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红军;杨聪敏;吴燕莉
作者总结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1995年至2005年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96例的资料,结合核素心血池显像所测心功能的有关参数及冠脉造影结果,着重分析了AI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对心律失常发生和心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云琳;赵洛沙;张静华;毋淑珍;杨文;薛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宫颈癌合并妊娠是指在妊娠期、产褥期和产后6个月内发现的宫颈癌,又称为妊娠相关性宫颈癌[1].1994年1月至2004年10月,本科共收治宫颈癌合并妊娠6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培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树突状细胞(DCs)的表型和抗原递呈、分泌和迁移功能的变化.方法:分离CML患者(CML组)和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经培养获取贴壁细胞,将CML组和正常组的贴壁细胞及K562细胞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TNF-α体外诱导10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培养5 d后,用ELISA检测细胞的内吞功能;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析3组DCs对静息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正常组、CML组、K562组DCs的特异性标志CD83和共刺激分子标记CD80和CD86以及CD11和HLA-D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的抗原吞噬、迁移能力和对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CML组和K56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L患者DCs的免疫表型和正常人相似,但其抗原捕获、递呈和迁移功能有缺陷.
作者:张琳;周健;胡杰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诱导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型(SCID)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并探讨该结肠炎模型的免疫病理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离BALB/c小鼠(H-2d基因表型)脾脏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经尾静脉或腹腔注射植入21只同基因型SCID小鼠体内,观察慢性结肠炎的发生.8周后处死SCID小鼠,分离结肠黏膜固有层内CD4+ T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炎症结肠黏膜组织内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5、TNF-α)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以16只正常BALB/c小鼠作对照.结果: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植入SCID小鼠(4.1±0.3)周后,小鼠体重开始下降,大便变软;(7.4±0.6)周后出现腹泻、体重明显下降、脱肛等慢性结肠炎症状;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结肠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以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明显,并出现肠上皮细胞炎性增生、黏膜溃疡形成.与正常BALB/c小鼠比较,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诱导后,SCID小鼠结肠黏膜固有层CD4+T细胞IFN-γ、IL-2、TNF-α分泌水平增高(P<0.005),结肠黏膜组织内IL-2、IFN-γ、TNF-α mRNA水平亦升高(P<0.005).结论: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可诱导SCID小鼠发生慢性结肠炎.
作者:刘占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口腔正常黏膜(n=10)、口腔黏膜白斑(n=48)(单纯增生性白斑14例,轻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2例,中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2例,重度异常增生性白斑10例)和鳞状细胞癌(n=41)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单纯增生性白斑、异常增生性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Caspase-3的表达,且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91,P<0.05).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83.33%、90.00%,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Ⅰ、Ⅱ、Ⅲ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5%、50.00%、36.66%,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是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可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白斑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秦红霞;马丽华;韩冰;石爱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24)、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24)和MSCs组(n=24).模型组、PBS组和MSCs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尼龙线外,其余步骤相同.PBS组和MSCs组分别于建模成功后24 h分别经颈动脉注入等体积的PBS液和已制备好的同种异体MSCs悬液.每组于脑缺血2 h再灌注2 d、4 d、6 d、8 d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灌注固定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检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未见细胞凋亡,未见Bcl-2和Bax表达.与模型组和PBS组比较,脑缺血2 h再灌注4 d开始,MSCs组神经细胞凋亡数、Bax蛋白表达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Bcl-2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改善脑损伤大鼠的功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月;许予明;宋波;方树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UC和CD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组(P<0.05).UC和CD缓解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升高,并参与了肠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
作者:崔静;刘占举;唐芙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进行分型研究,据此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方法:根据对1 288例急性胰腺尖(观察组)的诊治经验,将急性胰腺炎分为5型,并根据每型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按传统分型及治疗的急性胰腺炎482例为对照组.对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假性囊肿发生率、胰腺脓肿发生率、手术率、治愈率、病死率、1 a内复发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01),治疗费用亦降低(P<0.05).结论:该分型方案简单、可行,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赵付生;王鹏;延学军;乔泽强;李汉智;陈炳勋;陈中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9年至2002年,作者采用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朱林峰;许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cDNA基因芯片2种技术分析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的特征.方法:应用cDNA基因芯片筛选15例食管癌基因表达谱,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其中16个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cDNA基因芯片技术对16个基因的检测结果一致,不仅变化方向相同,而且表达值非常接近.结论:cDNA基因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基因表达变化都是可信的,基因芯片筛选基因表达谱具有高通量大规模的特点,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则适合单个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两者互为补充和印证.
