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诊治分析(附15例报告)

韦民;金祯;王天民;陈晓峰;樊立茂

关键词: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0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预后随访.结果 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中,2例胰腺癌患者因原发病的复发转移终死亡,1例患者因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余无再出血.结论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结合相关病史、胃镜、超声内镜等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可通过脾切除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需重视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Rh血型系统研究进展

    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它在输血医学中的作用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抗原由紧密连锁高度同源的RHD和RHCE基因编码.D抗原变异体一般表现为数量或质量的改变.Rh血型系统的检测方法 很多,主要是从血清学、分子血型两个方面进行检测.该文就Rh血型的基因、变异、检测方法 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永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脂联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各80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80名,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 ACI组、TIA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1).ACI组脂联素水平较TIA组更低(P<0.01).斑块组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无斑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娜;徐树军;冯艳春;朴影;王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应用

    目的 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rhaFGF(100U/0.1mL/cm2)湿纱布覆盖创面,对照组使用0.1%雷夫诺尔湿纱布覆盖创面,两组均用数层无菌纱布包扎固定.结果 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6.52±4.76d,有1例出现瘢痕增生,瘢痕较薄较轻,无功能影响.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5.38±4.26d,有9例产生瘢痕增生,其中有2例出现挛缩,功能活动受限.结论 rhaFGF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程短,效果显著.

    作者:张九恒;徐启文;章发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己酮可可碱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已经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32.12±10.34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PTX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9例.治疗组给予PTX(每次0.1g静点,每日一次,共7d)治疗,其余治疗两组均一致.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2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3d、5d、7d后六个时相创面微循环血液灌流值(MPD),对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创面MPD分别是(1.2±0.38)V、(1.36±0.33)V,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各时相创面MP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创面血运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血运.结论 PTX 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有改善作用.

    作者:邵洪波;张庆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糖控制优劣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探讨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优劣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方法 检测17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6项指标,其中血糖控制较好的87例,血糖控制较差的90例,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结论 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血液黏滞度明显增高,并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提示对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指标,有助于降低微血管病变和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月娟;马晓光;胡泽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黑斑息肉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合理的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的19例PJ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病理特性.结果 19例患者均有肠息肉,1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或肠套叠,16例有皮肤黏膜黑斑,9例有家族史,1例恶变者于术后5 年死亡,1例术后 4 年发现胰腺癌,5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发现乳腺癌,存活至今.结论 PJS患者胃肠道息肉首选内镜下治疗,其次选择剖腹手术治疗,且手术切除息肉是缓解症状的惟一方法,息肉易恶变,患者易发生其他肿瘤,宜长期随访.

    作者:卢涛;王天民;陈晓峰;樊立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与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治疗.方法 对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TCD、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结果 分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颅外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组,对比分析两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高血压病患病率65.8%高于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3.3%.(2)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17.51(21.13~12.68)μmol/L]和年龄(73.57±11.83 岁)均高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13.29(17.43~10.18)μmol/L、68.76±7.23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高血压病容易导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Hcy浓度增高和年龄增长更易导致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赵继来;孔亮;王引明;胡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匹拉米洞法与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匹拉米洞法(化学法)与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免疫法)检测不同疾病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的结果.方法 化学法与免疫法同时检测150例粪便样本,其中腹泻组60例、肠炎组21例、上消化道出血组20例、肠癌组9例,正常对照组40名.结果 不同疾病组化学法阳性率均高于免疫法,化学法阳性66例(44.00%),免疫法阳性55例(3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结果 一致占86.00%,不一致占14.00%.结论 粪便隐血检测首选免疫法,对结果 与粪便性状或临床诊断不符的样本,应对照化学法检测结果 做出判断.

