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刀治疗颅内肿瘤56例

申欣;樊锐太;李国文;郭跃信

关键词:颅内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摘要:2004年元月至12月,对56例颅内肿瘤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乳癌患者99m Tc-MIBI显像及癌组织中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测定

    目的:评价乳癌患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结果,并检测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方法:42例乳腺癌患者静脉注射99mTc-MIBI 555~740 MBq(15~20 mCi),10 min及3 h后显像.计算早、晚期肿瘤部位平均放射性计数与对侧相应部位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T/N)、清除率.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gp、MRP的表达.结果:根据P-gp、MRP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42例患者分为4组:A组P-gp阳性、MRP阳性,7例;B组P-gp阳性、MRP阴性,15例;C组P-gp阴性、MRP阳性,9例;D组P-gp阴性、MRP阴性,11例.早期T/N值,A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期T/N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0,P=0.650).清除率,A组与B组、C组、D组之间,B组、C组与D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癌99mTc-MIBI显像计算清除率可用于评估癌组织中P-gp、MRP的表达.

    作者:韩星敏;刘保平;程兵;谢新立;阮翘;孙秉奇;林开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霍乱弧菌O139和El Tor菌株毒力岛区域分子特征比较

    目的:比较O139霍乱弧菌(VC O139)菌株MO45基因组与O1群El Tor霍乱弧菌(EVC)菌株N16961基因组中毒力岛(VPI)区域分子特征.方法:制备霍乱弧菌VPI上游VC0815基因探针.从VC O139菌株MO45基因组文库中筛选一个既含有VC0815基因又含有tcpA基因的克隆,命名为pCOSVC081545,绘制pCOSVC081545 VPI上游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并与N16961同段序列的限制性酶切图谱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pCOSVC081545和N16961中VPI上游约1 500 bp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基本相同,支持O139霍乱弧菌是EVC O抗原突变而来的观点.

    作者:王颖芳;段广才;谢婧;郗园林;范清堂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TR反义寡核苷酸对食管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封闭端粒酶RNA功能区的反义寡核苷酸(hTR ASODN)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hTR ASODN 1次/d、连续7 d转染EC9706细胞,以未加ASODN的脂质体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转染后1 d、3 d、5 d、7 d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EC9706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及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EC9706细胞的凋亡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I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hTR ASODN转染后EC9706细胞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指数明显升高,AIF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结论:hTR ASODN可有效抑制EC9706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此凋亡过程中,AIF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蕾;温洪涛;张岚;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早期尿动力学测定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妇女近期下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世界尿控协会推荐尿动力学标准检查方法对29例初产妇剖宫产后志愿者(AD组)和19例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志愿者(VD组)在分娩后3~5 d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以14例因上尿路疾病检查而下尿路功能正常的已婚未育妇女作对照.结果:AD组和VD组功能性膀胱容量、正常尿意膀胱压测定容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大尿道压和大尿道闭合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排尿后收缩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AD组大尿道压和大尿道闭合压高于VD组(P<0.05),但AD组与VD组的AG值和尿道阻力因子(URA)均提示不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其余相关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后近期内多表现为膀胱感觉敏感,功能性膀胱容量下降,且尿道静态阻力增加,但膀胱排空能力无明显变化;阴道分娩产妇产后近期内尿道功能较好;2种分娩方式对产后膀胱功能的影响差异不大.

    作者:董黎;张曦;文建国;王庆伟;车英玉;张鹏;刘奎;齐艳;张瑞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序列黏附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内皮祖细胞及鉴定

    目的:探讨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以及EPC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PBMNC,用含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分别采用常规方法(A组)和序列黏附法(B组)培养.A组细胞于接种第4天洗去未黏附细胞,然后隔d换液1次;B组细胞在接种后每2 h去除1次未黏附细胞,共2次.2组细胞均在第7天计数早期克隆,持续培养直到晚期克隆出现.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早期克隆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直接荧光染色法测定B组早、晚期克隆细胞结合荆豆凝集素.结果:早期克隆数目的获得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序列黏附法获得晚期克隆数目增加(P<0.05),且B组的早期克隆细胞表达CD3减少(P<0.05).晚期克隆形态不同于早期克隆,在培养21~28 d之间出现,其组成细胞与早期克隆相比,CD45、CD14表达减少,而CD146表达增加(P均<0.05),只有晚期克隆再种植可形成第2代内皮细胞克隆.结论:晚期克隆细胞具有EPC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应用序列黏附法可提高晚期克隆获得率.

