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TR反义寡核苷酸对食管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

张蕾;温洪涛;张岚;高冬玲;张云汉

关键词:食管肿瘤, 反义寡核苷酸, 端粒酶RNA, 凋亡诱导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端粒酶RNA功能区的反义寡核苷酸(hTR ASODN)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hTR ASODN 1次/d、连续7 d转染EC9706细胞,以未加ASODN的脂质体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转染后1 d、3 d、5 d、7 d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EC9706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及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EC9706细胞的凋亡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I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hTR ASODN转染后EC9706细胞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指数明显升高,AIF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结论:hTR ASODN可有效抑制EC9706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此凋亡过程中,AIF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人蛋白酶激活受体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人蛋白酶激活受体3(PAR3)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人PAR3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PAR3 mAb.采用捕获ELISA法鉴定mAb的Ig亚类;通过ELISA、流式细胞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斑点杂交技术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2株可稳定分泌抗人PAR3 mAb的杂交瘤细胞,其分泌的mAb均为IgM.斑点杂交技术分析表明,其mAb能与PAR3抗原有效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mAb与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结肠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及疑似肥大细胞、扁桃体和包皮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的反应呈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2株mAb与人肺腺癌A549细胞胞内及膜上的PAR3均呈阳性反应.结论:成功地制备抗PAR3 mAb,为变态反应性和炎症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试剂.

    作者:易婷婷;何韶衡;陈霖菲;黄阗;付意玲;方泽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TR反义寡核苷酸对食管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封闭端粒酶RNA功能区的反义寡核苷酸(hTR ASODN)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hTR ASODN 1次/d、连续7 d转染EC9706细胞,以未加ASODN的脂质体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转染后1 d、3 d、5 d、7 d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EC9706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及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EC9706细胞的凋亡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I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hTR ASODN转染后EC9706细胞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指数明显升高,AIF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结论:hTR ASODN可有效抑制EC9706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此凋亡过程中,AIF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蕾;温洪涛;张岚;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尿毒症患者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体外增殖及纤连蛋白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纤连蛋白(FN)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尿毒症患者血清分为甲状旁腺素(PTH)正常组(A)、PTH增高组(B)、PTH严重增高组(C),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N),分别作用GMC 24 h、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结合计算机图文分析系统检测c-jun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FN含量.结果:A、B、C 3组均抑制GMC增殖,促使S及G2M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抑制c-jun的表达,并促进FN分泌(P<0.05).且B组与C组的抑制增殖及促进FN分泌的作用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作用强于A组(P<0.01),C组48 h作用强于24 h(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清可抑制GMC增殖并促进合成分泌FN,可能在肾小球硬化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作者:魏娜;薛迪中;常万松;孟庆恒;罗先润;赵学智;梅长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胃腺癌组织中唾液酸化路易斯-X抗原的测定

    目的:检测人胃腺癌组织中唾液酸化路易斯-X(SLeX)抗原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腺癌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6例人胃腺癌组织(男22例,女14例;≤60岁16例,>60岁20例;肿瘤直径≤5 cm13例,>5 cm 23例;高、中分化11例,低分化25例;有淋巴结转移24例,无淋巴结转移12例;浸润至黏膜下层以内6例,肌层11例,浆膜层19例;组织学分级,Ⅰ级3例,Ⅱ级9例,Ⅲ级24例;TNM分期,Ⅰ、Ⅱ期11例,Ⅲ、Ⅳ期25例)、15例相应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LeX抗原合成酶α-1,3岩藻糖转移酶(α-1,3 Fuc-T)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种组织中SLeX抗原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腺癌组织中SLeX抗原和α-1,3 Fuc-T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腺癌组织中,Slex抗原和α-1,3 Fuc-T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相关(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结论:SLeX抗原表达与人胃腺癌转移和浸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腺癌浸润和转移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腾腾;王若明;丁一;乐晓萍;僧国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重症肌无力相关蛋白鉴定

    目的:筛选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的重症肌无力(MG)相关蛋白,并对其作出鉴定.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胸腺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分离良好的SDS-PAGE凝胶,将凝胶中的蛋白点电泳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以异体MG患者血清、正常人血清和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为第一抗体,进行免疫印迹试验;然后,在参考凝胶上挖取MG组特异显色点所对应的蛋白质点,经胶内胰蛋白酶消化,对所得多肽混合物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PMF)数据,登录网站http://www.matrixscience.com,用Mascot程序检索NCBInr 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免疫印迹试验共获得5个MG特异显色点,编号为2、4、6、7、9;经质谱分析得到5个蛋白质PMF图谱,经数据库检索鉴定,这些蛋白分别为;异肽酶T、亚铁血红素结合蛋白2、肿瘤翻译受控蛋白1和角蛋白10.结论:利用免疫印迹实验筛选和只谱分析,成功鉴定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的5个MG相关蛋白,为进一步探讨这些蛋白在M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高峰;路浩;崔新征;郭亮;杜英;张清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国3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形态观察及生殖力测定

