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大鼠多索茶碱血药浓度

李朵璐;阚全程;师秀琴;张振中

关键词:高效毛细管电泳, 多索茶碱, 血药浓度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多索茶碱血药浓度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方法:样品用体积分数30%三氯醋酸沉淀蛋白,电解缓冲液为2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50 mmol/L SDS(体积比为20:80,pH=7.0),分离通道为50cm×50 μm未涂层毛细管,紫外检测波长为273 nm,分离电压12 kV,采用峰面积内标法定量.结果:采用本法时,多索茶碱血浆浓度在2.5~8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8.40×10-3+0.13X(r=0.998 1,P<0.05),方法回收率在允许范围内,日内和日间变异分别小于3.4%和7.5%.结论:本法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环孢素A致大鼠慢性肾毒性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防治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低盐饲料饲养,以CsA 15 mg/(kg·d)皮下注射造模,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以单用贝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用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第4周末处死动物,取肾脏作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测定,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和胶原Ⅲ(Col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肾组织AngⅡ含量、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明显升高;单药治疗组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抑制ColⅢ表达,从而延缓CsA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作者:梁冰;刘章锁;程根阳;王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反流性食管炎4 311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本院24 a间胃镜检查后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RE的内镜和临床特点.方法:1982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本院就诊并行胃镜检查诊断为RE者4 311例,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伴发疾病及与各项检查的关系.结果:RE占总胃镜检查总人数的8.39%,1996年至2005年间达12.3%.男女之比为1.97∶1.RE年龄(50.98±15.18)岁.RE患者中22.1%合并消化性溃疡,仅4.0%有典型的反流症状.RE以轻度(洛杉矶标准的A、B级)为多见(74.70%),中、重度较少(25.3%).结论:本院RE的胃镜检出率较高,为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男性老年人多见,以轻度RE为主;合并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发生RE的危险因素;仅依据反流症状来诊断RE的敏感性较低,内镜对R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凡;樊宇靖;李莉;王立东;刘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蛋白G基因l核苷酸分析

    目的:对河南省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选择2006年冬季至2007年春季河南省部分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咽拭子,利用Hep-2细胞和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株用特异性RTPCR鉴定;对鉴定阳性的RSV毒株进行蛋白G全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共分离到4株RSV毒株,各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92%~99%;与A型RSV标准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92%,与B型RSV标准株的同源性为70%.结论:2006年河南省RSV流行株为A型.

    作者:丰达星;徐瑾;赵升;许汴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期望值及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期望值及教育方式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家庭情况问卷对15 787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及家庭情况调查(包括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期望值及教育方式等).结果:SCL-90各项因子分均有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分值越高的趋势;父母职业为干部、知识分子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较低,父母为农民、军人、个体经营者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较高,尤以抑郁、焦虑分为明显;父母期望子女出人头地者,其子女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期望子女健康成长、顺其自然者;父母不良教育方式如严厉、过分要求、放纵、溺爱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较高,父母教育有分歧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较高(P均<0.05).结论: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期望值及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均有影响.

    作者:吴敏;时松和;杨翠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祖细胞应用于尿道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在尿道缺损修复术后改善新尿道组织血液循环的效果.方法:分离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并体外诱导分化为EPC.12只尿道缺损模型兔尿道修复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8只,对照组4只.将EPC点状注射于实验组兔尿道吻合口处及其外层的皮下组织中,对照组应用等量的空白细胞培养基处理,于术后4周、12周分别观察2组新尿道组织中毛细血管数目.结果:分离所得的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细胞表型由CD34+CD133+CD31+逐渐转变成CD34+CD133CD31+.将CD34+CD133-CD31+细胞用于尿道修复,修复后4周、12周实验组新尿道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可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EPC,EPC可促进尿道缺损修复术后新尿道组织的血管再生.

