增大.但在建立疟疾疫情预警系统时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作者:王伟明;周华云;刘耀宝;李菊林;朱国鼎;唐建霞;曹园园;顾亚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及探讨可行性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疫情统计、流行病学调查、随访调查等方法,对扬州市江都区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和劳务输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江都区共网络直报输入性恶性疟46例,均为赴非洲劳务输出人员,年龄多在30~ 49岁,其中28例在国外发病,29例集中于某劳务输出公司.调查各类回国人员444人,确诊恶性疟24例.结论 要做好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必须加强劳务输出市场规范管理和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朱锡广;佘广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克隆表达细粒棘球绦虫烯醇酶(EgEno)基因,并对其免疫诊断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从细粒棘球绦虫cDNA中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coliBL21 (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鉴定;采用细粒棘球蚴病及其他几种寄生虫病患者的血清和健康人血清,通过ELISA法评价重组EgEno抗原的免疫诊断效果.结果 重组质粒pET28a-EgEno构建成功.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在E.coliBL21 (DE3)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EgEno相对分子量约为50 kDa,可被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识别.EgEno对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免疫诊断敏感性为81.25%.结论 克隆出细粒棘球绦虫EgEno基因并在E.coliBL21(DE3)中表达,重组EgEno对细粒棘球蚴病有较好的免疫诊断价值.
作者:王莹;张璟;袁忠英;周何军;沈玉娟;徐馀信;王燕娟;伍卫平;曹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江苏省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掌握各监测点的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江苏省设立8个监测点,开展病情、螺情等疫情纵向观察.结果 2005-2010年8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血检阳性率、感染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9.04%和0.22%下降至2010年的4.34%和0.02%,下降率分别为51.99%和90.91%;农民、渔民和商业服务等职业人群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学生感染度相对较高,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者.共调查7466.46 hm2环境,分别查出钉螺与感染螺面积2213.98 hm2和247.91 hm2,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逐年下降,2010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总体钉螺面积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江苏省居民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对钉螺和传染源的监测和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杨坤;杨国静;洪青标;黄轶昕;孙乐平;高扬;高原;张联恒;杨坚波;朱宏儒;梁幼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九江市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九江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表、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结果 截至2011年底,全市现有血吸虫病人34974人,其中晚期病人2326人(当年发现106人),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全市实有钉螺面积24454.78 hm2,其中湖沼地区23045.70 hm2,山丘型地区1409.08 hm2,分别占总有螺面积的94.24%和5.76%.全市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现有存栏耕牛25601头,较2010年增加0.60%;耕牛血吸虫感染率(0.97%)较2010年(3.52%)明显下降,全市耕牛化疗覆盖率(76.00%)较2010年(50.85%)明显提高(P<0.05).结论 九江市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地区疫情仍然维持在一定水平;家畜数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仍然存在.大力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是实现血吸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目标的治本之策.
作者:顾石林;秦兵;陈春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泽漆对钉螺软体组织糖原的影响,以探讨其灭螺机制.方法 采用系统分离法分离泽漆极性部位,按照WHO推荐的“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方法”中浸泡方法进行浸杀灭螺试验;蒽酮比色法测定经泽漆乙醇提取物处理后钉螺软体组织的糖原含量变化.结果 钉螺经泽漆乙醇提取物400、800 mg/L作用48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50.43%、77.50%;作用96 h,钉螺死亡率均达100%.钉螺体内糖原含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步降低,800 mg/L时糖原下降明显,较对照组含量下降69.49%.结论 泽漆乙醇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钉螺体内的糖原含量,具有较好的灭螺效果.
作者:张静;刘晨晨;周霞;高思佳;龚唯;诸葛洪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根据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多年的血吸虫病防治临床实践经验,对各型血吸虫病的临床路径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各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治疗、住院时间、出院后治疗、护理、康复、随访等路径管理内容,旨在为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
作者:邓维成;王洪波;荆群山;刘佳新;朱剑君;任光辉;李岳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BTW5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的杀灭效果.方法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8d后用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童虫,感染5周后用同法收集雌、雄成虫,分别体外培养于DMEM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BTW5连续培养3d,观察虫体死亡及活力降低情况,并设空白对照组.对虫体进行盐酸卡红染色,观察其损伤情况.结果 在含不同浓度BTW5的DMEM培养液中,日本血吸虫成虫及童虫的死亡率与活力降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盐酸卡红染色直观显示BTW5对雌雄虫的体表和肠管有损伤作用,另外对雌虫的卵巢也有损伤.结论 BTW5具有体外杀灭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的作用.
