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的简便方法.方法胰蛋白酶消化供角膜移植术后留下的眼球,获得新鲜视网膜血管,用5%胎牛血清的人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HE-SFM BGM),添加生长因子和胰岛素-转铁蛋白-硒添加物,并用纤维连接蛋白促进内皮细胞贴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内皮细胞.结果内皮细胞第1 d贴壁,第6 d形成克隆,第15 d细胞融合.传至7~8代转化为成纤维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纯净度达95%.结论利用5%胎牛血清的人内皮细胞培养基,添加生长因子和胰岛素-转铁蛋白-硒添加物,并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瓶,能简单有效地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李斌;唐仕波;张革;陈剑虹;李宝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们采用玻璃体晶状体切割+玻璃体腔灌洗术对睫状体铁异物合并眼球内铁锈沉着症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海;侯宝杰;侯世科;吴海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颈部及球后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46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NDR)、背景期(BDR)、增殖前期(PPDR)和增殖期(PDR),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颈部及球后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随着DR程度的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逐步升高;各期颈总动脉血流无明显变化;PDR颈内动脉血流下降;从PPDR开始眼动脉血流下降,阻力升高;NDR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升高,从BDR开始血流逐渐下降,阻力升高.结论颈部及球后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D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安建斌;韩瑶;张彤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以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羟基乙醇(PLGA)为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的可行性.方法将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接种于具微孔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LGA内,构建成组织工程化细胞-PLGA复合物,将该复合物移植到兔眼角膜基质层间.分别于移植后1、2周,1、2、3、4个月取材,光学显微镜、电镜观察细胞与PLGA材料的结合情况.裂隙灯显微镜和组织切片检查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的透明性、可降解性以及生物反应性.结果角膜基质细胞能与PLGA高分子材料较好地结合,移植到兔眼角膜层间的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7 d后呈半透明,2周见新生血管从角膜缘向植片方向生长,1个月开始材料降解,3~4个月时大部分材料降解,且新生血管减少,但是移植物呈半透明状.结论PLGA虽然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无毒、无免疫性和可降解的特性,但不适合作为构建要求具有很好透明性的角膜组织的支架材料.
作者:余克明;王智崇;葛坚;刘炳乾;刘敬波;王身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肿瘤抑制基因p16和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6(CD44V6)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SABC(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例眼睑基底细胞癌中p16、CD44V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8例眼睑基底细胞癌中p16、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2/48)和39.6%(19/48),分化型与未分化型p16、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复发有关(P<0.05).结论p16、CD44V6蛋白表达与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CD44V6分子可能与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复发有关.
作者:刘夫玲;牛膺筠;王红云;杨文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导致的泪膜的病理性改变,使结膜和角膜失去正常的湿润状态而出现的一系列眼部症状,甚者导致失明.我院2000年3月~2002年12月行颌下腺移植替代泪腺手术治疗干眼症2例,报告如下.
作者:郑翔;阎德民;王印其;崔广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双眼屈光状态基本相同,屈光度为-1.00~-6.00 D,进行近视PRK矫正的患者148例,分为术后戴角膜接触镜3 d与不戴两组.观察记录术后3 d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角膜上皮下混浊程度.术后平均随访半年.结果戴镜组术后2 d内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为68%,对照组为24%(P<0.05).戴镜组疼痛0.5级、1级、2级的发生率分别为58%、20%、22%,对照组为0、54%、45%(P<0.05).戴镜组术后1、3、6个月的角膜haze发生率分别为50%、32%、14%,对照组为83%、70%、35%(P<0.05).结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PRK术后疼痛等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使角膜haze发生减少和程度减轻,表明PRK术后角膜创面覆盖及上皮快速愈合是减轻haze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者:张怡;贺翔鸽;白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性皮肤病,占我国儿童皮肤科就诊率的30%.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0.7%,有逐年上升趋势,55.8%的患者合并多种眼部疾患.我院收治1例AD合并白内障、视网膜脱离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淑娟;张文一;孟瑞华;胡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生长抑素是生长激素释放的抑制因子,是一种神经活性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包括眼组织.就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在眼组织,特别是视网膜上的表达及与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探讨视网膜的发育和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柳;孟瑞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Muller细胞是视网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认为其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有支持和营养作用外,目前的研究表明Muller细胞在视网膜神经递质的调节、视网膜中钾离子的调节、视网膜中pH值的调节以及对神经细胞的信号传递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Muller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视网膜病理状态下的改变作一综述.
