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期手术治疗老年双膝骨性关节炎效果观察

许建中;张晓强;赵甲军;杨恺

关键词:人工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镜术, 膝骨性关节炎
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结合关节镜术一期手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双膝骨关节炎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60~78岁.较重侧(HSS评分35~48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较轻侧(HSS评分42~60分)行关节镜下松解术并下肢支具康复锻炼.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220~300 ml,恢复快.随访9~26个月,患者关节置换侧HSS评分由(40.9±6.7)分提高至(86.4±7.0)分;关节镜术侧HSS评分由(52.2±7.3)分提高至(78.6±8.2)分.结论:全膝关节置换联合关节镜下松解术一期手术治疗老年双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有效方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门冬胰岛素30与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盐酸吡格列酮(瑞彤)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经诺和锐30强化血糖控制达标2周后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联合瑞彤观察组29例和诺和锐30单用对照组31例,比较2组各时段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和24 h胰岛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早餐前和三餐后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下降(P<0.05或0.01),HbA1C下降(P=0.042);且24 h胰岛素用量减少(P<0.000 1).结论:T2DM患者早期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

    作者:董健;代芳;王亚林;于瑞萍;刘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108例外科治疗体会

    1993年9月至2005年9月,作者共收治心脏瓣膜病236例,其中重症心脏瓣膜病108例,现将该108例的外科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石秀霞;雷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IL-18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增殖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

    目的:分析IL-18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增殖和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12例克罗恩病(CD)、2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15例结肠镜检查正常者(对照)的肠黏膜组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并用IL-18刺激,48 h后,利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IL-2、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检测LPMC的增殖情况.结果:IL-18刺激后,CD患者PBMC和LPMC 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高于UC和对照(P<0.05);CD患者的LPMC增殖率亦高于UC和健康对照.结论:IL-18可激活CD患者淋巴细胞的增殖,PBMC和LPMC分泌大量促炎症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CD的发病过程,体内阻断IL-18可能对CD患者免疫治疗有帮助.

    作者:刘占举;吴国华;张炳勇;徐刚;崔静;赵治国;唐芙爱;徐志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TCD加胆管内支架置入合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胆管癌11例

    晚期胆管癌手术治疗难度大,切除率低,仅为15%~64.1%[1],且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高,未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为3个月[2].本院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加胆管内置入支架并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胆管癌1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葛红;郭晨阳;叶柯;胡洪涛;黎海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37例分析

    超声刀是一种用于腹腔镜下手术的全新手术工具,它集分离、止血、切割功能于一体,使手术更加快捷、安全[1].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直径>10 cm)剔除术由于肌瘤体积过大,术中出血较多,成为腹腔镜手术相对禁忌证[2].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作者使用超声刀行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3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哲;王喜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A549细胞转染esp1基因后生物学行为的变化

    目的:观察A549细胞转染esp1基因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将IRE-EGFP-esp1质粒用FuGENE 6脂质体转染到肺腺癌细胞A549,经G418筛选获得转染阳性的细胞系(esp1-A549).采用DNA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细胞DNA含量、倍性及细胞周期,计算S期细胞比率(SPF)和DNA指数(DI);采用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检测法和闪烁计数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同时检测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以未转染(A549)、转染空载体(neo-A549)的细胞作对照.结果:与其他2组比较,esp1-A549细胞的DI、SPF及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esp1-A549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数为3.5±0.6,克隆形成率为12.5%,低于A549细胞的23.3±0.2(t=4.93,P=0.004)和46%.结论:esp1基因的上调表达对A549细胞部分恶性生物学表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丽莎;刘昕;刘永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基因芯片技术对15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VEGF mRNA检测.结果:1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有8例VEGF mRNA上调表达,其平均表达水平,cDNA微阵列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分别为(3.82±0.75)和(4.11±0.89);VEGF 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大 小、形状、病理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关.结论:VEGF在食管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 mRNA水平对预测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沛;凌志强;杨洪艳;赵明耀;黄幼田;马俊芬;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24)、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24)和MSCs组(n=24).模型组、PBS组和MSCs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尼龙线外,其余步骤相同.PBS组和MSCs组分别于建模成功后24 h分别经颈动脉注入等体积的PBS液和已制备好的同种异体MSCs悬液.每组于脑缺血2 h再灌注2 d、4 d、6 d、8 d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灌注固定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检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未见细胞凋亡,未见Bcl-2和Bax表达.与模型组和PBS组比较,脑缺血2 h再灌注4 d开始,MSCs组神经细胞凋亡数、Bax蛋白表达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Bcl-2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改善脑损伤大鼠的功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月;许予明;宋波;方树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郑州市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医护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问卷(SSRS),对郑州市190名5所省市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医生87例,护士103例)心理健康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心理健康总分及消极应对分均高于医生(t=2.90,P=0.004 1;t=2.14,P=0.034 0),人格评分不同性别与常模比较,精神质分与神经质分均高于常模(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医生的复相关系数R=0.763 0,决定系数R2=0.582 1;护士R=0.685 6,R2=0.470 0,医生积极应对应激事件能力高出护士近1倍.医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受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个性的影响程度约为58.21%,而护士为47.00%.结论:护士要提高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面对应激事件才能改变消极应对方式.

