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晨皓;王金兰;石佩玉;安颖;乔月
目的:分析贲门癌与癌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和微小RNA(miRNA)的差异表达谱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鉴定15例贲门癌与癌旁组织中的lncRNA及miRNA的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方法分析与H19相互作用的候选miRNA分子,qRT-PCR验证H19和miR-148a-3p在贲门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5例贲门癌与癌旁组织中鉴定出5倍以上差异性表达的lncRNA 182个,2倍以上差异性表达的miRNA 152个.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lncRNA H19与7个miRNA表达具有相关性.qRT-PCR验证37例贲门癌与癌旁组织中H19和miR-148a-3p的表达呈负相关(r=-0.398,P<0.001).结论:贲门癌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iRNA分子参与了癌变过程,H19可能直接调控miR-148a-3p的表达.
作者:杨俊强;胡晓辰;齐义军;高社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PTO-253对紫杉醇或顺铂处理的卵巢癌SKOV3及OVCAR3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①培养SKOV3和OVCAR3细胞,分别加入5μmol/L APTO-253、4 mg/L顺铂或40 nmol/L紫杉醇、5μmol/LAPTO-253联合4 mg/L顺铂或40 nmol/L紫杉醇,用Caspase-3/7活性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Cleaved-PARP及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②用5μmol/L APTO-253处理SKOV3和OVCAR3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于不同作用时间点(0、1、3、6、12、24 h)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6、cMyc及P2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在SKOV3和OVCAR3细胞中,与APTO-253、紫杉醇或顺铂相比,经APTO-253联合化疗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增加(P <0.001),并且Cleaved-PARP及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增加.②在SKOV3和OVCAR3细胞中,APTO-253可导致G1期阻滞、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P<0.05).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6和cMyc表达下降,而P21表达升高.结论:APTO-253能够促进SKOV3及OVCAR3细胞的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提高癌细胞对紫杉醇及顺铂的敏感性.
作者:王宝金;申爱荣;付喜玲;李霞;王新月;任琛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分子甾族多取代苯胺化合物2,6-二氰基-3-吡啶基-5-雄甾烯基苯胺(简称4d)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0.40~100.00 μmol/L的4d作用于正常的食管上皮细胞Her-1a或食管癌细胞EC109 48 h或72 h后,对正常细胞及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4d对食管癌细胞佳作用时间及浓度;4d作用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4d作用6h后,使用JC-1染料染色,采用高通量筛选系统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4d作用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el-2家族中Bcl-2、Mcl-1、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4.0 μmol/L 4d能引起EC109细胞凋亡率升高,S期阻滞,线粒体功能障碍,Mcl-1表达下降(P<0.05).结论:4d能抑制EC10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引起S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Bel-2凋亡家族介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石晓丽;徐晓微;秦甜甜;刘卫华;张秀娟;周凯瑞;霍金玲;杨腾蛟;王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hRNA靶向沉默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SS1)基因后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5种肝癌细胞系中ASS1的表达情况;将shRNA-ASS1转染入SMMC-7721细胞(shRNA-ASS1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长变化,运用Western blot鉴定其对ASS1基因的沉默效果;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转染3d后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转染24 h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ASSl mRNA和蛋白在Changliver、SMMC-7721、QGY-7703、HepG2和HepG3B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mRNA=1 129.140,F蛋白=1 114.240,P均<0.001),ASS1在SMMC-7721和HepG3B肝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CCK-8实验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shRNA-ASS1组细胞增殖率降低(F=7.176,P=0.007).细胞凋亡实验显示,shRNA-ASS1组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F=88.120,P<0.001).结论:沉默ASS1基因可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李越;何玉婷;李晶晶;陈洁;余炎;胡秋月;阚全程;余祖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LncRNA MEG3(MEG3)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0-MEG3重组质粒.qRT-PCR法检测MEG3在人正常成骨细胞hFOB1.19,转染pcDNA3.0-MEG3前后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U-2 OS中的表达,以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骨肉瘤细胞作对照.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空质粒和pcD-NA 3.0-MEG3的MG63、U-2 OS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成骨细胞相比,MEG3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降低(P<0.05).转染pcDNA3.0-MEG3重组质粒后MG63和U-2 OS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减弱,凋亡增强(P<0.05).结论:MEG3在骨肉瘤细胞中低表达;MEG3过表达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凋亡.
