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黄月;许予明;宋波;方树友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凋亡, Bcl-2, Bax,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24)、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24)和MSCs组(n=24).模型组、PBS组和MSCs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尼龙线外,其余步骤相同.PBS组和MSCs组分别于建模成功后24 h分别经颈动脉注入等体积的PBS液和已制备好的同种异体MSCs悬液.每组于脑缺血2 h再灌注2 d、4 d、6 d、8 d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灌注固定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检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未见细胞凋亡,未见Bcl-2和Bax表达.与模型组和PBS组比较,脑缺血2 h再灌注4 d开始,MSCs组神经细胞凋亡数、Bax蛋白表达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Bcl-2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改善脑损伤大鼠的功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蛋白激酶Cα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α(PKCα)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将BXPC-3细胞分为7组:对照组,64 mg/L随机寡核苷酸序列(RODN)转染组,4 mg/L、8 mg/L、16 mg/L、32mg/L和64 mg/L ASODN转染组,RT-PCR方法检测PKCα mRNA表达情况;以有效转染浓度的ASODN转染BXPC-3细胞,并设对照和RODN组,Transwell侵袭小室方法检测BXPC-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16 mg/L、32 mg/L和64 mg/L ASODN转染组PKCα/GADPH mRNA灰度值(0.637 1±0.036 0,0.563 2±0.008 0,0.238 9±0.020 0)均低于对照组(0.912 1±0.025 0)(P<0.05),RODN组(0.914 7±0.017 0)、4 mg/L ASODN组(0.912 3±0.018 0)和8 mg/L ASODN组(0.911 6±0.029 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286±10)和RODN组(268±3)比较,转染16 mg/L PKCα ASODN(119±9)可降低胰腺癌BXPC-3细胞的体外侵袭力(P<0.05).结论:靶向PKCα的ASODN可有效阻断其在人胰腺癌BXPC-3细胞中的表达,并降低癌细胞体外侵袭力.

    作者:黄涛;冯延平;高军;常青;秦仁义;裘法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Survivin和P53测定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大肠癌(直肠癌22例,结肠癌29例;Dukes分期:A期13例,B期14例,C期15例,D期9例;高分化16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10例)组织中Survivin、P53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Survivin、P53的表达与大肠癌的部位无关(P>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相关(P<0.05).Survivin、P53阳性的大肠癌组织MVD(36.56±7.81,35.44±10.42)明显高于阴性者(19.81±9.27,22.17±9.54)(P<0.05).Survivin、P53均为阳性时MVD值高(39.78±7.88),高于其他各组(P<0.05).Survivin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5),MVD与Survivin、P53同时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87,P<0.05).结论:Survivin和P53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郭长青;刘文静;刘国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肾脏穿刺获得LN肾组织标本25例,其中LNⅡ6例,LNⅢa 7例,LNⅣa12例;以肾脏肿瘤摘除后远离肿瘤的正常肾组织6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2组肾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正常肾组织中COX-2主要表达于致密斑、髓质间质细胞、肾血管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LN组织中,除上述部位外,肾小球的系膜区、足突细胞、肾小管间质组织中亦有COX-2的表达.LN肾组织中的COX-2蛋白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LN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的加重,COX-2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COX-2可能参与LN的发生、发展.

    作者:郑朝晖;赵占正;刘升云;刘章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D40辅助信号诱导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CD40辅助信号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11例克罗恩病(CD)、23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14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MC),流式细胞仪测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CD40表达水平.体外培养,并用CD40转染的P815细胞株刺激,48 h后,收集上清液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IL-2、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CD、UC组PBMC及LPMC中CD40+ 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CD40转染的细胞株刺激后,CD组PBMC IFN-γ分泌水平高于UC及对照组(P<0.05),而其LPMC IL-2、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高于UC及对照组(P<0.05).结论:CD40辅助信号能直接刺激CD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并产生大量促炎症介质.CD40在炎症性肠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占举;酒金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氟铃脲致突变性测定

    目的:测定氟铃脲的致突变性,预测其遗传危害和潜在致癌作用的可能性.方法:分别采用Ames试验(剂量分别为31.25 μg/板、62.50μg/板、125.00μg/板、250.00μg/板和500.00μg/板)、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剂量分别为50 mg/kg、250 mg/kg、500 mg/kg和1 000mg/kg)、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剂量分别为1 250 mg/kg、2 500 mg/kg和5 000 mg/kg)测定氟铃脲的致突变性.结果:氟铃脲各剂量组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氟铃脲各剂量组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铃脲各剂量组的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常染色体单价体发生率和性染色体单价体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未观察到氟铃脲的致突变性.

