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寇玉霞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及应用解毒剂、复能剂与积极的护理措施是否可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128例患者中轻、中度中毒者全部治愈,重度中毒患者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96.1%.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与细心护理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陆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高血压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引起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心脑血管等靶器官造成损害.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不仅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有参考价值,并有利于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作者:马成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通过人体标本及地方性脊柱影像多角度测量、探索规律.目的:经按照探索规律,在C臂及X线机透视前定位减少辐射突发生故障时,能够多角度测量定位,开展应用Rf、Af椎弓根固定系统技术.方法:经在脊柱骨标本上多角度测量定位规律,再在鲜尸标本上反复论证核实.证明按照此方法开展工作的可行性.结果:证实经按照探索规律性、多角度测量补充核实椎弓根定位,经应用临床,在X线机突发生故障,任可施术减压、复位、固定,并且取得显著效果,使骨折复位的同时有坚强的内固定,术后病员通过微创伤性施术达到有效可靠的内固定,病员可早期在骨科床上借助手拉柄自动翻身,减轻了大量护理工作量,术后病员康复进展显著,frankel A级8例,B级32例,C级5例;术后改善B级6例,E级32例,F级7例,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王立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药品价格的多次大幅降低以及药品零售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我国医药零售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为了在药品零售市场占得一席之地,药店也越来越关注自身服务水平的提高,店员药学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店服务形式,越来越受到药店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视.
作者:曾建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于带状疱疹的致病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脊髓后索和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原因,带状疱疹愈后易遗疱疹后神经痛(PHV),尤其在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都较高.近年来,笔者应用更昔洛韦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在减轻和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徐联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咽炎为咽粘膜慢性炎症,是临床上咽科常见病.我们统计两年来应用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咽炎46例,获得良好效果.方法:取人迎、廉泉穴位注射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混合液.结果:治愈38例(占73.1%),好转11例(占21.2%),无效3例(其中失访1例,占5.7%),总有效率94.3%.
作者:陶铮;吴佳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住院的100例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梗阻性ARF的各种病因,并对肾实质性ARF的临床进行重点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肾前性ARF20例(20%)病因为胃肠道失液、心衰、肾病综合征、术后缺血等.肾实质性ARF 70例(70%,)其中42例(42%)肾实质性ARF是由明确的肾前性因素发展而来.肾后梗阻性ARF10例(10%),病因为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腹膜后纤维化、泌尿系畸形、神经性膀胱.结论:肾前性ARF常被忽视,未能及时诊断;肾小管间质病变是肾实质性ARF主要原因,药物是首位病因.
作者:彭沛;李新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的日益频繁化;高能量的暴力造成的损伤增多,而且病情也更加严重化和复杂化.骨折发生两处以上者谓多发性骨折,严重地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在抢救、治疗过程中当机立断、分秒必争、全面评估病人,迅速制定正确的抢救措施是挽救病人的生命的关键.
作者:詹必胜;明凤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建设,旨在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成果,结合医疗和管理过程的实际需要,将信息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资源,集中管理,形成医院信息网络.提高管理水平、辅助决策,使医院经济朝着高效益、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洪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采用常规导尿插入尿管会出现部分患者尿道痉挛疼痛,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此我们对插管方法进行探讨与改进.
作者:慈连英;王艳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卵巢早衰是指妇女在40岁以前绝经者.临床上患者表现为闭经、不孕,兼有面色潮红、烘热汗出、情绪波动、白带减少、性欲低下、阴部干燥,生殖器及第二性征逐渐退化的类更年期症状.
作者:王秋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不同剂量的胶原酶冻干制品溶于生理盐水中,分盘内和盘外注射.6个月后观察症状、体征和影象资料.结果:盘内注射总有效率83%,盘外注射总有效率75%.结论: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剂量为600~1200U.棘突旁椎间孔侧入路较方便,安全.
作者:岳维民;伍伟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已知糖尿病(DM)为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DM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心肌梗死关系密切.近年国内外临床研究均表明,DM患者与非DM患者相比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高且临床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死亡率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其病死率高与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有关.现将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作者:周兴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社区门诊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搜集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社区门诊就诊的50岁以上老年患者,以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筛查其睡眠质量.选取PSQI>5即睡眠质量较差的127例 (心理干预过程中流失5例,实际为122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治疗原发病,另一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及行为指导.总疗程8周,复查PSQI量表对比睡眠质量情况.结果:①心理干预组与对比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心理干预在改善睡眠障碍的同时,对原发病的控制亦有一定帮助.结论:心理干预对慢性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的改善对原发病的控制亦有一定帮助.
作者:郑桂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 LEEP)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1 月~2007 年12 月, 采用LEEP 对98 例CIN 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其疗效及病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98例患者LEE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CINI级40例(40.82%);CINⅡ级35例(35.71%),CINⅢ级20例(20.41%,包括宫颈原位癌1例);宫颈早期浸润癌3例(3.06%).98例患者术前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将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完全符合者88例(89.80%).术后一般无出血或仅极少许血性分泌物.术后3~6 个月复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均为正常或炎症.结论:宫颈电环切是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一种重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们试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40例过期流产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胡春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评估神经阻滞疗法对老年人慢性腰神经后支相关性腰背痛(LBP)的效果.方法:74例慢性腰背痛患者被分为老年组及青壮年组.老年组35例,年龄68.5±5.8岁;青壮年组39例,年龄37.3±10.1岁.两组均采用一侧腰椎旁及两侧腰椎小关节周神经阻滞性注药的治疗方法,注入0.3%利多卡因与0.05%曲胺奈德混合液.每周1次,3次为1疗程.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1周及六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六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在老年组较青壮年组更低(P<0.01),总有效率在老年组97.1%,在青壮年组为94.9%.两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神经阻滞性注药的方法治疗老年人慢性腰背痛可产生显著而较持久的疗效.
作者:张爱军;陈申平;林明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麻醉、无菌技术的不断改进,抗生素及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的安全性越来越高,加上当今社会人们观念的改变,医疗纠纷的增多等,使得剖宫产率不断上升,本文就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165例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伯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细胞粘附系统被认为是将基本遗传信息转换成三维蛋白质的分子模式.在众多细胞粘附分子中,NCAM是在神经系统中分布广的,被研究全面的细胞粘附因子.NCAM是一种糖蛋白,其功能与PSA有重要关系.通过选择性剪切及后修饰主要亚型有180,140,120KDa.其N末端晶体学研究表明嗜同种的识别和粘连通过一个NCAM的Ig1及Ig2两个区域与相对应分子形成反向平行的二聚体而产生.当NCAM唾液酸化后,由于多唾液酸有很大的疏水区及高的密度的负电荷,会减弱NCAM的粘合力,从而起到负向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的作用.
作者:郭梓园;曾凌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甘草酸二铵治疗以顽固性转氨酶异常为主的慢性肝炎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肝炎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在基础治疗之上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250mg/d,治疗组应用甘草酸二铵500mg/d,疗程4周. 结果:治疗后对二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和复常率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t=7.98, P<0.001).复常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X2 =16.97,P<0.001). 结论:大剂量甘草酸二铵对以顽固性转氨酶异常为主的慢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董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