    目的:观察我国3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的形态,并测定其生殖力,为旋毛虫属的分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河南(Hn)、黑龙江(Hlj)及云南(Yn)的3个猪源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进行长度测量,并观察25℃与4℃下的形态.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5只,分别感染8个不同种和地理株旋毛虫,每只小鼠经口感染100条肌幼虫,感染后40 d剖杀,人工消化法消化全身肌肉后按贝氏分离法收集肌幼虫,进行不同种株的生殖力指数(RCI)测定,并与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国际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3个地理株肌幼虫长度分别为(1.183±0.063)mm、(1.054±0.068)mm及(1.159±0.086)mm,与T1参考株长度((1.107±0.049)m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4肌幼虫小((0.841±0.038)mm),与其他种(T1、T2、T3、T7)及3个地理株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肌幼虫在25℃下螺旋状卷曲数所占比例(24.34%)与其他种与地理株肌幼虫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其他种与地理株肌幼虫在25℃和4℃下形态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不同种与地理株的RCI以河南株高(297.500±12.179),其次分别为T1(279.670±6.408)、T4(186.670±5.391)、T7(158.080±11.630)、云南株(154.250±16.535)、T3(86.330±2.944)及黑龙江株(68.670±3.266),T2的RCI低(55.290±4.196);各组的RC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毛虫肌幼虫形态和RCI不能用于区分种和地理株的生物学特征,但可作为旋毛虫属分类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桂花;崔晶;王中全;姜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状腺肿块200例针吸细胞学诊断体会

    甲状腺肿块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约4%~7%,术前性质的明确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诊断方法很多,如同位素检查、物理学检查(B超、CT等)均不能明确性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是目前较常见的诊断方法,确诊率可达90%以上[1-3].作者对比分析了200例甲状腺肿块FNAC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丽华;张曙;章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71.4%)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22.4%,P<0.05),而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34.7%)低于正常黏膜组织(65.3%,P<0.05).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TA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展密切相关,2者联合检测可望成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高冬玲;陈奎生;赵志华;张红新;张岚;张云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昆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

    目的:建立能够在体外长期培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方法.方法:成年昆明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胰腺组织,以Ⅴ型胶原酶消化,400目滤网过滤,分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用添加有各种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待细胞达到90%以上汇合时以胰酶消化传代.在不同时间点取样,于普通光镜和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情况;并行双硫腙(DTZ)染色.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上皮样细胞的典型特征,CK-19染色阳性,DTZ染色阴性,可初步鉴定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结论:所建立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方法,适宜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体外生长.

    作者:赵艳艳;秦贵军;张颖辉;罗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反流性食管炎4 311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本院24 a间胃镜检查后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RE的内镜和临床特点.方法:1982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本院就诊并行胃镜检查诊断为RE者4 311例,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伴发疾病及与各项检查的关系.结果:RE占总胃镜检查总人数的8.39%,1996年至2005年间达12.3%.男女之比为1.97∶1.RE年龄(50.98±15.18)岁.RE患者中22.1%合并消化性溃疡,仅4.0%有典型的反流症状.RE以轻度(洛杉矶标准的A、B级)为多见(74.70%),中、重度较少(25.3%).结论:本院RE的胃镜检出率较高,为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男性老年人多见,以轻度RE为主;合并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发生RE的危险因素;仅依据反流症状来诊断RE的敏感性较低,内镜对R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凡;樊宇靖;李莉;王立东;刘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自体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的杀瘤效应

    目的:观察自体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杀瘤效应.方法:取结肠癌患者原发病灶手术标本,贴壁法培养获取结肠癌细胞,制备肿瘤抗原.分离同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为DC,用肿瘤抗原修饰.尼龙棉柱过滤获取外周血T淋巴细胞.将肿瘤抗原修饰的DC与T淋巴细胞按1∶100的比例共孵12 h、24 h、36 h、48 h,MTT法观察T淋巴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肿瘤抗原修饰36 h后,DC的CD11c、CD80、HLA-DR表达均较修饰前增高,并且高于肿瘤抗原修饰24 h、48 h的DC(P均<0.05).肿瘤抗原修饰36 h的DC与自体T淋巴细胞按1∶100共孵育36 h,T淋巴细胞的肿瘤细胞杀伤率大于共孵育12 h、24 h、48h组(P均<0.05).结论:肿瘤抗原修饰的DC在体外可以增加T淋巴细胞的活性,以DC∶T淋巴细胞为1∶100共孵36 h时,T淋巴细胞活性高.

    作者:焦保庭;杨伟明;宋辉;贺子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假设检验时检验功效的SAS实现

    目的:探讨医学科研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中,检验功效l-β的重要性及应用.方法:应用SAS 9.0对2组独立样本t检验和3组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的案例做检验功效的计算.结果:当P<0.05时,若样本含量不足和误差较大时,将导致检验功效较低(<0.75),其结果不可靠.结论:采用假设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时,要告知读者发现有差别的能力有多大,即P<0.05时应在其结果表达中呈现检验功效的大小.

