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恩;李春阳;徐玉宝;杨胜利;王新朝
子宫畸形是生殖道畸形中常见的疾病,在妊娠后期,对胎位及分娩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1997年至2002年,本科共收治子宫畸形晚期妊娠75例,报道如下.
作者:胡孟彩;赵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宫颈癌合并妊娠是指在妊娠期、产褥期和产后6个月内发现的宫颈癌,又称为妊娠相关性宫颈癌[1].1994年1月至2004年10月,本科共收治宫颈癌合并妊娠6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子宫破裂是妊娠期和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起病急,病情重,严重危害母儿的生命和健康,如果延误治疗可造成母儿死亡[1].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作者共收治子宫破裂29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翠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检测人胶质瘤组织中PTEN、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胶质瘤血管形成和肿瘤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胶质瘤(Ⅰ级15例,Ⅱ级19例,Ⅲ级11例,Ⅳ级7例)组织中PTEN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Ⅰ、Ⅱ、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15、14/19、4/11和2/7,Ⅰ、Ⅱ级与Ⅲ、Ⅳ级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8,P=0.009);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5、5/19、6/11和6/7,Ⅰ、Ⅱ级与Ⅲ、Ⅳ级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6,P=0.002).胶质瘤组织中PTEN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s=-0.385,P=0.005).结论:PTEN低表达和VEGF高表达与胶质瘤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倪峰;李红伟;杨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急性心肌梗死区内移植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对照组(12只)、移植组(12只).假手术组单纯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对照组和移植组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同种异体BM-MNCs悬液心外膜下植入对照组和移植组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左室形态及左室功能,并观察梗死区心肌内移植的BM-MNCs及其周边组织的形态学特点.结果:移植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及移植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降低(P<0.01).移植组LVEDs、LVEDd和LVEDP低于对照组(P<0.01),LVEF、LVFS、+dp/dtmax和-dp/dtmax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结论:同种异体BM-MNCs移植可以减轻左室重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作者:侯剑峰;法宪恩;张蕾;张瑞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血管内溶血、反复静脉血栓形成[1],PNH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骨髓损伤,导致糖化肌醇磷脂-锚(PIG-A)基因突变,使糖基磷酯酰肌醇(GPI)锚连蛋白合成障碍,患者血细胞呈现多种锚连接蛋白的减少或缺失,其中包括衰变加速因子(DAF,CD55)和反应性溶血膜抑制物(MIRL,CD59)的缺失[2].作者测定了PNH患者外周血CD55、CD59的表达,以探讨CD55、CD59检测对PNH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作者:张秋堂;秦福丽;刘少君;席雨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15 d、术后30 d及20例对照的血清sP-selectin、sICAM-1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P-selectin、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5 d下降,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30 d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血清sP-selectin、sICAM-1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sP-selectin、sICAM-1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可成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王程虎;张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制备雌二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ES-PBCA-NP).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为载体,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ES-PBCA-NP.采用U5(53)均匀实验设计优化制备条件.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态;HPLC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结果与结论:综合考虑选用二乙胺乙基葡聚糖(DEAE-Dextran)作为实验用表面活性剂,制备优化条件:pH 2.0,稳定剂和表面修饰剂质量比为1:1,BCA用量终质量浓度为12 g/L.以上述条件制备的纳米粒,稳定性好、形态规整、大小均匀,粒径(115±7)nm,Zeta电位为(43.6±3.2)mV,载药量为61 mg/g,包封率为78.0%,适合作为雌二醇的给药载体.
作者:周建超;周天洋;张振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山萸肉醇提液对大鼠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和致畸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山萸肉提供毒理学资料.方法:采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规定的急性毒性试验、致畸胎试验以及蓄积毒性试验方法,对山萸肉醇提液进行检测.结果:山萸肉醇提液的LD50>10 g/kg,蓄积系数>5;山萸肉醇提液对实验小鼠无致畸胎作用.结论:山萸肉醇提液无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对脊椎动物胚胎无致畸作用.
作者:张慧珍;巴月;程学敏;范清堂;崔留欣;呼世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作用.方法: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19例(根据慢性活动性胃炎炎症活动度分级:Ⅰ级6例,Ⅱ级5例,Ⅲ级8例),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18例,正常胃黏膜11例,均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16例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均接受1周抗HP治疗.取胃窦部活检组织培养,用RT-PCR检测TNF-α mRNA表达水平;利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蛋白的水平.结果: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黏膜组织TNF-α蛋白分泌水平及组织内mRNA水平均高于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和正常组(P<0.05).Ⅲ级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组织TNF-α蛋白分泌水平高于Ⅰ、Ⅱ级患者(P<0.05).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经抗HP治疗后,胃窦黏膜组织中TNF-α分泌量降低(P<0.05).结论:HP感染可明显诱导胃窦黏膜组织TNF-α表达;TNF-α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占举;王修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宫腔镜现已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宫腔镜检查常见的适应证[1].2005年1月至2005年9月,作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或镜下定位活检诊断AUB 144例,报道如下.
