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胜伟;袁野;吴海林;付大鹏;胡秋晖;金宇;李双全
目的 分析本中心根据福冈指南进行不同危险度分层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患者的恶性潜能、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至2016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断为IPMN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根据危险度分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94例IPMN,高危组46例,中危组30例,低危组18例.外科手术组中,高危和中危组分别有19.2%(5/26)和12.5%(2/16)患者术后病理为恶性(P=0.690),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77.0%(P=0.830).未行外科手术组中,高、中和低危组5年内分别有33.3%(6/18)、16.7%(2/12)和0.0%(0/18)进展为胰腺癌(P<0.05),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5%、85.7%和100.0%(P=0.025).黄疸与预后显著相关(P<0.01),风险比为8.883(95%CI:2.953~26.721).结论 黄疸是影响IPMN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关于IPMN的治疗,高危组推荐外科手术治疗,低危组可随访,而对于中危组,应结合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多项危险因素,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作者:沈珊珊;钱雪恬;柳兴慧;石梦月;余媛媛;聂双;彭春艳;孔波;王雷;邹晓平;吕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内镜切除术治疗较大胃间质瘤(长径3~5 c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对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切除术治疗的29例(内镜组)和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6例(腹腔镜组)胃间质瘤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提取2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基线资料方面,2组仅在肿瘤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73,P=0.007),内镜组以胃底部病变为主(65.5%,19/29),而腹腔镜组以胃体部病变为主(61.5%,16/26).围手术期资料方面,内镜组手术耗时更短[45(35,60)min比70(60,85)min,U=686.000,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15(10,15)mL比20(10,20)mL,U=513.000,P=0.017]、术后通便时间更早[12(6,24)h 比20(18,24)h,U=585.500,P<0.001],但并发症发生率高[55.2%(16/29)比11.5%(3/26),χ2=11.543,P<0.001],瘤体完整取出率较低[89.7%(26/29)比100.0%(26/26),χ2=23.989,P<0.001].术中大出血发生率、术后腹膜炎发生率、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上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随访30.0(17.5,50.0)个月,腹腔镜组随访38.5(26.0,49.8)个月,复发转移率内镜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1/29)比7.7%(2/26),χ2=0.009,P=0.922].结论 对于直径3~5 cm的胃间质瘤,内镜切除术与腹腔镜手术疗效相当,均为安全的治疗手段,且前者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马春涛;邹欢;史冬涛;张德庆;李锐;陈卫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无胆囊切除绝对手术指征的胆总管结石(CBDS)合并胆囊结石(GS)患者,在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后是否需常规切除胆囊.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无胆囊切除绝对手术指征、年龄≤70岁的CBDS合并GS患者于ERCP取石后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保留胆囊分为胆囊切除组和胆囊保留组,对比两组一次性住院时长、胆道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中总共纳入128例患者,其中胆囊切除组64例,胆囊保留组64例.在平均(24.031±9.170)个月的随访期间,胆囊切除组与胆囊保留组胆道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8%(5/64)和10.9%(7/64)(P=0.544),其中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7.8%(5/64)和4.7%(3/64)(P=0.465),胰腺炎发生率为0(0/64)和1.6%(1/64)(P=0.315),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7.8%(5/64)和7.8%(5/64)(P=1),无胆囊炎复发病例;胆囊切除组和胆囊保留组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4%(15/64)和12.5%(8/64)(P=0.107);胆囊切除组的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4/64),其中3例为术后感染、1例为肠梗阻;胆囊切除组和胆囊保留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313±6.312)d和(5.906±4.614)d(P<0.001);住院费用分别为(4.5196±1.2518)万元和(2.2160±1.1755)万元(P<0.001).结论 保留胆囊可明显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避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对不存在胆囊切除的绝对手术指征CBDS合并GS患者在ERCP取石后可推荐保留胆囊.
