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富;周慧敏;徐彦粉;屠丽红;尹秋雨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李洪营;匡玉庭;纪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表面生长因子(EGF)+61G/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提取EGF基因61密码子多态性与脑胶质瘤易感性的关系的数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应用Meta分析技术的各个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 该研究中共有4组符合条件的数据,病例组1,180 例、对照组1,567例.4个研究合并后,AA/(AG+GG)基因型的OR值为1.59(95%CI 1.22~2.07);亚组分析后,胶质瘤Ⅳ级AA/(AG+GG)基因型OR值为2.18(95%CI 1.56~3.04),敏感性分析表明合并结果 不受单个研究的影响.结论 EGF+61G/ 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胶质瘤及Ⅳ级胶质瘤相关,AA基因型是中国人群胶质瘤尤其是Ⅳ级胶质瘤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新;祁震宇;王中;惠国桢;顾少华;谢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定值质控物对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使用三批不同含量的定值质控物(A、B、C)进行黏度检测,测定血液黏度项目200s-1、50s-1、1s-1.结果 三批不同含量的定值质控物与测定值比较,定值质控物A相对偏差-8.88%、-8.15%、-5.80%,B相对偏差-3.31%、-4.0%、-5.40%,C相对偏差-10.37%、-11.59 %、-14.4%.经统计分析,质控物A均为P<0.001,质控物B为P<0.05、P<0.05、P<0.01,质控物C均为P<0.001.结论 定值质控物测定值偏向同一侧,存在系统误差.必须对仪器进行检测校准,同时要定期对血流变仪监测.观察仪器有无漂移.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
作者:贾妙兴;陈飞;毕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常见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普外科2003年~2010年2,05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腹部切口裂开的各种原因.结果 2,050例腹部手术患者中,21例发生了切口裂开,占1.02%.其中全层裂开8例,深层裂开3例,浅层裂开10例.结论 术后腹腔压力、营养状况、血糖控制不佳、切口感染等多因素是导致腹部切口裂开的常见原因.
作者:孙惠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复查对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DTICH病例63例,每例至少2次以上复查.结果 DTICH患者CT复查均能发现.结论 24~48h CT复查为发现DTICH及评估出血量的佳时间,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程山忠;程锋;阎海林;侯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方法 检测共刺激分子CD28、CTLA-4、ICOS、ICOSL mRNA 在食管癌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以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TLA-4、ICOS、ICOSL在食管癌及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择10例食管癌患者、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55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8、CTLA-4、ICOS、ICOSL mRNA 的含量,分析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量在健康人及患者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不同年龄段,食管癌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ICOS、CTLA-4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人;患者及相同年龄段健康人外周血中ICOSL mRNA 的表达量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量在不同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等的分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癌症患者外周血中活化性共刺激分子CD28、ICOS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避有关,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共刺激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尚不能作为判断疾病发展状况的指标.
作者:周志英;蒋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 GDM孕妇120例为GDM组,正常孕妇120 例为对照组,孕12周、30周时测定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孕12周血小板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0周PLT 、PCT降低,其他参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12周与孕30周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12周与孕30周PLT 、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GDM的发生发展及早期诊疗有价值.
作者:金燕;石冬敏;王亚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测定血浆血脂和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96例结直肠癌患者(包括Ⅰ~Ⅱ期62例和Ⅲ~Ⅳ期34例)和30例良性结直肠瘤患者血脂和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CA153 水平分别由生化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并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 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C、HDL-C 和HDL-C/TC比值水平较之良性结直肠瘤患者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较之良性结直肠瘤患者血清TC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HDL-C和HDL-C/TC比值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Ⅰ~Ⅱ期和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199、CA724和CA153水平较之良性结直肠癌患者均明显增高(P<0.01).单克隆抗体肿瘤标记物的阳性率显示:良性结直肠瘤患者的阳性率为3.33%~13.33%,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199、CA724和CA153的阳性率为39.58%、37.50%、35.40%,CA199+CA724的阳性率为58.33%.CA724+CA153的阳性率为62.50%,CA199+CA724+CA153的阳性率为84.44%.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C水平增高和HDL-C、HDL-C/TC比值水平的降低是诊断中、晚期癌症的良好指标,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和CA153水平的联合测定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阳性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严佳斌;郑玉平;潘巨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POCT法检测C反应蛋白的精密度及特异度,并与两种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 比对分析,探讨各系统之间检测C反应蛋白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采用POCT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观察与BNP特定蛋白仪及OLYMPUS AU640检测结果 的相关性,并评价POCT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及特异度.结果 POCT法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5.3%和7.9%、6.2%和7.1%、3.7%和4.6%,与人IgG和白蛋白未见明显的交叉反应.当C反应蛋白>0.5ng/mL时,POCT法检测结果 与其他两种检测系统相关性较好(r=0.959,0.946,P均<0.05).结论 POCT法检测C反应蛋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及特异度,且与BNP特定蛋白仪及OLYMPUS AU640 检测结果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叶芸;姜萍;李苏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甲亢患者和3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H,包括FT3、T3、FT4、T4和sTSH)、胰岛素(INS)和C-肽(CP)水平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并同时测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3h的血糖水平并与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 甲亢组血清FT3、T3、FT4和T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组亦然(P<0.01),而sTSH水平明显降低(P<0.0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表明:甲亢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低于糖尿病组;口服糖后3h,正常对照组恢复至正常水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糖耐量降低;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空腹INS和C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NS释放功能欠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CP释放试验呈现分离现象.结论 甲亢具有糖代谢紊乱、糖耐量明显降低、且合并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代谢综合症.
