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超;高永举;崔静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是一组遗传性脂质代谢病,属于过氧化物酶体病范畴,其中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X-ALD)较为多见,与ATP结合转运子超家族成员D1 (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D member 1,OMIM:300100)基因突变相关,导致极长链脂肪酸(very long-chain fattyacids,VLCFA)代谢障碍,其中儿童脑型X-ALD(cerebral ALD,CALD)又为常见,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误诊率高,病情进展较快,治疗手段有限,整体预后不良.
作者:张继要;和宁辛;罗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Nrf2基因对煤焦沥青烟提取物(CTPE)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为肺癌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RNAi技术建立Nrf2基因沉默的BEAS-2B细胞稳定表达株;设立二甲基亚砜(DMSO)阴性对照组、苯并(a)芘[B(a)P]阳性对照组、CTPE组、RNAi组;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恶变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Nrf2和NQO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和NQO1蛋白的表达.结果:20代以后,B(a)P组、CTPE组和RNAi组的克隆形成率高于DMSO组(P<0.001);而RNAi组的克隆形成率高于B(a)P组和CTPE组(P<0.001).B(a)P组和CTPE组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DMSO组增加(P <0.001),B(a)P组、CTPE组和RNAi组NQO1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DMSO组上调,RNAi组的表达量低于B(a)P组和CTPE组(P <0.001);诱导后(CTPE组)第10代、20代、30代细胞中Nrf2与NQO1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13,P<0.001).结论:Nrf2可能通过上调NQO1的表达对抗CTPE对BEAS-2B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抑制细胞恶化;Nrf2和NQO1在BEAS-2B细胞癌前病变阶段已呈现较明显表达,这可能有助于接触CTPE高危人群罹患肺癌的预警及筛查.
作者:曹会敏;倪静;玉崧成;冯斐斐;吴拥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灌注下上尿道梗阻大鼠肾损伤情况.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M0~M3组制备轻度上尿路梗阻模型并分别给予0、20、60、100 mmHg压力的肾盂灌注,S0 ~S3组制备重度上尿路梗阻模型并分别给予相应压力的肾盂灌注.灌注8 min后停止2 min,重复操作4次.术后48 h收集梗阻侧肾组织,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肾损伤分子l(KIM-1)和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的表达.结果:梗阻程度越重,灌注压力越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越大,KIM-1和Cyr61的表达越强(P<0.05).结论:上尿路梗阻降低了导致肾损伤的肾盂灌注压力阈值.
作者:黄倩;柳懿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并扩增海肾荧光素酶基因hRLUC,将其插入到双酶切的含有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irefly)的载体pGI4.10中,得到pGL4.10-hRLUC;使用lipofectamine3000将pGL4.10和pGL4.10-hRLUC分别转染入HEK293细胞,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以未转染细胞作对照.结果:使用PCR方法获得hRLUC表达单元(2 350 bp);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4.10-hRLUC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插入正确.转染pGL4.10组荧光素酶活性相对值为(220.311 ±2.082);转染pGL4.10-hRLUC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低于pGI4.10转染细胞,高于未转染细胞(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hRLUC和Firefly)表达载体.
