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畸取模工作中护患沟通体会

高冬燕

关键词:心理反应, 护患沟通
摘要:目的 了解正畸病人就诊时的心理反应及原因,及时提供相应的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病人的接触和观察,判断病人的心理反应,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等沟通方式对其进行护理.结果 就诊时的不良心理反应均有不同的减轻或好转,且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质量.结论 对正畸就诊病人提供良好有效的沟通,能有效地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服务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检查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探讨产前检查对孕妇高危妊娠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1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早期建卡组、中期建卡组和晚期建卡组,每组38例,分别于不同时期进行产前检查;而对照组38例,没有进行产前检查.观察比较是否进行产前检查以及进行产前检查的时间对孕产妇高危妊娠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进行产前检查的高危妊娠发病率明显低于没有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经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中,各组高危妊娠的发病率分别为:早期建卡组10.53%,中期建卡组18.42%,晚期建卡组28.95%,可见,产前检查越早高危妊娠发生率越低,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检查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对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颜洁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噻托溴铵治疗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疗效

    目的 采取措施对噻托溴治疗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疗效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 本组所研究的40例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需要采取常规性普通药物的治疗方法.而对于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性普通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药物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结果 40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大通气量、峰值时的呼气流速以及呼吸室中空气下动脉的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变.结论 在新时期利用噻托溴铵药物治疗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疾病,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作者:刘志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来我科住院治疗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他们随机方法分为时间窗组(<24h)和对照组(>24h),其中,时间窗组50例,对照组52例,同时进行肢体和语言功能锻炼,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时间窗组的50位患者中,有14位基本痊愈,19位患者病情显著进步,9位患者病情进步,治疗有效率达84%.对照组的52位患者中,有8位患者基本痊愈,16位患者病情显著进步,15位患者的病情进步,治疗有效率为75%.采用统计学软件检验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治愈效果,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患者所承受痛苦.

    作者:李德兵;章燕;隽红燕;殷永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眼科不合理用药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医院眼科不合理用药处方,为眼科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2月本院西药房处方随机抽取1500张进行统计分析.对眼科不合理用药用百分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166张,占11.0%;其中口服药物108例,占65.0%;滴眼剂70例,占42.1%;注射剂18例,占10 8%.结论 在眼科临床中,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现象,医生和药师都要重视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作者:张志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总结

    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与患者建立、保持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解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取得患者的合作.心理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恰当的心理护理,对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情绪,使之配合治疗,都有良好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对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作者:王明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外科系统护士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认知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外科系统护士对POCD的认知程度及知识需求,以便更好的学习并正确开展其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9名外科系统一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37.6%受调查护士对POCD的认知不合格,其中对POCD的核心知识——监测及处理不合格率分别是66.1%和62.4% 67.0%和84.4%的受调查护士希望深入学习POCD的诊断监测及处理,70.6%和81.7%希望通过学习班和专题讲座来深入学习POCD相关知识.结论 我院外科系统护士POCD相关知识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一线临床工作需求,建议在一线护理人员相关培训中增加POCD知识的内容,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更好地开展对POCD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

    作者:赵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心源性晕厥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心源性晕厥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我院治疗的80例疑似心源性晕厥患者的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结果 所有患者中,出现晕厥症状43例(53.8%),出现心律失常67例(83.75%),且昏厥发作时间与心律失常一致;经T检验,晕厥组与无晕厥组R-R间期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晕厥与RR间期的关系十分密切.结论 使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心源性晕厥具有非常多的优点,诸如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精确度高以及费用低等,应当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培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足月妊娠头先露胎膜早破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胎膜早破头先露足月产妇的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胎膜早破头先露足月产妇,并将同期住院的正常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结论 头先露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多进行剖宫产分娩,且易于发生新生儿窒息、产后感染等情况.

    作者:朱兰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以便找出更有效的护理手段,从而控制病情,预防病情恶化.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采用心理护理、一般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经过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54例患者的病情均得以好转或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 护理人员要将常规护理工作做好,积极预防出现感染;同时要让患者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接受临床治疗,并保证患者合理用药.