作者:刘晨晨;张静;高思佳;周霞;龚唯;杨世林;许琼明;诸葛洪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镇江市焦北滩翻耕种植灭螺效果,评价其费用-效益.方法 于2009年在焦北滩东实验区实施修筑矮围、翻耕种植(矮围垦种)灭螺,在焦北滩西对照区采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进行喷粉法灭螺,观察两组灭螺效果,并进行费用效果比较.结果 实验组矮围垦种当年活螺密度下降了99.75%,第2年开始即查不到活螺;对照区实施药物灭螺后当年活螺密度下降70%左右,但次年即基本恢复.实验区单位面积净效益费用比为2.18,对照区为-0.92.结论 长江中下游江滩采用修筑江滩矮围和翻耕种植的方法可有效控制钉螺,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作者:陶恒业;夏爱;赵亚明;蒋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人特异性同种型抗体反应水平及特征.方法 以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成虫抗原(AWA)为检测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吸虫病流行区及非流行区人群血清中8种特异性同种型抗体(IgG、IgG1、IgG2、IgG3、IgG4、IgE、IgM、IgA)水平.结果 血吸虫病流行区粪检阳性人群特异性同种型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流行区粪检阴性人群和非流行区人群(P均< 0.001),流行区粪检阴性人群除SEA和AWA特异性IgG2、IgG4和抗AWA-IgE抗体外,其他同种型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流行区人群(P均< 0.05).流行区粪检阳性人群中,儿童SEA、AWA特异性IgM和SEA-IgG1水平显著高于成人,AWA特异性IgG水平则显著低于成人(F=6.136,P=0.014);男性除AWA特异性IgG(F=4.677,P=0.032)和IgG1(F=5.55,P=0.020)显著高于女性外,其他抗体同种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SEA抗原特异性IgG1、IgG3、IgG4抗体水平显著下降(P<0.001,P=0.029,P=0.044);治疗12个月后,除SEA特异性IgE、IgM和AWA-IgG4、IgM外,其他抗体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均<0.05).结论 血吸虫病流行区粪检阳性人群血吸虫特异性同种型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流行区粪检阴性人群和非流行区人群,治疗12个月后,大部分同种型抗体水平显著下降;流行区粪检阴性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非流行区人群.抗体诊断试剂盒研制应注意阴性参考血清的选择.
作者:谢曙英;袁敏;胡飞;刘跃民;曾小军;陶波;李宜锋;刘建平;王金明;高祖禄;李剑瑛;陈红根;林丹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江陵县3个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 选择江陵县金旗、玉古、花章等3个已实施以机代牛的血吸虫病流行村,比较其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前后人、畜和钉螺感染情况,并采用问卷形式对居民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金旗、玉古、花章等3个流行村2009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87%、2.72%、2.89%;2010年实施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2011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至0.67%、1.91%、1.75%,下降幅度分别为29.78%、64.17%、39.45%;完全淘汰耕牛的金旗村和玉古村2011年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花章村2011年仍有耕牛35头,未发现耕牛感染,但感染性钉螺面积为0.52 hm2.3个村群众对以机代牛措施的满意度达89.21%.结论 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但以机代牛政策后期的落实还有赖于必要的配套措施.
作者:张瑕;张华明;刘雄;刘军;彭孝武;曹淳力;李石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多数地区儿童蛲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由于蛲虫虫卵发育和传播速度快,致使该病易治难防,防治效果难以巩固.蛲虫长期反复感染可对儿童心身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就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危害和防治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安耀武;庞新莉;刘杰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难治性腹水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晚期血吸虫病难治性腹水诊断标准的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白蛋白冲击治疗组、大剂量利尿剂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分别按各组所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每天观察腹围、尿量、体重变化,每周复查一次B超、肝功能、肾功能,观察腹水、A/G、肾功能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按显效、有效、无效标准,统计各治疗组间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和百分率.结果 在总有效率、复发率、A/G升高率和肾功能改善方面,白蛋白组、综合组均优于常规组、利尿剂组(P均<0.01),且白蛋白组和综合组之间、利尿剂组与常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在病例死亡率上,综合组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结论 综合考虑总有效率、复发与死亡、A/G与肾功能变化、治疗成本等因素,综合组疗效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焕然;黎明;魏东平;朱继军;杨建兵;冯贤辉;丁炜;周如柏;陆国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对新发媒传疾病的流行现状、流行特征和防控进行阐述,提出在“同一个世界,共同拥有健康”的理念下,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防控体系以应对新发媒传疾病的威胁.
作者:张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了解上海市犬体表蜱虫寄生情况.方法 2011年3-12月,在上海市18个区(县)采用动物体表采集法捕获犬体表蜱类样本,将蜱虫样本带回实验室,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成蜱形态,通过形态学鉴定蜱种类.结果 在上海市18个区(县)共调查犬1950只,其中在嘉定、闵行、浦东、松江、黄浦、金山6个区的犬体表共捕获蜱虫328只,经实验室鉴定分为2属2种;宠物犬体表寄生的蜱种为血红扇头蜱和长角血蜱,实验犬和警犬体表寄生的蜱种为血红扇头蜱.结论 血红扇头蜱是上海市犬体表寄生的优势蜱种,长角血蜱是新发现的寄生于上海市犬体表的硬蜱蜱种;应加强对媒介蜱的防控.
作者:刘琴;危芙蓉;朱丹;兰勤娴;施文琦;张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甲硝唑缓释药,提高甲硝唑水溶性和缓释效果.方法 通过超声法用海藻酸钠包裹甲硝唑,制备甲硝唑缓释药,以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差式扫描量热分析和扫描电镜表征该缓释药理化结构,根据国标测定其溶解度,并用紫外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合率和缓释效果.结果 本实验制得了一种甲硝唑缓释药,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佳反应条件为:物料摩尔比3∶1、反应功率400W、反应时间200 s.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差式扫描量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确证该包合物为海藻酸钠包裹甲硝唑的产物.该缓释药溶解度可达18.99 mg/ml,体外释放结果表明12h内甲硝唑的释放量达40%.结论 用海藻酸钠包裹甲硝唑,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甲硝唑缓释药.
作者:张伟;陈强;孙小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1990-2010年四湖地区潜江市渠道钉螺消长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990-2010年四湖地区潜江市查灭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1990年相比,2010年四湖地区潜江市渠道钉螺面积下降31.05%,钉螺密度下降92.08%,钉螺感染率下降87.69%.结论 四湖地区潜江市20年间渠道主要螺情指标有所下降,其原因与开展药物和工程灭螺、洪涝灾害及环境影响因素等有关,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作者:肖秀兰;程玉萍;徐乾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