    作者:毕慧萍;李泸平;范应中;杨玉齐;杨帅平;张春英;张谦;王家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02例临床分析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发病特点是有一个较长的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期.从CIN发展到宫颈癌平均约10 a,这就为阻断其进一步发展成宫颈癌赢得了时间.宫颈癌前病变可行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而治愈,不需要切除子宫,保存了患者的生育能力,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本院用LEEP治疗的102例CIN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先兰;万爱红;史惠蓉;程淑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自体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的杀瘤效应

    目的:观察自体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杀瘤效应.方法:取结肠癌患者原发病灶手术标本,贴壁法培养获取结肠癌细胞,制备肿瘤抗原.分离同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为DC,用肿瘤抗原修饰.尼龙棉柱过滤获取外周血T淋巴细胞.将肿瘤抗原修饰的DC与T淋巴细胞按1∶100的比例共孵12 h、24 h、36 h、48 h,MTT法观察T淋巴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肿瘤抗原修饰36 h后,DC的CD11c、CD80、HLA-DR表达均较修饰前增高,并且高于肿瘤抗原修饰24 h、48 h的DC(P均<0.05).肿瘤抗原修饰36 h的DC与自体T淋巴细胞按1∶100共孵育36 h,T淋巴细胞的肿瘤细胞杀伤率大于共孵育12 h、24 h、48h组(P均<0.05).结论:肿瘤抗原修饰的DC在体外可以增加T淋巴细胞的活性,以DC∶T淋巴细胞为1∶100共孵36 h时,T淋巴细胞活性高.

    作者:焦保庭;杨伟明;宋辉;贺子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碳酸氢钠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8例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以喘憋为突出症状的婴幼儿肺炎,尤其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发病时喘憋严重,治疗棘手[1-2].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作者应用碳酸氢钠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薛培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NIH3T3细胞及小鼠骨骼肌中人PH-20基因疫苗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PH-20基因疫苗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pcDNA3.1(+)-hPH-20基因疫苗导入MH3T3细胞中,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hPH-20 mRNA的表达.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疫苗接种于BALB/C小鼠后腿股内侧肌,分别于接种后第4、7、11、16天取小鼠股内侧肌进行RT-PCR检测.结果:体外转染的NIH3T3细胞阳性克隆经RT-PCR检测,可见1530 bp目的条带;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阳性细胞胞浆中可见蓝紫色颗粒.取注射基因疫苗后的小鼠注射部位肌肉以RT-PCR法检测到1 530 bp的目的条带,空载体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目的条带.结论:人PH-20基因疫苗体内外均可表达.

    作者:陈雪梅;郝莉;任秀花;石冰涛;曹靖;赵青赞;臧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河南汉族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1基因多态性测定

    目的:测定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I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38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HLA-DRBI*1201/1202、*1301/1302、*1501/1502等位基因检测.结果:对照组HLADRBI*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I*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LA-DRBI*1301/1302等位基因是河南汉族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个保护基因.

    作者:祐红瑞;范会兴;孙长宇;余祖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术中快速病理制片技术应用体会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术中切片质量是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术中快速病理制片技术主要有冰冻技术、快速石蜡技术以及组织印片细胞学技术.作者对一组标本同时运用上述3种方法制片,观察并比较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报道如下.

    作者:李巧新;李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126例治疗体会

    1996年1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先天性食管闭锁(EA)126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刘泽茹;张轶男;徐向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重症肌无力相关蛋白鉴定

    目的:筛选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的重症肌无力(MG)相关蛋白,并对其作出鉴定.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胸腺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分离良好的SDS-PAGE凝胶,将凝胶中的蛋白点电泳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以异体MG患者血清、正常人血清和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为第一抗体,进行免疫印迹试验;然后,在参考凝胶上挖取MG组特异显色点所对应的蛋白质点,经胶内胰蛋白酶消化,对所得多肽混合物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PMF)数据,登录网站http://www.matrixscience.com,用Mascot程序检索NCBInr 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免疫印迹试验共获得5个MG特异显色点,编号为2、4、6、7、9;经质谱分析得到5个蛋白质PMF图谱,经数据库检索鉴定,这些蛋白分别为;异肽酶T、亚铁血红素结合蛋白2、肿瘤翻译受控蛋白1和角蛋白10.结论:利用免疫印迹实验筛选和只谱分析,成功鉴定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的5个MG相关蛋白,为进一步探讨这些蛋白在M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高峰;路浩;崔新征;郭亮;杜英;张清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网滤和免疫实验技术分离人表皮干细胞群体的比较