作者:崔利娜;赵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培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树突状细胞(DCs)的表型和抗原递呈、分泌和迁移功能的变化.方法:分离CML患者(CML组)和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经培养获取贴壁细胞,将CML组和正常组的贴壁细胞及K562细胞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TNF-α体外诱导10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培养5 d后,用ELISA检测细胞的内吞功能;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析3组DCs对静息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正常组、CML组、K562组DCs的特异性标志CD83和共刺激分子标记CD80和CD86以及CD11和HLA-D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的抗原吞噬、迁移能力和对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CML组和K56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L患者DCs的免疫表型和正常人相似,但其抗原捕获、递呈和迁移功能有缺陷.
作者:张琳;周健;胡杰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食管鳞癌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cDNA基因芯片分析15例食管鳞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筛选食管癌分化相关基因,并在染色体上精确定位.结果:与食管鳞癌分化直接相关的基因有16条,包括MET,KRT4,EGFR,KRT13,CSK,EGR1,CCND1,EPHA2,CEACAM1,PTPN2,HSPBP1,CDKN1B,BCL2L2,SDC1,CDH1,CTNNA1;主要集中在染色体1p,2p,5q,7p,7q,11q,12p,12q,14q,15q,16q,17q,18p,19q.结论:食管鳞癌发生和演变涉及多条染色体异常的积累.
作者:李沛;凌志强;杨洪艳;黄幼田;赵明耀;马俊芬;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药物缓释剂和卡介苗构建大鼠局限性炎性肉芽肿模型的效果.方法:正常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3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只,注射药物分别为0.1 mmol/L PBS(对照1组)、10 g/L明胶(对照2组)和体积分数为25%的泊洛沙姆407(P407)(对照3组).实验组每组8只,注射药物分别为卡介苗(BCG)(BCG组)、BCG-明胶(明胶组)和BCG-P407(P407组).开腹直视下肝内和皮下分别注射药物0.1 ml.术后4周、8周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析.结果:各对照组肝脏和皮下均未见明显变化.术后8周时,BCG组肝脏和皮下结节已经明显发生纤维化;明胶组和P407组仅见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明胶组有腹腔粘连发生.结论:应用BCG-P407可在大鼠肝内和皮下建立持续的局限性炎性肉芽肿模型.
作者:马毓梅;翟佳;林萍萍;张小平;赵松;王恒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IL-18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增殖和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12例克罗恩病(CD)、2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15例结肠镜检查正常者(对照)的肠黏膜组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并用IL-18刺激,48 h后,利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IL-2、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检测LPMC的增殖情况.结果:IL-18刺激后,CD患者PBMC和LPMC 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高于UC和对照(P<0.05);CD患者的LPMC增殖率亦高于UC和健康对照.结论:IL-18可激活CD患者淋巴细胞的增殖,PBMC和LPMC分泌大量促炎症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CD的发病过程,体内阻断IL-18可能对CD患者免疫治疗有帮助.
作者:刘占举;吴国华;张炳勇;徐刚;崔静;赵治国;唐芙爱;徐志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占新生儿外科死亡总数的75%~80%[1].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并适时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十分关键.2000年至2005年,本院共收治NEC患儿81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根岭;景登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7年5月至2005年2月,对21例Ebstein畸形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根据不同的病理解剖学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闪辉;王平凡;梁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结合关节镜术一期手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双膝骨关节炎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60~78岁.较重侧(HSS评分35~48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较轻侧(HSS评分42~60分)行关节镜下松解术并下肢支具康复锻炼.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220~300 ml,恢复快.随访9~26个月,患者关节置换侧HSS评分由(40.9±6.7)分提高至(86.4±7.0)分;关节镜术侧HSS评分由(52.2±7.3)分提高至(78.6±8.2)分.结论:全膝关节置换联合关节镜下松解术一期手术治疗老年双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许建中;张晓强;赵甲军;杨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小肠血管畸合并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规检查难以发现,临床上诊断困难,如何及时发现病灶是成功治疗的关键[1].1990年至2005年,作者共收治小肠血管畸合并出血29例,报道如下.
作者:叶金芳;华积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测定氟铃脲的致突变性,预测其遗传危害和潜在致癌作用的可能性.方法:分别采用Ames试验(剂量分别为31.25 μg/板、62.50μg/板、125.00μg/板、250.00μg/板和500.00μg/板)、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剂量分别为50 mg/kg、250 mg/kg、500 mg/kg和1 000mg/kg)、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剂量分别为1 250 mg/kg、2 500 mg/kg和5 000 mg/kg)测定氟铃脲的致突变性.结果:氟铃脲各剂量组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氟铃脲各剂量组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铃脲各剂量组的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常染色体单价体发生率和性染色体单价体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未观察到氟铃脲的致突变性.
作者:赵毅波;许东;赵士光;张磊;任丽敏;杨小芝;徐玉宝;陈小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