作者:冯龙;马云云;曹珊;李晓娟;王媛媛;陈肖楠;孙倩倩;吴建博;赵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和甘露聚糖(Mn)检测及其IgG和IgM抗体联合检测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4例侵袭性念珠菌病住院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通过动态显色法和ELISA法对比分析BG、Mn抗原及其IgG和IgM抗体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相关指标,并分析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抗真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等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BG和Mn抗原检测针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3%、80.0%和56.3%、93.3%.48 h内连续2次BG检测对于侵袭性念珠菌的诊断更为准确,但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念珠菌BG和Mn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均受到中性粒细胞缺乏和抗真菌药物使用的影响.IgG和IgM抗体单独检测的敏感性较低(29.7%和39.1%),但抗体检测不受上述2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可以纠正抗原检测的低敏感性.联合检测的AUC为0.830,优于任何单一指标的AUC.结论:BG与Mn抗原、抗体的联合检测可以避免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中性粒细胞缺乏和抗真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等于扰因素的影响,更加敏感、准确地检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作者:吕晓东;周玲;郭珍;宋永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hRNA靶向沉默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SS1)基因后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5种肝癌细胞系中ASS1的表达情况;将shRNA-ASS1转染入SMMC-7721细胞(shRNA-ASS1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长变化,运用Western blot鉴定其对ASS1基因的沉默效果;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转染3d后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转染24 h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ASSl mRNA和蛋白在Changliver、SMMC-7721、QGY-7703、HepG2和HepG3B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mRNA=1 129.140,F蛋白=1 114.240,P均<0.001),ASS1在SMMC-7721和HepG3B肝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CCK-8实验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shRNA-ASS1组细胞增殖率降低(F=7.176,P=0.007).细胞凋亡实验显示,shRNA-ASS1组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F=88.120,P<0.001).结论:沉默ASS1基因可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李越;何玉婷;李晶晶;陈洁;余炎;胡秋月;阚全程;余祖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a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可能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3例CA和28例正常包皮上皮组织中Bad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53例CA组织中Bad和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 (37/53)和86.8% (46/53),而在正常包皮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28.6% (8/28)和39.3% (11/28),CA组织中Bad和PCNA阳性表达强度均在++~H+,而包皮上皮组织中Bad和PCNA阳性表达强度均在+~H;CA和正常包皮上皮组织中Bad、PCNA蛋白的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Bad=3.805,ZPCNA=5.426,P<0.001).CA组织中Bad和PCN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p =0.134,P=0.325).结论:Bad和PCNA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对CA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夏仙仙;蔡丙杰;沙珂;潘信心;尹光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首诊确诊为MDS(423例)与AA(383例)病例的资料,比较两者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结果:MDS患者骨髓中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比例均高于AA患者,而淋巴细胞、成熟单核细胞、成熟浆细胞比例低于AA患者(P<0.05).MDS患者多表现为骨髓细胞三系增生、病态造血或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粒系红系增生伴巨核系增生减低或原始细胞比例增高,而AA患者多表现为三系增生减低或原始细胞比例减低(P<0.05).MDS比AA更多地表现为病态造血.结论:MDS与AA在骨髓细胞形态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张晓雅;汪可可;周莹;王国立;尹素凤;刘斌;袁欣;王倩;曹英志;宋宇;武建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与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有关甲减与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及提取资料,对纳入文献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相关文献(9篇队列研究,2篇病例对照研究),累积样本量238 916例,发生卒中事件6 026例.结果显示,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相比,甲减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发病风险(RR=1.24,95%CI=1.02~1.52).Meta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地区和平均年龄为可能的异质性因素(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平均年龄<65岁的甲减患者卒中发病风险较甲状腺功能正常者高(RR=1.44,95%CI=1.02~ 2.04),但平均年龄<65岁的研究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基于亚洲人群亚组研究的异质性较欧洲和美洲高.敏感性分析提示本研究结果稳健性较好.本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甲减可能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平均年龄< 65岁的甲减患者可能有着更高的卒中发病风险.
作者:高晨皓;王金兰;石佩玉;安颖;乔月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 NGFR)在不同组织来源膀胱癌细胞株中表达的变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选取不同膀胱癌组织来源的鳞癌细胞株SCaBER和中分化的移行细胞癌细胞株5637.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常氧和缺氧24、48、72 h2个膀胱癌细胞系中p75 NGFR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缺氧l、3、5、7d膀胱癌细胞凋亡情况,MTT法检测丝裂霉素(MMC)处理24、48、72 h对缺氧条件下膀胱癌细胞的抑制率的影响.结果:p75 NGFR蛋白及mRNA表达在2个细胞系缺氧24、48 h有所下降,但与常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2 h有显著降低,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SCaBER、5637细胞在缺氧第3天开始凋亡率低于常氧组(P<0.05);缺氧48、72 h后MMC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率低于常氧组(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p75 NGFR在膀胱癌细胞的表达随时间逐渐降低,膀胱癌细胞的凋亡率降低,MMC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率下降.
