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明惠;李伟生;钱兴龙;陆黎春
目的 总结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0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预后随访.结果 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中,2例胰腺癌患者因原发病的复发转移终死亡,1例患者因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余无再出血.结论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结合相关病史、胃镜、超声内镜等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可通过脾切除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需重视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
作者:韦民;金祯;王天民;陈晓峰;樊立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并分析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癌、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标本包括:47例肾癌组织、41例癌旁组织、38例正常肾组织、35例患者外周血标本,制备组织抽提液及外周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三种组织及血清中TSP-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TSP-1在肾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三者间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6.44±4.80ng/mL、42.55±4.12ng/mL、46.55±1.55ng/mL,依次递增,三种组织间的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TSP-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肾癌TNM分期与Fuhrman分级的提高而均降低,且都呈负相关(r=-0.84,P<0.01;r=-0.70,P<0.01).结论 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肾癌的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判肾透明细胞癌发展及恶性程度的指标.
作者:邱振伟;温端改;侯建全;浦金贤;张光波;魏雪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和术中处理.方法 对45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恢复良好7例(15.6%),轻残7例(15.6%),重残2例(4.4%),植物生存6例(1 3.3%),死亡23例(51.1%).结论 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处理、硬脑膜网状切开、双侧去骨瓣等可以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致重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郁明惠;李伟生;钱兴龙;陆黎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肋骨FDB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检查及三维重建,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1例中单骨型7例(63.6%),多骨型4例(36.4%);且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病变的整体观;病灶内CT表现主要分3种:囊状低密度改变、磨玻璃样改变、斑块状硬化改变,5例(45.4%)三种表现混合存在,单纯囊状低密度改变3例(27.3%),单纯磨玻璃样改变3例(27.3%);3例增强扫描中1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见轻度强化.结论 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肋骨FDB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及比邻关系,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易壁星;蔡武;郭盛仁;钱铭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必利联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内科常规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除一般对症治疗外加服小剂量舒必利.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合用小剂量舒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
作者:贺翔;徐南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硬化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两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
作者:李德奎;刘跃;杜娟;朱名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小型猪牙种植实验的麻醉方法.方法 小型猪12只,随机均分为2组,单纯麻醉组采用陆眠宁Ⅱ0.2mL/kg肌肉注射,复合麻醉组采用陆眠宁Ⅱ联合氯胺酮0.2mL/kg肌肉注射(按1:1混合).观察麻醉显效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并记录麻醉过程中体温、呼吸、心跳变化.结果 陆眠宁Ⅱ、氯胺酮复合麻醉组在麻醉显效时间、维持时间上优于陆眠宁Ⅱ单纯麻醉组,复合麻醉可以提高陆眠宁Ⅱ的麻醉效果,且用量较小,对心血管、呼吸无明显抑制.结论 陆眠宁Ⅱ、氯胺酮复合麻醉是小型猪牙种植实验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利民;郑园娜;杨国灵;谷志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表面生长因子(EGF)+61G/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提取EGF基因61密码子多态性与脑胶质瘤易感性的关系的数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应用Meta分析技术的各个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 该研究中共有4组符合条件的数据,病例组1,180 例、对照组1,567例.4个研究合并后,AA/(AG+GG)基因型的OR值为1.59(95%CI 1.22~2.07);亚组分析后,胶质瘤Ⅳ级AA/(AG+GG)基因型OR值为2.18(95%CI 1.56~3.04),敏感性分析表明合并结果 不受单个研究的影响.结论 EGF+61G/ 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胶质瘤及Ⅳ级胶质瘤相关,AA基因型是中国人群胶质瘤尤其是Ⅳ级胶质瘤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新;祁震宇;王中;惠国桢;顾少华;谢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405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受试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按颈动脉IMT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IMT>0.9mm)200例及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mm)205例,分别测定hs-CRP、FBG、HbA1C.结果 IMT增厚组hs-CRP、HbA1C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P<0.01);T2DM患者hs-CRP、HBA1C与IMT具有相关性(P <0.01、P<0.01),且hs-CRP与HbA1C也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hs-CRP及HbA1C与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上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作者:纪红梅;张晓蕾;刘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它在输血医学中的作用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抗原由紧密连锁高度同源的RHD和RHCE基因编码.D抗原变异体一般表现为数量或质量的改变.Rh血型系统的检测方法 很多,主要是从血清学、分子血型两个方面进行检测.该文就Rh血型的基因、变异、检测方法 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永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李洪营;匡玉庭;纪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定值质控物对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使用三批不同含量的定值质控物(A、B、C)进行黏度检测,测定血液黏度项目200s-1、50s-1、1s-1.结果 三批不同含量的定值质控物与测定值比较,定值质控物A相对偏差-8.88%、-8.15%、-5.80%,B相对偏差-3.31%、-4.0%、-5.40%,C相对偏差-10.37%、-11.59 %、-14.4%.经统计分析,质控物A均为P<0.001,质控物B为P<0.05、P<0.05、P<0.01,质控物C均为P<0.001.结论 定值质控物测定值偏向同一侧,存在系统误差.必须对仪器进行检测校准,同时要定期对血流变仪监测.观察仪器有无漂移.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
作者:贾妙兴;陈飞;毕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避免溶血性输血性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 15,922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80例,阳性率0.5%,Rh系统占抗体阳性构成的80%.结论 输血前应筛查不规则抗体,保障输血安全.
