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质体介导寡脱氧核糖核苷酸转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转染率及分布测定

李晓青;曾水清;徐莉莉

关键词:阳离子脂质体, 基因转移, 寡脱氧核糖核苷酸,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人
摘要: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 介导的寡脱氧核糖核苷酸(ODNs)在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方法: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的介导下将人工合成的FAM荧光标记的ODNs转入人RPE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20 min、1 h、2 h、4 h、6 h、12 h、24 h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在RPE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并用MTT法检测脂质体处理组、脂质体-ODNs复合物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增生活性,观察脂质体的毒性.结果:LipofectamineTM 2000能迅速将FAM-ODNs转入人RPE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内,4~6 h达高峰,转染效率高达(85.85±5.75)%,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后其转染率还有(70.11±5.81)%;且脂质体对RPE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3组间细胞增生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pofectamineTM 2000能有效地将FAM-ODNs转入人RPE细胞中,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转移载体用于基因治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侵袭性垂体瘤28例MRI诊断体会

    垂体瘤起源于腺垂体,约占颅内肿瘤的8%~15%[1].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垂体瘤可分为非侵袭性垂体瘤(non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NIPA)与侵袭性垂体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一般认为IPA介于恶性的垂体癌与良性的腺瘤之间[2].IPA与术后复发率和病死率都有着重要关系[3],术前MRI检查可以判断垂体瘤是否具有侵袭性,从而指导选择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措施.作者采用MRI诊断IPA患者28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晋晖;程敬亮;杨涛;刘予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 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40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及37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DM-CHD组)血清ADP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T2DM组和DM-CHD组血清ADPN水平分别为(10.51±2.77),(7.51±3.19)和(4.94±3.57) mg/L,依次降低(P<0.05);TNF-α水平分别为(0.96±0.27),(1.20±0.22)和(1.54±0.30) ng/L,依次升高(P<0.01).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ADPN水平与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228,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ADPN水平减低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61,P=0.02).结论:血清ADPN水平降低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关.

    作者:张苏河;李青菊;辛雅萍;陈璐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CR7、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PKB或Akt)的表达,探讨CCR7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ESCC、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CR7、PI3K、Akt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CCR7、PI3K及Akt 3个指标蛋白阳性表达率(72.6%、66.1%、59.7%)均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29.0%、35.5%、12.9%)、正常食管黏膜组织(8.1%、14.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ESCC组织中CCR7与PI3K、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分别为0.324、0.306,P均<0.05).ESCC组织中CCR7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PI3K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Ak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ESCC组织中高表达的CCR7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ESCC的侵袭转移.

    作者:陈会枝;李晟磊;庞霞;郑湘予;赵志华;陈奎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内镜下瘤体内注射p53基因联合放射治疗治疗食管癌15例

    放射线可引起细胞 DNA 损伤,导致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并引导细胞凋亡.野生型p53(WTp53)可使细胞阻滞于G2/M期,产生凋亡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而有利于发挥放疗敏感性,因此基因的改变尤其是抑癌基因p53对放疗的疗效起决定性的调控作用.而p53基因的变异(MTp53)将失去这种功能,这是产生肿瘤细胞放射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作者:路平;苗战会;陆志红;朱艳丽;郁小兵(Shouhei IKU)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杜氏盐藻核基质附着区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目的:构建杜氏盐藻核基质附着区(MAR)结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方法:根据GenBank上杜氏盐藻MAR结合蛋白的cDNA全长序列设计出含有特定酶切位点的引物,PCR法获得MAR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全长,将其克隆至载体pMD18-T中.酶切连接到pET-28a(+)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MBP,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硫代-β-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验其表达结果.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PCR、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MBP,对表达的融合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质为目的蛋白.Ni2+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质,纯化后目的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约为70%.结论:成功地克隆杜氏盐藻MAR结合蛋白基因的全长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且纯化了MAR结合蛋白的融合蛋白.

