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RK术后应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张怡;贺翔鸽;白继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接触镜,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双眼屈光状态基本相同,屈光度为-1.00~-6.00 D,进行近视PRK矫正的患者148例,分为术后戴角膜接触镜3 d与不戴两组.观察记录术后3 d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角膜上皮下混浊程度.术后平均随访半年.结果戴镜组术后2 d内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为68%,对照组为24%(P<0.05).戴镜组疼痛0.5级、1级、2级的发生率分别为58%、20%、22%,对照组为0、54%、45%(P<0.05).戴镜组术后1、3、6个月的角膜haze发生率分别为50%、32%、14%,对照组为83%、70%、35%(P<0.05).结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PRK术后疼痛等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使角膜haze发生减少和程度减轻,表明PRK术后角膜创面覆盖及上皮快速愈合是减轻haze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初探

    目的探讨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发病是否与神经内分泌调控因子有关.方法选取近3年甲醛固定石蜡保存的IOIP标本30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和生长激素(GH)表达情况.结果IOIP病变中所有淋巴滤泡组织内淋巴细胞都有NGFR的表达,淋巴滤泡结构以外的浸润淋巴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阴性.所有IOIP病变组织内GH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为阴性.结论NGF可能对IOIP患者眼眶局部淋巴细胞的积聚、活化、增殖等方面有促进作用,作为一个正调节因子在IOIP发病过程中发挥效应.GH在IOIP的发病过程中作用意义不大.

    作者:颜建华;吴中耀;李永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RK术后应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双眼屈光状态基本相同,屈光度为-1.00~-6.00 D,进行近视PRK矫正的患者148例,分为术后戴角膜接触镜3 d与不戴两组.观察记录术后3 d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角膜上皮下混浊程度.术后平均随访半年.结果戴镜组术后2 d内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为68%,对照组为24%(P<0.05).戴镜组疼痛0.5级、1级、2级的发生率分别为58%、20%、22%,对照组为0、54%、45%(P<0.05).戴镜组术后1、3、6个月的角膜haze发生率分别为50%、32%、14%,对照组为83%、70%、35%(P<0.05).结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PRK术后疼痛等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使角膜haze发生减少和程度减轻,表明PRK术后角膜创面覆盖及上皮快速愈合是减轻haze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者:张怡;贺翔鸽;白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UBM在眼外伤眼前节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眼部外伤和眼内异物是眼科常见急症,以往依靠X线、CT和眼B型超声等联合诊断,但因屈光间质混浊,异物小效果欠佳,以致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失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可以明显提高异物的诊断率,明确异物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我们对47例眼外伤疑有前节异物的患者进行UBM检查,均成功检查出异物,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娟;郭波;陈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单眼剥夺大鼠视觉系统三级神经元Bcl-2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敏感期内和敏感期末单眼剥夺大鼠视觉系统三级神经元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缝合2周龄及6周龄大鼠单侧眼睑30 d,切取视网膜中央区、外侧膝状体和视皮质17区,行Bcl-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对结果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敏感期内剥夺眼较正常大鼠在视网膜节细胞层、同侧外侧膝状体相应输入层(A1层)和视皮质17区(Ⅳ层)Bcl-2蛋白表达的免疫阳性神经元胞浆染色变淡(P<0.05),A1层、Ⅳ层的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P<0.05),视网膜节细胞层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未见明显改变(P>0.05);敏感期末单眼剥夺大鼠视觉系统Bcl-2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敏感期内单眼剥夺大鼠视觉系统视网膜节细胞层、外侧膝状体A1层和视皮质17区Ⅳ层Bcl-2表达均降低,提示Bcl-2对视觉系统的作用可能是弱视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

    作者:周凤;邱良秀;刘春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的构建与移植实验

    目的探讨以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羟基乙醇(PLGA)为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的可行性.方法将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接种于具微孔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LGA内,构建成组织工程化细胞-PLGA复合物,将该复合物移植到兔眼角膜基质层间.分别于移植后1、2周,1、2、3、4个月取材,光学显微镜、电镜观察细胞与PLGA材料的结合情况.裂隙灯显微镜和组织切片检查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的透明性、可降解性以及生物反应性.结果角膜基质细胞能与PLGA高分子材料较好地结合,移植到兔眼角膜层间的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7 d后呈半透明,2周见新生血管从角膜缘向植片方向生长,1个月开始材料降解,3~4个月时大部分材料降解,且新生血管减少,但是移植物呈半透明状.结论PLGA虽然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无毒、无免疫性和可降解的特性,但不适合作为构建要求具有很好透明性的角膜组织的支架材料.