作者:陈嘉伟;石冬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YP4F2 基因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CYF4F2基因rs2108622、rs3093100、rs3093105、rs3093135、rs1558139位点,以及该基因rs2108622-rs3093100-rs3093105-rs3093135构成的单倍型在对照组、IS组及不同性别组中的多态分布.结果 CYP4F2基因rs2108622位点GG基因型可能是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的风险因素(P=0.018,OR=2.53,95%CI 1.15~5.56),且其风险性主要来源于G等位基因(P=0.013,OR=1.48,95%CI 1.09~2.02).rs2108622-rs3093100-rs3093105-rs3093135构成的GGGT单倍型与男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相关性,GGGT单倍型可能是IS的危险单倍型(OR=1.545,95%CI 1.144~2.087,P=0.004).结论 CYP4F2基因的多态与男性IS具有相关性,可显著增加男性IS的患病风险.
作者:邓淑敏;刘芳;李蕾;赵奕楠;孟肃;何志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中内皮素-1(ET-1 )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10例因肺部结节做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BLAF,同时记录研究组的肺损伤评分(LIS)和氧合指数(PaO2/FiO2).检测BLAF中ET-1 、总蛋白和血清中ET-1 的浓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BLAF中ET-1 为(1.69±1.08ng/L vs.0.21±0.13ng/L),血清中ET-1 为(8.65±4.26ng/L vs.1.26±0.81 ng/L),研究组明显升高(P<0.05),而且以BLAF中ET-1 升高幅度为大.研究组患者BLAF和血清中ET-1 浓度无相关性(r=0.253,P>0.05),BLAF中ET-1 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75,P<0.05),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509,P<0.01).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肺部产生ET-1 增加,可能与肺水肿发展和氧合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金肇权;张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相关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选取既往被明确诊断为PD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从诊断PD到发生肠梗阻的经过时间、合并肠梗阻时的PD用药以及合并肠梗阻时患者的PD严重程度分级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合并肠梗阻的5例病例的PD发病年龄平均为62.4岁.从诊断PD到发生肠梗阻的经过时间平均7.8年.4例因病情较重实行了开腹手术.结论 PD重症度与并发肠梗阻之间并无一定的关系.因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外科医生在临床中应充分认识PD相关性肠梗阻的特点.
作者:孟令勤;王勇;刘源;刘金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变化在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32例,依据病情分为肺炎组、重症肺炎组,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CT值的变化.结果 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 PCT浓度在重症肺炎组第1、3、5d均较肺炎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病情好转后PCT均明显下降.结论 PCT可作为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时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对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丽萍;朱滨;王大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枸橼酸透析及普通碳酸氢盐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1例,分别使用枸橼酸透析和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每周3次透析,共进行4周透析.结果 (1)使用不同透析方式,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枸橡酸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普通碳酸氧盐透析液透析时(P<0.05).(2)使用不同透析方式,患者透析前血清总钙离子与离子钙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时患者透析后血清总钙离子及离子钙水平变化不明显,使用构橼酸透析时患者仅出现滤器后血清离子钙水平下降(P<0.05),而透析前、后血清总钙离子水平无明显改变.(3)不同透析组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均无统计学差异,尿素清除指数(Kt/V)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低钙血症及抽搐等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枸橼酸透析的患者透析中血压的控制明显优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无严重低血压、抽搐以及碱中毒等不良反应.证实了其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田杰;宋锴;金东华;姜林森;施晓松;詹周兵;石永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 入选2009年~2010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73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间差异.结果 73例患者共植入177枚支架,其中有22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基本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吸烟、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直径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9)、直径(P=0.029)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2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作者:王强;陈建昌;李晖;邵春来;徐卫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测定血浆血脂和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96例结直肠癌患者(包括Ⅰ~Ⅱ期62例和Ⅲ~Ⅳ期34例)和30例良性结直肠瘤患者血脂和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CA153 水平分别由生化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并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 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C、HDL-C 和HDL-C/TC比值水平较之良性结直肠瘤患者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较之良性结直肠瘤患者血清TC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HDL-C和HDL-C/TC比值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Ⅰ~Ⅱ期和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199、CA724和CA153水平较之良性结直肠癌患者均明显增高(P<0.01).单克隆抗体肿瘤标记物的阳性率显示:良性结直肠瘤患者的阳性率为3.33%~13.33%,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199、CA724和CA153的阳性率为39.58%、37.50%、35.40%,CA199+CA724的阳性率为58.33%.CA724+CA153的阳性率为62.50%,CA199+CA724+CA153的阳性率为84.44%.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C水平增高和HDL-C、HDL-C/TC比值水平的降低是诊断中、晚期癌症的良好指标,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和CA153水平的联合测定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阳性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严佳斌;郑玉平;潘巨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