作者:樊长晖;许长宝;赵兴华;郝斌;吴国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方法:收集15例AR患者和1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分别用大籽蒿花粉、尘螨或梧桐花粉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BP+和IL-18R+细胞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过敏原刺激前,AR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BP+和IL-18R+细胞比例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1.879倍和1,698倍(P<0.05).梧桐花粉粗提液刺激后,AR患者IL-18+细胞比例升高约33%(P<0.05).AR患者IL-18+细胞和IL-18BP+细胞MFI高度相关(rS=0.783,P<0.001).正常对照组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在过敏原刺激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源的IL-18、IL-18BP和IL-18R可能在AR中起重要作用,IL-18、IL-18BP和IL-18R可能是治疗AR的潜在靶点.
作者:崔夫波;柴文戍;张慧云;王君灵;胡雅琳;王玲;何韶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GSK3β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GSK3β在52例食管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Cox回归分析GSK3β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GSK3β为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β=1.095,P=0.026).结论:GSK3β表达可能促进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GSK33可能成为食管鳞癌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之一.
作者:刘怡文;孙蔚;齐义军;高社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构建以假设状态为基础的欧洲生命质量量表(EQ-5D)拓展模型.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名在校医学生作为应答者.利用L18(2 ×37)正交设计表选取18个假设健康状态;健康状态的评分采用视觉标尺法;在五因素EQ-5D模型(ModelA#)的基础上加入性别、年龄、经济状况3个因素,构建EQ-5D拓展模型(ModelA);采用广义小二乘回归法进行数据拟合,构建模型.通过模型逆回归构建以实际体验为基础的五因素EQ-5D模型(ModelSun#)和拓展模型(ModelSun).分别用这4个模型对22个典型健康状态进行评分.结果:ModelA的模型系数均为负值,与ModelSun系数方向一致,大小略有不同.ModelA#与ModelSun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70 3,ModelA与ModelSun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68 8,较前者提高.结论:ModelA模型合理,预测精度较ModelA#提高,应用范围扩大.
作者:叶静陶;卓琳;王国威;贡佳慧;刘毅;徐玲;卓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侧肾无功能或缺失、对侧肾功能代偿患者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b)及半排时间(C1/2)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回顾分析115例单侧肾功能正常而对侧肾缺如或无功能检查者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结果,统计其GFR、显像剂摄取tb及C1/2.同时收集102例健康供肾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115例留存肾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GFR、tb、C1/2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37.19~102.58)mL/min、(2.10 ~4.23) min、(6.50 ~21.51)min.无论留存肾是左肾还是右肾,两者的GFR、tb及C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存肾GFR较供体肾代偿性增加(t=9.363,P<0.001).留存肾tb较供体肾延长(Z =3.595,P<0.001).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组间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130,P=0.003),青年组和中年组留存肾较供体肾GFR分别增加了47%和37%.结论:建立留存肾功能正常检查者99mTc-DTPA显像GFR、tb、C1/2等参数的正常值参考范围,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尤超;高永举;崔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黑米花色苷(AEBR)的抗哮喘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AEBR低剂量组、AEBR中剂量组、AEBR高剂量组.体外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哮喘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内细胞Diff-quik染色后观察细胞总数和各分类细胞数.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情况.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BALF和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F-κB p65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炎症细胞计数、IL-4、IL-5和NF-κB p65核转位增高(P<0.05),IFN-γ表达降低(P<0.05);AEBR中、高剂量组炎症细胞数、IL-4和IL-5的表达以及NF-κB p65核转位明显降低(P<0.05),IFN-γ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AEBR通过抑制NF-κB活化直接或间接影响Th 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而发挥抗哮喘作用.
作者:车楠;叶晶;姜京植;延光海;李良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典型状态基于标准赌博法(SG)探索构建欧洲生命质量量表(EQ-5D)评分体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医学院校按年级、专业分层抽取在校大学生250人,选取L18(2*3^7)正交设计表得到18个标准状态.应用STATA/SE 12.0构建9个加权小二乘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包括11个哑变量.结果:总体水平上以中位数为基础构建的WLS回归模型(模型AMWls00)优,该模型无常数项、无交互作用N3变量,具有简洁、高效的特点,其调整后决定系数为0.998 8,平均绝对误差为0.031 5,18状态的预测值与均值相关系数为0.976 0,逻辑错误数为0.且生命质量评分曲线具有明显的中国人文化特征.结论:总体水平上以中位数为基础无N3、无常数项的WLS回归模型(AMWls00)是优模型,该建模方法为合理.