    作者:张菲斐;杨海波;韩战营;邱春光;张晓;陈庆华;李凌;黄振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国3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形态观察及生殖力测定

    目的:观察我国3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的形态,并测定其生殖力,为旋毛虫属的分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河南(Hn)、黑龙江(Hlj)及云南(Yn)的3个猪源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进行长度测量,并观察25℃与4℃下的形态.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5只,分别感染8个不同种和地理株旋毛虫,每只小鼠经口感染100条肌幼虫,感染后40 d剖杀,人工消化法消化全身肌肉后按贝氏分离法收集肌幼虫,进行不同种株的生殖力指数(RCI)测定,并与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国际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3个地理株肌幼虫长度分别为(1.183±0.063)mm、(1.054±0.068)mm及(1.159±0.086)mm,与T1参考株长度((1.107±0.049)m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4肌幼虫小((0.841±0.038)mm),与其他种(T1、T2、T3、T7)及3个地理株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肌幼虫在25℃下螺旋状卷曲数所占比例(24.34%)与其他种与地理株肌幼虫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其他种与地理株肌幼虫在25℃和4℃下形态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不同种与地理株的RCI以河南株高(297.500±12.179),其次分别为T1(279.670±6.408)、T4(186.670±5.391)、T7(158.080±11.630)、云南株(154.250±16.535)、T3(86.330±2.944)及黑龙江株(68.670±3.266),T2的RCI低(55.290±4.196);各组的RC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毛虫肌幼虫形态和RCI不能用于区分种和地理株的生物学特征,但可作为旋毛虫属分类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桂花;崔晶;王中全;姜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股骨近端干骺端骨髓转化的STIR序列观察

    股骨近端干骺端是感染、转移瘤等疾病的好发部位,这与干骺端含红骨髓且红骨髓血供丰富有关[1],因此了解不同年龄段干骺端红骨髓的含量及分布有重要意义.Moore等[2]认为1~25岁干骺端主要含红骨髓,然而作者在工作中发现STIR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干骺端并不全含红骨髓.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作者选择45例志愿者观察STIR序列干骺端骨髓的分布,并与Moore等[2]的结果对照分析,期望能准确反映红、黄骨髓在股骨近端干骺端的分布.

    作者:牛金亮;孔祥泉;冯敢生;王峻;韩萍;苏晋生;谢维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术中快速病理制片技术应用体会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术中切片质量是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术中快速病理制片技术主要有冰冻技术、快速石蜡技术以及组织印片细胞学技术.作者对一组标本同时运用上述3种方法制片,观察并比较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报道如下.

    作者:李巧新;李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豫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45位点多态性分布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并分析脂联素基因SNP 45位点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河南豫南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168例,正常人(对照组)150例.取2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法检测脂联素基因45位点SNP.随机选择20例患者血样,基因测序法检测脂联素基因45位点SNP,并与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2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病例组45位点基因型TT、GT、GG分布频率分别为11.9%,56.0%和32.1%,正常组中分别为45.3%,40.0%和14.7%;病例组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60.1%)高于正常组(34.7%).2组3种基因型及2种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实时荧光PCR方法是一种高效快速分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方法.脂联素基因45位点GG多态型与河南地区2型糖尿病有关.

