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眼睑缺损一家系

王朝晖;陈永森

关键词:先天性, 眼睑缺损, 现报告如下, 发病, 家族性, 眼病
摘要:先天性眼睑缺损是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眼病,多散在发病,而以家族性发病者较为罕见,我院曾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TPA变化与视网膜水肿的关系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及其与视网膜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1 h再灌注1 h组、缺血1 h再灌注2 h组、缺血2 h再灌注1 h组和缺血2 h再灌注2 h组.每组各取10例测试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和含水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和含水量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升高和视网膜水肿,是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因素之一.

    作者:陈少强;杨瑞铭;张更;徐榕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抑制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目的检验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效果,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MTT方法检验重组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用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治疗小鼠角膜碱烧伤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结果重组人内皮抑素10μg/mL时可抑制bFGF刺激下HUVEC的增殖,抑制率达到42.1%(P<0.05);100μg/mL的内皮抑素可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治疗7 d时新生血管长度较未治疗组减少30.9%(P<0.01),新生血管化面积减少了13.7%(P<0.01).结论内皮抑素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成为临床上预防、治疗相关眼科疾患的药物.

    作者:冯怡;冯玉梅;朱旭东;马清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右眼内眦复杂动静脉畸形影像学诊断一例

    患者女,39岁,发现右眼内眦肿块并逐渐增大14年.2个月前发现肿块压痛,眼肿胀不适,易流泪.查体:右眼内眦上方可见结节状扁平隆起,直径1~2 cm,表皮颜色正常,触及柔软,有搏动感,眉弓上方也可触及皮下迂曲扩张的血管并有搏动感,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

    作者:黄玮;韩新巍;吴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mfERG二阶Kernel反应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并评估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二阶Kernel反应(SOK)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诊断价值.方法POAG患者45例(78眼),分为早期、进展期、晚期.正常对照24例(48眼).对所有对象行mfERG检查,记录各环、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对照随着离心率的增加,5个环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明显下降,潜伏期无明显变化;4个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及潜伏期无明显变化.POAG早期1环、2环及4个象限SOK的P1波反应密度均比正常对照降低;进展期和晚期各环和各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OAG各期之间的各环及各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潜伏期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OAG各期的各环及各象限的SOK的P1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SOK在POAG早期、进展期、晚期的敏感性依次为74.19%、88.00%、10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总体敏感性为85.90%,特异性为79.17%.结论mfERG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可以较敏感地检测出POAG各期视功能的损害,对POAG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俞晓艺;林碧娟;朱晓玲;杨安怀;邢怡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黏附分子与角膜碱烧伤

    角膜碱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外伤之一,其损伤机制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角膜碱烧伤包含着急性、慢性炎症反应,且免疫机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黏附分子以其独特而广泛的特性在角膜碱烧伤的多形核白细胞(PMN)浸润、上皮修复及自身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对黏附分子的研究为治疗角膜碱烧伤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王冰;朱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细胞膜Ca2+-ATPase同工异构体2的表达

    目的检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 B-3)中,细胞膜钙ATP酶(PMCA)的同工异构体之一,PMCA2的表达情况.方法细胞培养HLE B-3,当细胞培养达90%融合时,提取其总mRNA,用PMCA2特异性引物,用反向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MCA2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提取细胞膜蛋白,经SDS-PAGE电泳以及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用抗-PMCA2的特异抗体检测其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PMCA2特异性引物在HLEB-3细胞扩增出唯一550 bp的片段.蛋白免疫印记法证实PMCA2的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6 000.结论HLE B-3细胞中,在mRNA水平以及蛋白质水平均有PMCA2的表达.并有可能在HLE B-3细胞的钙离子平衡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晖;曾骏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补锌对白内障大鼠血液及晶状体中LDH和CuZn-SOD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锌对白内障大鼠血液及晶状体中乳酸脱氢酶(LDH)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影响及微量元素锌与白内障的关系.方法用亚硒酸钠复制SD大鼠白内障模型,给白内障大鼠双眼点不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滴眼液,10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晶状体的变化并测定其血清及晶状体中LDH和CuZn-SOD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及锌滴眼液组大鼠血清LDH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大鼠血清CuZn-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此两组大鼠晶状体LDH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除模型组外,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大鼠晶状体CuZn-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及高质量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给白内障大鼠眼内补锌可改变其血液及晶状体中LDH及CuZn-SOD活性,提示微量元素锌与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宋念艺;刘连生;高秋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眼科研究》2003-2004部分获奖名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硬腭黏膜移植治疗下睑退缩

    下睑退缩常见于Graves眼病、外伤、化学伤、手术后等.我院1996年8月~2003年10月对11例17眼下睑退缩患者行硬腭黏膜移植矫正术,经过长期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俞全;邱新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本刊加入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对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的影响.方法凝胶过滤层析分离αL和βL-晶状体蛋白,αL-晶状体蛋白与25 mmol/L泼尼松龙-21-半琥珀酸(P-21-H)孵育20 d(37℃),分别于0、2、4、10和20 d应用βL-晶状体蛋白热聚集法测定分子伴侣活性,采用PerkinElmer LB50B荧光光度仪观察色氨酸和非色氨酸荧光值,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监测蛋白质交联程度.结果被P-21-H修饰后的αL-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显著降低.P-21-H可导致αL-晶状体蛋白色氨酸荧光强度明显降低,非色氨酸荧光强度向较长波长移位和增强,提示形成新的荧光色素物.孵育第10 d,伴侣活性已降低至约3.3%,色氨酸荧光强度殆尽,约在激发波长412 nm出现新的非色氨酸荧光强度.SDSPAGE显示糖皮质激素导致αL-晶状体蛋白明显凝聚.结论糖皮质激素对α-晶状体蛋白的修饰和伴侣活性的降低可能参与糖皮质激素诱导白内障的形成.

