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芹;巴月;张慧珍;程学敏;崔留欣
目的:测定雀儿舌头中多糖的含量.方法:根据苯酚-硫酸试剂可与游离的寡糖、多糖中的己糖、戊糖及其糖醛和糠醛酸起显色反应,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雀儿舌头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该法的线性范围为40~320 μg, r=0.997 7,平均回收率为102.5%,RSD为1.48%.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雀儿舌头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侯钦东;陈彦君;龙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为眶上锁孔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成人尸头标本的鞍区和颅前窝骨性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对15例成人尸头使用手术显微镜进行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下Willis环及其附近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额骨颧突内板到同侧前床突尖的距离短,为(58.1±2.8)mm;到对侧后床突尖距离长,为(75.8±2.6)mm.额骨颧突内板与同侧后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小,为32.8°±2.1°;与对侧前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大,为49.8°±4.4°.结论:眶上锁孔手术暴露同额下入路,可达鞍区,且是一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
作者:乔鹏;戴刚;谈华;曹东彪;陈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在胃黏膜上皮与黏膜间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通过黏液性足突,牢固地附着在胃黏膜细胞表面,破坏细胞,引起炎症反应.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也是胃腺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1].
作者:汪群英;李建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引言肥胖、血糖异常、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集结于单一个体并相互影响的危险状态,被定义为代谢综合征[1].
作者:徐国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测定胃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96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及20例胃溃疡组织、溃疡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水平.结果:4种组织中均有CD44V6的表达,但胃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率(64.5%,62/9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27.1%,26/96)、胃溃疡组织(25.0%,5/20)及溃疡旁正常胃黏膜组织(20.0%,4/20),P<0.05;CD44V6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且与肿瘤pTNM分期关系密切(P<0.001).结论:CD44V6高水平表达可能意味着胃癌恶性程度较高且病期较晚,测定胃癌组织中CD44V6的水平对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病期进展情况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沛;凌志强;杨洪艳;郑智敏;马俊芬;黄幼田;董子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缺失突变的类型,建立基因诊断技术平台.方法:应用寡核苷酸引物扩增DMD基因18个外显子区域,对27例家系32例DMD患者进行基因缺失分析,用4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引物对DMD家系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并对10例先证者有DMD基因缺失的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27例DMD家系中19例(70.4%)有至少1个外显子缺失,且缺失热点区域集中在外显子12、13、45、47、48、49和50,所有携带者至少有1个或1个以上多态性位点为杂合态,缺失诊断结合多态分析进行诊断,10例男性胎儿中2例具有外显子缺失.结论:基因缺失诊断结合连锁分析可快速、准确地进行DMD的产前诊断.
作者:孔祥东;史惠蓉;常青;王怀立;王慧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素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低氧组(B组)、低氧并肝素干预组(C组)3组.将后2组置于常压低氧舱内,每d连续低氧8 h,连续2周,C组在每d低氧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腹腔注射肝素一次(300 U/kg),A、B 2组在相应时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 mL.实验2周后右心导管法测量右心室收缩压(pRVS),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P27蛋白和mRNA的含量.免疫组化结果用计算机进行灰度扫描分析, RT-PCR结果用目的片段与内参条带的灰度之比表示.结果:pRVS:A、C 2组均小于B组(P<0.05),C组高于A组(P<0.05);P27蛋白:C组<A组<B组,组间比较P<0.05;P27 mRNA:C组>A组>B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肝素可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进展,P27可能是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机制中的重要因子.
作者:丁志丹;梁光辉;李向楠;齐宇;秦建军;赵松;赵高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新生豚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过程中神经细胞Tau蛋白表达量的改变.方法:用H-DMEM培养基加胎牛血清(H-DMEM/FBS)体外培养新生豚鼠MSCs并传代扩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含细胞因子的培养基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对照组加入不含细胞因子的培养基;用倒置显微镜观察2组细胞形态学改变;用ELISA法定量分析诱导分化第1、4、7、10天和第14天Tau蛋白含量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第14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Tau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细胞因子作用下豚鼠骨髓MSCs逐渐向神经细胞分化,在诱导第10天时形态上有典型神经细胞样改变;ELISA法检测发现Tau蛋白在诱导分化早期含量很低,随着诱导分化时间的延长,Tau蛋白含量逐渐升高,第10天趋于稳定,至第14天时Tau蛋白含量无明显增加;免疫细胞化学法可检测到NSE和Tau蛋白抗体阳性细胞.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Tau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其稳定表达可能是神经细胞分化完成或成熟的标志之一.
作者:段萍;许烜慧;许燕;韩雪飞;鄢文海;邢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板层状鱼鳞病(RLI)患者的指甲和鳞屑内皮蛋白和鳞屑类脂的表型改变情况.方法:取5例RLI患者和10 例正常人修剪的指甲和表皮鳞屑,行指甲内皮蛋白的免疫印迹、指甲和鳞屑内皮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和鳞屑类脂的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在图像分析仪对所染色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指甲总蛋白电泳图显示正常人呈现4条主带,RLI呈现5条主带(69 000、63 000、54 000、48 000、38 000);免疫印迹显示指甲内皮蛋白表达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位于63 000~158 000范围,其中RLI患者指甲内皮蛋白69 000呈过高表达.免疫组化显示RLI患者指甲和鳞屑内皮蛋白表达下调,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鳞屑类脂中鳞脂、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降低.结论:RLI患者指甲和鳞屑内皮蛋白和鳞屑类脂分化不良.
