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芳;孙汉英;刘文励;罗小华;何莉;徐慧珍
目的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救治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BP治疗儿童MODS患者10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BUN、Cr、电解质和血气变化,对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 10例患儿年龄2~10岁,治疗前存在2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严重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合并少尿无尿.治疗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心率变化无显著差异,血BUN、Cr、电解质和血气变化明显好转.结论 CBP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循环衰竭患儿也能进行CBP治疗.CBP能有效纠正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是治疗儿童MODS合并少尿无尿者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谢敏慧;王新;华军;顾凤珍;李莺;徐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探讨其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及球形肺炎等球形病灶的鉴别.方法搜集18例经手术或经CT导向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肺炎性假瘤均为肿块型,位于胸膜下.CT表现:(1)平扫: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10例;边缘模糊不规则8例,其中浅分叶2例,粗短毛刺、棘状突起6例;病灶密度均匀14例,病灶内见小斑点、小斑片状钙化2例,病灶内有小空洞1例,支气管充气征1例;右侧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2)16例增强情况:中度以上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6例,无强化2例.结论肺炎性假瘤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点,CT能准确定位,结合临床资料,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价值.
作者:顾勤;石芳;邢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NHL患者及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49例初诊NHL患者的血清VEGF为(215.26±109.8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8.46±24.67 )pg/mL,P<0.05.31例患者取得缓解或部分缓解,治疗前VEGF水平(205.79±112.47)pg/mL,缓解后VEGF水平(95.79±52.47)pg/mL,治疗前、缓解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缓解后复发时VEGF水平(225.41±97.35)pg/mL,与初诊者血清VEGF水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与NHL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对NHL治疗、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等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杨建和;陈涛;周民;姜乃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制备全血质控物并应用于血液流变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建立血流变质控方案.方法静脉采血,与输血用1号抗凝液(简称抗凝液)8:1混合;每100mL全血加入1640液25mL,混匀后无菌分装全无添加物灭菌真空管(简称真空管),每管3mL,置2℃~4℃保存.调节血浆量制备高,中,低值制控物.粘度计应用清洁程序并通过本底实验后,分别重复测定10次3种全血质控物150s-1,60s-1,和10s-1全血粘度(表观)和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计算管间精度;测定正常人肝素抗凝血全血粘度,与中值质控物全血粘度曲线比较拟合度;分别以不同值全血质控液作监测,第1月为中值,其后为高值,第三个低值,测定以上6项数据,结果作Westgard多规则质控图.统计变异系数(CV%)和第1周与后1周数据t检验.每周测质控液的全血和血浆血红蛋白(简称Hb),计算溶血百分率.结果高、中、低值全血质控液重复测各项目管间CV%均<5%;每月测定值CV%均<5%;每月每1周与后1周数据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溶血率<1%;室内Westgard多规则质控结果满意.结论该法制备全血质控物成本低、简便,可保存3个月,可进行高、中、低值监测,配合应用仪器清洁程序和本底试验,应用于血流变室内质控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作者:石冬敏;吴元健;俞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妊娠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成因,为预防和治疗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检测了580例妊娠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WBC、Hb、RBC、HCT、MCV、MCH、MCHC、RDW、PLT等全血细胞指标及患者骨髓细胞分析检查.结果①妊娠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180例Hb低于45g/L,220例白细胞低于3.2×109/L,253例血小板低于62×109/L,398例MCV和MCH低于正常值.②骨髓表现为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极度活跃;可见典型巨幼红细胞及粒系统巨幼变.结论孕妇产前定期检查是必要的.