    作者:余克明;王智崇;葛坚;刘炳乾;刘敬波;王身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对鸡胚视网膜细胞DNA合成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目的研究鸡胚视网膜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与DNA合成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光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对1,2,3,4,7 d鸡胚视网膜氚标胸腺嘧啶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随胚龄增加氚标胸腺嘧啶的银颗粒数,在视杯后部由多到少,而在视杯前部则由少到多,均以2 d胚达高峰.胚龄早期各部银颗粒数外层多于内层;但胚龄晚期则内层增多,外层消失.结论视网膜细胞的分化成熟由后部移向前部,视细胞和视神经细胞分化较早;伴随视网膜细胞的分化成熟,DNA的合成数量和区域分布表现为动态变化.

    作者:贾湘曼;牛嗣云;周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细胞膜Ca2+-ATPase同工异构体2的表达

    目的检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 B-3)中,细胞膜钙ATP酶(PMCA)的同工异构体之一,PMCA2的表达情况.方法细胞培养HLE B-3,当细胞培养达90%融合时,提取其总mRNA,用PMCA2特异性引物,用反向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MCA2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提取细胞膜蛋白,经SDS-PAGE电泳以及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用抗-PMCA2的特异抗体检测其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PMCA2特异性引物在HLEB-3细胞扩增出唯一550 bp的片段.蛋白免疫印记法证实PMCA2的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6 000.结论HLE B-3细胞中,在mRNA水平以及蛋白质水平均有PMCA2的表达.并有可能在HLE B-3细胞的钙离子平衡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晖;曾骏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眼压变化的临床观察

    多种内眼手术术后可能导致眼压降低甚至低眼压,进而对眼组织产生潜在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部分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和术后早期眼压非常低.为了评价这种眼压变化,我们对318例(340眼)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对其术前及术后早期眼压测量结果进行临床观察.

    作者:程凯尧;赵云娥;晋秀明;孙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本刊加入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对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的影响.方法凝胶过滤层析分离αL和βL-晶状体蛋白,αL-晶状体蛋白与25 mmol/L泼尼松龙-21-半琥珀酸(P-21-H)孵育20 d(37℃),分别于0、2、4、10和20 d应用βL-晶状体蛋白热聚集法测定分子伴侣活性,采用PerkinElmer LB50B荧光光度仪观察色氨酸和非色氨酸荧光值,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监测蛋白质交联程度.结果被P-21-H修饰后的αL-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显著降低.P-21-H可导致αL-晶状体蛋白色氨酸荧光强度明显降低,非色氨酸荧光强度向较长波长移位和增强,提示形成新的荧光色素物.孵育第10 d,伴侣活性已降低至约3.3%,色氨酸荧光强度殆尽,约在激发波长412 nm出现新的非色氨酸荧光强度.SDSPAGE显示糖皮质激素导致αL-晶状体蛋白明显凝聚.结论糖皮质激素对α-晶状体蛋白的修饰和伴侣活性的降低可能参与糖皮质激素诱导白内障的形成.

    作者:严宏;刘兵;俞兰;王为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颈部及球后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46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NDR)、背景期(BDR)、增殖前期(PPDR)和增殖期(PDR),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颈部及球后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随着DR程度的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逐步升高;各期颈总动脉血流无明显变化;PDR颈内动脉血流下降;从PPDR开始眼动脉血流下降,阻力升高;NDR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升高,从BDR开始血流逐渐下降,阻力升高.结论颈部及球后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D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安建斌;韩瑶;张彤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每组12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8周时全部处死,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CP-1在早期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免疫印迹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8周时,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视网膜中MCP-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C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8周时DM大鼠视网膜表面血管、内核层均可见MCP-1阳性着染细胞.结论MCP-1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DR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陈慷;胡世兴;邓新国;林少春;罗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眼底病变

