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张清勇;赵国强;高峰;崔新征;李静孟
目的:建立测定野生四叶参中氨基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方法:用盐酸水解大别山区野生四叶参中的蛋白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BP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7.2);流动相B:甲醇,流速1.0 mL/min,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荧光检测波长为450 nm.分析四叶参中各种氨基酸含量.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氨基酸在25.0~800.0 μmol/L范围内浓度与色谱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该方法的回收率在89.5%~109.2%,RSD在3.2%~9.0%,检测限在1.0~3.7 μmol/L.野生四叶参中含有12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51.49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95 mg/g.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适用于野生四叶参中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作者:刘利娥;常爱武;韩萍;刘金盾;张洪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各种手段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或遗传疾病的诊断.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异常导致且以孟德尔方式遗传的疾病,是我国常见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较为常见且研究较多的有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苯丙酮尿症(PKU)、肝豆状核变性、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等.
作者:孔祥东;史惠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对郑州市主要生活饮用水源中微囊藻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毒性鉴定.方法:采用改进的96孔板分离技术对郑州市2个主要生活饮用水源西流湖和黄河花园口段某调蓄池中采集的浮游藻类进行分离培养;全细胞PCR测定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PC-IGS)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B);ELISA检测毒素浓度.结果:应用96孔板结合极限稀释法成功得到了所要分离微囊藻细胞的单克隆;所分离3株微囊藻细胞PC-IGS基因序列和mcyB基因序列扩增结果均为阳性;ELISA检测3株微囊藻细胞干粉的产毒量分别为1.07 mg/g、4.70 mg/g、4.71 mg/g.结论:改进的96孔板分离技术能够简便、快速地分离各种藻细胞;所分离的3株微囊藻细胞均为蓝藻种属,且能够产毒.
作者:杨松芹;巴月;张慧珍;程学敏;崔留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细胞H22培养上清液对鼠L929细胞细胞周期、CyclinD1、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癌细胞H22的培养上清液诱导正常成纤维细胞L929,诱导细胞为L929-H2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929细胞与L929-H22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2种细胞中CyclinD1、P2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L929相比,L929-H22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增殖指数PI明显升高(P<0.05);CyclinD1的表达增强(P<0.05),P27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小鼠肝癌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的细胞CyclinDl、P27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分布与正常细胞不同,CyclinDl表达增强和P27表达减弱可能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张晓艳;付旭东;汤为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克隆黑色素瘤抗原-1(MAGE-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人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MAGE-1基因,酶切鉴定后将其插入pGEM-T easy载体,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所克隆的MAGE-1基因与GenBank 中的MAGE-1基因序列相比较,仅有4个碱基存在差异,同源性为99.7%,而且仅有1处碱基差异引起了氨基酸改变.结论:从人HCC组织中成功克隆了MAGE-1基因.
作者:何炜;李克;朱涵;樊青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脑血管疾病后的失语症(aphasia)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患者语言中枢及其传导的受累[1].作者对78例失语症患者进行了Schuell训练,并观察了不同失语程度、治疗介入时间、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失语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熊华春;滕军放;郭钢花;李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垂体腺瘤术后复发可以再次手术治疗,但复发性垂体腺瘤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001年3月至2005年7月,作者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应用德国BrainLAB公司生产的VectorVision2神经导航系统经鼻蝶手术治疗61例复发性垂体腺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肿瘤的全切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报道如下.
作者:马林;张建宁;王新军;张大健;杨树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白介素10(IL-10)在脂多糖(LPS)致大鼠脑水肿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S组)28 只,0.2 ml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组(LPS组)28只,颈内动脉注射LPS 200 μg.于注射后4 h、6 h、12 h、24 h分别测定2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MIP-2、IL-10、伊文思蓝(EB)的含量.结果:LPS组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MIP-2和IL-10的含量显著高于NS组(P<0.05).LPS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IL-10含量呈正相关(r=0.743,0.467, P<0.05),IL-10含量与MIP-2含量呈正相关(r=0.619,P<0.05).结论:在内毒素致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MIP-2、IL-10表达量增高,2者参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作者:禚志红;王怀立;樊香;李玉勤;田培超;高铁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素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低氧组(B组)、低氧并肝素干预组(C组)3组.将后2组置于常压低氧舱内,每d连续低氧8 h,连续2周,C组在每d低氧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腹腔注射肝素一次(300 U/kg),A、B 2组在相应时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 mL.实验2周后右心导管法测量右心室收缩压(pRVS),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P27蛋白和mRNA的含量.免疫组化结果用计算机进行灰度扫描分析, RT-PCR结果用目的片段与内参条带的灰度之比表示.结果:pRVS:A、C 2组均小于B组(P<0.05),C组高于A组(P<0.05);P27蛋白:C组<A组<B组,组间比较P<0.05;P27 mRNA:C组>A组>B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肝素可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进展,P27可能是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机制中的重要因子.