    作者:宋春花;李进峰;李永鑫;冯丽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ICU黄杆菌感染30例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金黄杆菌属在临床感染标本中的分离率不断增加,其在感染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1,2].2002年至2004年,本院共收治黄杆菌感染30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民;张小红;孙荣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56例观察

    近年来,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作为一种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微创疗法,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恢复快等优点[1].2002年至2004年,作者应用UAE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5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贾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剂量琥乙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32例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喂哺困难、奶量不足、胃潴留、腹胀等,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而完全静脉营养价格较贵,且易导致肠黏膜萎缩及乳糖酶缺乏[1].作者应用小剂量琥乙红霉素胃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袁焕珍;孙君轶;张永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雌二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

    目的:制备雌二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ES-PBCA-NP).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为载体,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ES-PBCA-NP.采用U5(53)均匀实验设计优化制备条件.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态;HPLC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结果与结论:综合考虑选用二乙胺乙基葡聚糖(DEAE-Dextran)作为实验用表面活性剂,制备优化条件:pH 2.0,稳定剂和表面修饰剂质量比为1:1,BCA用量终质量浓度为12 g/L.以上述条件制备的纳米粒,稳定性好、形态规整、大小均匀,粒径(115±7)nm,Zeta电位为(43.6±3.2)mV,载药量为61 mg/g,包封率为78.0%,适合作为雌二醇的给药载体.

    作者:周建超;周天洋;张振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基因枪介导人精子顶体膜相关蛋白32基因疫苗在小鼠骨骼肌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pcDNA3.1(+)-人精子顶体膜相关蛋白32(hSAMP32)基因疫苗经基因枪介导肌肉接种后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方法:BALB/c雌性小鼠6只,实验组鼠(4只)经后腿股内侧肌以基因枪多点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hSAMP32 5μg,空载体对照组(1只)注射pcDNA3.1(+)载体5 μg,空白对照组(1只)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00μl.接种后第7 d取小鼠股内侧肌注射部位肌肉,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以自制抗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目的基因蛋白的表达.取小鼠心、肝、脾、脑、肾、胚胎组织,PCR扩增,行基因疫苗的安全性检测.结果: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注射部位肌肉组织有目的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对照组未见表达.实验组小鼠心、肝、脾、脑、肾、胚胎的基因组DNA均未扩增出目的基因条带,说明外源性基因没有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结论:该基因疫苗可在小鼠骨骼肌内有效、安全地表达.

    作者:臧卫东;陈雪梅;任秀花;石冰涛;郝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食管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和微血管密度检测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48例食管癌组织、24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P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微血管计数,计算MVD.结果:食管癌组织中TP阳性表达率为81.25%(39/48),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8.33%(2/24)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41.67%(10/24)(x2=35.848,P<0.01).TP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但与淋巴转移有关(P<0.01).食管癌组织MVD高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且TP表达阳性的食管癌组织MVD高于阴性者.结论:TP是食管癌血管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作者:尚育红;李继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胫骨髁间棘骨折合并内侧平台后部劈裂骨折25例治疗体会

    胫骨髁间棘骨折合并同侧内侧平台后部劈裂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内侧平台位置距离胫骨髁间棘相对较近,不易漏诊,但是因胫骨髁间棘涉及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骨折波及关节面,容易导致膝关节不稳、膝关节强直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治疗上较为困难[1].1999年11月至2004年3月,作者共收治胫骨髁间棘骨折合并内侧平台后部劈裂骨折25例,报道如下.

    作者:杨明路;李无阴;尚延春;喻长纯;饶耀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Barrett's食管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食管动力学测定

    目的:探讨Barrett's食管(BE)食管运动功能、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诊的BE患者的资料,对其中21例的食管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37例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以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和23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作对照.结果:BE组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低于RE组及健康对照组,BE组食管远端收缩波幅较RE组及对照组降低(P均<0.05),而食管近端收缩波幅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十二指肠上皮组织中COX-2无表达,而20/24无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12/13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表达COX-2蛋白,且2者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S功能失调是BE主要发病机制,COX-2蛋白的表达是BE发生的早期事件.

    作者:王瑞华;欧阳钦;魏兵;常玉英;李国栋;向军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ABO及Rh血型鉴定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自身抗体对ABO及Rh血型定型的干扰.方法:选取28例AIHA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测定ABO及Rh血型.对正反定型不符者进行氯喹放散后再行ABO、Rh血型鉴定.对抗体筛选阳性者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28例中10例ABO定型受干扰,多为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及正反定型不合者.28例中Rh表型定型中20例阴性误定为阳性,采用氯喹放散试验后血型皆正确判定,5例血清中含同种抗体,4例自身抗体具有血型特异性.结论:AIHA患者自身抗体干扰ABO、Rh血型鉴定.

    作者:庞桂芝;马云;张趁利;姜燕娟;胡利亚;兰炯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激光捕获显微分离-高可信度全基因组mRNA扩增技术的建立及其在食管癌细胞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激光捕获显微分离(LCM)-高可信度全基因组mRNA扩增(GMA)技术,并用其分析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LCM直接捕获15例食管癌组织中癌细胞,提取并纯化mRNA,在T7 RNA聚合酶作用下扩增成cRNA直接用于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MET和PTPN2基因的表达,并将LCM与组织匀浆法和显微镜下针挑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上调基因MET,其高表达率为12/15;下调基因PTPN2,其低表达率为9/15;2个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与上述结果的一致率达100%.组织匀浆法、显微镜下针挑细胞法所获样品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ET结果与LCM-GMA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25%(3/12)和33%(4/12),PTPN2分别为22%(2/9)和33%(3/9).结论:LCM-GMA技术十分有利于基因表达谱的芯片分析和单个基因表达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研究.

    作者:李沛;凌志强;金戈;杨洪艳;赵继敏;黄幼田;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维DSA栓塞治疗脑动脉瘤32例

    脑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以往,DSA是诊断CA的金标准,但由于血管重叠和位置关系,有时会发生漏诊.近来,随着三维DSA的应用,CA的检出率和栓塞治疗成功率越来越高[1,2].2004年11月至2005年6月,作者采用Philips Alleura型三维DSA系统诊治SAH患者40例,报道如下.

    作者:翟水亭;宗登伟;李天晓;曹会存;王子亮;白卫星;孟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