    作者:吴迪;孙锦峰;冯丽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对家兔再灌注心肌无复流的影响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凋亡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无复流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建立兔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脂多糖(LPS)组(L组).S组开胸只穿线不结扎血管,麻醉维持120 min;IR组结扎30 min,松开再灌注120 min;L组开胸前耳缘静脉输注LPS液50 μg/kg,5 h后开胸按IR组操作进行.应用硫黄素染色评估缺血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面积;应用氯化三苯基氮四唑(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应用TUNEL法观察缺血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区内皮细胞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L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升高,再灌注心肌无复流面积及心肌梗死范围增加(P均<0.05).与S组相比,IR组、L组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以促进无复流的发生.

    作者:杨国杰;都瑾;李运伟;曾秋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UC4和CerbB-2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MUC4及CerbB-2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UC4及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UC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56.7%和5.0%,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80.0%、36.7%,3组间MUC4与CerbB-2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4及CerbB-2的蛋白表达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UC4及CerbB-2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者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作者:张岚;王亚莉;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术中快速病理制片技术应用体会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术中切片质量是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术中快速病理制片技术主要有冰冻技术、快速石蜡技术以及组织印片细胞学技术.作者对一组标本同时运用上述3种方法制片,观察并比较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报道如下.

    作者:李巧新;李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氨体舒通对环孢素A致大鼠慢性肾毒性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氨体舒通对大鼠慢性环孢素A(CsA)肾病(CCN)的改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在低盐饮食基础上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皮下给予CsA15 mg/(kg·d),治疗组同时给予氨体舒通20 mg/(kg·d)灌胃.第14天和第28天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处死前入代谢笼收集24 h尿,测尿肌酐及血肌酐(Scr),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放免法测血浆醛固酮水平.肾脏组织标本行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肾组织单个核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第2周开始至第4周末,模型组大鼠Ccr降低,单个核细胞计数、TGF-β1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血醛固酮、间质纤维化积分在第4周末明显升高;给予氨体舒通治疗后,各项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均向正常方向发展.结论:醛固酮在CCN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中起了重要的致纤维化作用,氨体舒通通过抑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和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对CCN起到改善作用.

    作者:喻青;刘章锁;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序列黏附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内皮祖细胞及鉴定

    目的:探讨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以及EPC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PBMNC,用含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分别采用常规方法(A组)和序列黏附法(B组)培养.A组细胞于接种第4天洗去未黏附细胞,然后隔d换液1次;B组细胞在接种后每2 h去除1次未黏附细胞,共2次.2组细胞均在第7天计数早期克隆,持续培养直到晚期克隆出现.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早期克隆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直接荧光染色法测定B组早、晚期克隆细胞结合荆豆凝集素.结果:早期克隆数目的获得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序列黏附法获得晚期克隆数目增加(P<0.05),且B组的早期克隆细胞表达CD3减少(P<0.05).晚期克隆形态不同于早期克隆,在培养21~28 d之间出现,其组成细胞与早期克隆相比,CD45、CD14表达减少,而CD146表达增加(P均<0.05),只有晚期克隆再种植可形成第2代内皮细胞克隆.结论:晚期克隆细胞具有EPC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应用序列黏附法可提高晚期克隆获得率.

    作者:张菲斐;杨海波;韩战营;邱春光;张晓;陈庆华;李凌;黄振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大鼠多索茶碱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多索茶碱血药浓度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方法:样品用体积分数30%三氯醋酸沉淀蛋白,电解缓冲液为2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50 mmol/L SDS(体积比为20:80,pH=7.0),分离通道为50cm×50 μm未涂层毛细管,紫外检测波长为273 nm,分离电压12 kV,采用峰面积内标法定量.结果:采用本法时,多索茶碱血浆浓度在2.5~8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8.40×10-3+0.13X(r=0.998 1,P<0.05),方法回收率在允许范围内,日内和日间变异分别小于3.4%和7.5%.结论:本法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

    作者:李朵璐;阚全程;师秀琴;张振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胃癌组织中神经内分泌标记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与胃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普通型胃癌病例随访5 a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胃癌组织分别进行NSE、Syn、CgA标记,分析NSE、Syn、Cg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包括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临床TNM分期、淋巴细胞浸润量等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168例神经内分泌表达阳性率为52.98%(89/168),NSE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CgA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神经内分泌表达与其余参数无关;NSE、Syn、CgA标记阴性组的5 a生存率表现出高于标记阳性组的趋势,其中以CgA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Syn、CgA与胃癌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作者:何松;严桥;张建兵;周建云;潘宏佳;陈旭东;陈莉;张向东;施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6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探讨2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6例,ACS患者23例,以健康成人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SP60和TNF-α水平.结果:ACS组血清HSP6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P均<0.001),SAP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SP60与TNF-α水平无相关性(r=-0.146,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P60水平升高,可反映患者体内的免疫状态.

    作者:李莉;张曙光;张金盈;刘春艳;孙同文;董淑娟;张彦军;刘志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