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峰;邱红渝;刘芳;张杰;樊均明;干昌平
进展型脑梗死是指脑缺血6 h后,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其主要发生机制是血栓继续发展或形成[1].奥扎格雷钠(ozagrel sodium)是一种强力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也是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及其伴随的运动障碍[2].作者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患者34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赵燕民;洪丽;陈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郑州市3个县(市)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郑州市新农合试点县(市)中抽取巩义、新郑、中牟3县(市),对其农户参合率、对新农合的认知程度及认知途径、对新农合的评价和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知晓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个县(市)参合率92.1%,巩义市农户参合率高,中牟次之,新郑参合率低.3县(市)农户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巩义市农户对新农合的总体评价高;3县(市)农户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农合实施较早的巩义参合农民对报销比例比较清楚;知道新农合为农民办好事、参合后受益及乡级医院报销比例是影响农民继续参合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组织管理及动员作用,提高农户对新农合的认知程度及参合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和实施方案.
作者:时松和;吴予红;张体华;邢焕琴;赵学勇;田庆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PH-20基因疫苗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pcDNA3.1(+)-hPH-20基因疫苗导入MH3T3细胞中,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hPH-20 mRNA的表达.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疫苗接种于BALB/C小鼠后腿股内侧肌,分别于接种后第4、7、11、16天取小鼠股内侧肌进行RT-PCR检测.结果:体外转染的NIH3T3细胞阳性克隆经RT-PCR检测,可见1530 bp目的条带;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阳性细胞胞浆中可见蓝紫色颗粒.取注射基因疫苗后的小鼠注射部位肌肉以RT-PCR法检测到1 530 bp的目的条带,空载体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目的条带.结论:人PH-20基因疫苗体内外均可表达.
作者:陈雪梅;郝莉;任秀花;石冰涛;曹靖;赵青赞;臧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测定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I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38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HLA-DRBI*1201/1202、*1301/1302、*1501/1502等位基因检测.结果:对照组HLADRBI*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I*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LA-DRBI*1301/1302等位基因是河南汉族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个保护基因.
作者:祐红瑞;范会兴;孙长宇;余祖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VEGF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42).结论:PTEN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可能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2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志华;谭文刚;刘宗文;李晟磊;赵秋民;李道明;张云汉;高冬玲;陈奎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环孢素A作用下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层黏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肾毒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RK细胞,在无血清DMEM低糖培养基同步化24 h后,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sA 0.25 mg/L组,CsA 0.5 mg/L组,CsA 1.0 mg/L组,CsA 2.0 mg/L组,CsA 1.0 mg/L加RGZ 10 μmol/L组,CsA 1.0 mg/L加RGZ 15 μmol/L组,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 mRNA表达,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FN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CsA均可促进TGF-β1 mRNA和FN蛋白表达(P<0.05),罗格列酮能显著下调CsA引起的TGF-β1 mRNA和FN蛋白的高表达.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下调CsA引起的TGF-β1和FN的高表达,抑制CsA导致的肾脏成纤维细胞外基质的蓄积.
作者:刘章锁;程根阳;李海剑;刘书真;李继昌;刘钟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经济收入水平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经济收入水平、膳食结构和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进行调查,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能量、蛋白质、胆固醇和钠的平均每日摄入量高于RNI,钙、膳食纤维的平均每日摄入量低于RNI;碳水化合物供能的比例较低,蛋白质、脂肪供能比例较高;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随收入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他营养素摄入量不随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膳食结构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有向高蛋白、高脂肪、低谷物方向发展的趋势.
作者:夏欣;王旗;陈萍萍;吴维超;李文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甲状腺肿块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约4%~7%,术前性质的明确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诊断方法很多,如同位素检查、物理学检查(B超、CT等)均不能明确性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是目前较常见的诊断方法,确诊率可达90%以上[1-3].作者对比分析了200例甲状腺肿块FNAC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丽华;张曙;章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观察不同方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对肝脏功能的影响,避免因肝功能损害造成结核病患者治疗的中断和失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作者对388例肺结核住院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进行了监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慧敏;卢艳如;王艳景;宋自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段细胞增殖与神经分布状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神经肽Y(NPY)在2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组)和15例正常输尿管组织(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病例组PCNA阳性表达率85.71%(24/28),高于对照组的2/15(x2=21.41,P<0.05);病例组PC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黏膜层及纤维结缔组织层,4例阴性表达者存在肌层肥厚.病例组NPY阳性表达率为50%(14/28),低于对照组的86.7%(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P<0.05).结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段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布减少在先天性肾积水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郝义彬;杨帅平;范应中;张谦;许华峰;杨玉齐;李泸平;王家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发病特点是有一个较长的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期.从CIN发展到宫颈癌平均约10 a,这就为阻断其进一步发展成宫颈癌赢得了时间.宫颈癌前病变可行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而治愈,不需要切除子宫,保存了患者的生育能力,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本院用LEEP治疗的102例CIN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先兰;万爱红;史惠蓉;程淑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以及EPC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PBMNC,用含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分别采用常规方法(A组)和序列黏附法(B组)培养.A组细胞于接种第4天洗去未黏附细胞,然后隔d换液1次;B组细胞在接种后每2 h去除1次未黏附细胞,共2次.2组细胞均在第7天计数早期克隆,持续培养直到晚期克隆出现.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早期克隆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直接荧光染色法测定B组早、晚期克隆细胞结合荆豆凝集素.结果:早期克隆数目的获得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序列黏附法获得晚期克隆数目增加(P<0.05),且B组的早期克隆细胞表达CD3减少(P<0.05).晚期克隆形态不同于早期克隆,在培养21~28 d之间出现,其组成细胞与早期克隆相比,CD45、CD14表达减少,而CD146表达增加(P均<0.05),只有晚期克隆再种植可形成第2代内皮细胞克隆.结论:晚期克隆细胞具有EPC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应用序列黏附法可提高晚期克隆获得率.
