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特点探讨

张静平

关键词: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近期收治的108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TAH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TVH)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LAVH ),每组各36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LAVH 组显著少于TVH及TAH 组(P<0.05);手术时间LAVH 组显著高于TAH 及TVH组(P<0.05);住院时间LAVH 组显著低于TAH 及TVH组(P<0.05);术后镇痛率TVH组显著低于TAH 及LAVH 组(P<0.05);术后病率LAVH 组及TVH组显著低于TAH 组(P<0.05).结论 较传统术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临床中应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及技术训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糖控制优劣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探讨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优劣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方法 检测17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6项指标,其中血糖控制较好的87例,血糖控制较差的90例,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结论 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血液黏滞度明显增高,并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提示对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指标,有助于降低微血管病变和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月娟;马晓光;胡泽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五项参数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 GDM孕妇120例为GDM组,正常孕妇120 例为对照组,孕12周、30周时测定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孕12周血小板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0周PLT 、PCT降低,其他参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12周与孕30周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12周与孕30周PLT 、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GDM的发生发展及早期诊疗有价值.

    作者:金燕;石冬敏;王亚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后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不同方法 治疗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 例急性LE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溶栓方法 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经足背静脉溶栓组;B组:单纯CDT组;C 组:球囊扩张辅助的CDT组.Villalta 评分诊断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结果 出院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组PTS发生率分别为(4.5%,11.4 %),均明显低于A(32.8%,58.6%)、B两组(18%,38%),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1.3,P=0.000).结论 球囊扩张辅助CDT能有效降低PTS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郝红军;李智;金泳海;倪才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脂联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各80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80名,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 ACI组、TIA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1).ACI组脂联素水平较TIA组更低(P<0.01).斑块组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无斑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娜;徐树军;冯艳春;朴影;王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微循环治疗亚健康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 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的足甲襞微循环,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判断治疗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三方面17项.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微血管清晰度升高,管襻数增加,输入枝及输出枝长度增长,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襻周渗出和出血减少,亚健康症状减轻,有效率98%.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亚健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来实现的.

    作者:张庆富;周慧敏;徐彦粉;屠丽红;尹秋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47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李洪营;匡玉庭;纪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己酮可可碱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已经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32.12±10.34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PTX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9例.治疗组给予PTX(每次0.1g静点,每日一次,共7d)治疗,其余治疗两组均一致.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2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3d、5d、7d后六个时相创面微循环血液灌流值(MPD),对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创面MPD分别是(1.2±0.38)V、(1.36±0.33)V,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各时相创面MP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创面血运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血运.结论 PTX 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有改善作用.

    作者:邵洪波;张庆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内皮素-1的检测意义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中内皮素-1(ET-1 )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10例因肺部结节做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BLAF,同时记录研究组的肺损伤评分(LIS)和氧合指数(PaO2/FiO2).检测BLAF中ET-1 、总蛋白和血清中ET-1 的浓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BLAF中ET-1 为(1.69±1.08ng/L vs.0.21±0.13ng/L),血清中ET-1 为(8.65±4.26ng/L vs.1.26±0.81 ng/L),研究组明显升高(P<0.05),而且以BLAF中ET-1 升高幅度为大.研究组患者BLAF和血清中ET-1 浓度无相关性(r=0.253,P>0.05),BLAF中ET-1 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75,P<0.05),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509,P<0.01).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肺部产生ET-1 增加,可能与肺水肿发展和氧合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金肇权;张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硬化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两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

    作者:李德奎;刘跃;杜娟;朱名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31I-chTNT联合放疗治疗Lewis肺癌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131I-chTNT单药或联合外放疗对荷瘤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建立C57小鼠的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组进行试验.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肿瘤组织及感兴趣器官的放射性.观察荷瘤鼠的生长延迟效应.结果 注射药物后1d、3d瘤内注射131I-chTNT联合外放疗肿瘤内的放射性高,其次依次为131I-chTNT瘤内注射、131I-chTNT尾静脉注射联合外放疗、131I-chTNT尾静脉注射,四组均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P<0.0001).肿瘤生长延迟效应试验中,外照射组,尾静脉注射131I-chTNT组,外照射联合尾静脉注射131I-chTNT组,瘤内注射131I-chTNT组,外照射联合瘤内注射131I-chTNT组的绝对延长时间分别为:9.1±1.92d,3.2±1.54d,13.1±2.054d,5.7±1.78d,15.1±2.59d.结论 外照射联合131I-chTNT后可促进其在小鼠体内肿瘤区域的浓聚,而对正常组织无影响.联合应用131I-chTNT可提高外照射对荷瘤小鼠的放射效应,同时瘤内注射要优于尾静脉注射131I-chTNT.

    作者:陈杰;万健美;朱然;俞泽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与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并分析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癌、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标本包括:47例肾癌组织、41例癌旁组织、38例正常肾组织、35例患者外周血标本,制备组织抽提液及外周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三种组织及血清中TSP-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TSP-1在肾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三者间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6.44±4.80ng/mL、42.55±4.12ng/mL、46.55±1.55ng/mL,依次递增,三种组织间的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TSP-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肾癌TNM分期与Fuhrman分级的提高而均降低,且都呈负相关(r=-0.84,P<0.01;r=-0.70,P<0.01).结论 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肾癌的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判肾透明细胞癌发展及恶性程度的指标.