作者:何亚红;汤小伟;沈红璋;张筱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63例结直肠病变患者资料,对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3例病变中黏膜病变118例,包括隆起型病变31例,平坦型病变22例,侧向发育型肿瘤65例;黏膜下病变45例,均为隆起型病变.病变中位直径2.2(2.0)cm,手术时间42(53)min.整块切除率92.6%(151/163),完全切除率86.5%(141/163),病变大小与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相关(P<0.05).4例发生ESD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为术中出血,1例为术后迟发出血,经内镜下确切止血后好转;1例术后迟发性穿孔,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135例随访患者中4例出现复发,3例再次内镜下切除,1例手术切除.结论 ESD治疗结直肠病变是安全有效的.达到整块切除及完全切除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
作者:戎龙;刘冠伊;年卫东;蔡云龙;梁进雨;张继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传统意义是指采用内镜,经食管、胃、直肠或者阴道等人体内的自然腔道进行胸腔或者腹腔内的手术,例如经胃的胆囊切除术.该方法不经过体表入路,是微创手术的又一里程碑.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NOTES认识的进一步加深,NOTES的概念也在逐步完善和扩大,而不仅仅局限于经自然腔道的腹腔或者胸腔手术,由此,出现了新NOTES的概念.新NOTES指所有经自然腔道进行的内镜手术,包括两大分支:以ESD技术为基础的新NOTES和以EUS为基础的新NOTES.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pyloromyotomy,POP)是以ESD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黏膜切开术,是治疗胃轻瘫的有效手段,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胃排空障碍.现将POP与新NOTES的关系以及POP 的临床应用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杰;王东;李兆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借助光敏剂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浓度差,在特定波长的激光激发下产生活性氧,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的一种非热能性组织消融技术[1].因其侵入性小、有效率高、易操作的特点,为传统肿瘤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中已展现出良好的疗效[2-3].其中,因食管管腔相对局限及固定,PDT光照盲区较小,疗效稳定性较高,故应用广泛[4].食管早癌(如巴雷特食管、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5],符合PDT的效应距离(1~2 mm),在不适宜行ESD或射频消融术时,为PDT的佳适应证[6].对进展期食管癌, PDT可直接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观察PDT治疗的4例食管肿瘤患者内镜表现及并发症,探讨其疗效、安全性及临床价值.
作者:马佳怡;王永霞;薛微;孟茜茜;刘培培;林寒;王洛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胆管良性狭窄(benign biliary stricture,BBS)约占临床胆道疾病的10%~20%[1],临床的表现及结果依据病因、疾病的病程、胆管阻塞的程度差别很大.ERCP 常常用于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内镜下狭窄扩张后放置多根塑料支架已经成为治疗 BBS 的一线选择,并且可以保持胆管长期通畅.近年来,全覆膜自膨式胆道金属支架(FCSEMS)由于其与塑料支架类似的临床疗效而渐渐应用于临床,有文献报道其有效率为77.8%[2].FCSEMS的优势在于内镜下放置支架的次数少及支架放置时间较短,但缺点是支架移位率高.此外一些新兴技术的出现,丰富了BBS的治疗,本文结合新的文献对不同病因BBS的治疗进行评价.
作者:鲜建国;李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为10% ~ 15%[1] ,我国胆囊结石发病率则在10%左右[2] .其中7% ~ 33% 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3-5]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案有多种,包括:(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ERCP 及EST;(2)LC 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3)LC 联合ERCP 和LCBDE;(4)术前EST+LC;(5)LC+术后EST;(6)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后放置T 管引流术等[6] .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后放置T 管引流术由于创伤较大及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已逐渐被微创手术所取代[7] .
作者:杨凯;许春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研究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内镜超声检查术(EUS)下食管侧枝静脉(ECV)、门静脉(PV)主干及主要属支的表现与EV出血的关系,评估EUS对EV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114例中、重度EV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EUS测量并描述ECV等级,同时测量PV、奇静脉(AIV)及脾静脉(SV)直径,以首次内镜超声检查时间为起点,随访期1年,以发生EV出血或随访结束为终点,评价ECV曲张程度等级及PV、AIV、SV对EV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重度食管周围侧枝静脉(peri-ECV)曲张比轻度更易发生出血(HR=4.081,95%CI:1.833~9.086,P=0.001);重度食管旁侧枝静脉(para-ECV)曲张比轻度更易发生出血(HR=4.042,95%CI:1.814~9.005,P=0.001).多因素Cox回顾分析显示ECV等级是EV出血的有效预测因素,当peri-ECV和para-ECV呈重度曲张表现时,EV出血风险分别是轻度的3.8313倍(P=0.0043)和3.4933倍(P=0.0031).PV、AIV、SV的直径对EV出血有预测价值,PV 直径ROC曲线下面积=0.959(P<0.001);AIV直径 ROC曲线下面积=0.958(P<0.001);SV直径 ROC曲线下面积0.830(P<0.001).此外,当PV直径>13.65 mm(灵敏度=0.94,特异度=0.84)、AIV直径>8.65 mm (灵敏度=0.94,特异度=0.89)、SV直径>9.45 mm(灵敏度=0.90,特异度=0.67)时EV出血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EUS有助于预测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而重度ECV、PV、AIV、SV曲张可作为预测EV出血风险的指标.