作者:张菲斐;杨海波;韩战营;邱春光;张晓;陈庆华;李凌;黄振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在尿道缺损修复术后改善新尿道组织血液循环的效果.方法:分离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并体外诱导分化为EPC.12只尿道缺损模型兔尿道修复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8只,对照组4只.将EPC点状注射于实验组兔尿道吻合口处及其外层的皮下组织中,对照组应用等量的空白细胞培养基处理,于术后4周、12周分别观察2组新尿道组织中毛细血管数目.结果:分离所得的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细胞表型由CD34+CD133+CD31+逐渐转变成CD34+CD133CD31+.将CD34+CD133-CD31+细胞用于尿道修复,修复后4周、12周实验组新尿道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可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EPC,EPC可促进尿道缺损修复术后新尿道组织的血管再生.
作者:毕慧萍;李泸平;范应中;杨玉齐;杨帅平;张春英;张谦;王家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及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27.4%、45.2%、69.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54,P<0.01);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EGF mRNA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40.3%,48.3%,77.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94,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EGF过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及发生发展有关.EGF有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尹磊;张功员;刘键;李晟磊;赵秋民;刘宗文;陈奎生;张钦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脑灰质异位症属先天性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中枢系统其他畸形,自CT及MR应用于临床以来,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1-2].2000年至2005年,作者采用MRI诊断脑灰质异位症患者22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焱;程敬亮;胡瑛;高剑波;李建灵;杨涛;李荫太;张战利;任翠萍;高雪梅;周志刚;郭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O139霍乱弧菌(VC O139)菌株MO45基因组与O1群El Tor霍乱弧菌(EVC)菌株N16961基因组中毒力岛(VPI)区域分子特征.方法:制备霍乱弧菌VPI上游VC0815基因探针.从VC O139菌株MO45基因组文库中筛选一个既含有VC0815基因又含有tcpA基因的克隆,命名为pCOSVC081545,绘制pCOSVC081545 VPI上游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并与N16961同段序列的限制性酶切图谱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pCOSVC081545和N16961中VPI上游约1 500 bp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基本相同,支持O139霍乱弧菌是EVC O抗原突变而来的观点.
作者:王颖芳;段广才;谢婧;郗园林;范清堂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风油精中薄荷脑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HP-5毛细管柱(530μm×30 m,1μm)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载气为高纯氮,载气流速2 mL/min,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50 ℃.结果:标准曲线方程为A=0.008C-0.028 6(R2=0.999 9,n=5),在0.375~6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6 g/L)、中(1.5 g/L)、低(0.375 g/L)3个浓度的日内、日间变异均<3%;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9.10%、104.52%、97.30%;低检测浓度为0.25 g/L.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风油精中薄荷脑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姚金凤;杜斌;张瑞锋;张楠;张振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常规手术方式.1996年6月至2006年2月,作者成功完成LC 5 780例,其中,胆囊疾患合并老年高血压患者158例,现对158例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程守服;王旺河;王修奎;姜光辉;周刚;王文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防治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低盐饲料饲养,以CsA 15 mg/(kg·d)皮下注射造模,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以单用贝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用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第4周末处死动物,取肾脏作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测定,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和胶原Ⅲ(Col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肾组织AngⅡ含量、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明显升高;单药治疗组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抑制ColⅢ表达,从而延缓CsA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作者:梁冰;刘章锁;程根阳;王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改善,户外活动增多,生物中毒发病亦逐渐增加,其中蜂蜇伤常见.蜂螫伤以蜂毒致病,蜂螫伤后轻者只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重者可有蜂毒吸收性发热、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出血、溶血、休克、昏迷、心、肝、肾功能衰竭,以致死亡[1].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病率低,病情危重,治疗困难.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作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蜂蜇伤致MODS患者1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坤峰;邱红渝;刘芳;张杰;樊均明;干昌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