    作者:程伟;易慧智;麻献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重症肌无力相关蛋白鉴定

    目的:筛选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的重症肌无力(MG)相关蛋白,并对其作出鉴定.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胸腺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分离良好的SDS-PAGE凝胶,将凝胶中的蛋白点电泳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以异体MG患者血清、正常人血清和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为第一抗体,进行免疫印迹试验;然后,在参考凝胶上挖取MG组特异显色点所对应的蛋白质点,经胶内胰蛋白酶消化,对所得多肽混合物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PMF)数据,登录网站http://www.matrixscience.com,用Mascot程序检索NCBInr 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免疫印迹试验共获得5个MG特异显色点,编号为2、4、6、7、9;经质谱分析得到5个蛋白质PMF图谱,经数据库检索鉴定,这些蛋白分别为;异肽酶T、亚铁血红素结合蛋白2、肿瘤翻译受控蛋白1和角蛋白10.结论:利用免疫印迹实验筛选和只谱分析,成功鉴定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的5个MG相关蛋白,为进一步探讨这些蛋白在M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高峰;路浩;崔新征;郭亮;杜英;张清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NS)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41.9%和17.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676,P<0.01).NS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NS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S蛋白检测可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张功员;尹磊;李晟磊;赵秋民;刘宗文;陈奎生;高冬玲;张云汉;张钦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昆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

    目的:建立能够在体外长期培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方法.方法:成年昆明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胰腺组织,以Ⅴ型胶原酶消化,400目滤网过滤,分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用添加有各种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待细胞达到90%以上汇合时以胰酶消化传代.在不同时间点取样,于普通光镜和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情况;并行双硫腙(DTZ)染色.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上皮样细胞的典型特征,CK-19染色阳性,DTZ染色阴性,可初步鉴定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结论:所建立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方法,适宜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体外生长.

    作者:赵艳艳;秦贵军;张颖辉;罗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双极血管闭合器行阴式子宫切除术30例

    阴式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以往仅用于子宫脱垂的患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无生殖器脱垂而有子宫切除术指征的患者.与腹式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相比,TVH具有不开腹,胃肠道基本不受干扰,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越性[1-2].

    作者:史惠蓉;贾艳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预构唇黏膜额肌皮瓣治疗眼睑复发性黑色素瘤9例

    眼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占眼睑恶性肿瘤的4.9%~5.5%,占所有眼睑肿瘤的1%,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易复发,目前临床治疗仍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1].1996年至2005年,作者采用预构唇黏膜额肌皮瓣治疗眼睑复发性黑色素瘤患者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沈玲;徐公其;李滨;何延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和额叶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测定

    目的:检测大鼠慢性脑缺血后海马和额叶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ooR)的表达,以探讨慢性脑缺血时神经系统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海马及额叶皮质EpoR表达的变化.结果:2个月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跨过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脑缺血组海马和额叶皮质中EpoR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后海马和额叶皮质EpoR表达增加,可能是机体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之一.

    作者:朱红灿;常文广;王晓东;王艳红;滕军放;许予明;张博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护生个性特征、应对策略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特征、应对策略与护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护理专业723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筛查,从总症状指数≥3分和≤2分的人群中分别选取60名作为不健康组和健康组.对2组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测查.结果:心理健康组的应对策略以积极应对为主,不健康组以消极应对为主.个性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组在精神质维度和神经质维度上,得分低于不健康组.积极应对与内外倾维度呈正相关,消极应对与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正相关.结论:在对五年制护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训练和教会学生使用有效的应付手段,帮助改善其个性特征极为重要.

    作者:范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步制粒法制备美诺佳颗粒

    目的:探讨一步制粒法制备美诺佳颗粒的工艺特点.方法:以糊精、蔗糖粉等作为一步制粒的底料,喷入中药流浸膏进行制粒,同时湿法制粒.结果:与传统的湿法制粒相比,一步制粒法制备的颗粒符合药典要求,颗粒致密均匀、流动性好、质量稳定;制备时间、物粒损耗均小于湿法,生产工艺简单,工作强度小.结论:一步制粒法制备的美诺佳颗粒符合GMP生产的要求,可在大生产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甲信;王艳芝;李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VEGF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42).结论:PTEN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可能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2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志华;谭文刚;刘宗文;李晟磊;赵秋民;李道明;张云汉;高冬玲;陈奎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65例

    本院采用美国LUMENIS公司的Powersuite60W钬激光器,辅以WOLF F8/9.8硬性输尿管镜,于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共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3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屈国欣;魏燕;王丽琴;万德礼;杨景勋;郭清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碳酸氢钠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8例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以喘憋为突出症状的婴幼儿肺炎,尤其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发病时喘憋严重,治疗棘手[1-2].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作者应用碳酸氢钠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薛培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