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内皮祖细胞应用于尿道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毕慧萍;李泸平;范应中;杨玉齐;杨帅平;张春英;张谦;王家祥

关键词:骨髓, 血管内皮祖细胞, 尿道缺损, 尿道修复, 血管再生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在尿道缺损修复术后改善新尿道组织血液循环的效果.方法:分离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并体外诱导分化为EPC.12只尿道缺损模型兔尿道修复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8只,对照组4只.将EPC点状注射于实验组兔尿道吻合口处及其外层的皮下组织中,对照组应用等量的空白细胞培养基处理,于术后4周、12周分别观察2组新尿道组织中毛细血管数目.结果:分离所得的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细胞表型由CD34+CD133+CD31+逐渐转变成CD34+CD133CD31+.将CD34+CD133-CD31+细胞用于尿道修复,修复后4周、12周实验组新尿道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可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EPC,EPC可促进尿道缺损修复术后新尿道组织的血管再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一步制粒法制备美诺佳颗粒

    目的:探讨一步制粒法制备美诺佳颗粒的工艺特点.方法:以糊精、蔗糖粉等作为一步制粒的底料,喷入中药流浸膏进行制粒,同时湿法制粒.结果:与传统的湿法制粒相比,一步制粒法制备的颗粒符合药典要求,颗粒致密均匀、流动性好、质量稳定;制备时间、物粒损耗均小于湿法,生产工艺简单,工作强度小.结论:一步制粒法制备的美诺佳颗粒符合GMP生产的要求,可在大生产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甲信;王艳芝;李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心脏急诊120例床旁超声心动图应用体会

    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急诊诊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总结了本院近2 a来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共120例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赵峰;张歆;邢虎;薛玉;陈宝定;吴新财;王伟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抗人蛋白酶激活受体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人蛋白酶激活受体3(PAR3)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人PAR3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PAR3 mAb.采用捕获ELISA法鉴定mAb的Ig亚类;通过ELISA、流式细胞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斑点杂交技术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2株可稳定分泌抗人PAR3 mAb的杂交瘤细胞,其分泌的mAb均为IgM.斑点杂交技术分析表明,其mAb能与PAR3抗原有效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mAb与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结肠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及疑似肥大细胞、扁桃体和包皮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的反应呈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2株mAb与人肺腺癌A549细胞胞内及膜上的PAR3均呈阳性反应.结论:成功地制备抗PAR3 mAb,为变态反应性和炎症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试剂.

    作者:易婷婷;何韶衡;陈霖菲;黄阗;付意玲;方泽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肾鳞状细胞癌1例

    肾鳞状细胞癌国内外临床报道较少,发病率报道不一.有文献报道其约占肾原发性肿瘤的6.1%,误诊率高达70%[1].作者收治肾鳞状细胞癌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臻;韩新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检测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与MVD.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REC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59.7%(37/62)、71.0%(22/31)、85.5%(53/6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CK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VD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RECK和MV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黏膜上皮癌变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者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作者:李晟磊;赵志华;赵秋民;刘宗文;高冬玲;张岚;余金霞;陈奎生;张云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UC4和CerbB-2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MUC4及CerbB-2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UC4及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UC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56.7%和5.0%,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80.0%、36.7%,3组间MUC4与CerbB-2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4及CerbB-2的蛋白表达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UC4及CerbB-2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者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作者:张岚;王亚莉;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序列黏附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内皮祖细胞及鉴定

    目的:探讨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以及EPC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PBMNC,用含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分别采用常规方法(A组)和序列黏附法(B组)培养.A组细胞于接种第4天洗去未黏附细胞,然后隔d换液1次;B组细胞在接种后每2 h去除1次未黏附细胞,共2次.2组细胞均在第7天计数早期克隆,持续培养直到晚期克隆出现.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早期克隆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直接荧光染色法测定B组早、晚期克隆细胞结合荆豆凝集素.结果:早期克隆数目的获得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序列黏附法获得晚期克隆数目增加(P<0.05),且B组的早期克隆细胞表达CD3减少(P<0.05).晚期克隆形态不同于早期克隆,在培养21~28 d之间出现,其组成细胞与早期克隆相比,CD45、CD14表达减少,而CD146表达增加(P均<0.05),只有晚期克隆再种植可形成第2代内皮细胞克隆.结论:晚期克隆细胞具有EPC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应用序列黏附法可提高晚期克隆获得率.

