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羊;刘琳;崔存英;陈凯玲;丁全全;王成增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可重复的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60例正常宫颈组织,分成2组,分别采用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 g/mL胰蛋白酶-EDTA(中性蛋白酶联合法)及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后进行原代培养,比较两种分离效果;观察采用中性蛋白酶联合法消化不同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观察添加体积分数5%FBS dK-SFM培养基与单纯dK-SFM培养基培养原代宫颈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差异,并用形态学、广谱角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结果: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总成功率为40%.中性蛋白酶联合法成功率、分离所得细胞密度、原代细胞融合时间及细胞纯度均高于Ⅰ型胶原酶消化法(P<0.05).中性蛋白酶消化20 h的分离效果优于消化16和24 h(P<0.05).体积分数5%FBS dK-SFM培养基原代培养的宫颈上皮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单纯dK-SFM培养基(P<0.05).细胞生长状况良好,可在体外传代至5~6代,并可冻存与复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广谱角蛋白表达阳性.结论: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 g/mL胰蛋白酶-EDTA分离法和体积分数5% FBS dK-SFM培养基培养原代正常宫颈上皮细胞,高效、可重复性好.
作者:李雅;荣守华;智艳芳;樊婷婷;邱翠;李肖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余甘根苷B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及Balb/c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构建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观察心肌细胞的病变效应,检测心肌细胞上清液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的变化,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检测余甘根苷B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在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模型中,CVB3感染可引起细胞发生碎裂、脱落等细胞病变现象,余甘根苷B作用后,可以显著减轻细胞病变,同时能明显抑制细胞释放的心肌酶AST和LDH的活性(P<0.05);在CVB3感染的小鼠模型中,小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CVB3感染能引起心肌纤维断裂溶解、细胞核结构破坏等病理损伤,余甘根苷B 则能减轻CVB3感染造成的心肌组织的损伤.结论:余甘根苷B对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和Balb/c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鹏举;彭有梅;张艳;江金花;范程程;娄晓月;陈文娟;王亚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D34在发生肿瘤床出血(TBB)的非典型垂体腺瘤(AP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TBB的关系.方法:收集194例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CD34的表达情况,研究17例APA的临床资料、MRI表现和免疫组化特点,分析APA术中发生TBB与CD34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17例APA均为巨大腺瘤;14例APA术中发生少到中等量的出血,肿瘤全部切除;2例出现严重的TBB,行肿瘤次全切术.MRI表现多为T1WI等信号或T2WI等-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7例APA的Ki-67 LI范围为3.2%~12.0%;CD34在发生TBB的16例APA与无TBB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26.8±7.7)和(10.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结论:CD34阳性表达和肿瘤富血供的MRI表现特点相结合有助于了解APA发生TBB的机制,判断和预测APA的预后.
作者:张岚;郭付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细胞系TE7放射照射后miRNAs及DNA修复相关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剂量(0、2、4、6、8 Gy)X射线照射后TE7中miR-126、miR-21、miR-101、DNA-PKcs mRNA及RAD21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DNA-PKcs和RAD21蛋白的表达. 结果:X射线照射后,随吸收剂量的增加,TE7中miR-126表达逐渐升高(P<0.05),miR-101表达降低(P<0.05),DNA-PKcs和RAD21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磷酸化DNA-PKcs、总DNA-PKcs及RAD2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当吸收剂量是4 Gy时,TE7细胞中miR-126、miR-101与RAD2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899、-0.853,P均<0.05).结论:miR-126及miR-101可能通过调节RAD21的表达影响TE7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作者:赵晓静;马军;袁翎;王昆仑;李南;张中冕;孙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农村中老年人群高甘油三酯腰围(HTGW)、2型糖尿病(T2DM)的流行现状及两者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和2014年的7~8月对河南某农村地区45~75岁的中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其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危险因素、人体测量指标和空腹血标本,并进行血糖和脂质谱的检测.结果:共纳入10 218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 836人(37.54%),中位年龄56.62岁.HTGW共2 845人(27.84%),男性646人(16.84%),女性2 199人(34.46%).T2DM共1 406人(13.76%),男性469人(12.23%),女性937人(14.68%).在调整了年龄、血压、吸烟、饮酒、家族史、体力活动、体重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腰围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正常的人群相比,HTGW可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其OR(95%CI)为3.810(3.050~4.760).以性别和BMI为分层变量分析发现,HTGW与T2DM的关联女性高于男性、18.5≤BMI<24.0 kg/m2人群高于24.0≤BMI<28.0 kg/m2人群.结论:该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HTGW和T2DM的患病率较高,HTGW是T2DM稳定的危险因素.
