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丽;贺生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LPC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生、凋亡、NO生成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株CRL-1730,分为正常对照组、LPC组、低浓度非诺贝特组(10 μmol/L)、中浓度非诺贝特组(50 μmol/L)、高浓度非诺贝特组(100 μmol/L).分别观测内皮细胞增生、凋亡、NO生成及XIAP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C抑制CRL-1730细胞增生,促进凋亡,降低NO浓度,减弱XIAP mRNA的表达.非诺贝特干预后,CRL-1730细胞增生增强,凋亡减少,NO浓度升高,XIAP mRNA表达增强,且其作用呈时间-效应、浓度-效应依赖关系.结论:非诺贝特可通过促进XIAP表达,干预LPC对HUVECs的影响,使内皮细胞增生增强,凋亡减少,NO浓度升高,从而起到抗动脉硬化作用.
作者:孙国举;谢秀梅;邢莹;鄢文海;韩雪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子宫畸形是生殖道畸形中常见的疾病,在妊娠后期,对胎位及分娩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1997年至2002年,本科共收治子宫畸形晚期妊娠75例,报道如下.
作者:胡孟彩;赵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膝关节是全身大关节中易发生化脓性炎症的关节.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传统常采用关节切开关节内病灶清除并关节腔内置管冲洗术,该方法疗程长且易出现关节强直等并发症[1].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作者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1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谭洪宇;殷力;许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是一种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临床上较为少见.1987年至2003年,作者共收治IPH 20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冯留顺;段希斌;马秀现;叶学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丁酸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丁酸(0 mol/L,2 mol/L,4 mol/L,8mol/L)的培养液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通过MTT法测定其增殖.结果:人牙周膜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后,丁酸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结论:丁酸可能通过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进而影响牙周膜的改建和更新,促进牙周袋形成和牙周组织破坏.
作者:张旭;关颖;王进;安玉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方法:收集150例UC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秦治疗组(A组,共78例)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B组,共72例).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B组,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黏膜糜烂、溃疡、充血水肿和血管模糊好转或消失.A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B组降低(P<0.05).结论:美沙拉秦治疗UC疗效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作者:冯百岁;刘占举;牛正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作者运用改良式子宫全切术[1]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共手术50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阎晓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舌癌癌变过程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的表达特点.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动物(n=30)的饮水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001%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溶液7 mg/(kg·d).对照组(n=12)则仅给予饮用水.实验第2周、4周、8周、12周、16周和26周末,处死大鼠,其中实验组各5只,对照组各2只.处死动物后,从会厌部至口底前缘整体分离舌体,观察其大体形态,常规组织处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舌黏膜组织内GST-P.结果:对照组大鼠未出现任何舌黏膜病变,舌体标本均呈GST-P阴性.实验第8周末,实验组大鼠舌黏膜开始出现上皮异常增殖,实验第16周末即有1只大鼠发生舌癌,26周实验组大鼠均出现舌癌.2周时实验组大鼠舌黏膜内开始出现GST-P阳性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GST-P阳性灶数目和大小逐渐增加.结论:GST-P可能与舌癌的发生有关.GST-P阳性反应早于大鼠舌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可作为反映癌前细胞代谢特点的良好标记.
