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财亮;朱伟;苏东梅
目的:探讨A型人流感与禽流感H5N1病毒的基因组进化关系.方法:拼接99株A型流感H5N1病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基因组进化树.结果:A型人流感H5N1病毒分布在3个进化枝,与枝内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虽然不同进化枝的A型人流感病毒来源均为禽源性的,但是不同进化枝之间的同源性可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刘伟;时永琦;刘利娥;陈明杰;王焕峰;张家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防治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低盐饲料饲养,以CsA 15 mg/(kg·d)皮下注射造模,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以单用贝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用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第4周末处死动物,取肾脏作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测定,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和胶原Ⅲ(Col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肾组织AngⅡ含量、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明显升高;单药治疗组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抑制ColⅢ表达,从而延缓CsA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作者:梁冰;刘章锁;程根阳;王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建立能够在体外长期培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方法.方法:成年昆明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胰腺组织,以Ⅴ型胶原酶消化,400目滤网过滤,分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用添加有各种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待细胞达到90%以上汇合时以胰酶消化传代.在不同时间点取样,于普通光镜和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情况;并行双硫腙(DTZ)染色.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上皮样细胞的典型特征,CK-19染色阳性,DTZ染色阴性,可初步鉴定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结论:所建立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方法,适宜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体外生长.
作者:赵艳艳;秦贵军;张颖辉;罗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UC4及CerbB-2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UC4及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UC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56.7%和5.0%,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80.0%、36.7%,3组间MUC4与CerbB-2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4及CerbB-2的蛋白表达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UC4及CerbB-2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者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作者:张岚;王亚莉;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常规手术方式.1996年6月至2006年2月,作者成功完成LC 5 780例,其中,胆囊疾患合并老年高血压患者158例,现对158例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程守服;王旺河;王修奎;姜光辉;周刚;王文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段细胞增殖与神经分布状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神经肽Y(NPY)在2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组)和15例正常输尿管组织(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病例组PCNA阳性表达率85.71%(24/28),高于对照组的2/15(x2=21.41,P<0.05);病例组PC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黏膜层及纤维结缔组织层,4例阴性表达者存在肌层肥厚.病例组NPY阳性表达率为50%(14/28),低于对照组的86.7%(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P<0.05).结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段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布减少在先天性肾积水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郝义彬;杨帅平;范应中;张谦;许华峰;杨玉齐;李泸平;王家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测定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I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38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HLA-DRBI*1201/1202、*1301/1302、*1501/1502等位基因检测.结果:对照组HLADRBI*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I*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LA-DRBI*1301/1302等位基因是河南汉族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个保护基因.
作者:祐红瑞;范会兴;孙长宇;余祖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环孢素A(CsA)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盐饮食对照组(n=12)、慢性CsA肾病(CCN)模型组(CsA组,n=15)和RSG处理组(n=15),在实验的第14天随机处死6只大鼠并于第35天处死剩余大鼠,观察大鼠校正肌酐清除率(Ccr)和肾脏组织学病变进展,并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低盐饮食对照组相比,CCN模型组大鼠第14天Ccr显著降低(P<0.01),肾间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及肾皮质TGF-β1 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这些指标在第35天改变更加显著,并且出现肾间质纤维化积分的显著增加(P<0.01).RSG在这两个时间点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这些指标.结论:RSG能够延缓CsA导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进展.
作者:刘章锁;王沛;程根阳;李海剑;刘书真;李继昌;刘钟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学科研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中,检验功效l-β的重要性及应用.方法:应用SAS 9.0对2组独立样本t检验和3组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的案例做检验功效的计算.结果:当P<0.05时,若样本含量不足和误差较大时,将导致检验功效较低(<0.75),其结果不可靠.结论:采用假设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时,要告知读者发现有差别的能力有多大,即P<0.05时应在其结果表达中呈现检验功效的大小.
作者:吴迪;孙锦峰;冯丽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4年元月至12月,对56例颅内肿瘤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申欣;樊锐太;李国文;郭跃信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筛选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的重症肌无力(MG)相关蛋白,并对其作出鉴定.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胸腺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分离良好的SDS-PAGE凝胶,将凝胶中的蛋白点电泳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以异体MG患者血清、正常人血清和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为第一抗体,进行免疫印迹试验;然后,在参考凝胶上挖取MG组特异显色点所对应的蛋白质点,经胶内胰蛋白酶消化,对所得多肽混合物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PMF)数据,登录网站http://www.matrixscience.com,用Mascot程序检索NCBInr 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免疫印迹试验共获得5个MG特异显色点,编号为2、4、6、7、9;经质谱分析得到5个蛋白质PMF图谱,经数据库检索鉴定,这些蛋白分别为;异肽酶T、亚铁血红素结合蛋白2、肿瘤翻译受控蛋白1和角蛋白10.结论:利用免疫印迹实验筛选和只谱分析,成功鉴定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的5个MG相关蛋白,为进一步探讨这些蛋白在M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高峰;路浩;崔新征;郭亮;杜英;张清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乳癌患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结果,并检测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方法:42例乳腺癌患者静脉注射99mTc-MIBI 555~740 MBq(15~20 mCi),10 min及3 h后显像.计算早、晚期肿瘤部位平均放射性计数与对侧相应部位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T/N)、清除率.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gp、MRP的表达.结果:根据P-gp、MRP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42例患者分为4组:A组P-gp阳性、MRP阳性,7例;B组P-gp阳性、MRP阴性,15例;C组P-gp阴性、MRP阳性,9例;D组P-gp阴性、MRP阴性,11例.早期T/N值,A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期T/N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0,P=0.650).清除率,A组与B组、C组、D组之间,B组、C组与D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癌99mTc-MIBI显像计算清除率可用于评估癌组织中P-gp、MRP的表达.