作者:李爽;张德发;陆伟;胡东胜;李嘉;文君;郭小苓;岳晓粉;姬向军;周国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并探讨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74例结直肠肿瘤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ESD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结果 ,并对可能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SD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7.30%(72/74),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89.19%(66/74).8例组织学非治愈性切除者中,2例病变浸润较深(SM2)追加开腹手术,其余6例病理结果 提示腺瘤予严密随访.74例无一例发生术中急性出血,4例(5.41%,4/74)术后延迟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成功,4例(5.41%,4/74)术中穿孔于内镜下成功闭合,术后无一例出现气腹并发症.随访15~35个月,无复发及异时病灶发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ESD手术时间的主要因素(P=0.000).结论 ESD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治疗结直肠肿瘤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
作者:刘青青;史志猛;于红刚;吴露;王政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初次肠镜检查患者的息肉特征与肠息肉复发的关系,及息肉切除术后不同时间段内复发情况.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行肠镜息肉切除术的61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特征和肠镜下息肉特征对患者风险进行分层,分析影响息肉复发的主要因素及患者不同时间段内复发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年龄≥70岁、息肉直径≥0.5 cm、数目>2枚且分布于全结肠是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息肉数目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6, 95%CI:1.06~5.25).患者经6~87个月随访,总体复发率为58.6%(360/614),在6~24个月、>24~36个月、>36~48个月、>48~87个月4个时间段内,高风险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0.1%、65.7%、80.7%、83.8%;低风险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2.7%、40.0%、53.8%、65.4%.两组患者息肉复发的累积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初次肠镜检查中息肉数目是预测息肉复发的主要因素,息肉复发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高风险组患者在息肉切除术后累积复发率高于低风险组患者.
作者:刘娜;刘福国;孙莉娟;薛会光;孙学国;韩越;闫杨;刘希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近年来,多研究表明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手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具有快速、全程抽吸减压的优点,并可降低手术率,提高手术成功率[1-2].本研究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间应用十二指肠镜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46例恶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作者:权胜伟;袁野;吴海林;付大鹏;胡秋晖;金宇;李双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我院采用胃镜下注射碳酸氢钠溶石的方法治疗胃石症患者29例,总体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男15例、女14例,年龄30~76岁,均有空腹进食柿子、橘子、柿饼、黑枣、山楂等饮食史.临床表现:29例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反酸等症状;6例伴呕吐,上腹部可扪及包块;10例伴黑便.病程2 d到1个月.2例外院行胃镜检查后考虑胃癌.6例于基层医院口服可乐治疗1周无效.
作者:周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胶囊内镜是目前检查小肠疾病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以及可疑克罗恩病等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2].该检查具有无创、痛苦小的优点,但由于其在体内运行无法干预,肠道准备的好坏对终获得的图片质量影响极大,故而影响阅片医师的诊断.目前国内外对于胶囊内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方案尚无定论,多选用检查前一日服用聚乙二醇1~2 L,当日检查前服用祛泡剂的方案进行准备[3-4].我科在传统肠道准备的基础上采用潜水胶囊内镜法改良肠道准备,现比较其与传统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质量以及病变检出率等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玮;张以洋;吴寒;陈宇轩;刘文佳;黄淑玲;谢颖;邹晓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在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对经影像学提示胆总管扩张而无法明确病因的患者予以EUS,进行病因诊断,以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以手术病理及至少3个月的随访结果 作为终诊断.结果 共纳入76例患者,对照手术及随访结果 ,EUS对胆总管下段结石所致的胆总管扩张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7/7)、100.0%(69/69)、100.0%(76/76);对壶腹部肿瘤所致的胆总管扩张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22/25)、92.2%(47/51)、90.8%(69/76);对胆总管炎性狭窄所致的胆总管扩张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40/44)、93.8%(29/32)、90.8%(69/76).EUS对胆总管扩张病因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0.8%(69/76).EUS联合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胆总管扩张诊断的灵敏度为96.0%(24/25),特异度为96.1%(49/51),诊断符合率高达96.1%(73/76).结论 EUS是诊断胆总管扩张病因的有效方法 ,对胆总管扩张的治疗有指导意义.EUS联合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胆总管扩张的良恶性鉴别.
