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定BPV、AASI.结果 AASI与24小时平均收缩压(r=0.231,P<0.001)、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r=-0.132,P<0.01)、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r=-0.13,P<0.01)、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r=-0.21,P<0.01)及勺型血压(r=-0.13,P<0.01)有明显的相关性.AASI与24小时平均收缩压(β=0.018,P<0.001)、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β=-0.011,P<0.01)、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β=0.036,P<0.01)、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β=-0.01,P<0.01)、勺型血压(β=-0.15,P<0.01)、及左心室质量指数(β=0.022,P=0.034)之间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AASI与BPV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徐香山;金元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克隆人CD13全长cDNA,构建稳定表达人CD13 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通过RT-PCR 克隆人CD13基因,将人CD13基因重组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EGZ-Term.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CD13 和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收集含有完整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筛选获得Zeocin抗性的基因转染细胞.结果 成功克隆人CD13基因和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 CD13,并成功获得稳定表达人CD13的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CD13.结论 成功克隆了人CD13基因及其逆转录表达载体,成功制备了稳定表达人CD13的基因转染细胞株,为研究CD13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鹏;葛彦;陆婷;邓云;蒋林华;殷丽丽;居颂文;居颂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康脉2号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一日一次静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康脉胶囊口服配合静点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DVT,总有效率达到90%,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康脉2号胶囊治疗DVT可以提高药物之间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李洪营;匡玉庭;纪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已经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32.12±10.34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PTX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9例.治疗组给予PTX(每次0.1g静点,每日一次,共7d)治疗,其余治疗两组均一致.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2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3d、5d、7d后六个时相创面微循环血液灌流值(MPD),对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创面MPD分别是(1.2±0.38)V、(1.36±0.33)V,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各时相创面MP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创面血运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血运.结论 PTX 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有改善作用.
作者:邵洪波;张庆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甲亢患者和3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H,包括FT3、T3、FT4、T4和sTSH)、胰岛素(INS)和C-肽(CP)水平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并同时测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3h的血糖水平并与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 甲亢组血清FT3、T3、FT4和T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组亦然(P<0.01),而sTSH水平明显降低(P<0.0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表明:甲亢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低于糖尿病组;口服糖后3h,正常对照组恢复至正常水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糖耐量降低;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空腹INS和C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NS释放功能欠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CP释放试验呈现分离现象.结论 甲亢具有糖代谢紊乱、糖耐量明显降低、且合并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代谢综合症.
作者:郑玉平;严佳斌;潘巨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颅脑CT表现特征.方法 对60例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颅脑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白质区缺血、变性,脱髓鞘改变,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内软化灶.其中,大脑萎缩20例,小脑萎缩19例,大脑与小脑同时萎缩12例,脑萎缩合并软化灶9例,脑萎缩合并脑白质区缺血、变性,腔隙性脑梗死6例.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颅脑CT表现特征是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白质缺血、变性脱髓鞘改变,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内软化灶.
作者:夏从羊;冯晓强;王德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胸腺瘤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131例胸腺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G分成A B两组,A组70例,B组61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sFas水平.对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间比较,A组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极显著(P<0.001);两组间同分型同分期胸腺瘤间sFas差异极显著(P<0.001);同组间无论胸腺瘤分型或分期是否相同sFa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眼肌型MG患者血清sFas明显低于其他临床分型MG(P<0.001).结论 胸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与MG的发生无直接相关性,Fas 基因和蛋白结构的变异可能是MG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进一步研究,血清sFas水平可能作为评价病情和疗效的客观指标.
