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7β雌二醇对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活化表面标志的影响

朱鹏飞;易文秀;牟佩佩;任丽洁;卢穹宇

关键词:17β雌二醇, 血小板, GPⅡb/Ⅲa, P-selectin, PS, APLT
摘要: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止血功能异常或血栓形成.而雌激素在抑制血栓形成、保护心血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雌激素对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活化表面标志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在试验中发现17β雌二醇能够抑制血小板与胶原的黏附,并显著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活化过程中标志如糖蛋白GPⅡb/Ⅲa的活化、P-selectin表达及血小板磷脂酰丝氨酸(PS)的外翻也有显著抑制作用.而17β雌二醇对血小板APLT 的活性无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血小板的促凝血活性也无明显影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608株不动杆菌的来源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为该类感染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1 月~2009年11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不动杆菌,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608株不动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538株,洛菲不动杆菌70株,药敏结果 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耐药率27.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7.9%.而洛菲不动杆菌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多数在30%以下.结论 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临床抗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合适抗菌药物.

    作者:邱善敏;贾鹏;钱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31I-chTNT联合放疗治疗Lewis肺癌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131I-chTNT单药或联合外放疗对荷瘤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建立C57小鼠的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组进行试验.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肿瘤组织及感兴趣器官的放射性.观察荷瘤鼠的生长延迟效应.结果 注射药物后1d、3d瘤内注射131I-chTNT联合外放疗肿瘤内的放射性高,其次依次为131I-chTNT瘤内注射、131I-chTNT尾静脉注射联合外放疗、131I-chTNT尾静脉注射,四组均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P<0.0001).肿瘤生长延迟效应试验中,外照射组,尾静脉注射131I-chTNT组,外照射联合尾静脉注射131I-chTNT组,瘤内注射131I-chTNT组,外照射联合瘤内注射131I-chTNT组的绝对延长时间分别为:9.1±1.92d,3.2±1.54d,13.1±2.054d,5.7±1.78d,15.1±2.59d.结论 外照射联合131I-chTNT后可促进其在小鼠体内肿瘤区域的浓聚,而对正常组织无影响.联合应用131I-chTNT可提高外照射对荷瘤小鼠的放射效应,同时瘤内注射要优于尾静脉注射131I-chTNT.

    作者:陈杰;万健美;朱然;俞泽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糖控制优劣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探讨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优劣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方法 检测17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6项指标,其中血糖控制较好的87例,血糖控制较差的90例,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结论 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血液黏滞度明显增高,并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提示对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指标,有助于降低微血管病变和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月娟;马晓光;胡泽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液流变定值质控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定值质控物对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使用三批不同含量的定值质控物(A、B、C)进行黏度检测,测定血液黏度项目200s-1、50s-1、1s-1.结果 三批不同含量的定值质控物与测定值比较,定值质控物A相对偏差-8.88%、-8.15%、-5.80%,B相对偏差-3.31%、-4.0%、-5.40%,C相对偏差-10.37%、-11.59 %、-14.4%.经统计分析,质控物A均为P<0.001,质控物B为P<0.05、P<0.05、P<0.01,质控物C均为P<0.001.结论 定值质控物测定值偏向同一侧,存在系统误差.必须对仪器进行检测校准,同时要定期对血流变仪监测.观察仪器有无漂移.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

    作者:贾妙兴;陈飞;毕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47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李洪营;匡玉庭;纪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诊治分析(附15例报告)

    目的 总结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0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预后随访.结果 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中,2例胰腺癌患者因原发病的复发转移终死亡,1例患者因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余无再出血.结论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结合相关病史、胃镜、超声内镜等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可通过脾切除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需重视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

    作者:韦民;金祯;王天民;陈晓峰;樊立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肋骨FDB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检查及三维重建,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1例中单骨型7例(63.6%),多骨型4例(36.4%);且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病变的整体观;病灶内CT表现主要分3种:囊状低密度改变、磨玻璃样改变、斑块状硬化改变,5例(45.4%)三种表现混合存在,单纯囊状低密度改变3例(27.3%),单纯磨玻璃样改变3例(27.3%);3例增强扫描中1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见轻度强化.结论 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肋骨FDB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及比邻关系,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易壁星;蔡武;郭盛仁;钱铭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肾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与血浆脂联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肾动脉硬化所致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并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肾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经超声证实的肾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对照组30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 分别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 肾动脉硬化所致肾功不全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有所下降.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肾动脉硬化患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邵建苹;刘娜;郑玉霞;冯艳春;厉国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腺瘤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重症肌无力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胸腺瘤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131例胸腺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G分成A B两组,A组70例,B组61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sFas水平.对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间比较,A组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极显著(P<0.001);两组间同分型同分期胸腺瘤间sFas差异极显著(P<0.001);同组间无论胸腺瘤分型或分期是否相同sFa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眼肌型MG患者血清sFas明显低于其他临床分型MG(P<0.001).结论 胸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与MG的发生无直接相关性,Fas 基因和蛋白结构的变异可能是MG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进一步研究,血清sFas水平可能作为评价病情和疗效的客观指标.

    作者:张航;戚其学;许广辉;刘洋;杨焱淼;曲晓翰;张其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血糖代谢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甲亢患者和3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H,包括FT3、T3、FT4、T4和sTSH)、胰岛素(INS)和C-肽(CP)水平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并同时测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3h的血糖水平并与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 甲亢组血清FT3、T3、FT4和T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组亦然(P<0.01),而sTSH水平明显降低(P<0.0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表明:甲亢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低于糖尿病组;口服糖后3h,正常对照组恢复至正常水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糖耐量降低;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空腹INS和C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NS释放功能欠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CP释放试验呈现分离现象.结论 甲亢具有糖代谢紊乱、糖耐量明显降低、且合并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代谢综合症.

