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

吴兴玉

关键词:断肢再植,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断肢再植患者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20例采用断肢再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有18例患肢成活,2例患者前臂近端离端位置由于肢体远端有着较为严重的顺伤出现坏死的情况,总有效率为90%。结论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应用在断肢再植手术中,能够促进患者断肢再植的成活率明显提高,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前房出血临床救治方法探讨

    目的研究与探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6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前房微量出血3例,前房出血Ⅰ级28例,Ⅱ级33例,Ⅲ级32例。继发性青光眼3例,角膜血染1例。采用局部及全身使用激素以减轻眼内炎症反应。前房大量出血伴有高眼压且不能用药物控制者,或有角膜血染倾向时,及早进行手术放血。结果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96例患者出血全部于1-14天吸收,眼内压于2-3天恢复正常。结论外伤性前房出血,经止血+激素治疗,可以较快治愈,视力恢复效果佳,但此病易反复发作和并发症的发生,其对视力的恢复影响较大需要加强重视[1]。

    作者:卢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特色藏医霍梅灸法护理外科手术病人

    目的探讨分析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护理对外科手术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进行,将临床上144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手术及麻醉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72例手术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72例患者采取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进行护理,一段时间后对144例外科患者治疗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72例患者的HA-MA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有所改善,且实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通过对72例外科病人进行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护理有利于改善外科手术病人的护理模式,促进外科护理向系统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桑姆;普赤·央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饮食教育的不同护理方法对比

    目的比较不同饮食教育护理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教育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强化饮食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对饮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血糖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正确饮食的掌握情况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遵照护士饮食指导,合理控制饮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显著由于对照组,P <0.05。结论饮食控制是成功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应用食物模型加强 DM患者的饮食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对饮食知识的掌握水平,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梅;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护理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严重健康问题的因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大部分人将终生携带,且每年有5千万-1百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死于肝脏疾病。护理的关键是调整好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正确面对乙肝病毒携带,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提高免疫力,从而提高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作者:李玉霞;岳文化;刘辉;安俊丽;顾丽娅;窦艳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住院患者72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目的本研究将对老年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用药不良反应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72例在住院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药物总共有10大种类,其中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以及神经系统用药,其主要的用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用药不良反应,神经系统损害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紧随其后。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给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所需的药物进行合理的控制,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作者:屠艳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方法选择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外科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是肯定的,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临床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处理。尽管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及时清除血肿,并可同时去除骨瓣以积极充分减压,但其是否可明显有效提高外科疗效,降低临床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尚存在较大争议。我们回顾性分析本院90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颅内血肿量,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系统地观察6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并与同期30例采用大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张金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骨组织肿瘤临床中的介入治疗价值评价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骨组织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所收治的31例骨组织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栓塞术或动脉化疗,部分患者在栓塞术后2-15天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继续行栓塞术或动脉化疗,同时还加入了静脉化疗以及放疗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21例患者完成了肿瘤扩大根治术或肿瘤切除术,10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疗效较为明显,患者在术后3年的生存率较高。结论在对骨组织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对于此类患者在术前对其给予适当的栓塞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对患者给予动脉化疗栓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杜廷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乙型肝炎的感染及预防

    乙型肝炎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HBsAg携带者是HBV赖以生存的寄主,对HBV的传播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HBsAg携带者的来源以血液传播为主,母婴传播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家人之间密切接触也是重要传播途径。要阻止 HBV 的传播,一方面要加强对HBV感染者的管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健康人群。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心内科老年患者人性化护理

    由于年龄的原因,老年患者各功能器官呈衰退趋势,不仅反应迟钝,而且行动缓慢,同时由于疾病原因、药物作用、环境改变、生理学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老年人容易发生多种危险。与此同时,心血管疾病由于其特殊性,用药品种很多,而对于老年患者,多有其他并发症,因此药物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多,漏服、错服等现象常有发生,而药物的错误使用对老年人往往会产生比较大的伤害,心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的药物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精神症状、尿潴留、肾毒性以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刺激血管等,这些都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我们应该做好老年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

    作者:张建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目的分析儿科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用调查的方法得出68位患儿家长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针对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不仅能促进患儿身体疾病的恢复、融洽护患关系,还提升了护理服务内涵,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

