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青;李建生;陈永忠;史成章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R353Q的多态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560例健康对照组和5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Ⅶ基因R353Q多态性.结果:FⅦ基因第353位存在R、Q 2种等位基因,以及R/R、R/Q和Q/Q 3种基因型.患者组Q等位基因频率和R/Q+Q/Q型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河南汉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R353Q多态性,其中Q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保护因子.
作者:连建华;于海东;李艾帆;张世峰;宋波;齐华;郑红;许予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应激性高血糖与其病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发病72 h内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次日晨空腹血糖(FBG).FBG升高者为高血糖组,FBG正常者为正常血糖组,每组各40例.根据头颅CT记录80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大小,并行2组患者入院时、发病7 d、28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及发病3个月Barthel指数(BI)比较.结果:高血糖组血糖升高水平与病灶的大小、部位有关;病程中,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BI值与正常血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激性血糖值在不同病灶部位、大小间差异显著,且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刘柳;晁志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美沙芬颗粒对枸橼酸引咳豚鼠的镇咳作用及对蟾蜍食管纤毛运动的作用.方法:①以175 g/L枸橼酸喷雾制作豚鼠咳嗽模型,观察咳必清和复方美沙芬颗粒(53.6 mg/kg,26.8 mg/kg,13.4 mg/kg 3个剂量组)的镇咳作用.②以蟾蜍食管纤毛运动为指标,观察异丙肾上腺素和复方美沙芬颗粒(17.376 mg/L,8.688 mg/L,4.344 mg/L 3个剂量组)对蟾蜍食管纤毛运动速度的影响.结果:①复方美沙芬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枸橼酸诱发的咳嗽模型的咳嗽次数(P<0.05),中剂量组镇咳效果佳,且作用强于咳必清.②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加快蟾蜍食管纤毛运动的速度,与异丙肾上腺素相比,中剂量组加快纤毛运动的作用更加显著(P<0.05).结论:复方美沙芬颗粒具有显著镇咳、祛痰作用,中剂量组效果佳.
作者:刘昌发;冯国清;付润芳;张卫;徐宏平;齐赤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牙周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病越晚、年龄越大的成人牙周问题越严重[1].由于牙齿支持组织的病理性改变致使牙齿出现漂移、松动、扭转、偏斜,出现创伤性咬合,使邻接关系丧失,前牙外扇,出现间隙,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随着口腔正畸科学的发展,正畸治疗已成为成人牙周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2-4].作者近3 a对21例成年牙周病患者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掌义;彭利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青年食管鳞癌(SCC)和贲门腺癌(GCA)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蛋白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河南省林州地区青年SCC和GCA组织RASSF1A蛋白表达,将癌组织阳性结果分为弥漫型、灶性、镶嵌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SCC和GCA组织中RASSF1A阳性表达频率均较高(83%(10/12)vs 89%(8/9)),与对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类型并不相同.食管鳞癌以镶嵌型(4例)和灶性(4例)较多,弥漫型(2例)次之;食管正常组织以乳头性(3例)和灶性(3例)较多,镶嵌型(2例)次之,无弥漫型表达;贲门腺癌组织以灶性为主(6例),镶嵌型(2例)次之,无弥漫型表达;贲门正常组织以弥漫型(5例)较多,另有灶性(4例)表达.RASSF1A蛋白表达与SCC和GCA的转移、分化和浸润程度无相关性.结论:RASSF1A蛋白阳性表达是河南高发区青年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和贲门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吴会芳;王立东;范宗民;高珊珊;任景丽;王俊宽;李吉林;焦新英;刘小莉;邵珊;李琮宇;李苹娟;张彦霞;郭花芹;尹艳春;李江曼;何欣;邢国兰;刘保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7例胰腺癌组织(Ⅰ期4例,Ⅱ期8例,Ⅲ期11例,Ⅳ期4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8例,无淋巴结转移9例)、11例癌旁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P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1%(19/27),高于癌旁组织(9.1%,1/11)(P<0.05).淋巴结转移组HPA蛋白阳性表达率(83.3%,15/18)高于无淋巴转移组(55.6%,5/9)(P<0.05).Ⅰ+Ⅱ期组HPA蛋白阳性表达率(66.7%,8/12)低于Ⅲ+Ⅳ组(80.0%,12/15)(P<0.05).结论:HPA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作者:张浩;僧靖静;赵玉亭;李伟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盐酸千金藤碱(CEH)对化疗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①CEH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小鼠白细胞(WBS)减少的影响: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CTX模型对照组、CEH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剂量为75 mg/(kg·d)的CTX小鼠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造成动物外周血WBC减少,于第2 d开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CEH:5 mg/(kg·d)、10 mg/(kg·d)、20 mg/(kg·d),1次/d,连续5 d.分别于用CTX前和用CTX后第3 d、第5 d自小鼠尾静脉采血计数外周血WBC.②CEH对CTX所致荷瘤小鼠WBC减少的影响: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先接种H22实体瘤后24 h,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CTX小剂量组(10 mg/(kg·d))、CTX大剂量组(20 mg/(kg·d))、CTX小剂量与CEH小剂量(10 mg/(kg·d))合用组、CTX大剂量与CEH大剂量合用组,每组10只,进行腹腔注射,1次/d,连续8 d,于第9 d自各组小鼠尾静脉采血计数外周血WBC.结果:①CEH对CTX所致小鼠WBC减少的影响试验中,在用CTX后第3 d、第5 d外周血WBC计数CEH小、中、大剂量组与单用CTX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EH对CTX所致荷瘤小鼠WBC减少的影响试验中,CTX与CEH合用组与单用CTX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H具有明显的治疗由CTX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作用.