而对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预防更重要.发现妊娠巨幼红细胞贫血,尽早应用叶酸治疗,均可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张周良;冯志华;张黎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后表面一些抗原决定簇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研究中的意义.方法以凝血酶与腺苷二磷酸(ADP)分别在不同时间段(0~30min)诱导正常人血小板活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Ⅲa及P-选择素的表达;同时用全血法测定脑梗死患者相应抗原的改变.结果凝血酶及ADP活化血小板后均可导致GPⅠb表达呈现先下降又逐渐回升的可逆性分布趋势,各时间段引起的GPⅠb改变在两者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GPⅢa表达在活化后初期变化不明显,10min后呈现递增趋势;两种活化剂均可促使P-选择素显著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脑梗死患者GPⅠb表达减少,P-选择素的表达远高于对照组,GPⅢa无变化.结论凝血酶与ADP均能介导血小板活化,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使GPⅠb与GPⅢa逆转,同时P-选择素向外释放,而血小板表面活化相关性抗原的改变是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
作者:韩悦;卢晓旭;戴兰;沈文红;蔡秀英;吴德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脱氧皮质酮-盐型高血压大鼠(DHR)心脏微小血管重塑中作用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切除左侧肾脏后一周,随机等分为3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饮自来水;另两组分别为模型组和波生坦组,开始予脱氧皮质酮(DOCA)(50mg·kg-1·week-1)皮下注射,连续5周.5周末处死动物,按相应的要求留取血液和心脏标本,分别行血浆ET-1浓度、微小血管密度及MMP-2/TIMP-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在DHR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中存在微小动脉密度增加和毛细血管密度减少,MMP-2的mRNA和MMP-2/TIMP-2的蛋白表达上调;波生坦能抑制血压升高,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下调MMP-2/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MMP-2的表达同微小血管密度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在DHR心脏中存在微小血管病变,MMP-2/TIMP-2表达可能参与微小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内皮素-1可能是通过调节MMP-2/TIMP-2表达参与微小血管病变.
作者:王学忠;章萍;王岳松;钱钧;洪小苏;陈建昌;焦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鼠肺组织PaO2、肺系数及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72只Waster雄性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和异丙酚+内毒素组(P组).L组在腹腔内缓慢注入内毒素;P组在皮下缓慢注入异丙酚后再注入内毒素.分别在注射后30、90、180、360min时处死动物,取出肺组织,测定肺系数、钙离子含量及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L组在注入内毒素后各时点PaO2下降,肺系数和钙离子浓度显著增高(P<0.05).P组与L组相比显著减轻PaO2下降,降低肺系数和钙离子浓度(P<0.05).结论异丙酚可降低内毒素血症鼠肺组织钙离子浓度,对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金玄玉;张倩;何晓帆;裴凌;戚其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门诊健康体检人群4 715例,观察不同体重指数组、不同血脂水平组的脂肪肝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脂肪肝检出率随着体重指数、血脂水平的增高而增加,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脂肪肝的检出率与血脂成分有关,高甘油三酯血症组脂肪肝的检出率较高胆固醇血症组增加,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体重指数、血脂水平呈正相关.脂肪肝的形成与甘油三酯关系密切.
作者:陆维;陆新安;华嘉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奥克丁(SOD)对急、慢性炎症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至大鼠足瓜肿胀法和棉球植入大鼠皮下至肉芽增生法,研究SOD的抗炎作用.结果 SOD能明显减轻大鼠致炎足瓜的肿胀程度和抑制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SOD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张惠琴;李金华;张玉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炎性痛条件下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BSI-B4,可以选择性标记参与痛觉信息传递的C纤维及其终末)结合位点的变化情况以及电针对其调节.方法采用大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致炎后不同时间段(分别取第3、7d)背根节BSI-B4结合位点的表达情况,以及在针刺(电针环跳穴、阳陵泉穴)条件下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后第3、7d各组大鼠背根节的BSI-B4结合位点表达关系比较如下:炎性痛组(包括3、7d组)>电针组(包括3、7d组)>生理盐水组(包括3、7d组)(P<0.01).且炎性痛组大鼠BSI-B4表达还表现为3d组>7d组(P<0.05).结论电针可以下调炎性痛大鼠背根节BSI-B4结合位点表达的增多,这可能是电针镇痛的机理之一,即通过减缓炎性痛大鼠C伤害性感受器的持久发放达到治疗炎性痛的目的.