作者:李沛;凌志强;杨洪艳;黄幼田;赵继敏;郑智敏;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纹状体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余5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PSS大、中、小剂量组)均以线栓法制作急性大鼠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栓塞前30 min,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PSS 10 mg/kg、5 mg/kg和2.5 mg/kg及尼莫地平3 mg/kg,缺血1 h再灌注4 h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另取大鼠60只,分组及处理方法同上,各组大鼠缺血2 h再灌注1 h后断头取脑,分离大脑皮层、纹状体,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神经运动功能障碍,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PSS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皮层及纹状体5-HT、DA、NE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各单胺类递质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PS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改善单胺类递质的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高远;姬汴生;巴玉峰;贾丹辉;胡香杰;张贵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喂哺困难、奶量不足、胃潴留、腹胀等,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而完全静脉营养价格较贵,且易导致肠黏膜萎缩及乳糖酶缺乏[1].作者应用小剂量琥乙红霉素胃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袁焕珍;孙君轶;张永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乳腺良性肿块的切除以往多采用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术后乳房皮肤切口处常遗留明显的手术瘢痕.1997年10月至2005年1月,作者应用乳晕内弧形锯齿状切口治疗乳房良性肿块10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超;王爱芳;李志猛;张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作者采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血β-HCG≥10 000 IU/L未破裂型异位妊娠2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肖芙姣;李梅玲;范银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作者采用妥泰治疗婴儿痉挛2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任纯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四硫化四砷(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内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2例APL患者给予As4S4(2.5 g/d,分3次口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 d及14 d,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NB4细胞与2μmol/L的As4S4共同培养24 h.取APL患者的PBMNC和处理前后的NB4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亚二倍体细胞数,用荧光分析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经As4S4处理的NB4细胞,亚二倍体细胞数(58.9±5.2)%,高于处理前的(1.2±0.5)%(t=23.616,P<0.05);Caspase-3活性为(21.5±3.1)×106s-1,高于处理前的(8.7±1.2)×106s-1.治疗后APL患者的PBMNC内Caspase-3活性较治疗前升高,2例患者均获血液学缓解.结论:As4S4通过激活Caspase-3诱导NB4细胞凋亡,这可能是As4S4治疗APL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刘延方;陆道培;江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pcDNA3.1(+)-人精子顶体膜相关蛋白32(hSAMP32)基因疫苗经基因枪介导肌肉接种后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方法:BALB/c雌性小鼠6只,实验组鼠(4只)经后腿股内侧肌以基因枪多点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hSAMP32 5μg,空载体对照组(1只)注射pcDNA3.1(+)载体5 μg,空白对照组(1只)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00μl.接种后第7 d取小鼠股内侧肌注射部位肌肉,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以自制抗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目的基因蛋白的表达.取小鼠心、肝、脾、脑、肾、胚胎组织,PCR扩增,行基因疫苗的安全性检测.结果: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注射部位肌肉组织有目的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对照组未见表达.实验组小鼠心、肝、脾、脑、肾、胚胎的基因组DNA均未扩增出目的基因条带,说明外源性基因没有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结论:该基因疫苗可在小鼠骨骼肌内有效、安全地表达.
作者:臧卫东;陈雪梅;任秀花;石冰涛;郝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中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化疗耐药性.方法:应用MTT法,观测91例未经化疗的NSCLC组织对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3种用药方案的药物敏感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并将其表达情况与化疗耐药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1例中53例(58.2%)对环磷酰胺耐药,51例(56.0%)对阿霉素耐药,42例(46.2%)对顺铂+氟尿嘧啶耐药.其中,19例(20.9%)对3种用药均敏感,27例(29.8%)对3种用药均耐药.91例中Bcl-2蛋白总的阳性表达率为52.7%,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3种化疗用药方案耐药性均有关(P<0.05).结论:NSCLC存在固有的化疗耐药性,Bcl-2蛋白参与介导了NSCLC化疗耐药的机制.
作者:姬明丽;宋晓荣;千智斌;李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牛膝中微量元素铜、锌、铁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湿法消解,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同一体系中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的牛膝样品中铜、锌、铁的含量,并对结果分析比较.结果:铜、锌、铁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 mg/L,0~2.0 mg/L,0~35 mg/L;检出限分别为0.018 6 mg/L,0.003 2 mg/L,0.004 8mg/L;RSD分别为1.6%~4.2%,1.0%~3.6%,0.6%~3.2%;回收率分别为90.8%~104.8%,91.3%~103.7%,88.9%~101.2%.结论:牛膝中铜、锌、铁的含量分别为5.41~34.10 μg/g,11.83~50.79μg/g,91.42~420.88μg/g.
作者:吴拥军;李建军;于斐;孙武勇;屈凌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超声刀是一种用于腹腔镜下手术的全新手术工具,它集分离、止血、切割功能于一体,使手术更加快捷、安全[1].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直径>10 cm)剔除术由于肌瘤体积过大,术中出血较多,成为腹腔镜手术相对禁忌证[2].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作者使用超声刀行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3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哲;王喜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