    目的:比较网滤法和免疫实验技术分离人表皮干细胞群体(SCP)的效果,并鉴定SCP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消化分离的人表皮单细胞悬液进行不同目数(240目、300目、350目)筛网过滤和ELISA及琼脂糖-4B(Sepharose-4B)柱层析的免疫实验技术分离SCP;以形态学、P63-免疫反应性(IR)/K19-IR生物标志和生物学特性进行SCP鉴定.结果:经300目/350目筛网过滤可分离出约50%的P63-IR细胞群体,应用2项免疫实验技术皆可分离出约90%的P63-IR/K19-IR的细胞群体;应用ELISA法分离出表皮细胞的接种数虽然低于仅经240目筛网过滤法,但表皮细胞融合时间却提前了5 d(P均<0.05);而且融合后分化的表皮切片呈现复层,一些基层细胞呈现P63-IR阳性反应.结论:筛网过滤法分离效率虽较低,但操作简单;免疫实验技术分离效率较高,ELISA技术操作较方便,而Sepharose-4B柱层析技术较复杂.

    作者:王黎;李红文;吴景兰;王一菱;郑乃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目的:合成氧氟沙星人工抗原.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将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合成完全抗原,采用混合酸酐法将氧氟沙星与卵清蛋白偶联合成应用于ELISA检测的包被抗原.结果与结论:经紫外光谱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证明抗原合成成功.该人工抗原可用于氧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作者:孙武勇;屈凌波;王云龙;刘文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低血糖症58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症是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时的临床状态,病因复杂,误诊率高[1].2002年2月至2006年6月,作者共收治低血糖症患者58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汪丽;李燕侠;张颖辉;马笑堃;秦贵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股骨近端干骺端骨髓转化的STIR序列观察

    股骨近端干骺端是感染、转移瘤等疾病的好发部位,这与干骺端含红骨髓且红骨髓血供丰富有关[1],因此了解不同年龄段干骺端红骨髓的含量及分布有重要意义.Moore等[2]认为1~25岁干骺端主要含红骨髓,然而作者在工作中发现STIR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干骺端并不全含红骨髓.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作者选择45例志愿者观察STIR序列干骺端骨髓的分布,并与Moore等[2]的结果对照分析,期望能准确反映红、黄骨髓在股骨近端干骺端的分布.

    作者:牛金亮;孔祥泉;冯敢生;王峻;韩萍;苏晋生;谢维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癌患者99m Tc-MIBI显像及癌组织中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测定

    目的:评价乳癌患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结果,并检测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方法:42例乳腺癌患者静脉注射99mTc-MIBI 555~740 MBq(15~20 mCi),10 min及3 h后显像.计算早、晚期肿瘤部位平均放射性计数与对侧相应部位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T/N)、清除率.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gp、MRP的表达.结果:根据P-gp、MRP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42例患者分为4组:A组P-gp阳性、MRP阳性,7例;B组P-gp阳性、MRP阴性,15例;C组P-gp阴性、MRP阳性,9例;D组P-gp阴性、MRP阴性,11例.早期T/N值,A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期T/N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0,P=0.650).清除率,A组与B组、C组、D组之间,B组、C组与D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癌99mTc-MIBI显像计算清除率可用于评估癌组织中P-gp、MRP的表达.

    作者:韩星敏;刘保平;程兵;谢新立;阮翘;孙秉奇;林开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2例治疗体会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改善,户外活动增多,生物中毒发病亦逐渐增加,其中蜂蜇伤常见.蜂螫伤以蜂毒致病,蜂螫伤后轻者只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重者可有蜂毒吸收性发热、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出血、溶血、休克、昏迷、心、肝、肾功能衰竭,以致死亡[1].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病率低,病情危重,治疗困难.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作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蜂蜇伤致MODS患者1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坤峰;邱红渝;刘芳;张杰;樊均明;干昌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对家兔再灌注心肌无复流的影响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凋亡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无复流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建立兔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脂多糖(LPS)组(L组).S组开胸只穿线不结扎血管,麻醉维持120 min;IR组结扎30 min,松开再灌注120 min;L组开胸前耳缘静脉输注LPS液50 μg/kg,5 h后开胸按IR组操作进行.应用硫黄素染色评估缺血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面积;应用氯化三苯基氮四唑(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应用TUNEL法观察缺血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区内皮细胞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L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升高,再灌注心肌无复流面积及心肌梗死范围增加(P均<0.05).与S组相比,IR组、L组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以促进无复流的发生.

    作者:杨国杰;都瑾;李运伟;曾秋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