    作者:高晓娟;吴冬生;石冬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内皮素-1的检测意义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中内皮素-1(ET-1 )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10例因肺部结节做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BLAF,同时记录研究组的肺损伤评分(LIS)和氧合指数(PaO2/FiO2).检测BLAF中ET-1 、总蛋白和血清中ET-1 的浓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BLAF中ET-1 为(1.69±1.08ng/L vs.0.21±0.13ng/L),血清中ET-1 为(8.65±4.26ng/L vs.1.26±0.81 ng/L),研究组明显升高(P<0.05),而且以BLAF中ET-1 升高幅度为大.研究组患者BLAF和血清中ET-1 浓度无相关性(r=0.253,P>0.05),BLAF中ET-1 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75,P<0.05),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509,P<0.01).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肺部产生ET-1 增加,可能与肺水肿发展和氧合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金肇权;张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31I-chTNT联合放疗治疗Lewis肺癌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131I-chTNT单药或联合外放疗对荷瘤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建立C57小鼠的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组进行试验.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肿瘤组织及感兴趣器官的放射性.观察荷瘤鼠的生长延迟效应.结果 注射药物后1d、3d瘤内注射131I-chTNT联合外放疗肿瘤内的放射性高,其次依次为131I-chTNT瘤内注射、131I-chTNT尾静脉注射联合外放疗、131I-chTNT尾静脉注射,四组均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P<0.0001).肿瘤生长延迟效应试验中,外照射组,尾静脉注射131I-chTNT组,外照射联合尾静脉注射131I-chTNT组,瘤内注射131I-chTNT组,外照射联合瘤内注射131I-chTNT组的绝对延长时间分别为:9.1±1.92d,3.2±1.54d,13.1±2.054d,5.7±1.78d,15.1±2.59d.结论 外照射联合131I-chTNT后可促进其在小鼠体内肿瘤区域的浓聚,而对正常组织无影响.联合应用131I-chTNT可提高外照射对荷瘤小鼠的放射效应,同时瘤内注射要优于尾静脉注射131I-chTNT.

    作者:陈杰;万健美;朱然;俞泽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银杏叶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银杏叶对血液流变性的作用,以期寻求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性及血液黏稠度的新途径.方法 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N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阿司匹林组(A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拜阿司匹林100mg睡前顿服;银杏叶组(Y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银杏叶片2片三餐后用水吞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血浆中血小板α2颗粒膜蛋白、血栓素B2 水平及血液黏稠度指标.结果 N组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稠度某些指标有所下降(P<0.05),而A组及Y组所测指标较治疗前好转更多(P<0.01或P< 0.05),且A、Y两组间比较仅在个别指标有差异(P<0.05).结论 银杏叶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稠度的影响与阿司匹林作用几乎相当.

    作者:潘永瑜;杨玲;李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405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受试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按颈动脉IMT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IMT>0.9mm)200例及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mm)205例,分别测定hs-CRP、FBG、HbA1C.结果 IMT增厚组hs-CRP、HbA1C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P<0.01);T2DM患者hs-CRP、HBA1C与IMT具有相关性(P <0.01、P<0.01),且hs-CRP与HbA1C也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hs-CRP及HbA1C与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上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作者:纪红梅;张晓蕾;刘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异氟烷用于控制性降压对大鼠海马S-100β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异氟烷用于控制性降压对大鼠脑海马S-100β表达和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围术期控制性降压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学习记忆功能正常的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A组),异氟烷Ⅰ组(B组),异氟烷Ⅱ组(C组),异氟烷+硝普钠组(D组),每组16只大鼠.分四个时间点:麻醉后即刻(A 组为麻醉前)、麻醉后1d、3d、7d,各取4只大鼠.上述四组分别于行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A组不做降压处理;B 组1%~1.5%异氟烷吸入麻醉,血压维持在大鼠正常生理范围;C组3%~4%异氟烷吸入10~15min达到目标血压,即MAP 50mmHg;D组0.9%盐水配制成400μg/mL硝普钠(SNP),1%~1.5%异氟烷吸入麻醉,10~15min达到目标血压.各组麻醉和控制性降压持续4h,A组术前,B、C、D组术后即刻,控制性降压术后1d、3d、7d利用Y迷宫进行认知功能的测定,四个时间点以4%多聚甲醛150~200mL灌注固定后断颈取脑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观察S-100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麻醉前四组大鼠生理指标和学习记忆功能组间无显著性.1.麻醉后1d正确反应次数C组小于A、B、D组,全天总反应时间C组大于A、B、D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麻醉后3d、7d四组间正确反应次数和全天总反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2.麻醉后即刻和麻醉后1d C组大鼠海马CAI区S-100β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密度高于A、B、D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B、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3d、7d B、C、D组海马CAI区S-100β阳性细胞密度降低,四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异氟烷+硝普钠用于控制性降压安全可行,对大鼠认知功能没有明显影响.2.以单纯吸入高浓度异氟烷的方法,长时间控制性降压,影响大鼠脑海马S-100β的表达水平,对其认知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许世福;吕黄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OCT法检测C反应蛋白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 评价POCT法检测C反应蛋白的精密度及特异度,并与两种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 比对分析,探讨各系统之间检测C反应蛋白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采用POCT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观察与BNP特定蛋白仪及OLYMPUS AU640检测结果 的相关性,并评价POCT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及特异度.结果 POCT法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5.3%和7.9%、6.2%和7.1%、3.7%和4.6%,与人IgG和白蛋白未见明显的交叉反应.当C反应蛋白>0.5ng/mL时,POCT法检测结果 与其他两种检测系统相关性较好(r=0.959,0.946,P均<0.05).结论 POCT法检测C反应蛋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及特异度,且与BNP特定蛋白仪及OLYMPUS AU640 检测结果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叶芸;姜萍;李苏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原因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 入选2009年~2010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73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间差异.结果 73例患者共植入177枚支架,其中有22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基本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吸烟、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直径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9)、直径(P=0.029)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2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作者:王强;陈建昌;李晖;邵春来;徐卫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临床CT分析