作者:王丽娜;杨建平;张育文;李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U)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30例SAH患者及26例健康自愿者ET含量.结果 (1)SAH患者血浆ET含量为19.75±10.08pg/mL,正常对照组血浆ET含量为9.69±3.91pg/mL,SAH组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越大,血浆中ET含量越高,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率也高.(3)SAH后血浆中ET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可能作为推测疾病发展及予后判定的一个指标.结论 ET在SAH疾病的进展,特别是CV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戚其学;李玉芬;张晓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细菌的五种鞭毛染色方法染色效果.方法用Ryu法、Ryu改良法、Blendon染色法、Fontana染色法、碱性复红法等五种不同鞭毛染色法对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染色,参照West提出的评分方法打分.结果五种染色方法中,Blendon染色法效果佳.鞭毛清晰,形态良好,很少脱落,背景杂质颗粒少见,背景底色浅,易于观察.其次为Ryu红法,差为Fontana染色法.结论 Blendon鞭毛染色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顾冠彬;房红莹;徐培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通过对215人1 595颗楔状缺损的损害形态调查,发现楔状缺损的损害形态可分为三角型(26.46%)、碟型(50.97%)和月型(22.57%)三种.在损害形态与修复体固位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三角型缺损固位较好,可采用常规操作方法,直接用复合体修复;碟型和月型缺损在牙体预备时,需磨除少量牙体组织,制作倒凹固位型,并加以调(牙合).
作者:屠美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T细胞CD28、CTLA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取再障和正常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在终浓度为15μg/mL植物血凝素(PHA)条件下培养,于0h和48h分别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对T细胞CD28、CTLA4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PHA刺激培养48h后正常组和再障组T细胞CD28、CTLA4的表达较刺激前均明显升高(P<0.01);而且再障组刺激培养前后T细胞CD28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组(P<0.01),但CTLA4的表达与同期正常组相比虽略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再障T细胞激活及其激活潜能增强,免疫分子CD28、CTLA4在骨髓中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再障T细胞的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刘振芳;孙汉英;刘文励;罗小华;何莉;徐慧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分析,为AILD诊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AIL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ILD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确诊靠淋巴结活检,AILD联合疗效尚可.结论 AILD必须靠淋巴结活检确诊,目前已被划为恶性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应该采取联合化疗进行治疗.
作者:常伟;孙汉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2004年收治的胃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发病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青年组女性多发,老年组男性多发;胃癌部位,青年组以胃窦部居多,老年贲门部比例增高;青年组病理组织类型分化差,老年组好于青年组,分化好;其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青年组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两组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胡端敏;王建凯;王少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CD28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用三色标记法检测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CD28的表达.结果脑损伤组及愈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中CD28-CD8+的表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CD3+、CD28+、CD28+CD8+T细胞则低于正常健康组.结论 CD28对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其愈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萍;季顺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三种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4年4月间,采用宫腔塞纱法、髂内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术等方法治疗的3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抢救成功,其中宫腔塞纱10例,髂内动脉栓塞术19例,子宫切除术1例.结论宫腔塞纱可压迫止血,髂内动脉栓塞术可替代子宫切除术,当子宫成为凝血功能障碍的病因时,应行子宫切除术.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时间发生的难治性出血而定.
作者:朱挺;张胜男;蒋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PAIgG及淋巴细胞亚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水平,以评价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法(MAIPA)检测患者血浆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和P-选择素)的特异性抗体.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AIg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ITP组MAIPA的阳性率为63.3%,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为阴性;PAIgG分别为73.3%、45%.淋巴细胞亚群中,ITP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8、CD19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抗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抗体对提高ITP的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ITP 的病理机制.
作者:戴兰;缪竞诚;范磊;沈文红;韩悦;白霞;王兆钺;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