    作者:冯英才;王天云;王鹏举;刘红涛;刘兰琦;薛乐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多态性在豫医无毛小鼠等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18个微卫星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D2Nds3、D3Mit16、D3Mit85、D3Mit41、D4Mit2、D5Mit66、D7Mit164),应用PCR技术对7个近交系小鼠(豫医无毛小鼠、BALB/C、C57、CBA、DBA/2、C3H/HeJ、FVB/NJ)进行了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结果:18个微卫星DNA具有稳定扩增效果.不同品系个体之间11个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具有多态性,其中5个位点(D6Mit36、 D6Mit81、 D16Mit4、D6Mit149、D7Nds1)具有显著多态性;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表现为单态性.结论: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要求,运用筛选出的11个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能够快速、经济地对近交系小鼠进行品系鉴别和遗传背景监测.同时也反映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与其他品系小鼠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作者:杨卫红;王纯耀;宋国英;李效阳;刘海;郭利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组织激肽释放酶15的表达

    目的: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15(KLK15)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上皮性良性卵巢肿瘤组织、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KLK1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组织中KLK15的表达阳性率(45/60,75%)高于正常(1/10,10%)及良性卵巢组织(8/20,40%)(P<0.01),在后2者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LK15表达阳性率随卵巢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P<0.05),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增高(P<0.05);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其表达阳性率增高(P<0.05).KLK15阴性表达者生存时间较KLK15阳性者延长(P<0.05),KLK15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生存时间相关(χ2=5.96,P=0.014 6).结论:KLK15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及评估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巍;史惠蓉;纪妹;卫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EC9706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食管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1×10-6、1×10-5、5×10-5 mol/L)ATRA体外处理人食管癌细胞EC9706(ATRA1、ATRA2、ATRA3组),并设不加ATRA的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细胞结构的改变,应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经ATRA处理后,ATRA3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群体倍增时间延长(P均<0.05);光镜下可见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细胞质内成熟细胞器增多,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3个ATRA组细胞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1),且以ATRA2、ATRA3组为明显(P<0.05).结论:ATRA能有效抑制EC9706细胞增殖,其机制与Bax及Bcl-2蛋白表达调控有关.

    作者:路太英;杨成梁;王留兴;王瑞林;陆士新;高冬玲;张岚;樊青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肠功能恢复汤对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健康SD大鼠63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肠功能恢复汤组(每组21只).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建立MODS模型,造模后24 h肠功能恢复汤组给予中药(10 mL/kg)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取肠组织,观察各组肠黏膜损伤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蛋白)的含量和分布;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和肠黏膜组织中二胺氧化酶(DA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结果:肠功能恢复汤组光镜下肠绒毛脱落、上皮细胞水肿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和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均减轻.肠功能恢复汤组肠黏膜组织中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158.90±6.21)介于正常组(151.30±4.86)和模型组(164.40±8.36)之间(P均<0.01).3组比较,血浆及肠黏膜组织DAO、SOD、MDA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肠功能恢复汤对感染性MODS大鼠肠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春荣;刘学飞;程永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改进胃管插入长度和体位对洗胃效果的影响

    口服、误服毒物以及食物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症,洗胃是抢救中毒和减少毒物吸收直接、快速、有效的方法之一[1].体位、胃管插入长度是否合适是取得佳洗胃效果的关键环节.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作者对洗胃患者的体位、胃管插入长度进行了改进,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瑞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死亡7例原因分析

    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有明确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1-3].但是,支架置入术中及术后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导丝穿孔、血管破裂、支架移位、血栓形成等,严重者导致死亡.作者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1年以来开展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所致死亡病例进行了原因分析.

    作者:孙石磊;缪中荣;李慎茂;凌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兔眼晶状体前囊及囊袋在同体另眼前房内培养的观察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体内特殊空间的培养方式,将兔一侧眼的晶状体前囊及囊袋放入另侧眼前房内进行培养,观察无血-房水屏障破坏的情况下晶状体上皮细胞在房水中的增生、分化和凋亡情况,证明减少血-房水屏障破坏对后囊混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36只兔分为2组.前囊组(n=24),将一眼晶状体前囊通过透明角膜切口送入另一眼前房内培养;囊袋组(n=12),将一眼晶状体囊袋以前囊组同样方法送入另一眼前房内培养.培养不同时间(1~7周),通过裂隙灯、Giemsa染色、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增生、分化和凋亡情况.结果:前囊组晶状体上皮细胞第1周凋亡率(13.30±3.75)%,第3周(75.33±5.78)%,第5周及第7周均为(100.00±0.00)%;第3、5、7周与第1周比较及第5、7周与第3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前囊组及囊袋组囊膜上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未见增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脱落.结论:暴露于正常房水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无法生存,减少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对防治后囊混浊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秋明;张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表达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20例正常孕妇和48例子痫前期患者(轻度18例,重度30例)胎盘组织中PAI-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AI-1主要表达于胎盘绒毛小叶的滋养细胞、绒毛间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核和胞质,以及蜕膜细胞的胞质.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PAI-1的表达水平(74.97±6.78)高于正常孕妇组的(67.85±3.6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PAI-1的表达水平(88.12±4.37)高于轻度子痫前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PAI-1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