作者:夏薇;马方;江金花;王桂芳;张小俊;王庆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人肺癌组织中富含酪氨酸61(CYR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CYR61和CTGF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并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吸烟及家族史等临床参数有关(P<0.05);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04;P=0.000).多元回归分析:病理类型和年龄对CYR61表达有重要影响,肿瘤的位置、CYR61表达和性别对肺癌组织中的CTGF表达有重要影响.结论:CYR61和CTGF单种基因或两者相互作用对肺癌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的蛋白产物可作为临床干预治疗的重要靶蛋白.
作者:崔玲玲;孙锦峰;王旗;李文杰;陈萍萍;赵松;赵高峰;冯丽云;谢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抗凝肝素对胎牛血清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肝星状细胞经体积分数为0.4%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同步化48 h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处理,实验组分别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和不同质量浓度(8 g/L,40 g/L,200 g/L,1 000 g/L,5 000 g/L)低抗凝肝素处理,应用MTT法测定其对肝星状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低抗凝肝素(40~5 000 g/L)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低抗凝肝素(200 g/L)均对肝星状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其作用48 h后肝星状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结论:低抗凝肝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文才;张锦生;朱虹光;张秀荣;张月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试验组)与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TNF-α、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TNF-α、MMP-2蛋白染色主要定位于腺体细胞的胞质,间质细胞弱着色.2者在试验组的阳性表达灰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TNF-α、MMP-2的过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赵倩;边爱平;吴惠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长托宁是新型抗胆碱药,为了解其对心率(fH)、血压(pB)、面色、口干程度和抑制唾液腺分泌的作用,探讨其作为麻醉前抗胆碱药的可行性,作者将其与东莨菪碱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斯;张卫;李丽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因能解决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已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但由于术后患者功能锻炼康复不及时可导致肢体功能受限,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1].1996年1月至2005年10月,作者行TKR 166例(187膝),通过系统的护理,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获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乳癌患者蒽环类药物(ATC)化疗后心脏毒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10月在本院住院的乳癌患者共72例,按是否接受化疗分为2组:对照组22例,未接受化疗;化疗组50例,又按化疗剂量分为2个亚组:低剂量化疗组25例,蒽环类药物化疗剂量≤150 mg/m2;中高剂量化疗组25例,蒽环类药物化疗剂量>150 mg/m2.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dLA),左室内径(dLD),右室内径(dRV),右心房上下径和左右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lIVS),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A峰速度之比(E/A),Tei指数.结果:各房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A<1为异常标准,对照组正常,低剂量化疗组、中高剂量化疗组分别有2例(8%)、8例(32%)有舒张功能指标E/A的异常.各组间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化疗组与对照组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作为评价乳癌患者ATC心脏毒性有价值的临床监测手段.
作者:刘琪;郑玉琴;赵红梅;王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2005年6月以来,作者对37例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俊福;蒋欣;武玉东;魏金星;梁宏;赵亚冰;高建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喉罩相对于气管插管对咽喉部位的刺激较轻,能减轻术后咽喉部不适,故其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1].瑞芬太尼是新型阿片类受体激动剂,药效强、起效迅速、易于控制,常用于气管插管全麻中的麻醉诱导及维持[2],而喉罩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及维持的剂量选择未见报道,为此,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作者:马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治疗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生命体征的变化.方法:49例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低温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肛温维持在36~37 ℃.低温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并于出生后12 h内即给予全身系统性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5~34.5 ℃,持续72 h.治疗期间监测2组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结果:低温组患儿治疗期间心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后,心率逐渐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在检测过程中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温组患儿在低温治疗结束后12 h,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密监测下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作者:吉玲;程秀永;朱长连;李同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是否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方法:应用意大利产Reporter型-4通道诱发电位仪对PD患者(男20例,女12例)、非帕金森病患者(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Ⅰ、Ⅲ、Ⅴ峰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 PL)检测.结果:PD患者BAEP异常率为50%,其中Ⅲ PL异常率为22%,Ⅴ PL异常率为19%;Ⅲ PL为(3.87±0.30)ms,Ⅴ PL为(5.79±0.30)ms.Ⅲ-Ⅴ>Ⅰ-Ⅲ为31%;与对照组比较(Ⅲ PL(3.56±0.22)ms,Ⅴ PL(5.48±0.2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5.85;P<0.01).PD患者P100 PL为(105.17±12.42)ms,对照组为(98.62±9.46)ms,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除存在黑质-纹状体病变外,可能还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听觉诱发电位与视觉诱发电位可作为临床评价帕金森病的客观指标.
作者:邓建中;赵燕民;阎小海;陈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内出血(TICH)模型中红细胞对脑含水量和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红细胞在TICH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TBI加注全血组(WB组),TBI加注溶解红细胞组(LRBC组)和TBI加注压积红细胞组(PRBC组),每组30只.4组均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造成大鼠脑外伤.后3组借助立体定向仪分别向伤区脑皮质内注射全血、溶解红细胞和压积红细胞,造成TICH模型.于伤后1 d、3 d、5 d分别处死10只大鼠,5只用于测伤区脑组织含水量,5只用于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伤后不同时点比较:TBI、WB和PRBC 3组第3 d的脑含水量高,LRBC组第1 d的含水量高;4组间比较:1 d时LRBC含水量高,3 d时PRBC和WB组含水量均高于另2组.在WB、PRBC和LRBC组,TNF-α的阳性表达与脑含水量的变化相一致.结论:红细胞可使TICH大鼠的脑含水量增加,TNF-α表达增强,且2者的变化趋势一致,提示红细胞在TICH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其机制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
作者:史保中;范波;孟晓峰;刘劲芳;徐立新;刘运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静脉性脑梗死临床较为少见,多为脑内引流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1],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殊性.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作者总结了2004年至2006年15例静脉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丽;徐俊玲;王凤月;史大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