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芬
目的 针对临床采用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分析.方法 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均采用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规的生理盐水注射疗法.治疗半年后,将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脱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盖志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新生儿缺乏表达能力,营养药液外渗对新生儿的血管刺激性很强,易造成静脉炎,渗液部位的皮肤组织会产生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变黑留下癍痕,给患儿带来一定的痛苦,现寻求一种更好的治疗药液外渗的方法,以减轻患者痛苦减,使药液外渗的副作用降到低.
作者:单丹丹;贾美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在新生儿内科性呕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80例内科性呕吐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合理喂养,严重者给予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液洗胃,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呕吐时间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内科性呕吐对患儿消化道有明显保护作用,且具有一定抗酸、抑菌、止血和抗病毒作用,能够缩短患儿呕吐时间,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季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医疗卫生三类不同性质机构报告艾滋病病例特点.方法 对2009--2011年现住址为本市的三类医疗机构报告病例进行整理,采用SPSS18.0分析.结果 2009--2011年三类医疗机构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数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无偿/有偿采供血机构逐年下降,临床机构发现病例逐年上升;分析显示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报告艾滋病病例在病程阶段、传播途径和样品来源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医疗卫生机构因各自工作职责不同,服务群体不同,报告病例存在不同特点,制定相关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医疗机构职能和服务群体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和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效率.
作者:梁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抗生素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参考.方法 对我院计算机数据库中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录完整的300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抗生素的使用率为47.33%(142/300);抗生素临床使用剂型:注射剂占73.5%,口服药占26.5%;抗生素临床使用种类:B-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两种抗生素的使用频率较高;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度试验率为90%;抗生素联合用药率为7.04%.抗生素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等.结论 抗生素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及WHO的标准执行,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合理调控使用剂型,常规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度试验,减少联合用药,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使用抗生素.
作者:许德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心理护理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语言和行为,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抓状态,促进乳房缺失病人的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使乳腺癌术后患者由悲观变为乐观;由懦弱变为坚强;由盲目变为自觉;由消极变为主动;以达到促进身心早日康复的目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因素即可成为致病的因素,也可以作为治疗护理病人和促进康复的手段.
作者:郑黎明;索秀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和高密度肾囊肿CT诊断的鉴别.方法 回顾分析18例肾透明细胞癌和32例高密度肾囊肿的影像学资料,经手术证实诊断结果的有15例,经穿刺和临床随访证实的有35例.结果 32例高密度肾囊肿有12例通过穿刺证实,有20例通过临床随访证实,CT检测呈现出不均匀高密度影.1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证实,采用CT扫描表现为低密度灶,CT增强扫描,均显示病灶不均匀性强化,MR诊断结果也表示为肾透明细胞癌.结论 CT诊断及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高密度肾囊肿相对较困难,采用增强CT扫描可发现病灶内出现不均匀强化.而核磁共振检查(MR检查)结果病灶在T2像上呈现出高低不均的信号,将两者结合可实现鉴别诊断目的.
作者:黄海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头孢菌类抗生素种类以及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 从头孢菌类抗生素品种的特点、使用方式、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分析了头孢菌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头孢菌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而且附带的不良使用症状较少.结论 频繁的使用头孢菌类抗生素会增加人体内病菌的抗药性,会伴随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应该选择性地使用头孢菌类抗生素,减缓病原体耐药性增加的速度.
作者:李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超声诊断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总结临床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收集到44例病例.观察分析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对比,分析漏诊原因.结果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40例,漏诊4例,手术病理证实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90.91%.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准确直观地了解急性阑尾炎发病的情况,能够有效及时诊断治疗急性阑尾炎,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在急性阑尾炎诊断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祁小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不同的护理办法,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身心功能、生活状态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笔者选取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2例,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办法,探讨不同方法对患者生活状态、身心功能及疗效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在病情恢复和生活状态上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支气管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龚伟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门诊在2011年7月到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7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把所有患者治疗完毕后一周后复诊所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使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疼痛,但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大大的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提高重度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通过对我院36例重度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来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重度肺部感染患者36例,经吸痰后患者自己感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也都获得了显著的改善.结论 对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吸痰效果,并能够使患者的自身状况得到改善.
作者:胡春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诱导气管插管术在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采用慢诱导插管,并观察记录插管前、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min的,BP、P、R、SPO2的变化.结果 慢诱导气管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minBP、P、R、SPO2较插管前基础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诱导气管插管时,插管反应基本被消除,生命体征较插管前基础值变化较小,病人保留自主呼吸,处于嗜睡状态,呼之能应,配合麻醉师进行插管操作.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褥疮是身体的一部分组织,因长期受压,血循环受到障碍,以致局部持续贫血而发生的皮肤溃烂和组织坏死现象.发生的部位多半为骨的隆突处,如尾骨、髂骨脊部、肩胛骨、足跟部、踝骨部、肘部的外侧等处.对于卧床患者来说,褥疮的预防和护理一直以来是一个让人纠结的事情,关于此病的预防和治疗说简单也简单,说棘手也棘手.说他简单是因为只要严格按着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就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反之,对于此病的护理只要稍一疏忽就会发生严重后果.因此,对于卧床病人的护理要严格规范,才能收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作者:牛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顺利拔管,10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例植物状态生存,7例因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气道湿化,及时有效的吸痰,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龙华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Q)大鼠肺损伤中的炎性因子动态变化.方法 56只SD大鼠,分为APQ组与NS组,经口染毒方式(50mg/kg)建立APQ大鼠模型,制作大鼠肺部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改变.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时间点大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的TNF-α、IL-8、NE、TGF-β1表达水平,统计分析并探讨APQ大鼠肺部炎性及纤维化病变中的动态变化.结果 HE染色切片见1-3天,模型组巨噬细胞、多形核细胞明显增加,第21天各组炎性细胞较第7天明显减少,但是见成纤维细胞较前略有增多,可见条索样瘢痕改变.检测炎性因子APQ组水平均高于NS组,其中TNF-α、IL-8、NE各时间点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APQ大鼠肺部炎性因子在染毒后7天达到大值,第21天表达水平出现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
作者:梁余良;宋平平;李西西;闫永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在提高年轻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42名轮转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手背静脉穿刺输液法,实验组的患者按照循证方法进行培训.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1.45,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45±2.16,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年轻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晓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纯鼻病引起,也可由外伤或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也可由双侧.由于其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填塞后局部疼痛、呼吸不畅、甚至休克等特点,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影响疾病的恢复.因此专业护士在积极配合医生抢救的同时,注意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积极的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处于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现将我科的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刘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体态语言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的住院儿科患儿112例,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与患儿进行沟通,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患儿出院后由其父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 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达到88%以上.结论 体态语言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恰当的体态语言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形成.
作者:林琼花;阮碧芳;刘江鸿;黄巧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60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0例.采用常规脑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观察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