    作者:赵毅波;许东;赵士光;张磊;任丽敏;杨小芝;徐玉宝;陈小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35例治疗体会

    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35例,报道如下.

    作者:侯红军;杨聪敏;吴燕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激光捕获显微分离-高可信度全基因组mRNA扩增技术的建立及其在食管癌细胞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激光捕获显微分离(LCM)-高可信度全基因组mRNA扩增(GMA)技术,并用其分析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LCM直接捕获15例食管癌组织中癌细胞,提取并纯化mRNA,在T7 RNA聚合酶作用下扩增成cRNA直接用于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MET和PTPN2基因的表达,并将LCM与组织匀浆法和显微镜下针挑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上调基因MET,其高表达率为12/15;下调基因PTPN2,其低表达率为9/15;2个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与上述结果的一致率达100%.组织匀浆法、显微镜下针挑细胞法所获样品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ET结果与LCM-GMA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25%(3/12)和33%(4/12),PTPN2分别为22%(2/9)和33%(3/9).结论:LCM-GMA技术十分有利于基因表达谱的芯片分析和单个基因表达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研究.

    作者:李沛;凌志强;金戈;杨洪艳;赵继敏;黄幼田;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FasL、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7 d龄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NGF组,每组18只.NS组和NGF组动物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后缝合切口,不进行动脉结扎和缺氧处理.NS组和NGF组术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NGF.各组分别于模型制作后1 d,3 d,6 d各处死6只动物,取脑组织切片行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行免疫组化检测FasL、Caspase-3的表达.结果:NGF组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FasL、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可抑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FasL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郝红;李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焦炉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焦化厂焦炉工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焦化厂185名焦炉工进行测试调查,并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焦炉工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结论:焦化厂焦炉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变化,可能与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方式有关.

    作者:李时恩;李春阳;徐玉宝;杨胜利;王新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人慢性阻塞肺疾病不动杆菌感染20例临床分析

    不动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多种临床感染.作者对本院近5 a来收治的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368例进行分析,确诊不动杆菌感染20例,占5.4%,现将临床及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明亮;谭伟丽;王丽华;蒋军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华眼镜蛇蛇毒磷脂酶A2的提纯

    目的:探索从中华眼镜蛇蛇毒中快速分离提纯磷脂酶A2(PLA2)的方法方法:应用ARG-CY仿生配基,用亲和层析一步法从中华眼镜蛇蛇毒粗毒中纯化PLA2,用SDS-PAGE进行纯度鉴定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并测定其溶血活性.结果:纯化后获得的PLA2电泳图谱呈单一区带,相对分子质量为14 000,活性为182 μmol/(min·mg).产物具有溶血活性.结论:仿生亲和层析法提纯LPA2操作简单,纯度高,为一高效实用的方法.

    作者:张傅山;李荣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A549细胞转染esp1基因后生物学行为的变化

    目的:观察A549细胞转染esp1基因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将IRE-EGFP-esp1质粒用FuGENE 6脂质体转染到肺腺癌细胞A549,经G418筛选获得转染阳性的细胞系(esp1-A549).采用DNA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细胞DNA含量、倍性及细胞周期,计算S期细胞比率(SPF)和DNA指数(DI);采用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检测法和闪烁计数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同时检测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以未转染(A549)、转染空载体(neo-A549)的细胞作对照.结果:与其他2组比较,esp1-A549细胞的DI、SPF及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esp1-A549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数为3.5±0.6,克隆形成率为12.5%,低于A549细胞的23.3±0.2(t=4.93,P=0.004)和46%.结论:esp1基因的上调表达对A549细胞部分恶性生物学表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丽莎;刘昕;刘永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0例并发症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中较复杂的一种手术,切除范围广,涉及的大血管多,重建的吻合口多,因而手术并发症多[1].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作者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0例,现将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勇;刘新江;周百中;曹予文;杨战锋;杨红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门冬胰岛素30与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盐酸吡格列酮(瑞彤)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经诺和锐30强化血糖控制达标2周后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联合瑞彤观察组29例和诺和锐30单用对照组31例,比较2组各时段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和24 h胰岛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早餐前和三餐后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下降(P<0.05或0.01),HbA1C下降(P=0.042);且24 h胰岛素用量减少(P<0.000 1).结论:T2DM患者早期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

