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蜀峰
目的 调查研究颅脑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Ⅰ-Ⅳ度)与临床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500例疑似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进行颅脑超声诊断.结果 经检测以后,颅内出血的新生儿患者为120例,检测率为24%,其中颅内出血Ⅰ度即室管膜下出血患者为77例,颅内出血Ⅱ度患者为25例,颅内出血Ⅲ度患者为7例,颅内出血Ⅳ度患者为2例,颅内出血伴随脑积水患者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为3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4例.结论 颅脑超声检测具有方便、快捷与敏感性等特征,逐渐成为新生儿颅脑影像检查的首要方法,可以为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作者:巴哈古丽牙生;石慧莹;丁宏军;罗文娟;彭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01月——2011年01月收治的5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手术时限分为2组:A组26例,伤后3天以内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B组25例,伤后3-7天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比较术后1年两组病例Franke1分级改善情况、判定手术时限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植骨均在3-4个月内融合,损伤节段稳定,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等并发症.治疗前两组的Frankel分级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的Frankd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组的Frankel分级改善率高于B组(P<0.05).结论 早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脊髓早期彻底减压、损伤节段获得即刻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同时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锻炼.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植骨、侧块钢板内固定结合前路减压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术式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丰;蒋阅;闻久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我院4个月两万多张门诊中药处方进行数据分析.方法 分别纵向分析3、6、9、12月份门诊中药处方,得到相关结论,然后再分析这四个月各自用药特点.结果 得出我院四季不同的用药情况.结论 为药师审方和中药采购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王玉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1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一例因手术死亡.出现阴囊肿胀11例,予抬高阴囊及理疗后好转;切口浅层感染2例,经抗感染及换药后痊愈;排尿困难11例,予留置导尿管1-3d后好转.随访15个月-7年,无疝复发,斜疝术后出现股疝1例,予再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论 对无肠管坏死、穿孔的嵌顿性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宝书;申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年初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表明,我国近20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走高的趋势,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312万例,而在整个病程中有化疗指征者高达2/3左右,因此,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化学疗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途径之一,每病人至少需要几个疗程,多则数十个疗程,然而反复穿刺及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刺激,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弹性、脆性改变,血管壁变厚、变硬,管壁变细,血管阻塞,后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另外药物渗出及刺激周围皮肤,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生色素沉着,给病人造成痛苦,也给治疗带来诸多不便,故而对于化疗患者静脉血管的保护就极为重要.通过对化疗病人化疗期间的观察和护理,现将如何避免化疗药物损伤局部血管及药物外渗的体会如下.
作者:何春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喉癌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及肺部感染以及痰液形状的影响.方法 对6例喉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比较两组对患者吸痰及肺部感染及痰痂形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对术后吸痰效果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痰痂形成情况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喉癌气管切开术后,使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明显优于对照组,易于将痰吸出和降低肺部感染,不易形成痰痴,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
作者:汤欣;王伟;赵梅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安全用药的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30例肿瘤患者,行外周静脉置管,加强安全用药护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30例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中,出现并发症9例,占30%,其中静脉炎3例,占10%.结论 加强外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安全用药的护理管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家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比较研究强化运动指导对冠心病病人的重要性.方法 对11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平均分为2组,其中56例为进行强化运动指导护理患者,另56例为未强化运动患者,对比分析2组患者随访1年后体重、血脂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入院后基本情况相当,强化运动指导护理组患者随访1年后体重67.51±2.32kg明显低于未强化运动组70.91±1.81kg,总胆固醇4.79±0.29mmol/L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未强化运动组4.44±0.31 mmol/L,甘油三酯1.67±0.23 mmol/L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未强化运动组1.97±0.18mmol/L,并发症中乳头肌功能失调率1.8%显著低于未强化运动组7.1%,总并发症率7.2%显著低于未强化运动组19.7%.结论 强化运动指导方法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体重减轻和血脂改善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冠心病病人长期坚持应用.
作者:贾姝丽;王建;王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严格管理护理工作,因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作者:代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将7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和口服别嘌呤醇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7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简单易行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泽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小儿外科护理人员实施系统岗位培训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 收集小儿外科在岗护理人员24名,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岗位培训,对比分析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以及技能水平,并评价岗位培训效果.结果 实施系统岗位培训以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5);护理人员自评培训满意度均在80%以上.结论 在小儿外科护理人员中开展系统岗位培训,可提高其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可提供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以及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孙亚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厄多司坦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祛痰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外冈社区服务中心2012年接收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厄多司坦胶囊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祛痰的显效24例(60%),有效14例(35%),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厄多司坦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小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本文通过对以往诊断学传统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阐释了案例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笔者临床及教学经验,对案例式教学改革在中医诊断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有益的探讨.
作者:杨丹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研究190名糖尿病病人并发症,了解并发症的影响因子、发病状况,并找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患有糖尿病的90名年轻患者及100名老年患者分成两组,分析他们各自的血压、并发症及发病的过程.结果 有三种并发症的出现频率较大,包括:出现频率为41.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频率为42.55%的神经病变,出现频率为44.5%的糖尿病肾病,出现频率为45.0%的冠心病,出现频率为49.0%的高血压;且这些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也与年纪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结论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均与年龄有关,老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大,为控制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应注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
作者:李立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对消化道溃疡病人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月琴;杨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妇科涉及病人隐私多,产科风险高,病情变化难以预测.针对护患关系的紧张性并对其不和谐因素及采取的改善措施进行阐述,包括社会、护士自身、患者、医院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和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改善环境,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加强医院管理等方面做出的改善措施,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刘兰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和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LEEP治疗的152例CIN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病理、治疗效果、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EEP治疗CIN的总有效率为94.73% (144/152),残留率3.29% (5/152),复发率1.97% (3/152),残留复发8例中有2例切缘累及,3例累及腺体,3例HPV感染.结论 LEEP治疗CIN治愈率高,切缘阳性、HPV感染、累腺是CIN残留复发的影响因素,切缘阳性者复发率高.
作者:徐淑梅;袁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冠心病和62例心肌梗塞患者,接受10mg/d、20mg/d或40mg/d三种治疗方案治疗.动脉造影检测血管栓塞直径,并计算每位患者的栓塞率.终比较治疗前后栓塞率.结果 10mg/d、20mg/d和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前的患者的平均栓塞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剂量组的平均栓塞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40mg/d组栓塞率显著低于20mg/d组栓塞率(P<0.05),40mg/d组栓塞率显著低于20mg/d组栓塞率(P <0.05).结论 阿托伐汀缓解老年人冠状动脉栓塞效果跟疾病类型无关,且其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孙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病案是医务人员客观真实的诊疗记录,是重要的医学信息.它不仅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料,而且在法律、保险和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时更为重要.因此,要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病历档案管理,用各种法律条例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提高自己遵法的自觉性,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刘海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讨论其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例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 2例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3岁和67岁,2例患者均以乳腺肿块就诊,病程长短不一,1例伴有乳头溢液,肿块大小分别为1.2cm和2.5cm.光镜下组织学特征为具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状结构,瘤细胞可以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状或微乳头状等结构,瘤组织被以较厚的纤维性包膜.肿瘤性上皮细胞具有低级别导管内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大于90%缺乏肌上皮.肿瘤细胞ER、PR均阳性,CerbB-2阴性.随访11个月-3年均存活.结论 囊内型乳头状癌是乳腺癌的一种少见亚型,生长缓慢,治疗原则推荐现行导管内癌的方案,预后良好.
作者:柳倩;王洪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