作者:耿建华;刘兴国;管泽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喂哺困难、奶量不足、胃潴留、腹胀等,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而完全静脉营养价格较贵,且易导致肠黏膜萎缩及乳糖酶缺乏[1].作者应用小剂量琥乙红霉素胃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袁焕珍;孙君轶;张永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之一,由医源性因素而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并非罕见.本科自1990年至2003年共收治23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现就其损伤原因及预防要点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岑;时俊业;时志松;王忠明;高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急性心肌梗死区内移植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对照组(12只)、移植组(12只).假手术组单纯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对照组和移植组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同种异体BM-MNCs悬液心外膜下植入对照组和移植组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左室形态及左室功能,并观察梗死区心肌内移植的BM-MNCs及其周边组织的形态学特点.结果:移植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及移植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降低(P<0.01).移植组LVEDs、LVEDd和LVEDP低于对照组(P<0.01),LVEF、LVFS、+dp/dtmax和-dp/dtmax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结论:同种异体BM-MNCs移植可以减轻左室重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作者:侯剑峰;法宪恩;张蕾;张瑞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四硫化四砷(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内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2例APL患者给予As4S4(2.5 g/d,分3次口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 d及14 d,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NB4细胞与2μmol/L的As4S4共同培养24 h.取APL患者的PBMNC和处理前后的NB4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亚二倍体细胞数,用荧光分析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经As4S4处理的NB4细胞,亚二倍体细胞数(58.9±5.2)%,高于处理前的(1.2±0.5)%(t=23.616,P<0.05);Caspase-3活性为(21.5±3.1)×106s-1,高于处理前的(8.7±1.2)×106s-1.治疗后APL患者的PBMNC内Caspase-3活性较治疗前升高,2例患者均获血液学缓解.结论:As4S4通过激活Caspase-3诱导NB4细胞凋亡,这可能是As4S4治疗APL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刘延方;陆道培;江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细胞的免疫学表型.方法:取3例LGLL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液涂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免疫学表型进行分析,同时用瑞-姬混合染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过碘酸-雪夫反应(PAS)等细胞化学染色对其进行观察.结果:3例白血病细胞形态均呈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样,胞浆内有数量较多的或大或小的紫红色颗粒,MPO染色和PAS反应均为阴性.3例LGLL均表达CD56,其中1例还表达CD3,为T细胞型LGLL;另2例不表达CD3,为NK细胞型LGLL.T细胞型LGLL型患者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B细胞抗原CD20.结论:通过免疫学表型分析可以区分T细胞和NK细胞型LGLL,LGLL细胞存在抗原表达紊乱的现象.
作者:岳保红;高福莲;孙玲;王清霞;张秋堂;刘帅;张钦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中较复杂的一种手术,切除范围广,涉及的大血管多,重建的吻合口多,因而手术并发症多[1].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作者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0例,现将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勇;刘新江;周百中;曹予文;杨战锋;杨红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盐酸吡格列酮(瑞彤)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经诺和锐30强化血糖控制达标2周后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联合瑞彤观察组29例和诺和锐30单用对照组31例,比较2组各时段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和24 h胰岛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早餐前和三餐后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下降(P<0.05或0.01),HbA1C下降(P=0.042);且24 h胰岛素用量减少(P<0.000 1).结论:T2DM患者早期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
作者:董健;代芳;王亚林;于瑞萍;刘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胃肠道间质瘤是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的一类肿瘤.胃肠道间质瘤中小肠间质瘤发病占20%~30%[1],近年来对胃间质瘤报道甚多,但对小肠间质瘤报道较少.作者对13例小肠间质瘤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刘安丽;贺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离15例克罗恩病、2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3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并用IL-12刺激,培养12 h、24 h、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PBMC或LPMC CD69表达情况;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IL-12刺激后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D69.克罗恩病患者的PBMC和LPMC CD69表达水平及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较溃疡性结肠炎和对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IL-12能直接刺激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并产生大量促炎症介质.
作者:刘占举;郭惠学;胡军;李富广;杜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9年12月至2003年6月,本院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2例(84膝),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遂柱;郑稼;赵永强;高延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乳腺良性肿块的切除以往多采用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术后乳房皮肤切口处常遗留明显的手术瘢痕.1997年10月至2005年1月,作者应用乳晕内弧形锯齿状切口治疗乳房良性肿块10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超;王爱芳;李志猛;张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在阻断小鼠慢性结肠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型(SCID)小鼠(n=24)体内植入同基因源性CD45RBhigh CD4+ T细胞,以诱导慢性结肠炎发生.SCID小鼠造模后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抗TNF-α单抗和大鼠免疫球蛋白治疗,剂量均为1 mg/只,1次/周,腹腔注射,连续治疗8周.每周记录小鼠的体质量、大便情况和脱肛症状等.SCID小鼠均于造模8周后处死,采集升结肠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均表现为体质量下降,发生腹泻和脱肛,结肠壁增厚,结肠黏膜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有溃疡发生.观察组小鼠体质量增加,无腹泻和大便稀软现象,结肠黏膜组织结构完整,黏膜和黏膜下层仅有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观察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内每高倍视野TUNEL阳性细胞数(56.5±8.2)高于对照组(4.3±0.6)(t=4.521,P<0.001).结论:抗TNF-α单抗可诱导结肠黏膜内淋巴细胞的凋亡,抑制淋巴细胞功能,从而阻断慢性结肠炎发生.
作者:刘占举;徐刚;崔静;唐芙爱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