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后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郝红军;李智;金泳海;倪才方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Villalta, 评分, 导管溶栓
摘要:目的 比较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不同方法 治疗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 例急性LE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溶栓方法 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经足背静脉溶栓组;B组:单纯CDT组;C 组:球囊扩张辅助的CDT组.Villalta 评分诊断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结果 出院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组PTS发生率分别为(4.5%,11.4 %),均明显低于A(32.8%,58.6%)、B两组(18%,38%),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1.3,P=0.000).结论 球囊扩张辅助CDT能有效降低PTS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131I-chTNT联合放疗治疗Lewis肺癌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131I-chTNT单药或联合外放疗对荷瘤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建立C57小鼠的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组进行试验.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肿瘤组织及感兴趣器官的放射性.观察荷瘤鼠的生长延迟效应.结果 注射药物后1d、3d瘤内注射131I-chTNT联合外放疗肿瘤内的放射性高,其次依次为131I-chTNT瘤内注射、131I-chTNT尾静脉注射联合外放疗、131I-chTNT尾静脉注射,四组均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P<0.0001).肿瘤生长延迟效应试验中,外照射组,尾静脉注射131I-chTNT组,外照射联合尾静脉注射131I-chTNT组,瘤内注射131I-chTNT组,外照射联合瘤内注射131I-chTNT组的绝对延长时间分别为:9.1±1.92d,3.2±1.54d,13.1±2.054d,5.7±1.78d,15.1±2.59d.结论 外照射联合131I-chTNT后可促进其在小鼠体内肿瘤区域的浓聚,而对正常组织无影响.联合应用131I-chTNT可提高外照射对荷瘤小鼠的放射效应,同时瘤内注射要优于尾静脉注射131I-chTNT.

    作者:陈杰;万健美;朱然;俞泽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0例

    目的 探讨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康脉2号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一日一次静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康脉胶囊口服配合静点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DVT,总有效率达到90%,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康脉2号胶囊治疗DVT可以提高药物之间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诊治分析(附15例报告)

    目的 总结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0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预后随访.结果 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中,2例胰腺癌患者因原发病的复发转移终死亡,1例患者因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余无再出血.结论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结合相关病史、胃镜、超声内镜等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可通过脾切除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需重视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

    作者:韦民;金祯;王天民;陈晓峰;樊立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与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并分析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癌、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标本包括:47例肾癌组织、41例癌旁组织、38例正常肾组织、35例患者外周血标本,制备组织抽提液及外周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三种组织及血清中TSP-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TSP-1在肾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三者间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6.44±4.80ng/mL、42.55±4.12ng/mL、46.55±1.55ng/mL,依次递增,三种组织间的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TSP-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肾癌TNM分期与Fuhrman分级的提高而均降低,且都呈负相关(r=-0.84,P<0.01;r=-0.70,P<0.01).结论 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肾癌的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判肾透明细胞癌发展及恶性程度的指标.

    作者:邱振伟;温端改;侯建全;浦金贤;张光波;魏雪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腺瘤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重症肌无力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胸腺瘤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131例胸腺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G分成A B两组,A组70例,B组61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sFas水平.对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间比较,A组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极显著(P<0.001);两组间同分型同分期胸腺瘤间sFas差异极显著(P<0.001);同组间无论胸腺瘤分型或分期是否相同sFa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眼肌型MG患者血清sFas明显低于其他临床分型MG(P<0.001).结论 胸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与MG的发生无直接相关性,Fas 基因和蛋白结构的变异可能是MG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进一步研究,血清sFas水平可能作为评价病情和疗效的客观指标.

    作者:张航;戚其学;许广辉;刘洋;杨焱淼;曲晓翰;张其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RDW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 月~2010年1月健康查体人员进行问卷、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FIG)、血流变、血常规和临床项目检查,计算BMI,临床和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正常者列为对照组,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MS的诊断标准,1,026人中诊断MS患者222人,与对照组比较RDW变化、RDW与MS关系.结果 ①MS患者较年龄匹配的对照组RDW等检测指标显著异常(P<0.01),RDW水平随MS组分个数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RDW与BMI(r=0.39,P<0.01)、空腹血糖(r=0.54,P<0.01)、TG(r=0.18,P<0.05)、FIG(r=0.2,P<0.05)、收缩压(r=0.28,P<0.05)和舒张压(r=0.23,P<0.05)呈正相关.MS与吸烟、饮酒数量有关.BMI与FIG呈正相关(r=0.341,P<0.01).②在企事业单位查体人员中MS发病率21.65%,以RDW 15.9 %为切点,当RDW≥15.9%时MS及各组分发病率显著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高组患MS的危险性是RDW低组的2.65倍.③查体人员MS组以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RDW为主.结论 RDW水平与MS及其多个组分的患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DW增高是MS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高RDW水平可作为MS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作者:朱传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可靠的血样放置时限