作者:丁瀚;周平红;徐美东;陈涛;陈巍峰;李全林;胡健卫;蔡明妍;练晶晶;黄媛;张轶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神经降压素(NT)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对胆囊切除后Oddi括约肌(SO)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动物实验中,豚鼠造模组(胆囊切除)和对照组(开关术)术后12周行SO压力测定(SOM),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值(AUC)及界限值,从造模组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豚鼠,作为SO运动功能障碍(SOD)模型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SOD模型组和对照组血浆MTL、NT的含量及采用积分光密度值方法 检测SO组织中MTL、NT及NOS蛋白表达量.在临床研究中,比较SOD组(SO压力>40 mmHg)和对照组患者血浆MTL、NT含量.结果 根据ROC曲线计算AUC为0.75,豚鼠SO压力≥29.8 mmHg(界限值)为SOD模型组.SOD模型组(n=10)血浆MTL[(193.16±29.2)pg/mL]和NT含量[(104.57±19.52)pg/mL]均分别高于对照组(n=11)血浆MTL[(154.24±27.69)pg/mL]和血浆NT含量[(79.65±11.24)pg/mL](P<0.01); SO中MTL(3556.71± 455.80)和 NT 蛋白表达量(6321.74± 203.54)高于对照组 MTL(3075.92± 350.06)和NT蛋白表达量(5843.57± 344.00),而NOS蛋白表达量(2954.21± 173.54)低于对照组(3314.91±246.67)(P<0.05).临床研究SOD组(n=15)血浆MTL[(350.98±24.31)pg/mL]和NT含量[(102.39±19.56)pg/mL]分别高于对照组(n=15)MTL[(319.56 ± 23.54)pg/mL]和 NT 含量[(80.45±12.35)pg/mL](P<0.05).结论 血浆MTL和NT含量以及SO中MTL、NT和NOS蛋白表达量与SOD发生有关.检测血浆MTL和NT可能对胆囊切除术后SOD有辅助诊断作用.
作者:庞雪莹;任旭;夏添;梁金龙;王晨;唐秀芬;孙晓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AOSC)病情危重,进展凶猛,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时有效的胆道引流是AOSC关键的治疗措施,可采用的方法有急诊 ERCP、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PTCD)及外科手术.实施急诊ERCP+ENBD(或ERBD)常可明确诊断及快速逆转病情,其疗效得到国内外业界人士的一致肯定.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操作有一定难度和风险,因此,需要综合评估利弊才能取得佳效果.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AOSC在我科行急诊ERCP的患者有34例,成功32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亚栋;陈俊杰;林淑惠;庄涵虚;许秋泳;许向农;许耀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小肠是消化道长的器官,既往由于缺乏特异的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比较困难,而小肠镜的发明,极大地改善了这一情况.小肠镜不仅可在直视下观察小肠,而且可对病灶进行活检及治疗.我院内镜中心自2014年开展单气囊小肠镜(single balloon endoscopy,SBE)以来,随着检查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成熟,逐渐开展了一些小肠镜下治疗.文献中关于小肠镜治疗及其操作方法的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回顾分析我院内镜中心小肠病变治疗资料,探讨SBE在其中的治疗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汤美;王玫;徐馥;杨莉君;秦怡;孙丹萍;陈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统计结果显示,2015 年我国新增胃癌患者数67. 91 万、死亡人数49. 8 万,发病率、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 位[1]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 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 年生存率仍低于30%[2] ,而大部分早期胃癌经内镜下规范诊疗后,5 年生存率可超过90%[3] .
作者: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新型磁力锚导引系统在猪模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名熟练ESD操作者对2只实验猪直肠进行磁力锚牵引辅助下ESD,记录分析操作时间、切除效率、完整切除率、并发症等.结果 共完成ESD操作5例次,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平均时间为26.6 min,单位时间切除率(0.38±0.1)cm2/min.病灶均完整切除且无穿孔和迟发性出血发生.结论 磁力锚牵引辅助ESD能有效暴露黏膜下层,提供直视下切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辅助技术.
作者:万新月;于红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