作者:刘珂;侯毅;郑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克隆一株能高效转化合成屈螺酮的重要中间体(7α,15α-二羟基DHEA)的尖孢镰刀菌参与反应的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基因CYP6003A1.方法:根据尖孢镰刀菌转录组得到CYP基因,自主设计引物,运用Trizol法提取DHEA诱导48 h的尖孢镰刀菌的总RNA,通过PCR扩增尖孢镰刀菌CYP基因并进行基因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的cDNA序列.结果:成功扩增出全长3 459 bp的cDNA片段,将CYP6003A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通过NCBI上的BLAST进行在线比对,对照结果显示与CYP6003A1相似度前10个基因有3个是CYP基因,其余均是与CYP基因相关的基因.CYP6003A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编码691个氨基酸的多肽.结论:从尖孢镰刀菌中成功克隆了CYP6003A1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单丽红;姜冬冬;赵沙沙;黄佳佳;朱丽;刘宏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和甘露聚糖(Mn)检测及其IgG和IgM抗体联合检测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4例侵袭性念珠菌病住院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通过动态显色法和ELISA法对比分析BG、Mn抗原及其IgG和IgM抗体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相关指标,并分析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抗真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等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BG和Mn抗原检测针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3%、80.0%和56.3%、93.3%.48 h内连续2次BG检测对于侵袭性念珠菌的诊断更为准确,但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念珠菌BG和Mn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均受到中性粒细胞缺乏和抗真菌药物使用的影响.IgG和IgM抗体单独检测的敏感性较低(29.7%和39.1%),但抗体检测不受上述2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可以纠正抗原检测的低敏感性.联合检测的AUC为0.830,优于任何单一指标的AUC.结论:BG与Mn抗原、抗体的联合检测可以避免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中性粒细胞缺乏和抗真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等于扰因素的影响,更加敏感、准确地检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作者:吕晓东;周玲;郭珍;宋永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型冬凌草甲素衍生物OP16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人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OP16组、雷帕霉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观察经过治疗后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情况,使用TUNEL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并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PI3 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OP16和雷帕霉素单独给药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二者联用抑制效果更为明显(FoP16=17.562,F雷帕霉素=18.302,F姬=20.716,P<0.001).TUNEL结果表明OP16和雷帕霉素单独给药均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且二者联用时促凋亡能力增强(FOP16=209.515,F露帕霉素=230.235,F交互=445.186;P <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OP16可以显著抑制雷帕霉素引起的PI3K/Akt负反馈激活(P<O.O1),且二者联用可以协同抑制mTOR的表达及磷酸化激活(P<0.05).结论:OP16与雷帕霉素联用具有较好的协同抑制肿瘤生长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有关.
作者:李浩男;彭柯峥;师莹莹;刘小林;曹燕君;郝雨桐;覃佳宁;侯桂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Jagged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析二者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5例冠心病患者(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9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以及30例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血浆Jagged1和VEGF水平,并分析Jagged1与VEGF的关系.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Jagged1和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浆Jagged1和VEGF的水平在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逐渐升高(P均<0.05).冠心病患者血浆Jagged1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708,P<0.01).结论:Jagged1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作者:刘存存;杨国杰;李栋博;李国栋;秦鹏;WEI Zihan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侧肾无功能或缺失、对侧肾功能代偿患者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b)及半排时间(C1/2)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回顾分析115例单侧肾功能正常而对侧肾缺如或无功能检查者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结果,统计其GFR、显像剂摄取tb及C1/2.同时收集102例健康供肾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115例留存肾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GFR、tb、C1/2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37.19~102.58)mL/min、(2.10 ~4.23) min、(6.50 ~21.51)min.无论留存肾是左肾还是右肾,两者的GFR、tb及C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存肾GFR较供体肾代偿性增加(t=9.363,P<0.001).留存肾tb较供体肾延长(Z =3.595,P<0.001).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组间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130,P=0.003),青年组和中年组留存肾较供体肾GFR分别增加了47%和37%.结论:建立留存肾功能正常检查者99mTc-DTPA显像GFR、tb、C1/2等参数的正常值参考范围,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尤超;高永举;崔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与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有关甲减与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及提取资料,对纳入文献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相关文献(9篇队列研究,2篇病例对照研究),累积样本量238 916例,发生卒中事件6 026例.结果显示,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相比,甲减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发病风险(RR=1.24,95%CI=1.02~1.52).Meta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地区和平均年龄为可能的异质性因素(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平均年龄<65岁的甲减患者卒中发病风险较甲状腺功能正常者高(RR=1.44,95%CI=1.02~ 2.04),但平均年龄<65岁的研究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基于亚洲人群亚组研究的异质性较欧洲和美洲高.敏感性分析提示本研究结果稳健性较好.本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甲减可能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平均年龄< 65岁的甲减患者可能有着更高的卒中发病风险.
