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检测血清CEA、CYFRA21-1、NSE在肺癌诊断、分期、分型中的意义

徐恩赐;王利利;周菊英

关键词:肺癌, 癌胚抗原(CEA),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诊断、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114 例肺癌患者和89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CEA、CYFRA21-1及NSE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0、0.85、0.82;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任何单一检测(P<0.05);Ⅰ+Ⅱ期肺癌组血清CEA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CEA 在腺癌组含量明显高于鳞癌组(P<0.05);NSE在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P<0.05);血清CEA在Ⅰ、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低于Ⅳ期(P<0.05);CYFRA21-1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含量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结论 CEA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血清CEA对腺癌的灵敏度佳,NSE对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佳;早期肺癌血清CEA、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晚期肺癌;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对肺癌的临床诊断、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后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不同方法 治疗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 例急性LE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溶栓方法 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经足背静脉溶栓组;B组:单纯CDT组;C 组:球囊扩张辅助的CDT组.Villalta 评分诊断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结果 出院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组PTS发生率分别为(4.5%,11.4 %),均明显低于A(32.8%,58.6%)、B两组(18%,38%),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1.3,P=0.000).结论 球囊扩张辅助CDT能有效降低PTS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郝红军;李智;金泳海;倪才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声在监测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监测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AVF )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血流透析用AVF 在临床上出现上肢肿胀、局部肿胀、透析时流量不足、震颤减弱或消失等症状或体征,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探查,了解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情况.结果 53例AVF 均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超声检查发现狭窄13例,流量减低22例,血栓形成10例,头静脉瘤样扩张10例,斑块形成4例,周围血肿压迫2例.结论 超声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AVF 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延长AVF 的使用寿命.

    作者:蔡晓峰;王阿军;查月琴;陈凤林;王一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0例

    目的 探讨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康脉2号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一日一次静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康脉胶囊口服配合静点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DVT,总有效率达到90%,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康脉2号胶囊治疗DVT可以提高药物之间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症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和术中处理.方法 对45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恢复良好7例(15.6%),轻残7例(15.6%),重残2例(4.4%),植物生存6例(1 3.3%),死亡23例(51.1%).结论 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处理、硬脑膜网状切开、双侧去骨瓣等可以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致重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郁明惠;李伟生;钱兴龙;陆黎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近期收治的108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TAH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TVH)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LAVH ),每组各36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LAVH 组显著少于TVH及TAH 组(P<0.05);手术时间LAVH 组显著高于TAH 及TVH组(P<0.05);住院时间LAVH 组显著低于TAH 及TVH组(P<0.05);术后镇痛率TVH组显著低于TAH 及LAVH 组(P<0.05);术后病率LAVH 组及TVH组显著低于TAH 组(P<0.05).结论 较传统术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临床中应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及技术训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联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45例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的超声表现及染色体核型,进一步深入分析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的产前诊断思路及预后判断,以指导具体临床咨询和处理.方法 对2006年8月~2011 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128例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孕妇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随访,记录产后新生儿复查情况或引产者的相关尸检结果.结果 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45例中有2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20例为45,XO(Turner 综合征),占86.95%,其中嵌合型2例,分别为45,X/46,X,-Y,+r(Y),45,X/46,XY(大Y);另有3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7,XY,+18(18-三体综合征),47,XY,+21(21-三体综合征),46,XX,7q+.随访16例染色体核型正常及1例羊水培养失败的孕妇,9例颈部淋巴水囊瘤增大(包括1例羊水培养失败),1例胎儿发展成全身水肿,1例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脏复杂畸形,均予引产.共有6例出生,其中3例B超随访发现颈部淋巴水囊瘤自行消失,随访至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另3例产后新生儿行外科治疗后现体健.结论 超声对于发现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超声胎儿染色体筛查结合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的临床处理具有较准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冯晓;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RDW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 月~2010年1月健康查体人员进行问卷、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FIG)、血流变、血常规和临床项目检查,计算BMI,临床和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正常者列为对照组,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MS的诊断标准,1,026人中诊断MS患者222人,与对照组比较RDW变化、RDW与MS关系.结果 ①MS患者较年龄匹配的对照组RDW等检测指标显著异常(P<0.01),RDW水平随MS组分个数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RDW与BMI(r=0.39,P<0.01)、空腹血糖(r=0.54,P<0.01)、TG(r=0.18,P<0.05)、FIG(r=0.2,P<0.05)、收缩压(r=0.28,P<0.05)和舒张压(r=0.23,P<0.05)呈正相关.MS与吸烟、饮酒数量有关.BMI与FIG呈正相关(r=0.341,P<0.01).②在企事业单位查体人员中MS发病率21.65%,以RDW 15.9 %为切点,当RDW≥15.9%时MS及各组分发病率显著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高组患MS的危险性是RDW低组的2.65倍.③查体人员MS组以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RDW为主.结论 RDW水平与MS及其多个组分的患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DW增高是MS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高RDW水平可作为MS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作者:朱传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YP4F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CYP4F2 基因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CYF4F2基因rs2108622、rs3093100、rs3093105、rs3093135、rs1558139位点,以及该基因rs2108622-rs3093100-rs3093105-rs3093135构成的单倍型在对照组、IS组及不同性别组中的多态分布.结果 CYP4F2基因rs2108622位点GG基因型可能是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的风险因素(P=0.018,OR=2.53,95%CI 1.15~5.56),且其风险性主要来源于G等位基因(P=0.013,OR=1.48,95%CI 1.09~2.02).rs2108622-rs3093100-rs3093105-rs3093135构成的GGGT单倍型与男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相关性,GGGT单倍型可能是IS的危险单倍型(OR=1.545,95%CI 1.144~2.087,P=0.004).结论 CYP4F2基因的多态与男性IS具有相关性,可显著增加男性IS的患病风险.