作者:丁志丹;梁光辉;李向楠;齐宇;秦建军;赵松;赵高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河南某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县2所初中和2所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比较不同性别、级别及村别调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共发放问卷3 620份,收回有效问卷3 611份(99.7%).AIDS基本知识5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总计为30.8%,AIDS 4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均在80%左右,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相对较低,男生普遍高于女生,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有性行为、吸烟及吸毒等不良行为者分别占0.6%,7.2%,1.0%,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者占65.1%.愿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学习与进餐者分别占64.3%和56.1%,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及对关心帮助HIV感染者的行为表示赞同者分别占88.3%和93.8%.AIDS高发村学生对AIDS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及对HIV感染者持正向态度者均明显高于低发村.获得AIDS知识的3种主要途径分别为电视、报刊及公益广告,91.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AIDS相关知识.结论:部分中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还有误解,存在今后可能感染AIDS的不良行为和不正确的人生态度.建议教育部门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对中学生开展广泛、深入的预防AIDS健康教育及性健康教育.
作者:支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腭裂修复术后,因腭咽闭合不全导致的语音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过度鼻音等为主的异常语音[1-2].作者应用目前规范的研究方法对本院腭咽成形术后患者存在的异常语音及其发音特点进行分析,为患者术后语音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峰;李新明;赵军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中胰腺星状细胞(PSC)活化的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m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4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α-SMA、desmin及MMP2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α-SMA的阳性表达率为67.5%,desmin的阳性表达率为55.0%,均高于正常胰腺组织(20.0%和30.0%).胰腺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55%,高于正常胰腺组织(15%).胰腺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和向周围组织器官浸润有关(P<0.01).PSC活化(α-SMA与desmin均为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有关.α-SMA与desmin的共表达与MMP2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PSC的活化,PSC的活化及MMP2的表达的上调可能参与胰腺癌的浸润转移.
作者:李月光;马波;李文林;洪亮;冯留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胰腺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位置深且隐蔽,胰腺癌患者初期无特异症状,难以早期发现. 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完全切除的机会,文献报道本病手术切除率仅为5%~15%.5 a生存率为4.5%~15.5%,姑息手术者平均生存期仅为5~7个月[1].
作者:樊锐太;冯堃;顾浩;张洪志;郭艳娜;王敬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作者用拓扑替康(TPT)、阿克拉霉素(Acl)、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TA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9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姜中兴;孙玲;王芳;孙慧;刘少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冠心病患者(G1组,n=20)和10例非冠心病患者(G2组,n=10),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 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评估外周血EPCs水平.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心血管的各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整体危险性(用Framingham危险积分定量评估)的关系.结果:G1组外周血EPCs数量较G2组明显减少(10.3±2.5 vs 1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高血压、血清LDL、hs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并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呈负相关.
作者:张金盈;张力;厉菁;梁莹;李丹娜;李蒙;韩雪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作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1]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3例(NIPPV组),应用NIPPV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9例(NIPPV加纳洛酮组),同2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刚;马希涛;王思勤;唐学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考察知母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知母中菝葜皂苷元为定量检测指标,HPLC法测定菝葜皂苷元的含量; 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3个因素(提取溶剂的浓度,固液体积比和提取时间)对知母中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0~1.10 g/L(r=0.999 8),平均回收率(98.00±3.43)%.采用索氏提取法筛选的知母中总皂苷的佳提取工艺为:提取剂为体积分数50%的乙醇,固液体积比为1GA6FA10,提取时间为4 h.结论:所确定的知母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值得进一步向工业化生产推广.
作者:胡玉荣;郭新红;蔡中琴;刘世龙;张振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11项临床病理参数(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浸润的淋巴细胞量、胃旁淋巴结转移数目、癌组织脉管中有无癌栓、肿瘤大小、c-erbB-2表达、TNM分期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Cox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脉管内是否有癌栓、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细胞浸润量与胃癌的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c-erbB-2表达等与预后无关(P>0.05).但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只有肿瘤的直径、脉管内是否有癌栓、淋巴细胞浸润量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P<0.05).结论:肿块的大小、脉管内是否有癌栓及局部淋巴细胞浸润量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从而指导胃癌的治疗.
作者:何松;邵伟伟;王东林;陈莉;张建兵;王建红;周建云;郭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CSMA)的特异性产前基因诊断平台.方法:通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首先对7例家系中的CSMA先证者进行基因诊断,并检测到其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t)第7、8外显子全部缺失,然后抽取孕妇羊水,盐析法提取羊水中的胎儿DNA,运用PCR-RFLP方法对胎儿SMNt基因第7、8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1例胎儿的SMNt基因第7、8外显子缺失,提示其为CSMA患者;其余6例胎儿均无SMNt基因第7、8外显子的缺失,提示为正常胎儿,且出生后检测为正常.结论:应用PCR-RFLP技术对有CSMA家族史的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CSMA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孔祥东;史惠蓉;张颖莹;王怀立;魏振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3年5月至2005年1月,作者采用改良式后路棘突纵割、人工骨植入、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时将颈3椎板及棘突全部切除、保护颈半棘肌肌止不被破坏、颈7棘突保留、椎板上缘穹窿状潜行切除治疗颈椎管狭窄17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邱淳烈;李国有;李勤;左立新;杨卫兵;陈跃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