    本实验用鸡制作近视眼模型,观察其发展过程中的眼底变化,探讨近视眼眼底变性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作者:毛俊峰;刘双珍;文丹;谭星平;付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近视性屈光不正HRT-Ⅱ视盘参数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HRT-Ⅱ视盘参数结果的特点.方法对61例健康近视者进行随机非对照研究.验光和HRT-Ⅱ检查后,每例患者随机选择1眼纳入研究,屈光度数-0.25~-14.75 D.用鼻颞侧视盘边缘在坐标系Z轴方向的高度差代表视盘旋转变形程度,分析鼻颞侧高度差异与屈光度数的关系、视盘参数结果与屈光度数的关系、某些视盘参数结果与鼻颞侧高度差异的关系.对后两项有相关性者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鼻颞侧高度差异与屈光度数之间有相关性.14项视盘参数当中,盘沿容积、轮廓线高度变异、平均RNFL厚度、RNFL截面面积、参考高度的参数结果与屈光度数有相关性,且与鼻颞侧高度差异有更密切的相关性.以上皆为正相关.结论近视因导致了视盘的旋转变形而对HRT-Ⅱ某些重要参数结果产生影响,这种影响随屈光度数增大而更加显著,当合并青光眼时可能干扰后者的诊断.

    作者:乔荣华;李美玉;任泽钦;潘英姿;李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抑制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目的检验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效果,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MTT方法检验重组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用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治疗小鼠角膜碱烧伤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结果重组人内皮抑素10μg/mL时可抑制bFGF刺激下HUVEC的增殖,抑制率达到42.1%(P<0.05);100μg/mL的内皮抑素可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治疗7 d时新生血管长度较未治疗组减少30.9%(P<0.01),新生血管化面积减少了13.7%(P<0.01).结论内皮抑素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成为临床上预防、治疗相关眼科疾患的药物.

    作者:冯怡;冯玉梅;朱旭东;马清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冷冻干燥羊膜临床应用研讨会召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BIGH3基因的Arg555Trp突变引起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目的阐明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CDGGⅠ)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对1个CDGGⅠ病例进行BIGH3基因第12号外显子的突变筛查,并对发现的异常泳动带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突变位点.结果CDGGⅠ患者在12号外显子有Arg555Trp突变.结论BIGH3基因突变Arg555Trp是导致CDGG1的原因.

    作者:陈利丽;俞萍;顾扬顺;杨月红;阎小毅;葛振;吕娜;郭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视网膜5-羟色胺的表达及其干预

    目的探讨SD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5-羟色胺(5HT)的表达和吗啡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将34只大鼠(68眼)分为3组:对照组麻醉动物后开胸,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结扎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吗啡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10 min给予吗啡(1.25 mg/kg).三组大鼠经上述方法处理后30 min和3 h取视网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结扎冠状动脉后,光镜及电镜下比较,结扎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损伤严重;吗啡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损伤明显轻于结扎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结扎组视网膜组织5HT显著增加.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伴随视网膜组织内5HT显著增加.吗啡能够减轻上述改变.

    作者:杨继红;郭政;卫建平;潘芳;张晓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巩膜隧道自闭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480例临床分析

    我科从2000年行巩膜隧道自闭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共480例541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亚君;蔡子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近视LASIK术后屈光回退眼和非回退眼角膜形态改变的差异

    目的比较近视LASIK术后屈光回退眼和非回退眼角膜形态改变的差异,并评价这种差异在近视回退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近视回退组15眼;非回退组21眼.运用0rbscanⅡ系统分别在LASIK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测量两组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和中央角膜厚度.结果两组术后的中央角膜厚度值都随着随访时间而增长,术后1周值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P=0.000)和术后3个月值(P=0.000).但两组术后角膜前后表面的变化过程不一致,回退组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保持相对稳定(P>0.05),而术后3个月前表面曲率显著凸于1周值(P=0.002);非回退组角膜后表面随时间而变扁平(P<0.05),而前表面曲率半径保持相对稳定(P>0.05).结论LASIK术后全角膜向前膨隆可能是近视回退的主要因素.

    作者:潘青;顾扬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