作者:高晨皓;王金兰;石佩玉;安颖;乔月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纤维生长因子-2(FGF-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单一及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提取BMMSCs,细胞传至第2代时加入诱导物质,分组(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联合诱导组及空白对照组)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培养至第28天时4组细胞中cTnT、desmin、α-actin、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应用RT-PCR法对4组细胞中GATA-4、Nkx2.5及α-MHC mRNA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常规养至第28天时,联合诱导组细胞中cTnT、desmin、α-actin和p38map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30.14 ±8.66)%、(45.30±6.96)%、(60.95±7.73)%和(43.50±7.32)%,且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低于联合诱导组(P<0.05).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细胞中Nkx2.5及GATA-4 mRNA的表达量在第7、14、28天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联合诱导组中以上两种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低-高-高”的表达趋势;且第28天时联合诱导组中以上两种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单一诱导组(P<0.05);各组细胞均未见d-MHC mRNA表达.结论:BMMSCs可在FGF-2与BMP-2单一及联合诱导下发育为心肌样细胞,且两者联合诱导效果更佳.
作者:孙微;王海萍;吕洋;李柔;陈晓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NRIP1启动子区去甲基化对结肠癌细胞糖酵解途径、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5-氮杂胞苷(5-azaC)降低结肠癌细胞SW620 CNRIP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以未干预细胞作对照.用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细胞CNRIP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分别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NRIP1、糖酵解途径关键酶HK2、PKM2、LDH-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生化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水平;分别采用CCK-8比色法、Transwell法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与未干预组细胞相比,5-azaC干预组细胞CNRIP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降低,CNRIP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HK2、PKM2、LDH-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液中乳酸水平均降低,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均减弱(P均<0.05).结论:CNRIP1去甲基化可抑制糖酵解途径,从而降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作者:冯馨园;张婷;崔戈;王旗春;钱乙;蔡莹;仰舒静;张梦荧;姚嘉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郑州市臭氧的污染特征,为改善和提高郑州市的空气质量及减少臭氧所引起的相关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郑州市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臭氧等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从臭氧超标的情况、季节变化趋势、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变化趋势以及臭氧的日变化趋势等方面,系统的总结臭氧的污染特征.结果:2015年和2016年郑州市8h平均臭氧浓度总超标天数分别为37 d(超标率为10.14%)和68 d(超标率为18.58%);且臭氧浓度在5~9月份内连续多天超标.从季节变化趋势可知,郑州市夏季臭氧浓度较高;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也主要出现在5~9月份,且2016年臭氧污染明显比2015年严重;臭氧日变化趋势呈典型的单峰型分布,在06:00 ~ 07:00出现小值,在14:00 ~ 16:00出现大值.结论:郑州市2015 ~ 2016年臭氧污染愈发严重,且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作者:黄丽;段书音;朱佳城;陈晓慧;朱亚娟;姚达;冯斐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GSK3β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GSK3β在52例食管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Cox回归分析GSK3β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GSK3β为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β=1.095,P=0.026).结论:GSK3β表达可能促进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GSK33可能成为食管鳞癌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之一.
