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娟;吴冬生;石冬敏
目的 分析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合理的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的19例PJ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病理特性.结果 19例患者均有肠息肉,1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或肠套叠,16例有皮肤黏膜黑斑,9例有家族史,1例恶变者于术后5 年死亡,1例术后 4 年发现胰腺癌,5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发现乳腺癌,存活至今.结论 PJS患者胃肠道息肉首选内镜下治疗,其次选择剖腹手术治疗,且手术切除息肉是缓解症状的惟一方法,息肉易恶变,患者易发生其他肿瘤,宜长期随访.
作者:卢涛;王天民;陈晓峰;樊立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不同方法 治疗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 例急性LE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溶栓方法 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经足背静脉溶栓组;B组:单纯CDT组;C 组:球囊扩张辅助的CDT组.Villalta 评分诊断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结果 出院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组PTS发生率分别为(4.5%,11.4 %),均明显低于A(32.8%,58.6%)、B两组(18%,38%),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1.3,P=0.000).结论 球囊扩张辅助CDT能有效降低PTS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郝红军;李智;金泳海;倪才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尿人巨细胞病毒(HCMV),来分析其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FQ-PCR法定量测定婴儿尿巨细胞病毒含量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根据两种方法 阳性检出率及治疗前后病毒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在126例婴儿中FQ-PCR法测定尿液CMV-DNA 阳性者32例(25.40%),ELISA法测定血清CMV-IgM 抗体阳性者12例(9.52%),FQ-PCR法测定尿CMV-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测定血清CMV-IgM 抗体阳性检出率,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尿CMV-DNA 拷贝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FQ-PCR法定量测定婴儿尿巨细胞病毒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杜正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李洪营;匡玉庭;纪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定值质控物对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使用三批不同含量的定值质控物(A、B、C)进行黏度检测,测定血液黏度项目200s-1、50s-1、1s-1.结果 三批不同含量的定值质控物与测定值比较,定值质控物A相对偏差-8.88%、-8.15%、-5.80%,B相对偏差-3.31%、-4.0%、-5.40%,C相对偏差-10.37%、-11.59 %、-14.4%.经统计分析,质控物A均为P<0.001,质控物B为P<0.05、P<0.05、P<0.01,质控物C均为P<0.001.结论 定值质控物测定值偏向同一侧,存在系统误差.必须对仪器进行检测校准,同时要定期对血流变仪监测.观察仪器有无漂移.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
作者:贾妙兴;陈飞;毕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必利联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内科常规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除一般对症治疗外加服小剂量舒必利.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合用小剂量舒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
作者:贺翔;徐南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近期收治的108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TAH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TVH)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LAVH ),每组各36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LAVH 组显著少于TVH及TAH 组(P<0.05);手术时间LAVH 组显著高于TAH 及TVH组(P<0.05);住院时间LAVH 组显著低于TAH 及TVH组(P<0.05);术后镇痛率TVH组显著低于TAH 及LAVH 组(P<0.05);术后病率LAVH 组及TVH组显著低于TAH 组(P<0.05).结论 较传统术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临床中应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及技术训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 GDM孕妇120例为GDM组,正常孕妇120 例为对照组,孕12周、30周时测定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孕12周血小板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0周PLT 、PCT降低,其他参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12周与孕30周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12周与孕30周PLT 、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GDM的发生发展及早期诊疗有价值.
作者:金燕;石冬敏;王亚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进展的影响.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211 例老年BPH患者纳入研究,并分为4组.1组为单纯BPH组(53例),2组为BPH合并高血压组(102例),3组为BPH合并高脂血症组(25例),4组为BPH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组(31例),回顾性分析其血压、血脂与前列腺体积、尿路梗阻症状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1组相比,2组、3组和4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显著增大、残余尿增多、IPSS评分增加、大尿流率(Qmax)下降、血清PSA显著增高(P均<0.05).血压收缩压值与前列腺体积、IPSS、残余尿、血清PSA呈正相关;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与前列腺体积、IPSS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明显加重BPH的下尿路症状,促进前列腺体积增大,是BPH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钰;浦剑虹;李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止血功能异常或血栓形成.而雌激素在抑制血栓形成、保护心血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雌激素对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活化表面标志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在试验中发现17β雌二醇能够抑制血小板与胶原的黏附,并显著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活化过程中标志如糖蛋白GPⅡb/Ⅲa的活化、P-selectin表达及血小板磷脂酰丝氨酸(PS)的外翻也有显著抑制作用.而17β雌二醇对血小板APLT 的活性无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血小板的促凝血活性也无明显影响.