    作者:王晓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行剖宫产术分娩的36例产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满意效果,且安全可行.

    作者:韩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营养科学与系统论、复杂性科学——结构营养学设想浅谈

    “人的科学”或“人学”决定了“营养科学”的定义;笔者根据钱学森院士系统论认为营养科学是复杂性科学;并认为,只有在人体生命学生理学,人体生命学心理学,人体生命学社会学等学科意义上的系统论框架之下才能构成完整的“营养科学”——结构营养学.本文试图回答“营养”的定义问题,提出:营养(包括精神营养和物质营养),是指人体结构与环境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及此反复被唤醒、催眠的过程中体内运动与体外运动深度结合与平衡,是生命力涌现的重要源头,也是精神、意识、文化介入身心健康的重要门户.本文笔者在钱学森系统论的框架下提出“人体生命学”,并指出“结构营养学”和“形态变化医学”的孪生性,营养治疗就是这两大学科的重要交集.倡导站在生命和整体的高度去看“营养和能量的关系”,才能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营养科学地图及保健营养解决方案.

    作者:黄毓;赵文祥;霍志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分析5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症特点有效制定完善临床护理机制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针对住院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评估、诊断及实施工作,治愈患者57例,死亡1例.结论 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高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中职卫校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策略

    在职业教育中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进行培养.而我国的中职卫校很多都是沿袭传统的办学模式,在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上一直都较为薄弱.摆在当前中职卫校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进行培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指导,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作者:易学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营养干预对合并糖尿病重症患者血糖及营养状况、免疫的影响

    目的 对应用营养干预模式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84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营养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维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干预后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营养干预模式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庆效是非常明显.

    作者:丛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疗效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在治疗急性肠炎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住院的急性肠炎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俩组,每组人数为50例.分别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都给予相同基础的治疗,两组患者都是用相同的止吐、补液、纠正其电解质等的常规性治疗 3至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阿奇霉素,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为98%,对照组为78%.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但在止吐的时间和体征好转的时间上少于对照组(P>0.01),并且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疗效明显、迅速、临床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急性肠炎的理想药物

    作者:花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温盐水洗胃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本文探讨用温盐水洗胃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对出生24h的新生儿持续呕吐,除重度窒息外均采用温盐水洗胃治疗.结果 洗胃5min后Apgar评分均为8分以上.结论 可见用温盐水洗胃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宁荔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术前访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术前访视),同时将20111年以前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来行术前访视),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血压、心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数等方面均显著得优于对照组,而且患者对手术效果及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访视护理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精神状态,而且还能促进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地提高.

    作者:穆兆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分析葡萄糖酸锌颗粒剂佐治儿童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葡萄糖酸锌颗粒剂佐治儿童秋季腹泻疗效.方法 选取秋季腹泻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各42例.均给予抗病毒、补液、酸中毒纠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葡萄糖酸锌颗粒辅助治疗,均治疗2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综合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儿发热、腹泻症状均消失,对照组发热7例,腹泻5例,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观察组患儿42例,经补锌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葡萄糖酸锌颗粒佐治儿童秋季腹泻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泽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检测尿液白细胞的比较探讨

    目的 分析采取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查尿白细胞的结果.方法 选取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200例进行临床观察,分别给予患者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在尿液检查中,可以将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查这两种方法相结合,能够将尿液白细胞的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有效降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于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三例冠心病猝死病人的护理体会

    近年,我院心血管科护士对心脏病病人虽然做到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对其进行吸氧,心电监护,护士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冠心病患者宣教到位,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使用通便药物,保持大小便通畅,但仍有三例冠心病病人发生猝死,现总结护理方面的教训如下:1病例资料例1顾某,男,60岁,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梗10年,入院2日前,频繁发作心绞痛,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2012年6月3日在无陪同人员情况下,从外地乘车来县级医院救治,次日凌晨2:00时起床排便时,发生猝死.

    作者:吴莅;杜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