    目的 确定动脉血样采集后得到准确可靠血气分析检测结果 的标本放置时限.方法 选择择期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40例,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后30min,采集桡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糖、乳酸、电解质测定.检测时点分别为采血后即刻(T0)、采血后15min(T1)、采血后30min(T2)、采血后45min(T3)、采血后60min(T4)、采血后90min(T5)、采血后120min(T6)、采血后180min(T7)和采血后240min (T8).结果 从T4开始pH和PaO2比T0明显降低,PaCO2明显增高,P<0.05.HCO3-、TCO2和BE在T7和T8时刻显著降低.SaO2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从T4开始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乳酸比T0明显增高,P<0.05.从T4开始血糖比T0明显降低,P<0.05.Na+浓度略降低,K+浓度略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2+浓度在各时点无明显差异.结论 动脉血采集常温放置45min后血气分析结果 仍然准确可靠,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霞;戚琳;白晓峰;张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血糖代谢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甲亢患者和3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H,包括FT3、T3、FT4、T4和sTSH)、胰岛素(INS)和C-肽(CP)水平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并同时测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3h的血糖水平并与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 甲亢组血清FT3、T3、FT4和T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组亦然(P<0.01),而sTSH水平明显降低(P<0.0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表明:甲亢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低于糖尿病组;口服糖后3h,正常对照组恢复至正常水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糖耐量降低;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空腹INS和C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NS释放功能欠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CP释放试验呈现分离现象.结论 甲亢具有糖代谢紊乱、糖耐量明显降低、且合并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代谢综合症.

    作者:郑玉平;严佳斌;潘巨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患者测定血脂和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测定血浆血脂和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96例结直肠癌患者(包括Ⅰ~Ⅱ期62例和Ⅲ~Ⅳ期34例)和30例良性结直肠瘤患者血脂和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CA153 水平分别由生化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并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 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C、HDL-C 和HDL-C/TC比值水平较之良性结直肠瘤患者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较之良性结直肠瘤患者血清TC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HDL-C和HDL-C/TC比值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Ⅰ~Ⅱ期和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199、CA724和CA153水平较之良性结直肠癌患者均明显增高(P<0.01).单克隆抗体肿瘤标记物的阳性率显示:良性结直肠瘤患者的阳性率为3.33%~13.33%,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199、CA724和CA153的阳性率为39.58%、37.50%、35.40%,CA199+CA724的阳性率为58.33%.CA724+CA153的阳性率为62.50%,CA199+CA724+CA153的阳性率为84.44%.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C水平增高和HDL-C、HDL-C/TC比值水平的降低是诊断中、晚期癌症的良好指标,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和CA153水平的联合测定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阳性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严佳斌;郑玉平;潘巨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应用

    目的 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rhaFGF(100U/0.1mL/cm2)湿纱布覆盖创面,对照组使用0.1%雷夫诺尔湿纱布覆盖创面,两组均用数层无菌纱布包扎固定.结果 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6.52±4.76d,有1例出现瘢痕增生,瘢痕较薄较轻,无功能影响.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5.38±4.26d,有9例产生瘢痕增生,其中有2例出现挛缩,功能活动受限.结论 rhaFGF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程短,效果显著.

    作者:张九恒;徐启文;章发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47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李洪营;匡玉庭;纪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帕金森病相关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相关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选取既往被明确诊断为PD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从诊断PD到发生肠梗阻的经过时间、合并肠梗阻时的PD用药以及合并肠梗阻时患者的PD严重程度分级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合并肠梗阻的5例病例的PD发病年龄平均为62.4岁.从诊断PD到发生肠梗阻的经过时间平均7.8年.4例因病情较重实行了开腹手术.结论 PD重症度与并发肠梗阻之间并无一定的关系.因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外科医生在临床中应充分认识PD相关性肠梗阻的特点.