作者:万爽;冯天平;王炳源;任永成;王芬莉;王书;罗新萍;张明;胡东生;尹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IL-23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8例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异型增生及36例胃癌患者的空腹外周血,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G亚群PGⅠ、PGⅡ的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23的水平.分析患者血清PGⅠ和IL-23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血清PGⅠ、PGⅠ/PGⅡ(PGR)及IL-23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血清PGⅠ、PGR下降,IL-23升高.血清PGⅠ与IL-23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呈负相关(r=-0.87、-0.73,P<0.001).ROC结果显示血清PGR、PGⅠ、IL-23诊断胃癌的AUC值依次为0.99、0.94、0.86. 结论:血清PGⅠ、PGR、IL-23可用于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的大规模筛查.
作者:贾萌萌;周英发;赵治国;刘超;郑紫恒;黄艳玲;温静;任景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遗传因素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已获公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家族聚集和高发倾向已得到研究[1]证实,但一家系直系亲属患同种亚型急性白血病临床上相对少见.现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母子二人先后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状况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赵翀;孙玲;陈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对湖北省戊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AS 9.2对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北省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报告疫情数据进行ARIMA 模型的参数估计、拟合检验,预测2016年1月至12月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月发病数,并用实际数据验证评估预测效果.结果:ARIMA(1,1,1)×(0,1,1)12模型拟合误差RMSE为0.045,2016年1月至12月戊型病毒性肝炎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4.23%,能较好地拟合原始序列数据,预测精度较高.结论:ARIMA模型对湖北省戊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短期预测精度良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严婧;杜玉开;杨北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组织中的表达与致痫灶切除术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致痫灶切除术的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80例,术中留取致痫灶组织标本;选取同期行颅内减压术的患者20例为对照,术中留取颅内减压的正常脑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患者术后随访2 a,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癫痫患者致痫灶组织中HMGB1阳性表达率(100%)高于对照组(25%)(P<0.001);患者术前癫痫病程>3 a[OR(95%CI)=3.999(1.535~10.417)]、致痫灶组织中HMGB1强阳性表达[OR(95%CI)=3.483(1.459~8.317)]是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2 a癫痫控制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MGB1可能成为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病机制、诊疗研究、预后评估的新靶点.
作者:郭电渠;王新军;杨如意;武跃辉;王振;谢井伟;梁博;周少龙;李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抑制自噬对贝伐单抗诱导的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贝伐单抗、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人结肠癌HCT116细胞48 h,Annexin V-FITC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酸性自噬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的表达.结果:贝伐单抗作用48 h对HCT116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为16 mg/L,3-MA的IC50为5 mmol/L.在此浓度下,3-MA单独作用可降低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贝伐单抗单独作用可增强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二者联用有拮抗作用(P<0.05).3-MA和贝伐单抗单独作用均可提高细胞凋亡率(P<0.05),增强细胞中Caspase-9蛋白的表达(P<0.05),二者联用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抑制自噬可增强贝伐单抗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柴婷;任爽;张燕燕;匡菁;杨家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萝卜硫素(SFN)对结直肠癌SW620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0、5、10、15、20 μmol/L SFN处理48、72 h对SW62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5、10、15、20 μmol/L SFN处理24、48 