    作者:邱振伟;温端改;侯建全;浦金贤;张光波;魏雪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0例

    目的 探讨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康脉2号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一日一次静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康脉胶囊口服配合静点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DVT,总有效率达到90%,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康脉2号胶囊治疗DVT可以提高药物之间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Rh血型系统研究进展

    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它在输血医学中的作用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抗原由紧密连锁高度同源的RHD和RHCE基因编码.D抗原变异体一般表现为数量或质量的改变.Rh血型系统的检测方法 很多,主要是从血清学、分子血型两个方面进行检测.该文就Rh血型的基因、变异、检测方法 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永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60例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颅脑CT图像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颅脑CT表现特征.方法 对60例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颅脑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白质区缺血、变性,脱髓鞘改变,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内软化灶.其中,大脑萎缩20例,小脑萎缩19例,大脑与小脑同时萎缩12例,脑萎缩合并软化灶9例,脑萎缩合并脑白质区缺血、变性,腔隙性脑梗死6例.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颅脑CT表现特征是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白质缺血、变性脱髓鞘改变,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内软化灶.

    作者:夏从羊;冯晓强;王德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乌斯他丁对高压电烧伤病人肾功能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乌斯他丁(UTI)改善高压电烧伤病人肾脏功能的疗效.方法 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4.32±11.62 )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UTI药物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0 例.对照组按国内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治疗组除常规补液外,给予UTI(120万U,静点,每日2次)治疗.对两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48h行尿素氮(BUN)、肌酐(Scr)监测,同时监测尿量.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入院即刻和48h后的BUN和Scr分别是(6.12±1.30)mmol/L,(94.35±13.20)μmol/L,(7.74±2.34)mmol/L、(102.53±12.23)μmol L,而治疗组入院即刻和48h后的BUN和Scr分别是(5.93±1.43)mmol/ L,(100.33±15.51)μmol/L,(5.04±2.74)mmol/L、(90.33±14.32)μmol/L,治疗组48h后,肌酐检测值下降.对照组48h平均尿量为(56.45±14.77)mL,治疗组平均尿量为(70.66±16.79)mL.结论 UTI对高压电烧伤病人肾功能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车江;张庆富;白永强;冯建科;邵洪波;吴宏志;杨蒙;魏伟;孟令敏;马万军;李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YP4F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CYP4F2 基因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CYF4F2基因rs2108622、rs3093100、rs3093105、rs3093135、rs1558139位点,以及该基因rs2108622-rs3093100-rs3093105-rs3093135构成的单倍型在对照组、IS组及不同性别组中的多态分布.结果 CYP4F2基因rs2108622位点GG基因型可能是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的风险因素(P=0.018,OR=2.53,95%CI 1.15~5.56),且其风险性主要来源于G等位基因(P=0.013,OR=1.48,95%CI 1.09~2.02).rs2108622-rs3093100-rs3093105-rs3093135构成的GGGT单倍型与男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相关性,GGGT单倍型可能是IS的危险单倍型(OR=1.545,95%CI 1.144~2.087,P=0.004).结论 CYP4F2基因的多态与男性IS具有相关性,可显著增加男性IS的患病风险.

    作者:邓淑敏;刘芳;李蕾;赵奕楠;孟肃;何志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帕金森病相关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相关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选取既往被明确诊断为PD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从诊断PD到发生肠梗阻的经过时间、合并肠梗阻时的PD用药以及合并肠梗阻时患者的PD严重程度分级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合并肠梗阻的5例病例的PD发病年龄平均为62.4岁.从诊断PD到发生肠梗阻的经过时间平均7.8年.4例因病情较重实行了开腹手术.结论 PD重症度与并发肠梗阻之间并无一定的关系.因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外科医生在临床中应充分认识PD相关性肠梗阻的特点.

    作者:孟令勤;王勇;刘源;刘金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原发病灶,呈类圆形、类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其中有3例肿瘤为恶性,包膜不完整,术后复发伴其他脏器转移,余10例均为良性,包膜完整,密度均不均匀;13例患者中有5例可见钙化,5例见斑片状坏死,3例见条带状钙化及斑片状坏死;13例患者增强扫描均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瘤体内见粗大血管影,该3例患者中1例为良性.13例患者中以体检发现腹部肿块者10例;以高血压症状就诊者3例,其中1例为恶性副神经节瘤.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术前诊断,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苗焕民;胡春洪;胡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诊治分析(附15例报告)

    目的 总结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0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预后随访.结果 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中,2例胰腺癌患者因原发病的复发转移终死亡,1例患者因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余无再出血.结论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结合相关病史、胃镜、超声内镜等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可通过脾切除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需重视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

    作者:韦民;金祯;王天民;陈晓峰;樊立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脓肿和脑囊型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及相对ADC值在脑脓肿和脑囊型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病例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及DWI检查的影像资料,并分别测量病灶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结果 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的MR平扫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环形强化.而脑脓肿DWI呈高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0.63±0.15)×10-3mm2/s、(1.53±0.06)×10-3mm2/s、(1.70±0.21)×10-3mm2/ s、(0.74±0.18)×10-3mm2/s.囊型转移瘤DWI为低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2.07±0.31)×10-3mm2/s、(1.58±0.15)×10-3mm2/s、(1.62±0.16)10-3mm2/s、(2.29±0.25)×10-3mm2/s.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坏死区的平均ADC值、相对ADC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壁和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成像对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钱海峰;胡春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