作者:朱鹏飞;易文秀;牟佩佩;任丽洁;卢穹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小型猪牙种植实验的麻醉方法.方法 小型猪12只,随机均分为2组,单纯麻醉组采用陆眠宁Ⅱ0.2mL/kg肌肉注射,复合麻醉组采用陆眠宁Ⅱ联合氯胺酮0.2mL/kg肌肉注射(按1:1混合).观察麻醉显效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并记录麻醉过程中体温、呼吸、心跳变化.结果 陆眠宁Ⅱ、氯胺酮复合麻醉组在麻醉显效时间、维持时间上优于陆眠宁Ⅱ单纯麻醉组,复合麻醉可以提高陆眠宁Ⅱ的麻醉效果,且用量较小,对心血管、呼吸无明显抑制.结论 陆眠宁Ⅱ、氯胺酮复合麻醉是小型猪牙种植实验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利民;郑园娜;杨国灵;谷志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异氟烷用于控制性降压对大鼠脑海马S-100β表达和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围术期控制性降压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学习记忆功能正常的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A组),异氟烷Ⅰ组(B组),异氟烷Ⅱ组(C组),异氟烷+硝普钠组(D组),每组16只大鼠.分四个时间点:麻醉后即刻(A 组为麻醉前)、麻醉后1d、3d、7d,各取4只大鼠.上述四组分别于行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A组不做降压处理;B 组1%~1.5%异氟烷吸入麻醉,血压维持在大鼠正常生理范围;C组3%~4%异氟烷吸入10~15min达到目标血压,即MAP 50mmHg;D组0.9%盐水配制成400μg/mL硝普钠(SNP),1%~1.5%异氟烷吸入麻醉,10~15min达到目标血压.各组麻醉和控制性降压持续4h,A组术前,B、C、D组术后即刻,控制性降压术后1d、3d、7d利用Y迷宫进行认知功能的测定,四个时间点以4%多聚甲醛150~200mL灌注固定后断颈取脑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观察S-100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麻醉前四组大鼠生理指标和学习记忆功能组间无显著性.1.麻醉后1d正确反应次数C组小于A、B、D组,全天总反应时间C组大于A、B、D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麻醉后3d、7d四组间正确反应次数和全天总反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2.麻醉后即刻和麻醉后1d C组大鼠海马CAI区S-100β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密度高于A、B、D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B、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3d、7d B、C、D组海马CAI区S-100β阳性细胞密度降低,四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异氟烷+硝普钠用于控制性降压安全可行,对大鼠认知功能没有明显影响.2.以单纯吸入高浓度异氟烷的方法,长时间控制性降压,影响大鼠脑海马S-100β的表达水平,对其认知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许世福;吕黄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乌斯他丁(UTI)改善高压电烧伤病人肾脏功能的疗效.方法 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4.32±11.62 )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UTI药物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0 例.对照组按国内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治疗组除常规补液外,给予UTI(120万U,静点,每日2次)治疗.对两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48h行尿素氮(BUN)、肌酐(Scr)监测,同时监测尿量.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入院即刻和48h后的BUN和Scr分别是(6.12±1.30)mmol/L,(94.35±13.20)μmol/L,(7.74±2.34)mmol/L、(102.53±12.23)μmol L,而治疗组入院即刻和48h后的BUN和Scr分别是(5.93±1.43)mmol/ L,(100.33±15.51)μmol/L,(5.04±2.74)mmol/L、(90.33±14.32)μmol/L,治疗组48h后,肌酐检测值下降.对照组48h平均尿量为(56.45±14.77)mL,治疗组平均尿量为(70.66±16.79)mL.结论 UTI对高压电烧伤病人肾功能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车江;张庆富;白永强;冯建科;邵洪波;吴宏志;杨蒙;魏伟;孟令敏;马万军;李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变化在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32例,依据病情分为肺炎组、重症肺炎组,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CT值的变化.结果 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 PCT浓度在重症肺炎组第1、3、5d均较肺炎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病情好转后PCT均明显下降.结论 PCT可作为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时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对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丽萍;朱滨;王大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肋骨FDB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检查及三维重建,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1例中单骨型7例(63.6%),多骨型4例(36.4%);且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病变的整体观;病灶内CT表现主要分3种:囊状低密度改变、磨玻璃样改变、斑块状硬化改变,5例(45.4%)三种表现混合存在,单纯囊状低密度改变3例(27.3%),单纯磨玻璃样改变3例(27.3%);3例增强扫描中1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见轻度强化.结论 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肋骨FDB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及比邻关系,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易壁星;蔡武;郭盛仁;钱铭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讨论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精子动态及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878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检测UU,同时做计算机辅助动态学和形态学分析.结果 878例男性不育患者中UU感染阳性342例(38.95%)、UU阴性536例(61.05%).UU阳性组精子活力低下224例(65.50%)、密度低下117 例(34.21%)、形态学分析正常形态<15% 198例(80.49%).UU阴性组精子活力低下258例(48.13%)、密度低下83例(15.49%)、形态学分析正常形态<15% 296例(57.59%).UU感染与精子密度、活力低下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精子形态异常有关(P<0.01).结论 UU感染与精子密度、活力以及形态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张炜;蒋昱枫;浦金贤;严春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 入选2009年~2010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73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间差异.结果 73例患者共植入177枚支架,其中有22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基本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吸烟、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直径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9)、直径(P=0.029)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2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作者:王强;陈建昌;李晖;邵春来;徐卫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方法 检测共刺激分子CD28、CTLA-4、ICOS、ICOSL mRNA 在食管癌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以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TLA-4、ICOS、ICOSL在食管癌及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择10例食管癌患者、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55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8、CTLA-4、ICOS、ICOSL mRNA 的含量,分析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量在健康人及患者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不同年龄段,食管癌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ICOS、CTLA-4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人;患者及相同年龄段健康人外周血中ICOSL mRNA 的表达量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量在不同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等的分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癌症患者外周血中活化性共刺激分子CD28、ICOS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避有关,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共刺激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尚不能作为判断疾病发展状况的指标.
作者:周志英;蒋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复查对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DTICH病例63例,每例至少2次以上复查.结果 DTICH患者CT复查均能发现.结论 24~48h CT复查为发现DTICH及评估出血量的佳时间,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程山忠;程锋;阎海林;侯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胸腺瘤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131例胸腺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G分成A B两组,A组70例,B组61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sFas水平.对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间比较,A组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极显著(P<0.001);两组间同分型同分期胸腺瘤间sFas差异极显著(P<0.001);同组间无论胸腺瘤分型或分期是否相同sFa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眼肌型MG患者血清sFas明显低于其他临床分型MG(P<0.001).结论 胸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与MG的发生无直接相关性,Fas 基因和蛋白结构的变异可能是MG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进一步研究,血清sFas水平可能作为评价病情和疗效的客观指标.
作者:张航;戚其学;许广辉;刘洋;杨焱淼;曲晓翰;张其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