h对SW620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20 μmol/L SFN处理24 h对SW620细胞迁移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TAT3、NF-κB、p-STAT3、p-NF-κB及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SFN浓度的升高,SW620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同时20 μmol/L SFN可明显减弱SW620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p-STAT3、p-NF-κB与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SFN抑制SW620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机制可能与降低p-STAT3、p-NF-κB的表达有关,抑制侵袭及转移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罗真真;张震;乔亚敏;陈新峰;黄岚;张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马尔可夫过程(Markov process)是具马尔可夫特性即无记忆性(memorylessness)又称无后效性(non-aftereffect)的随机过程,其未来状态的条件概率仅与系统的当前状态(或此前的少数若干个历史状态)有关,而独立于其他历史状态(或该序列其他变量的状态),由俄国数学家Andrey Andreyevich Markov提出相关的统计理论而得名[1].其中,随机过程通常是指以时间为参数的随机函数,但也可广义地视为一组随参数而变化的随机变量的有限或无限集合,如以空间为参数的随机函数;若参数为离散时又称随机序列.根据时间参数是否连续、状态空间是否可列等性质,马尔可夫过程有离散时间(discrete time)和连续时间(continuous time)、有限(finite)和不可列(infinite)、一阶(first-order,其条件概率仅依赖于系统的当前状态)和高阶(high-order,其条件概率依赖于此前多个状态)、时间齐次(time-homogeneous,有静态的转换频率函数,转换频率不依赖于当前状态所处的位置)和时间非齐次(time-nonhomogeneous)、一维(uni-dimensional)和高维(multi-dimensional)等之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马尔可夫过程的存在相当普遍,例如随机漫步(random walk)、醉汉行走(drunkard's walk)、莱维飞行(Lévy flight)、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原子核中自由电子在电子层中的跳跃等都是齐次的连续时间马尔可夫过程,传染病受感染的人数、人口增长过程等也可由马尔可夫过程来模拟.其中,参数为离散、状态空间可列的马尔可夫序列称为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2].当马尔可夫链的状态不能被完全观测但可由受状态影响的某些观察变量推断时,称为隐马尔可夫过程,相应地,刻画其统计特征的概率模型称为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常用的隐马尔可夫模型是一维的,其高维的扩展包括多维的隐马尔可夫模型或马氏网格随机场(Markov mesh random field)及更广义的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又称马尔可夫网络(Markov network).隐马尔可夫模型在信号处理、文字识别、通信译码、图像分析、经济学、社会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3-6].现介绍隐马尔可夫模型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楼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DNMT3A R882位点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接受DNMT3A R882位点突变检测的168例初治AML患者,采用PCR联合基因测序法检测DNMT3A R882位点突变以及CEBPA、NPM1和FLT3-ITD突变,采用4色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分析18种抗原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K-M法绘制生存曲线用于预后分析. 结果:共检出24例(14.29%)DNMT3A R882位点突变的AML患者.DNMT3A R882位点突变与未突变者比较,患者表现为高龄,发病时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高,CD33和CD11b阳性率较高,CD34阳性率较低,易合并NPM1及FLT3-ITD基因突变;第一疗程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与未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缩短(62 d vs 277 d). 结论:DNMT3A R882位点突变的AML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特征,预后差.
作者:高展;刘延方;王冲;周阳;朱颖超;徐衍;董丽;侯杰;仝佳音;刘若阳;侯降雪;李涛;张秋堂;孙慧;孙玲;万鼎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应用Markov模型对假设40岁胃癌高危人群(10 000人)进行不同胃镜监测随访策略间的成本效果分析,探索当前经济水平下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长期胃镜监测随访的优策略.方法:考虑胃部不同疾病状态进展比例,模拟10 000例胃癌高危患者,评估2种随访策略:每年筛查一次的胃镜监测、每2 a筛查一次的胃镜监测.通过建立合适的Markov模型建立高危到胃癌发生的各种状态,以每1 a为周期计算出成本、效果,循环30 a后,计算出3种策略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进行比较,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参数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每年筛查一次策略、每2 a筛查一次策略与不筛查策略相比分别减少了胃癌死亡人数381、193例.每年筛查一次策略与不筛查策略相比增加4 835.20个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其ICER为22 758.41元/QALY.每2 a筛查一次策略与不筛查策略相比增加 2 509.20个QALY,其ICER为21 974.07元/QALY.结论:在支付意愿为52 000元时,对40岁人群进行每年筛查一次或每2 a筛查一次监测策略均为有成本效果,优策略为每年筛查一次.