    作者:张菲斐;杨海波;韩战营;邱春光;张晓;陈庆华;李凌;黄振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网滤和免疫实验技术分离人表皮干细胞群体的比较

    目的:比较网滤法和免疫实验技术分离人表皮干细胞群体(SCP)的效果,并鉴定SCP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消化分离的人表皮单细胞悬液进行不同目数(240目、300目、350目)筛网过滤和ELISA及琼脂糖-4B(Sepharose-4B)柱层析的免疫实验技术分离SCP;以形态学、P63-免疫反应性(IR)/K19-IR生物标志和生物学特性进行SCP鉴定.结果:经300目/350目筛网过滤可分离出约50%的P63-IR细胞群体,应用2项免疫实验技术皆可分离出约90%的P63-IR/K19-IR的细胞群体;应用ELISA法分离出表皮细胞的接种数虽然低于仅经240目筛网过滤法,但表皮细胞融合时间却提前了5 d(P均<0.05);而且融合后分化的表皮切片呈现复层,一些基层细胞呈现P63-IR阳性反应.结论:筛网过滤法分离效率虽较低,但操作简单;免疫实验技术分离效率较高,ELISA技术操作较方便,而Sepharose-4B柱层析技术较复杂.

    作者:王黎;李红文;吴景兰;王一菱;郑乃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VEGF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42).结论:PTEN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可能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2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志华;谭文刚;刘宗文;李晟磊;赵秋民;李道明;张云汉;高冬玲;陈奎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带锁髓内针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28例

    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作者采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2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樊伟林;潘亚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34例疗效分析

    进展型脑梗死是指脑缺血6 h后,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其主要发生机制是血栓继续发展或形成[1].奥扎格雷钠(ozagrel sodium)是一种强力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也是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及其伴随的运动障碍[2].作者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患者34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赵燕民;洪丽;陈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大鼠多索茶碱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多索茶碱血药浓度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方法:样品用体积分数30%三氯醋酸沉淀蛋白,电解缓冲液为2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50 mmol/L SDS(体积比为20:80,pH=7.0),分离通道为50cm×50 μm未涂层毛细管,紫外检测波长为273 nm,分离电压12 kV,采用峰面积内标法定量.结果:采用本法时,多索茶碱血浆浓度在2.5~8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8.40×10-3+0.13X(r=0.998 1,P<0.05),方法回收率在允许范围内,日内和日间变异分别小于3.4%和7.5%.结论:本法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

    作者:李朵璐;阚全程;师秀琴;张振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02例临床分析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发病特点是有一个较长的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期.从CIN发展到宫颈癌平均约10 a,这就为阻断其进一步发展成宫颈癌赢得了时间.宫颈癌前病变可行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而治愈,不需要切除子宫,保存了患者的生育能力,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本院用LEEP治疗的102例CIN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先兰;万爱红;史惠蓉;程淑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TR反义寡核苷酸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Bax,P16和P21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封闭人端粒酶RNA功能区的反义寡核苷酸(hTR ASODN)诱导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Bax、P16及P21的表达.方法:应用hTR ASODN 1次/d、连续7 d转染EC9706细胞,以未加ASODN的脂质体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转染后1、3、5、7 d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EC9706细胞的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Bax、P16及P2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hTR ASODN转染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及P16与P2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hTRASODN可能通过上调EC9706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16、P21蛋白的表达调控细胞周期,进而影响EC9706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作者:张蕾;温洪涛;张岚;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霍乱弧菌O139和El Tor菌株毒力岛区域分子特征比较