    作者:邓淑敏;刘芳;李蕾;赵奕楠;孟肃;何志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血糖代谢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甲亢患者和3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H,包括FT3、T3、FT4、T4和sTSH)、胰岛素(INS)和C-肽(CP)水平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并同时测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3h的血糖水平并与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 甲亢组血清FT3、T3、FT4和T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组亦然(P<0.01),而sTSH水平明显降低(P<0.0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表明:甲亢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低于糖尿病组;口服糖后3h,正常对照组恢复至正常水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糖耐量降低;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空腹INS和C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NS释放功能欠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CP释放试验呈现分离现象.结论 甲亢具有糖代谢紊乱、糖耐量明显降低、且合并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代谢综合症.

    作者:郑玉平;严佳斌;潘巨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黑斑息肉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合理的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的19例PJ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病理特性.结果 19例患者均有肠息肉,1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或肠套叠,16例有皮肤黏膜黑斑,9例有家族史,1例恶变者于术后5 年死亡,1例术后 4 年发现胰腺癌,5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发现乳腺癌,存活至今.结论 PJS患者胃肠道息肉首选内镜下治疗,其次选择剖腹手术治疗,且手术切除息肉是缓解症状的惟一方法,息肉易恶变,患者易发生其他肿瘤,宜长期随访.

    作者:卢涛;王天民;陈晓峰;樊立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剂量舒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必利联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内科常规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除一般对症治疗外加服小剂量舒必利.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合用小剂量舒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

    作者:贺翔;徐南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对AD细胞模型PKCγ活性影响

    目的 研究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存活率、蛋白激酶Cγ(PKC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液)、Aβ损伤组(加入培养液及老化Aβ25-35)、bFGF组(加入培养液、bFGF及老化Aβ25-35).MT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法分析PKC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Aβ损伤组PC12细胞存活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bFGF组细胞存活率高于Aβ损伤组(P<0.05).Western Blot 结果 显示,Aβ损伤组PKCγ(0.68±0.07)较对照组PKCγ(0.8±0.08)表达显著下降;Aβ损伤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后PKCγ的值分别为:1.04±0.10,1.20±0.12,1.39±0.03,1.69±0.16,较 Aβ损伤组 PKCγ(0.65±0.06)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并与 bFGF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bFGF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PC12细胞PKCγ蛋白表达而实现.

    作者:吴哲;赵艳华;付贺飞;彭博;罗晓光;罗小萌;戚其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微循环治疗亚健康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 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的足甲襞微循环,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判断治疗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三方面17项.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微血管清晰度升高,管襻数增加,输入枝及输出枝长度增长,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襻周渗出和出血减少,亚健康症状减轻,有效率98%.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亚健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来实现的.

    作者:张庆富;周慧敏;徐彦粉;屠丽红;尹秋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动态变化在肾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变化在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32例,依据病情分为肺炎组、重症肺炎组,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CT值的变化.结果 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 PCT浓度在重症肺炎组第1、3、5d均较肺炎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病情好转后PCT均明显下降.结论 PCT可作为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时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对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丽萍;朱滨;王大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匹拉米洞法与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匹拉米洞法(化学法)与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免疫法)检测不同疾病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的结果.方法 化学法与免疫法同时检测150例粪便样本,其中腹泻组60例、肠炎组21例、上消化道出血组20例、肠癌组9例,正常对照组40名.结果 不同疾病组化学法阳性率均高于免疫法,化学法阳性66例(44.00%),免疫法阳性55例(3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结果 一致占86.00%,不一致占14.00%.结论 粪便隐血检测首选免疫法,对结果 与粪便性状或临床诊断不符的样本,应对照化学法检测结果 做出判断.

    作者:高晓娟;吴冬生;石冬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尿巨细胞病毒检测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尿人巨细胞病毒(HCMV),来分析其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FQ-PCR法定量测定婴儿尿巨细胞病毒含量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根据两种方法 阳性检出率及治疗前后病毒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在126例婴儿中FQ-PCR法测定尿液CMV-DNA 阳性者32例(25.40%),ELISA法测定血清CMV-IgM 抗体阳性者12例(9.52%),FQ-PCR法测定尿CMV-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测定血清CMV-IgM 抗体阳性检出率,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尿CMV-DNA 拷贝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FQ-PCR法定量测定婴儿尿巨细胞病毒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杜正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60名正常对照组,10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3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检测.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DD基因型频率(0.352)和等位基因频率(0.543),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DD基因型频率(0.421)和等位基因频率(0.57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33和0.250,而老年高血压组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ACE基因缺失型是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ACE基因缺失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浦剑虹;钱惠英;陈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RB1和D13S319探针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q14缺失

    目的 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3q14缺失的情况.方法 运用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RB1、D13S319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39例初发的CLL患者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 B-CLL中16例(41.0%)有13q14缺失,阳性细胞率为23.0%~89.0%,其中RB1单独缺失0例,D13S319单独缺失13例(33.3%),RB1、D13S319同时缺失3例(7.7%).结论 CLL患者13q14缺失以D13S319为主,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q14缺失快速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郭明权;王志林;汪慧芸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糖控制优劣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探讨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优劣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方法 检测17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6项指标,其中血糖控制较好的87例,血糖控制较差的90例,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结论 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血液黏滞度明显增高,并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提示对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指标,有助于降低微血管病变和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月娟;马晓光;胡泽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五项参数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 GDM孕妇120例为GDM组,正常孕妇120 例为对照组,孕12周、30周时测定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孕12周血小板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0周PLT 、PCT降低,其他参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12周与孕30周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12周与孕30周PLT 、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GDM的发生发展及早期诊疗有价值.

    作者:金燕;石冬敏;王亚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