作者:安书仪;薛佳殷;李苹;黄水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皮肤温度(皮温)变化对感觉缺失区域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肌痉挛松解手术的截瘫患者58例,在手术侧行超声引导下单侧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周围注射2.5 mg/L罗哌卡因15 mL,坐骨神经周围注射5.0 mg/L 罗哌卡因10 mL.随机在两侧下肢股神经支配的股内侧肌区域、隐神经支配的小腿内侧区域、坐骨神经支配的股二头肌区域、小腿腓肠肌区域皮肤上各取一个测量点,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 min的皮温.阻滞侧和非阻滞侧皮温变化值(T阻和T非)为注药前后皮温的差值,校准的阻滞侧皮温变化值(T校)=T阻-T非.结果:两侧各有232个测量点,T阻=-(1.8±0.5) ℃,T非=-(0.5±0.3) ℃,T校=-(1.2±0.6) ℃.其中阻滞侧202个点神经阻滞效果佳,30个点神经阻滞效果差.T校与神经阻滞效果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S=-0.758,95%CI=-0.790~-0.572).以T校对神经阻滞效果绘制ROC,则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06~0.973),诊断临界值为-1.2 ℃,此时的诊断敏感度达83.3%,特异度达81.7%.结论:皮温变化是评估皮肤感觉缺失情况下神经阻滞效果的有价值指标.
作者:王世禄;谢海;马乃全;周期;陈立;符少川;顾颖红;金辉;肖志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染性疾病门诊的运行情况.方法:随机分层抽取河南省90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省级疾控机构人员实地走访、现场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其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的建设和运行信息.结果:共调查乡镇卫生院5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设置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的比例仅分别为31.03%和43.7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检分诊设置率高于乡镇卫生院(P=0.031),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日常消毒工作开展规范率也高于乡镇卫生院(P=0.040、0.030).结论:无论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仍然是重建轻管.
作者:苏佳;王若琳;其木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血药浓度与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接受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于每一个化疗周期监测5-FU血药浓度.分析5-FU血药浓度与疗效和安全性的关系.结果:78例患者不同化疗周期5-FU的中位血药浓度为150 μg/L,据此将患者分为A组(≥150 μg/L,40例)和B组(<150 μg/L,38例).A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B组(50.0% vs 18.4%,82.5% vs 65.8%,P均<0.05).A组骨髓抑制及口腔炎较B组严重(P均<0.05);但2组间恶心、呕吐及腹泻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5-FU血药浓度≥150 μg/L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有更好的生存获益,但会增加骨髓抑制及口腔炎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作者:梁淑影;王峰;王珺;何炜;樊青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妊娠早期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IF-1α、BNIP3、LC3的表达,探讨滋养层细胞自噬异常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早孕妇女及稽留流产妇女绒毛组织各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IF-1α、BNIP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HIF-1α、BNIP3及LC3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组绒毛组织中均可见HIF-1α、BNIP3及LC3蛋白的表达,HIF-1α主要定位于滋养细胞胞核及胞质,BNIP3及LC3主要定位于滋养层细胞胞质中.与正常早孕组相比,稽留流产组HIF-1α与BNI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绒毛组织滋养层细胞中HIF-1α/BNIP3信号通路调节的低氧诱导自噬水平下降可能是稽留流产发生的重要机制.
作者:袁恩武;王银芳;邢金芳;闫广伟;孙利环;代延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对61 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灶及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AMPKα1和p-AMPKα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AMPKα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食管鳞癌组织中AMPKα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p-AMPKα蛋白阳性表达率(32.7%)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73.7%),并且低分化鳞癌组织中p-AMPK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中高分化组织(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p-AMPKα和AMPKα1的表达无关联性(rP=0.228,P>0.05).结论:AMPK信号转导途径异常有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郭幸;刘宗文;张艳;郭振江;楚阿兰;宋锐;侯歌;袁金金;王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构建FOXQ1慢病毒载体,探究FOXQ1过表达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衰老的影响.方法:PCR扩增FOXQ1序列,构建慢病毒pHBLV-FOXQ1-Puro重组载体,包装病毒、感染hUC-MSCs(过表达组),感染空载体病毒的hUC-MSCs为对照,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2组细胞FOXQ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SA-β-Gal与AP染色检测hUC-MSCs衰老表型.结果:慢病毒pHBLV-FOXQ1-Puro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病毒包装后感染hUC-MSCs效果良好.过表达组FOXQ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较强,FOXQ1过表达可以延缓hUC-MSCs衰老.结论:成功建立FOXQ1稳定过表达的hUC-MSCs细胞系,FOXQ1过表达可以延缓hUC-MSCs衰老.
作者:张涛;王攀;马珊珊;石振庆;程康;黄团结;刘艳霞;杨波;关方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