作者:郑玉平;严佳斌;潘巨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比45例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的超声表现及染色体核型,进一步深入分析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的产前诊断思路及预后判断,以指导具体临床咨询和处理.方法 对2006年8月~2011 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128例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孕妇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随访,记录产后新生儿复查情况或引产者的相关尸检结果.结果 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45例中有2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20例为45,XO(Turner 综合征),占86.95%,其中嵌合型2例,分别为45,X/46,X,-Y,+r(Y),45,X/46,XY(大Y);另有3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7,XY,+18(18-三体综合征),47,XY,+21(21-三体综合征),46,XX,7q+.随访16例染色体核型正常及1例羊水培养失败的孕妇,9例颈部淋巴水囊瘤增大(包括1例羊水培养失败),1例胎儿发展成全身水肿,1例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脏复杂畸形,均予引产.共有6例出生,其中3例B超随访发现颈部淋巴水囊瘤自行消失,随访至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另3例产后新生儿行外科治疗后现体健.结论 超声对于发现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超声胎儿染色体筛查结合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的临床处理具有较准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冯晓;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 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的足甲襞微循环,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判断治疗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三方面17项.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微血管清晰度升高,管襻数增加,输入枝及输出枝长度增长,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襻周渗出和出血减少,亚健康症状减轻,有效率98%.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亚健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来实现的.
作者:张庆富;周慧敏;徐彦粉;屠丽红;尹秋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硬化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两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
作者:李德奎;刘跃;杜娟;朱名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小型猪牙种植实验的麻醉方法.方法 小型猪12只,随机均分为2组,单纯麻醉组采用陆眠宁Ⅱ0.2mL/kg肌肉注射,复合麻醉组采用陆眠宁Ⅱ联合氯胺酮0.2mL/kg肌肉注射(按1:1混合).观察麻醉显效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并记录麻醉过程中体温、呼吸、心跳变化.结果 陆眠宁Ⅱ、氯胺酮复合麻醉组在麻醉显效时间、维持时间上优于陆眠宁Ⅱ单纯麻醉组,复合麻醉可以提高陆眠宁Ⅱ的麻醉效果,且用量较小,对心血管、呼吸无明显抑制.结论 陆眠宁Ⅱ、氯胺酮复合麻醉是小型猪牙种植实验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利民;郑园娜;杨国灵;谷志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 入选2009年~2010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73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间差异.结果 73例患者共植入177枚支架,其中有22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基本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吸烟、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直径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9)、直径(P=0.029)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2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作者:王强;陈建昌;李晖;邵春来;徐卫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中内皮素-1(ET-1 )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10例因肺部结节做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BLAF,同时记录研究组的肺损伤评分(LIS)和氧合指数(PaO2/FiO2).检测BLAF中ET-1 、总蛋白和血清中ET-1 的浓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BLAF中ET-1 为(1.69±1.08ng/L vs.0.21±0.13ng/L),血清中ET-1 为(8.65±4.26ng/L vs.1.26±0.81 ng/L),研究组明显升高(P<0.05),而且以BLAF中ET-1 升高幅度为大.研究组患者BLAF和血清中ET-1 浓度无相关性(r=0.253,P>0.05),BLAF中ET-1 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75,P<0.05),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509,P<0.01).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肺部产生ET-1 增加,可能与肺水肿发展和氧合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金肇权;张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定BPV、AASI.结果 AASI与24小时平均收缩压(r=0.231,P<0.001)、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r=-0.132,P<0.01)、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r=-0.13,P<0.01)、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r=-0.21,P<0.01)及勺型血压(r=-0.13,P<0.01)有明显的相关性.AASI与24小时平均收缩压(β=0.018,P<0.001)、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β=-0.011,P<0.01)、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β=0.036,P<0.01)、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β=-0.01,P<0.01)、勺型血压(β=-0.15,P<0.01)、及左心室质量指数(β=0.022,P=0.034)之间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AASI与BPV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徐香山;金元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讨论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精子动态及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878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检测UU,同时做计算机辅助动态学和形态学分析.结果 878例男性不育患者中UU感染阳性342例(38.95%)、UU阴性536例(61.05%).UU阳性组精子活力低下224例(65.50%)、密度低下117 例(34.21%)、形态学分析正常形态<15% 198例(80.49%).UU阴性组精子活力低下258例(48.13%)、密度低下83例(15.49%)、形态学分析正常形态<15% 296例(57.59%).UU感染与精子密度、活力低下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精子形态异常有关(P<0.01).结论 UU感染与精子密度、活力以及形态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张炜;蒋昱枫;浦金贤;严春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近期收治的108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TAH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TVH)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LAVH ),每组各36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LAVH 组显著少于TVH及TAH 组(P<0.05);手术时间LAVH 组显著高于TAH 及TVH组(P<0.05);住院时间LAVH 组显著低于TAH 及TVH组(P<0.05);术后镇痛率TVH组显著低于TAH 及LAVH 组(P<0.05);术后病率LAVH 组及TVH组显著低于TAH 组(P<0.05).结论 较传统术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临床中应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及技术训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尿人巨细胞病毒(HCMV),来分析其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FQ-PCR法定量测定婴儿尿巨细胞病毒含量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根据两种方法 阳性检出率及治疗前后病毒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在126例婴儿中FQ-PCR法测定尿液CMV-DNA 阳性者32例(25.40%),ELISA法测定血清CMV-IgM 抗体阳性者12例(9.52%),FQ-PCR法测定尿CMV-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测定血清CMV-IgM 抗体阳性检出率,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尿CMV-DNA 拷贝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FQ-PCR法定量测定婴儿尿巨细胞病毒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杜正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