    作者:安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瘫患儿家属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脑瘫( C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不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多种相应问题,其个性情绪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存在着密切关系。患儿家长因心理负担的加重,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对于CP的康复不是简单的治疗过程,而是一个综合的、全身心的、全方位的功能训练过程。家长的参与,院内、外长期训练特别重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的方了解到了脑瘫患儿家属的精神压力,不仅给患儿家属带来了承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其心理也是沉重的打击,因此,医护人员需认真做好脑瘫患儿监护人的心理护理,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效配合完成脑瘫患儿的长程治疗。

    作者:刘金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情况,正确判断肝功能检查结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6月来我院健康查体的各项指标均正常的人员100例,抽取空腹静脉血4ml,分成A、B管各2ml,A管离心分离血清后待检,B管放置-20℃1h冷冻,然后37℃复溶,此管为溶血管,然后分离出血清待检。结果未溶血组白蛋白(ALB)为(45.4±5.6)g/L,总蛋白(TP)为(73.6±5.7)g/L,直接胆红素(D-Bil)为(42±1.5)umol/L,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11.5±5.3)umol/L,碱性磷酸酶(ALP)为(95.3±25.9)U/L,谷草转氨酶(AST)为(23.5±9.1)U/L,谷丙转氨酶(ALT)为(21.3±12.2)U/L;溶血组ALB为(51.4±15.8)g/L,TP为(80.5±18.6)g/L,D-Bil为(3.4±1.8)umol/L,T-Bil 为(8.9±5.7)umol/L,ALP为(83.5±25.7)U/L, AST为(30.5±18.6)U/L,ALT为(29.5±17.8)U/L,溶血症明显高于未溶血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对肝功能检验的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在标本的采集、运送等环节要避免溶血的发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利华;范永力;王莹莹;李春梅;李慧娜;高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托幼机构口腔保健的分级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研究托幼机构口腔保健的管理模式,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以柳州市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络为基础,通过对社区保健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定期到负责管辖的幼儿园开展口腔保健工作,统计分析六年来相关数据,评估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结果2006---2012年柳州市托幼机构参与口腔保健的参与率从22.6%上升到52.8%。结论在托幼机构的口腔保健工作中,对托幼机构实行分级管理,既能提高托幼机构的参与率,让更多的儿童接受口腔的保健,又能根据托幼机构的情况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使在有限的条件和资源下,让口腔保健工作能有序有效大范围开展。

    作者:李敏瑜;王小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目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与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的研究质变进行观察。结果干预组早产儿的体重开始增加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出现腹胀、胃潴留消失、呕吐消失时间也都早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积极意义,可以改善其肠胃功能,促进早产儿的发育。

    作者:张先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应用热毒宁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静脉免疫球蛋白。用药后记录两组体温下降,皮疹消退,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组在体温下降,退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热毒宁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作者:秦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前后头皮脑电图的比较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前后头皮脑电图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皮质脑电图进行适当的监测,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50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病因较为明显,30例患者的病因较为模糊,所有患者中,有40例患者存在癫痫家族史,但其病因不明显。结论在对癫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皮脑电图检测对患者的手术方案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它在评价患者的手术疗效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头皮脑电图结果已经成为了癫痫诊断、分型、外科手术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依据。

    作者:韩继霞;张君臣;董骞;郑彬;王秀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尺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83例尺桡骨骨折患者选择手法或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法,给予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术后综合细致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或减轻疼痛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杨晓华;卿明翠;刘坤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8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情况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情况,提高认知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进行腹腔镜剥除卵巢囊肿的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术中创面止血,A组患者采用缝合法, B组患者采用电凝法。于患者术前、术后第二次月经和术后6个月后第1次月经进行抽血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雌二醇( E2)、黄体生成素( LH)、阴道超声检查窦状卵泡数(F0)及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PSV)以判断卵巢的储备功能。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二次月经和术后6个月后第1次月经的FSH、E2、LH、F0、PSV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二次月经和术后6个月后第1次月经的FSH、E2、LH、F0、PSV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第二次月经和术后6个月后第1次月经的 FSH、E2、LH、F0、PSV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剥除卵巢囊肿术中用电凝止血法较缝合止血法对卵巢储备功能损伤大,推荐使用缝合止血法。

    作者:吴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淤血性高血压头痛6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高血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治疗组以加味血府逐瘀汤加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血压的变化。结果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头晕、头痛、头胀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降压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率25.8%,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率12.1%,总有效率75.8%,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血府逐瘀汤在治疗瘀血性高血压头痛、头晕及降压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郭京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