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代芳;王亚林;于瑞萍;刘波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24)、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24)和MSCs组(n=24).模型组、PBS组和MSCs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尼龙线外,其余步骤相同.PBS组和MSCs组分别于建模成功后24 h分别经颈动脉注入等体积的PBS液和已制备好的同种异体MSCs悬液.每组于脑缺血2 h再灌注2 d、4 d、6 d、8 d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灌注固定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检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未见细胞凋亡,未见Bcl-2和Bax表达.与模型组和PBS组比较,脑缺血2 h再灌注4 d开始,MSCs组神经细胞凋亡数、Bax蛋白表达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Bcl-2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改善脑损伤大鼠的功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月;许予明;宋波;方树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盐酸吡格列酮(瑞彤)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经诺和锐30强化血糖控制达标2周后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联合瑞彤观察组29例和诺和锐30单用对照组31例,比较2组各时段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和24 h胰岛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早餐前和三餐后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下降(P<0.05或0.01),HbA1C下降(P=0.042);且24 h胰岛素用量减少(P<0.000 1).结论:T2DM患者早期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
作者:董健;代芳;王亚林;于瑞萍;刘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并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测定了52例肝癌和32例健康人血清标本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并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将84例标本随机分成训练组56例(肝癌35例,健康人21例)和盲法测试组28例(肝癌17例,健康人11例).利用从训练组得出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对28例未知血清进行检测,并与甲胎蛋白(AFP)判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该方法对肝癌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17/17,11/11).AFP检测结果准确率为77.4%(65/84),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9.2%(36/52)和90.6%(29/32).结论:该方法在肝癌的诊断中较AF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庞艳丽;张波;王家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40辅助信号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11例克罗恩病(CD)、23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14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MC),流式细胞仪测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CD40表达水平.体外培养,并用CD40转染的P815细胞株刺激,48 h后,收集上清液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IL-2、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CD、UC组PBMC及LPMC中CD40+ 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CD40转染的细胞株刺激后,CD组PBMC IFN-γ分泌水平高于UC及对照组(P<0.05),而其LPMC IL-2、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高于UC及对照组(P<0.05).结论:CD40辅助信号能直接刺激CD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并产生大量促炎症介质.CD40在炎症性肠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占举;酒金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胰岛细胞瘤是一种胰腺内分泌瘤,临床上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血糖明显下降,产生一系列低血糖的综合征,手术切除瘤体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1].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作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持续输注高渗糖切除胰岛细胞瘤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秦秉玉;张加强;刘贺;孟凡民;赵素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口腔正常黏膜(n=10)、口腔黏膜白斑(n=48)(单纯增生性白斑14例,轻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2例,中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2例,重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0例)和鳞状细胞癌(n=41)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单纯增生性白斑、异常增生性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Caspase-3的表达,且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91,P<0.05).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83.33%、90.00%,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Ⅰ、Ⅱ、Ⅲ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5%、50.00%、36.66%,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是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可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白斑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秦红霞;马丽华;韩冰;石爱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制备雌二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ES-PBCA-NP).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为载体,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ES-PBCA-NP.采用U5(53)均匀实验设计优化制备条件.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态;HPLC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结果与结论:综合考虑选用二乙胺乙基葡聚糖(DEAE-Dextran)作为实验用表面活性剂,制备优化条件:pH 2.0,稳定剂和表面修饰剂质量比为1:1,BCA用量终质量浓度为12 g/L.以上述条件制备的纳米粒,稳定性好、形态规整、大小均匀,粒径(115±7)nm,Zeta电位为(43.6±3.2)mV,载药量为61 mg/g,包封率为78.0%,适合作为雌二醇的给药载体.
作者:周建超;周天洋;张振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α(PKCα)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将BXPC-3细胞分为7组:对照组,64 mg/L随机寡核苷酸序列(RODN)转染组,4 mg/L、8 mg/L、16 mg/L、32mg/L和64 mg/L ASODN转染组,RT-PCR方法检测PKCα mRNA表达情况;以有效转染浓度的ASODN转染BXPC-3细胞,并设对照和RODN组,Transwell侵袭小室方法检测BXPC-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16 mg/L、32 mg/L和64 mg/L ASODN转染组PKCα/GADPH mRNA灰度值(0.637 1±0.036 0,0.563 2±0.008 0,0.238 9±0.020 0)均低于对照组(0.912 1±0.025 0)(P<0.05),RODN组(0.914 7±0.017 0)、4 mg/L ASODN组(0.912 3±0.018 0)和8 mg/L ASODN组(0.911 6±0.029 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286±10)和RODN组(268±3)比较,转染16 mg/L PKCα ASODN(119±9)可降低胰腺癌BXPC-3细胞的体外侵袭力(P<0.05).结论:靶向PKCα的ASODN可有效阻断其在人胰腺癌BXPC-3细胞中的表达,并降低癌细胞体外侵袭力.