    作者:孟令勤;王勇;刘源;刘金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国人群脑胶质瘤易感性与EGF基因第61号密码子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表面生长因子(EGF)+61G/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提取EGF基因61密码子多态性与脑胶质瘤易感性的关系的数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应用Meta分析技术的各个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 该研究中共有4组符合条件的数据,病例组1,180 例、对照组1,567例.4个研究合并后,AA/(AG+GG)基因型的OR值为1.59(95%CI 1.22~2.07);亚组分析后,胶质瘤Ⅳ级AA/(AG+GG)基因型OR值为2.18(95%CI 1.56~3.04),敏感性分析表明合并结果 不受单个研究的影响.结论 EGF+61G/ 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胶质瘤及Ⅳ级胶质瘤相关,AA基因型是中国人群胶质瘤尤其是Ⅳ级胶质瘤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新;祁震宇;王中;惠国桢;顾少华;谢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Rh血型系统研究进展

    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它在输血医学中的作用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抗原由紧密连锁高度同源的RHD和RHCE基因编码.D抗原变异体一般表现为数量或质量的改变.Rh血型系统的检测方法 很多,主要是从血清学、分子血型两个方面进行检测.该文就Rh血型的基因、变异、检测方法 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永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五项参数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 GDM孕妇120例为GDM组,正常孕妇120 例为对照组,孕12周、30周时测定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孕12周血小板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0周PLT 、PCT降低,其他参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12周与孕30周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12周与孕30周PLT 、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GDM的发生发展及早期诊疗有价值.

    作者:金燕;石冬敏;王亚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血清CEA、CYFRA21-1、NSE在肺癌诊断、分期、分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诊断、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114 例肺癌患者和89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CEA、CYFRA21-1及NSE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0、0.85、0.82;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任何单一检测(P<0.05);Ⅰ+Ⅱ期肺癌组血清CEA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CEA 在腺癌组含量明显高于鳞癌组(P<0.05);NSE在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P<0.05);血清CEA在Ⅰ、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低于Ⅳ期(P<0.05);CYFRA21-1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结论 CEA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血清CEA对腺癌的灵敏度佳,NSE对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佳;早期肺癌血清CEA、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晚期肺癌;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对肺癌的临床诊断、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恩赐;王利利;周菊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临床CT分析

    目的 探讨CT复查对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DTICH病例63例,每例至少2次以上复查.结果 DTICH患者CT复查均能发现.结论 24~48h CT复查为发现DTICH及评估出血量的佳时间,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程山忠;程锋;阎海林;侯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联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45例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的超声表现及染色体核型,进一步深入分析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的产前诊断思路及预后判断,以指导具体临床咨询和处理.方法 对2006年8月~2011 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128例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孕妇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随访,记录产后新生儿复查情况或引产者的相关尸检结果.结果 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45例中有2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20例为45,XO(Turner 综合征),占86.95%,其中嵌合型2例,分别为45,X/46,X,-Y,+r(Y),45,X/46,XY(大Y);另有3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7,XY,+18(18-三体综合征),47,XY,+21(21-三体综合征),46,XX,7q+.随访16例染色体核型正常及1例羊水培养失败的孕妇,9例颈部淋巴水囊瘤增大(包括1例羊水培养失败),1例胎儿发展成全身水肿,1例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脏复杂畸形,均予引产.共有6例出生,其中3例B超随访发现颈部淋巴水囊瘤自行消失,随访至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另3例产后新生儿行外科治疗后现体健.结论 超声对于发现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超声胎儿染色体筛查结合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的临床处理具有较准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冯晓;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高脂血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进展的影响.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211 例老年BPH患者纳入研究,并分为4组.1组为单纯BPH组(53例),2组为BPH合并高血压组(102例),3组为BPH合并高脂血症组(25例),4组为BPH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组(31例),回顾性分析其血压、血脂与前列腺体积、尿路梗阻症状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1组相比,2组、3组和4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显著增大、残余尿增多、IPSS评分增加、大尿流率(Qmax)下降、血清PSA显著增高(P均<0.05).血压收缩压值与前列腺体积、IPSS、残余尿、血清PSA呈正相关;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与前列腺体积、IPSS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明显加重BPH的下尿路症状,促进前列腺体积增大,是BPH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钰;浦剑虹;李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对AD细胞模型PKCγ活性影响

    目的 研究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存活率、蛋白激酶Cγ(PKC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液)、Aβ损伤组(加入培养液及老化Aβ25-35)、bFGF组(加入培养液、bFGF及老化Aβ25-35).MT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法分析PKC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Aβ损伤组PC12细胞存活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bFGF组细胞存活率高于Aβ损伤组(P<0.05).Western Blot 结果 显示,Aβ损伤组PKCγ(0.68±0.07)较对照组PKCγ(0.8±0.08)表达显著下降;Aβ损伤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后PKCγ的值分别为:1.04±0.10,1.20±0.12,1.39±0.03,1.69±0.16,较 Aβ损伤组 PKCγ(0.65±0.06)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并与 bFGF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bFGF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PC12细胞PKCγ蛋白表达而实现.

    作者:吴哲;赵艳华;付贺飞;彭博;罗晓光;罗小萌;戚其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