    作者:严宏;刘兵;俞兰;王为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在眼组织上的表达及研究进展

    生长抑素是生长激素释放的抑制因子,是一种神经活性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包括眼组织.就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在眼组织,特别是视网膜上的表达及与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探讨视网膜的发育和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柳;孟瑞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视网膜5-羟色胺的表达及其干预

    目的探讨SD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5-羟色胺(5HT)的表达和吗啡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将34只大鼠(68眼)分为3组:对照组麻醉动物后开胸,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结扎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吗啡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10 min给予吗啡(1.25 mg/kg).三组大鼠经上述方法处理后30 min和3 h取视网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结扎冠状动脉后,光镜及电镜下比较,结扎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损伤严重;吗啡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损伤明显轻于结扎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结扎组视网膜组织5HT显著增加.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伴随视网膜组织内5HT显著增加.吗啡能够减轻上述改变.

    作者:杨继红;郭政;卫建平;潘芳;张晓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巩膜隧道自闭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480例临床分析

    我科从2000年行巩膜隧道自闭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共480例541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亚君;蔡子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RK术后应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双眼屈光状态基本相同,屈光度为-1.00~-6.00 D,进行近视PRK矫正的患者148例,分为术后戴角膜接触镜3 d与不戴两组.观察记录术后3 d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角膜上皮下混浊程度.术后平均随访半年.结果戴镜组术后2 d内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为68%,对照组为24%(P<0.05).戴镜组疼痛0.5级、1级、2级的发生率分别为58%、20%、22%,对照组为0、54%、45%(P<0.05).戴镜组术后1、3、6个月的角膜haze发生率分别为50%、32%、14%,对照组为83%、70%、35%(P<0.05).结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PRK术后疼痛等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使角膜haze发生减少和程度减轻,表明PRK术后角膜创面覆盖及上皮快速愈合是减轻haze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者:张怡;贺翔鸽;白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倍频视野的改变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倍频视野(FDP)的表现.方法应用FDP的N-30全阈值程序和HFA视野计(HFA)中心30-2全阈值程序检查早期青光眼患者35例37眼、进展期青光眼患者36例43眼、晚期青光眼患者6例7眼;正常人21例25眼作为对照组.结果早期青光眼的FDP主要表现为相对性旁中心暗点和/或相对性的弓状暗点,上方弓形区(尤其是10°~20°的视野)和鼻侧视野在青光眼早期易受到损害.FDP显示的视野损害与HFA的基本一致,但暗点的范围更大,部分早期青光眼病例HFA显示视野正常的部位FDP也可发现局限性暗点.早期青光眼FDP的三个视野指数(FMS、FMD、FPSD)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DP的FMD与HFA的MD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326,P=0.026).结论早期青光眼FDP的改变与HFA有较高的一致性,在POAG早期诊断中FDP可作为一种快速敏感的视功能检测方法.

    作者:仇长宇;余敏斌;郭疆;黄圣松;冯光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BIGH3基因的Arg555Trp突变引起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目的阐明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CDGGⅠ)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对1个CDGGⅠ病例进行BIGH3基因第12号外显子的突变筛查,并对发现的异常泳动带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突变位点.结果CDGGⅠ患者在12号外显子有Arg555Trp突变.结论BIGH3基因突变Arg555Trp是导致CDGG1的原因.

    作者:陈利丽;俞萍;顾扬顺;杨月红;阎小毅;葛振;吕娜;郭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糖蛋白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眼眶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眼眶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眼眶横纹肌肉瘤和10例正常眼眶组织中P-gp、MRP的表达.结果P-gp、MRP在眼眶横纹肌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10%和54.76%,显著高于正常眼眶组织(P<0.05);P-gp、MRP表达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期无关;复发组P-gp和MRP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两蛋白间未见相关性.结论眼眶横纹肌肉瘤组织的多药耐药与P-gp、MRP过表达有关,检测P-gp、MRP的表达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李玉皓;宋国祥;何彦津;张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眶内多发性木质异物一例

    患者,男,24岁.2003年12月28日晚硬物击中左眼,当时左眼疼痛,伴大量出血,视物不清,次日晨来院就诊.神经外科会诊未发现颅脑异常.眼科检查:右眼正常.左眼视力数指/30cm,眼压16 mmHg(1 mmHg=0.133 kPa).上下眼睑内侧不规则撕裂伤,睑板断裂,上眼睑中1/3处横行裂伤,下泪小管断裂.

    作者:陆寅;孟瑞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冷冻干燥羊膜临床应用研讨会召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