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例薄芝糖肽所致过敏反应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刘素娥

关键词:薄芝糖肽注射液, 休克, 过敏反应, 救护
摘要:药物过敏反应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学反应.我科2013年10月有两名患者在输入扬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薄芝糖肽液后出现过敏反应,经查均为输入此药引起的,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1:患者,女,40岁,高中文化,无业,主因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0余年,间断上腹不适3年以肝炎肝硬化(活动性、代偿性)于2013年10月22日入院,入院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好,主诉无过敏史,未用过该药,遵医嘱给予静脉输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薄芝糖肽液4ml等治疗,于10月25日10时32分输入薄芝糖肽液约120 ml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经给予吸氧、升压等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停用薄芝糖肽液患者未再发生上述反应.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68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实际效果,总结其医学价值.方法 回顾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心血管疾病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给予硝酸甘油),实验组34例(给予中药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①实验组甘油三酯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47±2.36)mmol/L、(1.41±0.67)mmol/L,对照组对应为(5.04±1.77)mmol/L、(1.68±0.5)mmol/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91.2% VS67.6%,P<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佳,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血管患者,可有效降低其甘油三酯及血清胆固醇水平,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刘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围化疗期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

    化疗是血液肿瘤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治疗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严重者会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因此,为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我们围绕化疗前后采取积极的预防,通过化疗前期做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饮食指导及化疗期间给予创造良好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进少量清淡饮食,严密观察副作用等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王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158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将158例实施鼻内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9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79例实施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围术期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并大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目的 分析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并找出安全防范对策.方法 对老年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评估,找出风险因素,进而进行安全护理管理,并对比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未进行风险管理的患者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风险管理干预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且护理质量控制评分有所增加.结论 在老年病科患者中进行护理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并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乐;陶剑芳;李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讨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其所需要的护理和社会支持,减少在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任何不良反应且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药物发挥出更好的疗效,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36例心衰患者,35例症状缓解,1例死亡,其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综合征.本文对36例患者在发生心衰时所进行的护理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认为要取得护理上的成功,必须抓住心衰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的环节.

    作者:张芸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80例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风险的主要因素.方法 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科疾病行手术治疗案例中选取80例临床资料.结果 死亡2例(2.5%),死因左心衰(1例),脑梗(1例);并发症18例(22.5%),其中感染9例,肺不张2例,肾衰7例.结论 通过正确评估患者耐受手术风险的能力及手术可能造成的影响,积极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或者改变手术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发生率.

    作者:刁振斌;李长波;赵静华;李越鹏;张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型超声在腹部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研究B型超声在腹部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腹部损伤患者157例,通过采用B型超声进行诊断,并经过手术、CT等证实患者的腹部损伤超声影像图,同时采取回顾性的方式进行分析患者病情的超声影像图的主要表现.结果 通过利用B超分别诊断患者空腔脏器损伤与腹部实质脏器,其中有34.21%与87.7%的诊断符合率.结论 针对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积极采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给予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意义信息,是检查腹部损伤的首要选择的影像学方法.但是采用超声诊断一些空腔脏器损伤,其诊断的正确率相对较低.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的术后护理观察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的术后护理的方法进行观察总结.方法 资料选自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60例,术后对患者基于精心护理.结果 60例患者,有3例病情较重的患者入院不久就已死亡,其余57例患者进行支架植入手术后,6h内监测均未出现亚急性的血栓并发症,恢复情况良好,术后15d后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的术后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可预防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怡文;李丛丛;杨敬媛;王晨艳;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75例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的探究

    目的 对胎膜早破孕妇采取阴道分娩的临床路径进行探讨性研究.方法 对我院的75例胎膜早破孕妇进行治疗,将其随机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产妇在病情知晓率、满意度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妇的住院费用、产前、产后的感染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对胎膜早破孕妇采取阴道分娩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可有效的提高孕妇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对孕妇在分娩和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表现.方法 选择2011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阴道炎症状患者200例,判断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检查.结果 200例患者,AV和混合感染患者为31例,其中AV者为13例(42.0%),8例是AV+ BV者,4例是AV+ TV者,6例是AV+VVC者.进行实验室检查,13例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8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颜色为绿色或者是黄色,稀薄且脓性,比例为61.5%;13例AV者,12例阴道清洁情况是Ⅲ-Ⅳ,比例为92.3%;阴道pH 值>4.5为11例,比例为84.6%.结论 在对需氧菌性阴道炎进行研究时,需要注意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

    作者:孙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平顶山市一例狂犬病死亡病例调查报告

    目的 通过一起典型狂犬病案例调查,分析狂犬病免疫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更好的防治狂犬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平顶山市2012年网络直报的一起狂犬病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平顶山发生此起狂犬病疫情是犬只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传染源的存在;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认知不足;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掌握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规范和原则.结论 建议加强犬类动物的管理;加强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加强医务人员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

    作者:宋倩倩;王艳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瘢痕子宫患者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的临床观察.方法 对62例瘢痕子宫患者且要求人流术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术前1天口服米非司酮150 mg,对照组行普通人工流产术,观察2组患者术中宫颈软化及扩张程度、痛苦程度、手术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以上项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瘢痕子宫患者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非司酮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

    作者:佟玉涛;李庆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出血并发症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出血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加强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出血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皮下出血2例,颅内出血1例,其他出血1例,出血总发生率为8.7%;对照组患者皮下出血2例,颅内出血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其他出血3例,出血总发生率为23.9%;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溶栓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出血并发症的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并且对于降低其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霍金秋;孙亦粉;朱靖;张玉花;宋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妇幼保健院科室绩效核算运行结果探讨与分析

    目的 探讨适合妇幼保健院经济运行的保健部门绩效核算分配方案.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2012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绩效核算经济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绩效核算方案使保健各科室诊疗人次和业务收入双增长.结论 妇幼保健院绩效核算分配方案必须坚持个性化设计,突出保健特色,并兼顾学科发展的原则.

    作者:赵粉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对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76例,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酮体消失的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23.68%,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温阳润通法治疗结肠黑变病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运用温阳润通的方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化原则将120例结肠黑变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温阳润通的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麻仁润肠丸口服,3个月后根据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疗效判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25%,对照组总有效率56.25%,两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X2-24.323,P<0.05).结论 运用温阳润通法治疗结肠黑变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疗效确切.

    作者:戴红革;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

    目的 对在儿科临床应用中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对其药学观察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200例患儿,并随机将其分为100例观察组与100例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非阿奇霉素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皮疹、发热、抽搐、听力损害.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给予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时,应当根据其药学特点合理的用药,在大程度上降低阿奇霉素给予患儿造成的不良反应.

    作者:孔芹;孔庆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针对患者运用辨证方法划分为风阳上扰、瘀阻脑络、肝肾阳虚、肝郁气滞等四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倪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9例孕产妇死亡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3-2012年朝阳市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孕产妇死亡39例,平均死亡率为13.64/10万.孕产妇死亡以羊水栓塞,妊娠和并心脏病,妊娠合并高血压为前三位死因.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和妇产科医务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救治能力,同时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孕产妇死亡发生率.

    作者:张小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15例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D)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但亦可为无急性盆腔炎病史,或者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1].本病具有病情缠绵、复杂,极易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给广大妇女带来极大痛苦,西医主要以抗生素治疗,其治疗的效果不佳,甚至可引起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笔者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