    作者:郑玉平;严佳斌;潘巨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近期收治的108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TAH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TVH)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LAVH ),每组各36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LAVH 组显著少于TVH及TAH 组(P<0.05);手术时间LAVH 组显著高于TAH 及TVH组(P<0.05);住院时间LAVH 组显著低于TAH 及TVH组(P<0.05);术后镇痛率TVH组显著低于TAH 及LAVH 组(P<0.05);术后病率LAVH 组及TVH组显著低于TAH 组(P<0.05).结论 较传统术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临床中应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及技术训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肺癌及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方法 检测共刺激分子CD28、CTLA-4、ICOS、ICOSL mRNA 在食管癌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以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TLA-4、ICOS、ICOSL在食管癌及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择10例食管癌患者、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55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8、CTLA-4、ICOS、ICOSL mRNA 的含量,分析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量在健康人及患者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不同年龄段,食管癌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ICOS、CTLA-4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人;患者及相同年龄段健康人外周血中ICOSL mRNA 的表达量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量在不同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等的分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癌症患者外周血中活化性共刺激分子CD28、ICOS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避有关,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共刺激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尚不能作为判断疾病发展状况的指标.

    作者:周志英;蒋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症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和术中处理.方法 对45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恢复良好7例(15.6%),轻残7例(15.6%),重残2例(4.4%),植物生存6例(1 3.3%),死亡23例(51.1%).结论 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处理、硬脑膜网状切开、双侧去骨瓣等可以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致重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郁明惠;李伟生;钱兴龙;陆黎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和分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及病理分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2010年4月~2011 年11月急诊就诊的急腹症患者168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结果 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的差异.结果 单纯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1%,化脓性阑尾炎准确率为95.2%,坏疽性阑尾炎准确率为100%,超声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7.1%;阑尾炎组的阑尾超声结果 显示其阑尾直径、长度、管壁厚度均高于非阑尾炎急腹症患者(P<0.01).结论 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很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作为首选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盛建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微循环治疗亚健康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 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的足甲襞微循环,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判断治疗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三方面17项.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微血管清晰度升高,管襻数增加,输入枝及输出枝长度增长,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襻周渗出和出血减少,亚健康症状减轻,有效率98%.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亚健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来实现的.

    作者:张庆富;周慧敏;徐彦粉;屠丽红;尹秋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OCT法检测C反应蛋白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 评价POCT法检测C反应蛋白的精密度及特异度,并与两种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 比对分析,探讨各系统之间检测C反应蛋白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采用POCT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观察与BNP特定蛋白仪及OLYMPUS AU640检测结果 的相关性,并评价POCT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及特异度.结果 POCT法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5.3%和7.9%、6.2%和7.1%、3.7%和4.6%,与人IgG和白蛋白未见明显的交叉反应.当C反应蛋白>0.5ng/mL时,POCT法检测结果 与其他两种检测系统相关性较好(r=0.959,0.946,P均<0.05).结论 POCT法检测C反应蛋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及特异度,且与BNP特定蛋白仪及OLYMPUS AU640 检测结果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叶芸;姜萍;李苏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银杏叶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银杏叶对血液流变性的作用,以期寻求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性及血液黏稠度的新途径.方法 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N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阿司匹林组(A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拜阿司匹林100mg睡前顿服;银杏叶组(Y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银杏叶片2片三餐后用水吞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血浆中血小板α2颗粒膜蛋白、血栓素B2 水平及血液黏稠度指标.结果 N组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稠度某些指标有所下降(P<0.05),而A组及Y组所测指标较治疗前好转更多(P<0.01或P< 0.05),且A、Y两组间比较仅在个别指标有差异(P<0.05).结论 银杏叶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稠度的影响与阿司匹林作用几乎相当.

    作者:潘永瑜;杨玲;李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己酮可可碱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已经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32.12±10.34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PTX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9例.治疗组给予PTX(每次0.1g静点,每日一次,共7d)治疗,其余治疗两组均一致.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2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3d、5d、7d后六个时相创面微循环血液灌流值(MPD),对观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创面MPD分别是(1.2±0.38)V、(1.36±0.33)V,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各时相创面MP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创面血运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血运.结论 PTX 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有改善作用.

    作者:邵洪波;张庆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陆眠宁Ⅱ复合麻醉在小型猪牙种植实验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小型猪牙种植实验的麻醉方法.方法 小型猪12只,随机均分为2组,单纯麻醉组采用陆眠宁Ⅱ0.2mL/kg肌肉注射,复合麻醉组采用陆眠宁Ⅱ联合氯胺酮0.2mL/kg肌肉注射(按1:1混合).观察麻醉显效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并记录麻醉过程中体温、呼吸、心跳变化.结果 陆眠宁Ⅱ、氯胺酮复合麻醉组在麻醉显效时间、维持时间上优于陆眠宁Ⅱ单纯麻醉组,复合麻醉可以提高陆眠宁Ⅱ的麻醉效果,且用量较小,对心血管、呼吸无明显抑制.结论 陆眠宁Ⅱ、氯胺酮复合麻醉是小型猪牙种植实验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利民;郑园娜;杨国灵;谷志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中小面积深Ⅱ°烧伤创面

    目的 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治疗中小面积深Ⅱ°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创面使用rhaFGF(100u/0.1mL/cm2)湿纱布后再用凡士林覆盖,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创面直接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后无菌纱布包扎.结果 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6.56±3.36d,无一例瘢痕形成.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1.56±4.27d,有6例出现瘢痕增生.结论 rhaFGF治疗中小面积深Ⅱ°烧伤创面疗效满意.

    作者:崔福垚;徐启文;郑洪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