    目的:比较O139霍乱弧菌(VC O139)菌株MO45基因组与O1群El Tor霍乱弧菌(EVC)菌株N16961基因组中毒力岛(VPI)区域分子特征.方法:制备霍乱弧菌VPI上游VC0815基因探针.从VC O139菌株MO45基因组文库中筛选一个既含有VC0815基因又含有tcpA基因的克隆,命名为pCOSVC081545,绘制pCOSVC081545 VPI上游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并与N16961同段序列的限制性酶切图谱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pCOSVC081545和N16961中VPI上游约1 500 bp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基本相同,支持O139霍乱弧菌是EVC O抗原突变而来的观点.

    作者:王颖芳;段广才;谢婧;郗园林;范清堂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常规手术方式.1996年6月至2006年2月,作者成功完成LC 5 780例,其中,胆囊疾患合并老年高血压患者158例,现对158例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程守服;王旺河;王修奎;姜光辉;周刚;王文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尿毒症患者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体外增殖及纤连蛋白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纤连蛋白(FN)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尿毒症患者血清分为甲状旁腺素(PTH)正常组(A)、PTH增高组(B)、PTH严重增高组(C),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N),分别作用GMC 24 h、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结合计算机图文分析系统检测c-jun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FN含量.结果:A、B、C 3组均抑制GMC增殖,促使S及G2M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抑制c-jun的表达,并促进FN分泌(P<0.05).且B组与C组的抑制增殖及促进FN分泌的作用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作用强于A组(P<0.01),C组48 h作用强于24 h(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清可抑制GMC增殖并促进合成分泌FN,可能在肾小球硬化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作者:魏娜;薛迪中;常万松;孟庆恒;罗先润;赵学智;梅长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NIH3T3细胞及小鼠骨骼肌中人PH-20基因疫苗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PH-20基因疫苗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pcDNA3.1(+)-hPH-20基因疫苗导入MH3T3细胞中,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hPH-20 mRNA的表达.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疫苗接种于BALB/C小鼠后腿股内侧肌,分别于接种后第4、7、11、16天取小鼠股内侧肌进行RT-PCR检测.结果:体外转染的NIH3T3细胞阳性克隆经RT-PCR检测,可见1530 bp目的条带;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阳性细胞胞浆中可见蓝紫色颗粒.取注射基因疫苗后的小鼠注射部位肌肉以RT-PCR法检测到1 530 bp的目的条带,空载体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目的条带.结论:人PH-20基因疫苗体内外均可表达.

    作者:陈雪梅;郝莉;任秀花;石冰涛;曹靖;赵青赞;臧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腭裂修复术120例全麻苏醒期观察体会

    先天性腭裂修复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恢复期呼吸道管理难度增大,拔管时要求苏醒完全,无躁动,否则易引起并发症.丙泊酚是一种体内无积蓄、苏醒迅速而完全的静脉麻醉药[1],瑞芬太尼是短效阿片类镇痛药,作用时间短,消除快,可控性好[2].作者2004年5月至今对120例不同麻醉下腭裂修复术患儿术后苏醒期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苏瑛;孙振涛;马民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股骨近端干骺端骨髓转化的STIR序列观察

    股骨近端干骺端是感染、转移瘤等疾病的好发部位,这与干骺端含红骨髓且红骨髓血供丰富有关[1],因此了解不同年龄段干骺端红骨髓的含量及分布有重要意义.Moore等[2]认为1~25岁干骺端主要含红骨髓,然而作者在工作中发现STIR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干骺端并不全含红骨髓.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作者选择45例志愿者观察STIR序列干骺端骨髓的分布,并与Moore等[2]的结果对照分析,期望能准确反映红、黄骨髓在股骨近端干骺端的分布.

    作者:牛金亮;孔祥泉;冯敢生;王峻;韩萍;苏晋生;谢维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