作者:李树宁;王竫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通过观察层粘连蛋白(1aminin,LN)作用下角膜内皮增殖性及细胞微丝骨架的变化,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旨在寻找角膜内皮细胞体外生长的佳条件.
作者:李姝燕;吴静;郝念;徐锦堂;赵松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失败患者治疗通常以再次手术为主,手术损伤大,成功率低.我们采用Nd:YAG泪道激光联合泪道内注入己丁糖进行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苏颖;王继群;王峰;山艳春;徐锦堂;陈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维甲酸纳米粒混悬剂对兔眼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预防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40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药组各20眼.行气体压迫玻璃体手术3 d后,所有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入2×105个成纤维细胞,再分别注入BSS平衡盐溶液或17.894 mg/L的维甲酸纳米粒混悬剂0.2 mL.以间接检眼镜观察玻璃体混浊情况,4周后剖开眼球观察视网膜脱离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1、4、7、14、21、28 d,对照组分别有12、14、14、16、20、20眼发生了玻璃体增殖;用药组分别有9、10、10、11、12、13眼发生了玻璃体增殖,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 d病理检查对照组20眼中18眼(90%)发生了视网膜脱离,用药组20眼中4眼(20%)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甲酸纳米粒混悬剂能有效地预防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作者:张晓佳;梁慷;卞春及;夏强;段磊;王梓;栾洁;顾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HRT-Ⅱ视盘参数结果的特点.方法对61例健康近视者进行随机非对照研究.验光和HRT-Ⅱ检查后,每例患者随机选择1眼纳入研究,屈光度数-0.25~-14.75 D.用鼻颞侧视盘边缘在坐标系Z轴方向的高度差代表视盘旋转变形程度,分析鼻颞侧高度差异与屈光度数的关系、视盘参数结果与屈光度数的关系、某些视盘参数结果与鼻颞侧高度差异的关系.对后两项有相关性者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鼻颞侧高度差异与屈光度数之间有相关性.14项视盘参数当中,盘沿容积、轮廓线高度变异、平均RNFL厚度、RNFL截面面积、参考高度的参数结果与屈光度数有相关性,且与鼻颞侧高度差异有更密切的相关性.以上皆为正相关.结论近视因导致了视盘的旋转变形而对HRT-Ⅱ某些重要参数结果产生影响,这种影响随屈光度数增大而更加显著,当合并青光眼时可能干扰后者的诊断.
作者:乔荣华;李美玉;任泽钦;潘英姿;李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27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老年性白内障50例(其中皮质型17例、核型18例、后囊下型15例)、正常人晶状体4例上皮细胞中HSP27的表达.结果HSP27在老年性白内障(0.411±0.188)和正常人(0.147±0.006)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有显著性差异,老年性白内障皮质型、核型、后囊下型HSP27表达也不相同.结论HSP27可能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27在皮质型、核型、后囊下型白内障发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
作者:钟敬祥;赵伟;朱春玲;刘莲;郑阿宁;杨继忠;郑通枢;徐锦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鸡的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模型,研究视网膜和脉络膜TGF-β1及其mRNA在FDM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GF-β1在FDM中的作用.方法取当日出生的来亨鸡40只,随机遮盖一眼,另眼作对照.实验中测量双眼的屈光度与轴长,RT-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分析TGF-β1的活性.结果形觉剥夺可以导致眼球轴性延长,近视屈光度增加.去遮盖后双眼轴长差异减小,近视度下降.形觉剥夺降低视网膜TGF-β1和TGF-β1 mRNA的表达,去遮盖后逐渐恢复.结论视网膜TGF-β1的变化可能与FDM的形成有关,TGF-β1可能参与眼球生长调控.
作者:刘双珍;朱玉广;吴小影;李凤云;闵晓珊;许惠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阐明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CDGGⅠ)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对1个CDGGⅠ病例进行BIGH3基因第12号外显子的突变筛查,并对发现的异常泳动带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突变位点.结果CDGGⅠ患者在12号外显子有Arg555Trp突变.结论BIGH3基因突变Arg555Trp是导致CDGG1的原因.
作者:陈利丽;俞萍;顾扬顺;杨月红;阎小毅;葛振;吕娜;郭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24岁.2003年12月28日晚硬物击中左眼,当时左眼疼痛,伴大量出血,视物不清,次日晨来院就诊.神经外科会诊未发现颅脑异常.眼科检查:右眼正常.左眼视力数指/30cm,眼压16 mmHg(1 mmHg=0.133 kPa).上下眼睑内侧不规则撕裂伤,睑板断裂,上眼睑中1/3处横行裂伤,下泪小管断裂.
作者:陆寅;孟瑞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