作者:张晨阳;李红文;郑乃刚;王一菱;吴景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概述慢性缺血性肾病(chronic ischemic renal disease, CIRD)是指因双侧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或孤立性肾动脉狭窄或阻塞(≥60%),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脏疾病[1].
作者:刘必成;汤日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长春瑞滨是治疗乳癌、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该药为长春碱半合成衍生物,静脉注射静脉炎发生率为93.3%,局部渗溢处理不当可在72 h后出现局部干性反应甚至溃烂坏死[1].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住院、外周静脉注射长春瑞滨的4 432人次中38例出现局部渗溢,作者对其中20例采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并以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为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绍霞;张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分析正常人和甲状腺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变化,建立能鉴别正常人和甲状腺癌及Ⅰ-Ⅱ期甲状腺癌和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模型.方法: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72例血清标本的蛋白质质谱,其中甲状腺癌 40 例(Ⅰ-Ⅱ期 26 例,Ⅲ-Ⅳ期14 例),正常人32例.应用支持向量机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分析质谱数据,建立甲状腺癌诊断模型并留一法交叉验证.结果:区分甲状腺癌和正常人的诊断模型交叉检验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总的符合率为93%;区分Ⅰ-Ⅱ期甲状腺癌和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模型对Ⅰ-Ⅱ期甲状腺癌检出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86%,对Ⅲ-Ⅳ期甲状腺癌检出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77%,总的符合率为80%.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平台和生物信息技术建立的诊断模型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张静;卢秀波;刘洋;徐桂安;李振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河南省汉族人内皮细胞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河南省198例IgA肾病患者和206例正常人群的ec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4a/b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2组间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2组患者ecNOS基因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表现为ecNOS4a/4a,ecNOS4b/4b,ecNOS4a/4b 3种基因型.IgA肾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ecNOS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VNTR多态性与IgA肾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作者:程根阳;李建生;刘章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健康志愿者骨髓2 mL,经离心、洗涤及传代培养后备用.取第5代人MSCs接种至6孔培养板中,待其融合达90%~95%时,用脂质体法对其进行转染,转染共分4组:正常对照组、脂质体组、pEGFP-C1质粒组、pEGFP-hTERT质粒组.选用G418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30 d后,正常对照组﹑脂质体组细胞全部死亡,而pEGFP-C1质粒组、pEGFP-hTERT质粒组则获得抗性克隆;将获得的抗性克隆进一步扩增后,选用pEGFP-C1质粒组、pEGFP-hTERT质粒组和未转染的人骨髓MSCs分别进行RT-PCR,检测转染前后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PCR-ELISA检测上述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未转染组和pEGFP-C1质粒组的人骨髓MSCs hTERT mRNA表达阴性,且端粒酶呈阴性;pEGFP-hTERT质粒组的人骨髓MSCs hTERT mRNA表达阳性,且端粒酶呈阳性.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可以在人骨髓MSCs中获得异位表达,并能诱导人骨髓MSCs的端粒酶活性.
作者:李克;何炜;邢莹;樊青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垂体腺瘤术后复发可以再次手术治疗,但复发性垂体腺瘤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001年3月至2005年7月,作者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应用德国BrainLAB公司生产的VectorVision2神经导航系统经鼻蝶手术治疗61例复发性垂体腺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肿瘤的全切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报道如下.
作者:马林;张建宁;王新军;张大健;杨树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野生四叶参中氨基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方法:用盐酸水解大别山区野生四叶参中的蛋白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BP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7.2);流动相B:甲醇,流速1.0 mL/min,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荧光检测波长为450 nm.分析四叶参中各种氨基酸含量.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氨基酸在25.0~800.0 μmol/L范围内浓度与色谱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该方法的回收率在89.5%~109.2%,RSD在3.2%~9.0%,检测限在1.0~3.7 μmol/L.野生四叶参中含有12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51.49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95 mg/g.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适用于野生四叶参中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作者:刘利娥;常爱武;韩萍;刘金盾;张洪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脑血管疾病后的失语症(aphasia)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患者语言中枢及其传导的受累[1].作者对78例失语症患者进行了Schuell训练,并观察了不同失语程度、治疗介入时间、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失语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熊华春;滕军放;郭钢花;李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睾酮改善心力衰竭(心衰)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和心衰睾酮干预组(给予生理剂量的睾酮补充),后2组建立心衰模型,饲养观察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心脏,剥离左心室,用半定量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Fas、SERCA-2a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睾酮干预组Fas mRNA相对表达量较心衰组显著降低(0.535±0.041 vs 0.570±0.060,P<0.05) ,但仍高于假手术组(0.431±0.056,P<0.05);睾酮干预组SERCA-2a mRNA相对表达量较心衰组升高(0.516±0.075 vs 0.428±0.062 P<0.05 ),但依然低于假术手组(0.572±0.063,P<0.05).结论:睾酮可使心肌组织Fas含量下降、SERCA-2a mRNA含量上升,睾酮补充疗法可能是改善心衰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曹占伟;张彦周;张澎湃;邢晓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年轻恒牙外伤多发于7~9岁的儿童,约占恒牙外伤的50%~70%[1].在年轻恒牙前牙外伤中冠折露髓高达33.89%[2].作者对56颗年轻恒前牙冠折露髓牙齿进行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与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吉雅丽;王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留置胃管是基础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出现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等现象,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作者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留置胃管340例,其中一次置管失败32例,现将失败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