    作者:张曦;李枫;胡孟彩;程国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β-catenin和MMP-7的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β-catenin和MMP-7表达的意义.方法: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1例(病例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14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 β-catenin和MMP-7的表达水平,记录免疫积分和表达阳性率.结果:病例组BMMNC中β-catenin和MMP-7的免疫积分分别为(88.17±36.58)和(74.79±35.39),阳性率分别为(50.75±34.78)%和(46.42±26.14)%,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β-catenin和MMP-7的免疫积分和阳性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76,0.593,P均<0.05).病例组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的患者β-catenin和MMP-7的免疫积分和阳性率均高于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者(P<0.05).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β-catenin和MMP-7的表达呈正相关,2者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有关.

    作者:王石松;刘延方;张秋堂;王冲;陈胜梅;朱娟;梁利杰;孙玲;孙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Barbecue法联合强制长时间侧卧位法治疗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24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占全部眩晕疾病的17%~22%[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起床、躺下以及仰卧位翻身等动作诱发出现一过性眩晕.BPPV的病理变化一般认为有2种,一种为嵴帽结石症,另外一种为管结石症.临床上常见的BPPV为累及后半规管的BPPV,但是目前发现水平半规管来源的BPPV也并不少见,Chiou等[2]报道水平半规管来源的BPPV约占到全部病例的31%.

    作者:崔勇;蒙翠原;葛润梅;盛晓丽;陈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支撑喉镜下电动切割吸引治疗喉部良性病变22例

    临床上喉部良性病变治疗方法很多,支撑喉镜下治疗喉部良性病变已广泛应用,但在支撑喉镜下摘除喉部良性病变临床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钳取病变组织边缘不整齐、病变暴露不充分等问题[1].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作者在支撑喉镜下使用电动切割吸引摘除喉部良性病变22例, 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高春生;杨琼;李烁;戴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术前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用贺斯和万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术前存在高凝状态的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部或下肢骨折手术的高凝患者30例,ASA Ⅰ~Ⅱ,随机分为贺斯组和万汶组,每组15例.2组入手术室后30 min内输入贺斯或万汶15 mL/kg.于输液前及输液后30 min时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C)、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与输液前比较,2组患者输液后30 min时Hb及Hct降低(P<0.01),PT延长(P<0.01),PLC、APTT和D-D无显著变化, FIB仅在贺斯组减少(P<0. 01).万汶组在输液后30 min时Hb较贺斯组升高(P<0.05),其他指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贺斯和万汶用于AHH并不增强高凝患者的凝血功能.

    作者:张大志;李世忠;徐涛;张晓光;杨庆国;孙晓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冠脉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冠脉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和金属裸支架(BMS)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置入单个支架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3例,其中成功置入DES 43例,成功置入BMS 40例,另选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而未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5例作对照,3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病变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8、72 h和2周取静脉血2 mL,测定血浆CRP水平.结果:术前3组血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 DES和BMS组血浆CR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但DES组升高幅度较小(P<0.05).术后2周3组血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S可能不会引发PCI术后的急性炎症反应.

    作者:刘鹏;卢长青;韩战营;宋文翔;黄斌;邱春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同亚型的疗效.方法:选择ADHD患儿103例,其中注意缺陷组34例、多动-冲动组32例及混合组37例,采用Conners量表、韦氏儿童智力测试和TOVA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进行评定.结果:3组Conners量表各因子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或<0.01),12个月注意缺陷组和混合组仍有下降趋势(P<0.05或0.01),而多动-冲动组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除注意缺陷组错认评分外(P<0.05),3组TOVA 4项操作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个月注意缺陷组4项评分、多动-冲动组遗漏项评分、混合组除遗漏项外其他3项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0.01);3组韦氏儿童智力测验c因子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0.01),12个月注意缺陷组和混合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多动-冲动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对ADHD不同亚型的疗效是不同的;治疗前首先应进行分类诊断以确定不同的亚型.

    作者:孔德荣;霍军;袁海;付慧鹏;刘俊德;邱松伟;张岩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鼻内镜治疗顽固性鼻出血42例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危症之一.多数鼻出血可自止或经常规治疗后停止,但仍有少数患者因处理不当,频繁出血,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有必要选择一种简单、有效而痛苦小的止血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2月本科收治42例难治性鼻腔深部出血患者,经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出血部位及选择性鼻腔填塞,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秀芬;汤建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