作者:刘怡文;孙蔚;齐义军;高社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 NGFR)在不同组织来源膀胱癌细胞株中表达的变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选取不同膀胱癌组织来源的鳞癌细胞株SCaBER和中分化的移行细胞癌细胞株5637.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常氧和缺氧24、48、72 h2个膀胱癌细胞系中p75 NGFR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缺氧l、3、5、7d膀胱癌细胞凋亡情况,MTT法检测丝裂霉素(MMC)处理24、48、72 h对缺氧条件下膀胱癌细胞的抑制率的影响.结果:p75 NGFR蛋白及mRNA表达在2个细胞系缺氧24、48 h有所下降,但与常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2 h有显著降低,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SCaBER、5637细胞在缺氧第3天开始凋亡率低于常氧组(P<0.05);缺氧48、72 h后MMC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率低于常氧组(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p75 NGFR在膀胱癌细胞的表达随时间逐渐降低,膀胱癌细胞的凋亡率降低,MMC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率下降.
作者:樊长晖;许长宝;赵兴华;郝斌;吴国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构建以假设状态为基础的欧洲生命质量量表(EQ-5D)拓展模型.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名在校医学生作为应答者.利用L18(2 ×37)正交设计表选取18个假设健康状态;健康状态的评分采用视觉标尺法;在五因素EQ-5D模型(ModelA#)的基础上加入性别、年龄、经济状况3个因素,构建EQ-5D拓展模型(ModelA);采用广义小二乘回归法进行数据拟合,构建模型.通过模型逆回归构建以实际体验为基础的五因素EQ-5D模型(ModelSun#)和拓展模型(ModelSun).分别用这4个模型对22个典型健康状态进行评分.结果:ModelA的模型系数均为负值,与ModelSun系数方向一致,大小略有不同.ModelA#与ModelSun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70 3,ModelA与ModelSun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68 8,较前者提高.结论:ModelA模型合理,预测精度较ModelA#提高,应用范围扩大.
作者:叶静陶;卓琳;王国威;贡佳慧;刘毅;徐玲;卓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Nrf2基因对煤焦沥青烟提取物(CTPE)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为肺癌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RNAi技术建立Nrf2基因沉默的BEAS-2B细胞稳定表达株;设立二甲基亚砜(DMSO)阴性对照组、苯并(a)芘[B(a)P]阳性对照组、CTPE组、RNAi组;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恶变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Nrf2和NQO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和NQO1蛋白的表达.结果:20代以后,B(a)P组、CTPE组和RNAi组的克隆形成率高于DMSO组(P<0.001);而RNAi组的克隆形成率高于B(a)P组和CTPE组(P<0.001).B(a)P组和CTPE组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DMSO组增加(P <0.001),B(a)P组、CTPE组和RNAi组NQO1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DMSO组上调,RNAi组的表达量低于B(a)P组和CTPE组(P <0.001);诱导后(CTPE组)第10代、20代、30代细胞中Nrf2与NQO1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13,P<0.001).结论:Nrf2可能通过上调NQO1的表达对抗CTPE对BEAS-2B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抑制细胞恶化;Nrf2和NQO1在BEAS-2B细胞癌前病变阶段已呈现较明显表达,这可能有助于接触CTPE高危人群罹患肺癌的预警及筛查.
作者:曹会敏;倪静;玉崧成;冯斐斐;吴拥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EZH2抑制剂DZNep对裸鼠Eca109细胞移植瘤生长及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Eca109细胞接种于15只裸鼠右侧背部皮下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后分为3组,每组5只,其中2组分别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5-FU)、DZNep治疗2周,另外1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EZH2、SAHH、组蛋白甲基化相关蛋白及mTOR/p70S6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3、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通过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DZNep组肿瘤块质量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DZNep组肿瘤组织中Caspase-3和E-eadherin表达水平增高,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DZNep组H3 K27 me3表达降低,PTEN表达升高,mTOR和p-p70S6K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DZNep可抑制食管鳞癌移植瘤增长,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EZH2的抑制增强PTEN的表达,从而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激活.
作者:张乐;李庆华;杨璐;朱立强;张彦婷;关方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本研究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核黄素转运基因2(riboflavin transporter gene 2,RFT2;又称C20orf54、SLC52A2、RFVT3)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重要易感基因[1],NOTCH1基因突变是食管癌变的重要分子事件[2].这些发现引发学者对RFT2和NOTCH1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王立东;杜丹凤;宋昕;赵学科;胡守佳;周福有;毛伟敏;李秀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