作者:卓琳;王国威;叶静陶;贡佳慧;刘毅;徐玲;汪秀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郑州市臭氧的污染特征,为改善和提高郑州市的空气质量及减少臭氧所引起的相关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郑州市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臭氧等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从臭氧超标的情况、季节变化趋势、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变化趋势以及臭氧的日变化趋势等方面,系统的总结臭氧的污染特征.结果:2015年和2016年郑州市8h平均臭氧浓度总超标天数分别为37 d(超标率为10.14%)和68 d(超标率为18.58%);且臭氧浓度在5~9月份内连续多天超标.从季节变化趋势可知,郑州市夏季臭氧浓度较高;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也主要出现在5~9月份,且2016年臭氧污染明显比2015年严重;臭氧日变化趋势呈典型的单峰型分布,在06:00 ~ 07:00出现小值,在14:00 ~ 16:00出现大值.结论:郑州市2015 ~ 2016年臭氧污染愈发严重,且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作者:黄丽;段书音;朱佳城;陈晓慧;朱亚娟;姚达;冯斐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RIMA乘积季节模型和Holt-Winters季节模型在我国梅毒月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梅毒月发病率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 22.0和Eviews 8.0分别建立ARIMA乘积季节模型和Hoh-Winters季节模型,采用2016年1至6月的实际数据验证模型,评价指标是预测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MAE).选择精度较高模型预测2016年7至12月梅毒月发病率.结果:MAE的比较结果表明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精度优于Holt-Winters季节模型,优模型是ARIMA(1,1,1)×(0,1,1)12,模型口径为:(1-B)(1-B12)(1 +0.374B)x1=(1+0.740B)(1+0.775B12)ε1,2016年7至12月梅毒月发病率的预测结果(1/10万)分别为3.107、2.989、2.879、2.658、2.631、2.644.结论:ARIMA乘积季节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较好地拟合全国梅毒月发病率的演变趋势.
作者:马晓梅;史鲁斌;其木格;闫国立;施学忠;孙春阳;徐学琴;赵倩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纤维生长因子-2(FGF-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单一及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提取BMMSCs,细胞传至第2代时加入诱导物质,分组(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联合诱导组及空白对照组)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培养至第28天时4组细胞中cTnT、desmin、α-actin、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应用RT-PCR法对4组细胞中GATA-4、Nkx2.5及α-MHC mRNA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常规养至第28天时,联合诱导组细胞中cTnT、desmin、α-actin和p38map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30.14 ±8.66)%、(45.30±6.96)%、(60.95±7.73)%和(43.50±7.32)%,且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低于联合诱导组(P<0.05).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细胞中Nkx2.5及GATA-4 mRNA的表达量在第7、14、28天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联合诱导组中以上两种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低-高-高”的表达趋势;且第28天时联合诱导组中以上两种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单一诱导组(P<0.05);各组细胞均未见d-MHC mRNA表达.结论:BMMSCs可在FGF-2与BMP-2单一及联合诱导下发育为心肌样细胞,且两者联合诱导效果更佳.
作者:孙微;王海萍;吕洋;李柔;陈晓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EZH2抑制剂DZNep对裸鼠Eca109细胞移植瘤生长及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Eca109细胞接种于15只裸鼠右侧背部皮下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后分为3组,每组5只,其中2组分别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5-FU)、DZNep治疗2周,另外1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EZH2、SAHH、组蛋白甲基化相关蛋白及mTOR/p70S6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3、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通过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DZNep组肿瘤块质量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DZNep组肿瘤组织中Caspase-3和E-eadherin表达水平增高,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DZNep组H3 K27 me3表达降低,PTEN表达升高,mTOR和p-p70S6K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DZNep可抑制食管鳞癌移植瘤增长,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EZH2的抑制增强PTEN的表达,从而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激活.
作者:张乐;李庆华;杨璐;朱立强;张彦婷;关方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