作者:黄涛;冯延平;高军;常青;秦仁义;裘法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常用的近交系小鼠核心群和生产群进行遗传质量监测,观察2者之间的遗传质量差异,为近交系小鼠保种繁殖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化标记法和微量细胞毒实验对3个近交系小鼠BALB/c、C57BL/6、DBA/2的核心群(n=6)和生产群(n=30)进行遗传质量监测.生化标记法检查的位点有Idh-1、Car-2、Gpd-1、Hbb、Es-1、Es-2、Mod-1、Es-3和Akp-1;微量细胞毒实验检查的位点有Thy-1、H-2K和H-2D.结果:在所监测的9个生化标记位点上,核心群和生产群都符合品系标准.在免疫学位点上,3个品系的核心群和DBA/2品系的生产群符合品系标准,C57BL/6和BALB/c的生产群中分别发现2个(Thy-1a/b和H-2Db/d)和4个(H-2Kd/b)变异的个体;H-2Kb抗血清对BALB/c的细胞毒指数明显升高.结论:近交系小鼠核心群和生产群在遗传质量上可能出现差异,生产群的遗传质量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薛敬礼;金玫蕾;祝庆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脑出血,特别是部位较深的丘脑、基底节区(包括尾状核、豆状核等)血肿,手术创伤大,预后欠佳[1].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作者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尿激酶注入溶解引流血肿方法治疗丘脑、基底节区脑出血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胡炜;张士中;王献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河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方法:随机选择HBV表面抗原携带者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结果:HBV携带者76例中,43例HBV DNA定量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HBV DNA定量均为阳性.HBV DNA定量阳性的123例中,B型65例(52.85%),C型38例(30.89%),B、C混合型5例(4.07%),B、D混合型3例(2.44%),C、D混合型4例(3.25%),未分型者8例.结论:河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B、C型为主.
作者:邹祺;张善锋;毛红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作者总结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1995年至2005年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96例的资料,结合核素心血池显像所测心功能的有关参数及冠脉造影结果,着重分析了AI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对心律失常发生和心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云琳;赵洛沙;张静华;毋淑珍;杨文;薛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作者采用妥泰治疗婴儿痉挛2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任纯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UC和CD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组(P<0.05).UC和CD缓解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升高,并参与了肠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
作者:崔静;刘占举;唐芙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9年12月至2003年6月,本院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2例(84膝),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遂柱;郑稼;赵永强;高延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牛膝中微量元素铜、锌、铁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湿法消解,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同一体系中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的牛膝样品中铜、锌、铁的含量,并对结果分析比较.结果:铜、锌、铁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 mg/L,0~2.0 mg/L,0~35 mg/L;检出限分别为0.018 6 mg/L,0.003 2 mg/L,0.004 8mg/L;RSD分别为1.6%~4.2%,1.0%~3.6%,0.6%~3.2%;回收率分别为90.8%~104.8%,91.3%~103.7%,88.9%~101.2%.结论:牛膝中铜、锌、铁的含量分别为5.41~34.10 μg/g,11.83~50.79μg/g,91.42~420.88μg/g.
作者:吴拥军;李建军;于斐;孙武勇;屈凌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晚期胆管癌手术治疗难度大,切除率低,仅为15%~64.1%[1],且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高,未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为3个月[2].本院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加胆管内置入支架并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胆管癌1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葛红;郭晨阳;叶柯;胡洪涛;黎海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作者对于常规药物治疗(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麦角胺以及英明格、佐米格等药物)不能适时控制、或严重依赖药物、或出现药物副作用的患者,给予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秀兰;程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胃肠道间质瘤是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的一类肿瘤.胃肠道间质瘤中小肠间质瘤发病占20%~30%[1],近年来对胃间质瘤报道甚多,但对小肠间质瘤报道较少.作者对13例小肠间质瘤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刘安丽;贺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作用.方法: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19例(根据慢性活动性胃炎炎症活动度分级:Ⅰ级6例,Ⅱ级5例,Ⅲ级8例),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18例,正常胃黏膜11例,均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16例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均接受1周抗HP治疗.取胃窦部活检组织培养,用RT-PCR检测TNF-α mRNA表达水平;利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蛋白的水平.结果: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黏膜组织TNF-α蛋白分泌水平及组织内mRNA水平均高于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和正常组(P<0.05).Ⅲ级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组织TNF-α蛋白分泌水平高于Ⅰ、Ⅱ级患者(P<0.05).HP(+)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经抗HP治疗后,胃窦黏膜组织中TNF-α分泌量降低(P<0.05).结论:HP感染可明显诱导胃窦黏膜组织TNF-α表达;TNF-α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占举;王修齐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