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85例围手术期管理体会

程文兰

关键词:单鼻孔, 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 围手术期
摘要:垂体腺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为颅内常见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临床大多以内分泌障碍起病,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溢乳、双颞侧头痛、视力减退等[1].手术治疗包括经额下入路和经鼻蝶窦入路.额下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传统的经口鼻蝶窦入路虽能满意切除肿瘤,但因唇龈交界血运丰富,容易出血,损伤鼻腭神经引起口唇上切齿麻木[2].本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85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管理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髂内动脉化疗泵注药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54例体会

    1994年3月至2005年6月,作者采用髂内动脉置化疗泵,依次注射抗癌药物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59例,其中54例获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红林;姬彤玉;宋少康;杜涛;李启忠;范小玲;任风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联合经腹部推胎背纠正持续性枕后位54例

    持续性枕后位(persistent occiput posterior posterior,POPP)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头位异常,占头位难产中的首位,降低POPP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1].作者选择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POPP 54例,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胎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POPP,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陈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PD大鼠模型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将第三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用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内,对照组注射PBS.此后每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在2周,4周,8周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SCs的存活,迁移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酪氨酸羟化酶(TH)和突触素的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HPLC-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结果:脐血MSCs移植后大鼠的旋转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MSCs可在大鼠脑内存活,随时间延长,迁移范围扩大,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和皮质;GFAP,NSE,TH都有表达,突触素无表达.多巴胺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脐血MSCs有望成为治疗PD的种子细胞,为神经退行性变提供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樊志刚;刘翔;白瑞樱;韩雪飞;鄢文海;邢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膜瘤56例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膜瘤56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张福生;阎长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冠脉单支病变48例(A组)、2支病变28例(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检测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A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FMD、ET、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上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功能障碍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林虹;郭进;王风;林英忠;赵毅兰;李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组住院患者4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本院患者在住院前经血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作者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9 800例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按年龄分组分别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苑新;李小芳;朱爱枝;吴小祯;邓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患者1310例阴道镜检分析

    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对于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价值.电子阴道镜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1].本科近年来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门诊患者采用电子阴道镜进一步检查,以筛查早期宫颈病变,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学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晚期中央型肺癌合并心内癌栓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治疗合并心内癌栓的左中央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左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并左房内癌栓1例,正中入胸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摘除左房内癌栓,然后右侧卧位,左后外入胸,心包内外联合切除左全肺,体外修剪去除病变的上叶及下叶局部,将无癌残留的下叶重植于左胸腔.结果:患者术后15h二次开胸止血,机械辅助通气25 h后拔除气管插管,重植肺膨胀良好,术后48 h纤支镜吸痰1次,72 h下床活动.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肺血管灌注、回流良好,支气管通畅.随访28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并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合并心内癌栓的晚期中央型肺癌,可以通过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达到根治性切除.

    作者:赵高峰;秦建军;赵松;齐宇;胡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球囊过度扩张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90例护理体会

    2002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大球囊(直径30 mm)过度扩张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9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邹治真;张文萍;海丹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全麻诱导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76岁,ASA Ⅰ~Ⅱ级,无心肺疾患,无高血压病史.随机分为2组:血液稀释组(A组,n=10)和对照组(B组,n=10),均采用气管内全麻.2组患者入室后常规输液,采用4-2-1法则补充基础生理需要量,按0.7~0.8 ml/(kg·h)补充禁食量.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按25ml/min的速率输入60g/L羟乙基淀粉(HES)7 ml/kg后开始诱导,同时继续输入60g/L HES达15 ml/kg.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pMA)、心率(fH)、中心静脉压(pCV)、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乳酸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A组全麻诱导后PMA下降不明显,PCV升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基础值及同时相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诱导后pMA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2组的fH、乳酸和动脉血气在AHH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期AHH应用于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可预防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有利于保持血液动力学平稳.

    作者:滕如阳;艾艳秋;张卫;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食管癌Eca-109细胞Mr小于3000膜蛋白肿瘤抗原肽的筛选

    目的:寻找被T细胞识别的食管癌细胞抗原肽,为食管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H 3.3的枸橼酸-磷酸盐缓冲液间隔24 h多次酸洗贴壁生长的Eca-109细胞,获得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HLA-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经超过滤,反相HPLC色谱层析得到不同组分多肽,DC递呈抗原肽刺激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51Cr杀伤实验检测CTL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结果:Mr小于3 000的混合多肽经过反相HPLC可获得50多个组分,混合肽、P17、P29和P41组分体外诱导实验表明可以诱导出较强的CTL反应.结论:酸洗法能有效获得HLA-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抗原,Mr小于3 000的多肽成分中3个组分存在能引起特异性的抗肿瘤CTL免疫反应的肿瘤抗原,具有潜在的免疫治疗作用.