作者:张航;戚其学;许广辉;刘洋;杨焱淼;曲晓翰;张其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肋骨FDB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检查及三维重建,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1例中单骨型7例(63.6%),多骨型4例(36.4%);且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病变的整体观;病灶内CT表现主要分3种:囊状低密度改变、磨玻璃样改变、斑块状硬化改变,5例(45.4%)三种表现混合存在,单纯囊状低密度改变3例(27.3%),单纯磨玻璃样改变3例(27.3%);3例增强扫描中1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见轻度强化.结论 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肋骨FDB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及比邻关系,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易壁星;蔡武;郭盛仁;钱铭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脂联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各80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80名,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 ACI组、TIA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1).ACI组脂联素水平较TIA组更低(P<0.01).斑块组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无斑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娜;徐树军;冯艳春;朴影;王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脊柱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MRI表现,包括血管瘤11例,骨巨细胞瘤10例(3例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骨样骨瘤2例,嗜酸性肉芽肿4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骨神经鞘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各1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 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13 例、腰椎11例、骶椎5例,不同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MRI表现各异,具有相对特征性.结论 综合分析脊柱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MRI表现特征,多数病变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作者:郝正梅;郭亮;胡春洪;谢道海;邢建明;陈剑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复查对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DTICH病例63例,每例至少2次以上复查.结果 DTICH患者CT复查均能发现.结论 24~48h CT复查为发现DTICH及评估出血量的佳时间,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程山忠;程锋;阎海林;侯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讨论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精子动态及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878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检测UU,同时做计算机辅助动态学和形态学分析.结果 878例男性不育患者中UU感染阳性342例(38.95%)、UU阴性536例(61.05%).UU阳性组精子活力低下224例(65.50%)、密度低下117 例(34.21%)、形态学分析正常形态<15% 198例(80.49%).UU阴性组精子活力低下258例(48.13%)、密度低下83例(15.49%)、形态学分析正常形态<15% 296例(57.59%).UU感染与精子密度、活力低下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精子形态异常有关(P<0.01).结论 UU感染与精子密度、活力以及形态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张炜;蒋昱枫;浦金贤;严春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不同方法 治疗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 例急性LE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溶栓方法 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经足背静脉溶栓组;B组:单纯CDT组;C 组:球囊扩张辅助的CDT组.Villalta 评分诊断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结果 出院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组PTS发生率分别为(4.5%,11.4 %),均明显低于A(32.8%,58.6%)、B两组(18%,38%),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1.3,P=0.000).结论 球囊扩张辅助CDT能有效降低PTS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郝红军;李智;金泳海;倪才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避免溶血性输血性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 15,922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80例,阳性率0.5%,Rh系统占抗体阳性构成的80%.结论 输血前应筛查不规则抗体,保障输血安全.
作者:陈嘉伟;石冬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中内皮素-1(ET-1 )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10例因肺部结节做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BLAF,同时记录研究组的肺损伤评分(LIS)和氧合指数(PaO2/FiO2).检测BLAF中ET-1 、总蛋白和血清中ET-1 的浓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BLAF中ET-1 为(1.69±1.08ng/L vs.0.21±0.13ng/L),血清中ET-1 为(8.65±4.26ng/L vs.1.26±0.81 ng/L),研究组明显升高(P<0.05),而且以BLAF中ET-1 升高幅度为大.研究组患者BLAF和血清中ET-1 浓度无相关性(r=0.253,P>0.05),BLAF中ET-1 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75,P<0.05),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509,P<0.01).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肺部产生ET-1 增加,可能与肺水肿发展和氧合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金肇权;张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 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的足甲襞微循环,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判断治疗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三方面17项.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微血管清晰度升高,管襻数增加,输入枝及输出枝长度增长,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襻周渗出和出血减少,亚健康症状减轻,有效率98%.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亚健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来实现的.
作者:张庆富;周慧敏;徐彦粉;屠丽红;尹秋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12 月,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皮瓣面积10cm×8cm~20cm×12cm.结果 30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满意.结论 远端为蒂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该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且不需要牺牲主要动脉的优点.
作者:张九恒;林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硬化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两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
作者:李德奎;刘跃;杜娟;朱名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治疗中小面积深Ⅱ°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创面使用rhaFGF(100u/0.1mL/cm2)湿纱布后再用凡士林覆盖,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创面直接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后无菌纱布包扎.结果 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6.56±3.36d,无一例瘢痕形成.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1.56±4.27d,有6例出现瘢痕增生.结论 rhaFGF治疗中小面积深Ⅱ°烧伤创面疗效满意.
作者:崔福垚;徐启文;郑洪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