    目的 探讨CT复查对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DTICH病例63例,每例至少2次以上复查.结果 DTICH患者CT复查均能发现.结论 24~48h CT复查为发现DTICH及评估出血量的佳时间,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程山忠;程锋;阎海林;侯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声在监测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监测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AVF )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血流透析用AVF 在临床上出现上肢肿胀、局部肿胀、透析时流量不足、震颤减弱或消失等症状或体征,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探查,了解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情况.结果 53例AVF 均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超声检查发现狭窄13例,流量减低22例,血栓形成10例,头静脉瘤样扩张10例,斑块形成4例,周围血肿压迫2例.结论 超声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AVF 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延长AVF 的使用寿命.

    作者:蔡晓峰;王阿军;查月琴;陈凤林;王一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近期收治的108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TAH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TVH)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LAVH ),每组各36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LAVH 组显著少于TVH及TAH 组(P<0.05);手术时间LAVH 组显著高于TAH 及TVH组(P<0.05);住院时间LAVH 组显著低于TAH 及TVH组(P<0.05);术后镇痛率TVH组显著低于TAH 及LAVH 组(P<0.05);术后病率LAVH 组及TVH组显著低于TAH 组(P<0.05).结论 较传统术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临床中应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及技术训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血液保存液(ACD-A液)的枸橼酸透析对透析中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 比较枸橼酸透析及普通碳酸氢盐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1例,分别使用枸橼酸透析和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每周3次透析,共进行4周透析.结果 (1)使用不同透析方式,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枸橡酸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普通碳酸氧盐透析液透析时(P<0.05).(2)使用不同透析方式,患者透析前血清总钙离子与离子钙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时患者透析后血清总钙离子及离子钙水平变化不明显,使用构橼酸透析时患者仅出现滤器后血清离子钙水平下降(P<0.05),而透析前、后血清总钙离子水平无明显改变.(3)不同透析组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均无统计学差异,尿素清除指数(Kt/V)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低钙血症及抽搐等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枸橼酸透析的患者透析中血压的控制明显优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无严重低血压、抽搐以及碱中毒等不良反应.证实了其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田杰;宋锴;金东华;姜林森;施晓松;詹周兵;石永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血清CEA、CYFRA21-1、NSE在肺癌诊断、分期、分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诊断、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114 例肺癌患者和89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CEA、CYFRA21-1及NSE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0、0.85、0.82;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任何单一检测(P<0.05);Ⅰ+Ⅱ期肺癌组血清CEA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CEA 在腺癌组含量明显高于鳞癌组(P<0.05);NSE在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P<0.05);血清CEA在Ⅰ、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低于Ⅳ期(P<0.05);CYFRA21-1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结论 CEA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血清CEA对腺癌的灵敏度佳,NSE对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佳;早期肺癌血清CEA、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晚期肺癌;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对肺癌的临床诊断、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恩赐;王利利;周菊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