    作者:董健;代芳;王亚林;于瑞萍;刘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学表型分析

    目的:分析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细胞的免疫学表型.方法:取3例LGLL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液涂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免疫学表型进行分析,同时用瑞-姬混合染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过碘酸-雪夫反应(PAS)等细胞化学染色对其进行观察.结果:3例白血病细胞形态均呈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样,胞浆内有数量较多的或大或小的紫红色颗粒,MPO染色和PAS反应均为阴性.3例LGLL均表达CD56,其中1例还表达CD3,为T细胞型LGLL;另2例不表达CD3,为NK细胞型LGLL.T细胞型LGLL型患者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B细胞抗原CD20.结论:通过免疫学表型分析可以区分T细胞和NK细胞型LGLL,LGLL细胞存在抗原表达紊乱的现象.

    作者:岳保红;高福莲;孙玲;王清霞;张秋堂;刘帅;张钦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抗原加工递呈和迁移功能观察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培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树突状细胞(DCs)的表型和抗原递呈、分泌和迁移功能的变化.方法:分离CML患者(CML组)和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经培养获取贴壁细胞,将CML组和正常组的贴壁细胞及K562细胞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TNF-α体外诱导10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培养5 d后,用ELISA检测细胞的内吞功能;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析3组DCs对静息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正常组、CML组、K562组DCs的特异性标志CD83和共刺激分子标记CD80和CD86以及CD11和HLA-D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的抗原吞噬、迁移能力和对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CML组和K56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L患者DCs的免疫表型和正常人相似,但其抗原捕获、递呈和迁移功能有缺陷.

    作者:张琳;周健;胡杰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牛膝中铜、锌、铁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目的:建立牛膝中微量元素铜、锌、铁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湿法消解,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同一体系中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的牛膝样品中铜、锌、铁的含量,并对结果分析比较.结果:铜、锌、铁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 mg/L,0~2.0 mg/L,0~35 mg/L;检出限分别为0.018 6 mg/L,0.003 2 mg/L,0.004 8mg/L;RSD分别为1.6%~4.2%,1.0%~3.6%,0.6%~3.2%;回收率分别为90.8%~104.8%,91.3%~103.7%,88.9%~101.2%.结论:牛膝中铜、锌、铁的含量分别为5.41~34.10 μg/g,11.83~50.79μg/g,91.42~420.88μg/g.

    作者:吴拥军;李建军;于斐;孙武勇;屈凌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8检测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UC和CD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组(P<0.05).UC和CD缓解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升高,并参与了肠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

    作者:崔静;刘占举;唐芙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食管鳞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谱及其染色体精确定位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食管鳞癌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cDNA基因芯片分析15例食管鳞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筛选食管癌分化相关基因,并在染色体上精确定位.结果:与食管鳞癌分化直接相关的基因有16条,包括MET,KRT4,EGFR,KRT13,CSK,EGR1,CCND1,EPHA2,CEACAM1,PTPN2,HSPBP1,CDKN1B,BCL2L2,SDC1,CDH1,CTNNA1;主要集中在染色体1p,2p,5q,7p,7q,11q,12p,12q,14q,15q,16q,17q,18p,19q.结论:食管鳞癌发生和演变涉及多条染色体异常的积累.

    作者:李沛;凌志强;杨洪艳;黄幼田;赵明耀;马俊芬;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发作期偏头痛50例

    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作者对于常规药物治疗(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麦角胺以及英明格、佐米格等药物)不能适时控制、或严重依赖药物、或出现药物副作用的患者,给予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秀兰;程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