    作者:李付广;金戈;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肾移植受者148例死亡原因分析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亦存在多种风险,如感染、排斥、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作者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本院148例肾移植受者的死亡原因,报道如下.

    作者:曲青山;吕宇涛;张小谱;苗书斋;陈国勇;邢利;蔡文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128例治疗体会

    1987年10月至2004年5月,作者采用腹横筋膜层修补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79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49例,现将其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周忠;王永歧;陈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性介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g)、血脂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9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46例),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和Fig水平的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TC、LDL-C、hs-CRP、Fig水平及MACE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仅hs-CRP水平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03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TC、LDL-C、hs-CRP、Fig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许爱国;黄振文;郭攀;卢常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及血浆NO、内皮素水平检测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T174M多态性和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T)的水平.方法:对100例EH患者、4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及电泳分型的方法对AGT基因M235T、T174M多态性进行分析,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组血浆NO、ET水平.结果:①EH组中M235TT、T174TM、T174MM基因型频率及T174M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②EH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P<0.001).③EH组中T174MM型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T174TM型和T174TT型(P均<0.001);而ET水平T174MM型和T174TM型明显高于T174TT型(P均<0.001);血浆NO、ET水平在M235T 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T174MM基因型和T174M等位基因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②EH存在血管内皮舒缩功能障碍,表现为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

    作者:张强;崔天祥;李莉;乔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L-精氨酸对兔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进行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后随机均分为3组:L-Arg组、eNOS抑制剂组和对照组,于再灌注前5 min,分别静脉推注L-Arg、eNOS抑制剂和生理盐水.观察缺血再灌注3 h后肺组织中内皮源性NO合成酶(eNOS)mRNA表达、移植兔的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L-Arg组心脏指数、动脉氧分压、eNOS mRNA表达显著高于eNOS抑制剂组及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肺组织含水百分比、肺动脉压、肺心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低于eNOS抑制剂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rg对肺移植早期出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赵高峰;巴玉峰;齐宇;李向楠;秦建军;李昂;胡伟;赵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的皮肤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观察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特征.方法:用常规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方法对正常有毛BALB/c小鼠及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12日龄左右发生脱毛现象,2周左右时除触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1月龄时无毛小鼠透过皮肤可见内脏,老龄时头部、腹部和体侧形成明显的皱纹和褶痕,似犀牛状,指甲过度生长.组织学发现BALB/c无毛小鼠毛囊瓦解,形成椭圆囊,真皮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包囊,并且随年龄增长而扩张;无毛小鼠皮肤电镜扫描可见表面有许多鳞片状、泡沬状、角化物质沿皮肤沟排列;切面可见角质化的皮肤包囊和真皮包囊,真皮内弹性纤维排列凌乱.结论:BALB/c 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特点较有毛小鼠更接近于人,可作为新品系应用于皮肤病学研究.

    作者:章金涛;薛敬礼;杜春燕;王纯耀;金树兴;李洪涛;史崇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培养、纯化及鉴定

    目的:建立外周血T淋巴细胞初步纯化方法.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低剂量IL-2维持下,利用细胞培养淘汰法筛选纯化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表面标志的改变.结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B淋巴细胞于第1周时基本死亡,第3周时完全消失;NK细胞于第1周时明显增加,第4周时大部分死亡;第4周时,所培养的细胞绝大多数为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整体变化趋势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D4+百分数稍增加,CD8+百分数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3+CD16+CD56+百分数明显增加.结论:在IL-2维持下,人PBMCs培养4周时,收获培养细胞为初步纯化的T淋巴细胞.

    作者:李付广;李沛;靳静;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肺炎216例临床特点分析

    老年肺炎为老年人肺实质的急性炎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老年肺炎病死率达5.6%~23.3%,80岁以上老年人中,肺炎是第一死因,90岁以上者有一半死于肺炎[1].现就本院2000年5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216例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田蕊;徐析;朱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焦虑状况调查与护理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威胁老年人健康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老年住院患者中焦虑情绪的发生也越来越多.作者调查了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