作者:韩星敏;刘保平;程兵;谢新立;阮翘;孙秉奇;林开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风油精中薄荷脑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HP-5毛细管柱(530μm×30 m,1μm)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载气为高纯氮,载气流速2 mL/min,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50 ℃.结果:标准曲线方程为A=0.008C-0.028 6(R2=0.999 9,n=5),在0.375~6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6 g/L)、中(1.5 g/L)、低(0.375 g/L)3个浓度的日内、日间变异均<3%;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9.10%、104.52%、97.30%;低检测浓度为0.25 g/L.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风油精中薄荷脑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姚金凤;杜斌;张瑞锋;张楠;张振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术中切片质量是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术中快速病理制片技术主要有冰冻技术、快速石蜡技术以及组织印片细胞学技术.作者对一组标本同时运用上述3种方法制片,观察并比较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报道如下.
作者:李巧新;李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脑灰质异位症属先天性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中枢系统其他畸形,自CT及MR应用于临床以来,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1-2].2000年至2005年,作者采用MRI诊断脑灰质异位症患者22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焱;程敬亮;胡瑛;高剑波;李建灵;杨涛;李荫太;张战利;任翠萍;高雪梅;周志刚;郭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纤连蛋白(FN)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尿毒症患者血清分为甲状旁腺素(PTH)正常组(A)、PTH增高组(B)、PTH严重增高组(C),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N),分别作用GMC 24 h、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结合计算机图文分析系统检测c-jun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FN含量.结果:A、B、C 3组均抑制GMC增殖,促使S及G2M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抑制c-jun的表达,并促进FN分泌(P<0.05).且B组与C组的抑制增殖及促进FN分泌的作用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作用强于A组(P<0.01),C组48 h作用强于24 h(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清可抑制GMC增殖并促进合成分泌FN,可能在肾小球硬化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作者:魏娜;薛迪中;常万松;孟庆恒;罗先润;赵学智;梅长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院采用美国LUMENIS公司的Powersuite60W钬激光器,辅以WOLF F8/9.8硬性输尿管镜,于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共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3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屈国欣;魏燕;王丽琴;万德礼;杨景勋;郭清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股骨近端干骺端是感染、转移瘤等疾病的好发部位,这与干骺端含红骨髓且红骨髓血供丰富有关[1],因此了解不同年龄段干骺端红骨髓的含量及分布有重要意义.Moore等[2]认为1~25岁干骺端主要含红骨髓,然而作者在工作中发现STIR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干骺端并不全含红骨髓.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作者选择45例志愿者观察STIR序列干骺端骨髓的分布,并与Moore等[2]的结果对照分析,期望能准确反映红、黄骨髓在股骨近端干骺端的分布.
作者:牛金亮;孔祥泉;冯敢生;王峻;韩萍;苏晋生;谢维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96年1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先天性食管闭锁(EA)126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刘泽茹;张轶男;徐向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我国3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的形态,并测定其生殖力,为旋毛虫属的分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河南(Hn)、黑龙江(Hlj)及云南(Yn)的3个猪源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进行长度测量,并观察25℃与4℃下的形态.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5只,分别感染8个不同种和地理株旋毛虫,每只小鼠经口感染100条肌幼虫,感染后40 d剖杀,人工消化法消化全身肌肉后按贝氏分离法收集肌幼虫,进行不同种株的生殖力指数(RCI)测定,并与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国际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3个地理株肌幼虫长度分别为(1.183±0.063)mm、(1.054±0.068)mm及(1.159±0.086)mm,与T1参考株长度((1.107±0.049)m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4肌幼虫小((0.841±0.038)mm),与其他种(T1、T2、T3、T7)及3个地理株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肌幼虫在25℃下螺旋状卷曲数所占比例(24.34%)与其他种与地理株肌幼虫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其他种与地理株肌幼虫在25℃和4℃下形态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不同种与地理株的RCI以河南株高(297.500±12.179),其次分别为T1(279.670±6.408)、T4(186.670±5.391)、T7(158.080±11.630)、云南株(154.250±16.535)、T3(86.330±2.944)及黑龙江株(68.670±3.266),T2的RCI低(55.290±4.196);各组的RC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毛虫肌幼虫形态和RCI不能用于区分种和地理株的生物学特征,但可作为旋毛虫属分类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桂花;崔晶;王中全;姜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