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23例临床分析

张宝岑;时俊业;时志松;王忠明;高山

关键词:周围神经, 医源性损伤, 临床分析
摘要: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之一,由医源性因素而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并非罕见.本科自1990年至2003年共收治23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现就其损伤原因及预防要点总结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指导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指导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CRF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5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临床治疗结合康复指导)和对照组75例(临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0.5 a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CRF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收缩压(pSB)、舒张压(pD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量(VU)、血红蛋白(Hb)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Scr、BUN、pSB、pDB均下降(P<0.05),VU增多(P<0.05),而Hb无改变(P>0.05).结论:对CRF患者采用康复指导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岳玉桃;王青苗;高雪霞;徐家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2例

    1999年12月至2003年6月,本院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2例(84膝),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遂柱;郑稼;赵永强;高延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TCD加胆管内支架置入合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胆管癌11例

    晚期胆管癌手术治疗难度大,切除率低,仅为15%~64.1%[1],且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高,未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为3个月[2].本院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加胆管内置入支架并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胆管癌1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葛红;郭晨阳;叶柯;胡洪涛;黎海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8检测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UC和CD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组(P<0.05).UC和CD缓解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升高,并参与了肠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

    作者:崔静;刘占举;唐芙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Ebstein畸形21例手术治疗体会

    1997年5月至2005年2月,对21例Ebstein畸形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根据不同的病理解剖学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闪辉;王平凡;梁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cDNA基因芯片方法分析食管癌组织中基因的表达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cDNA基因芯片2种技术分析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的特征.方法:应用cDNA基因芯片筛选15例食管癌基因表达谱,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其中16个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cDNA基因芯片技术对16个基因的检测结果一致,不仅变化方向相同,而且表达值非常接近.结论:cDNA基因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基因表达变化都是可信的,基因芯片筛选基因表达谱具有高通量大规模的特点,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则适合单个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两者互为补充和印证.

    作者:李沛;凌志强;杨洪艳;黄幼田;赵继敏;郑智敏;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测定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48例ACS患者、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CRP、VCAM-1、ICAM-1、肌钙蛋白T(cTnT)、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测定冠脉造影积分.结果:ACS组血清CRP与VCAM-1、ICAM-1水平均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中血清CTnT阳性者CRP、ICAM-1、VCAM-l浓度均高于阴性者(P<0.01);ACS组与SA组冠脉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冠脉狭窄程度和TC水平呈正相关(r=0.550,P<0.01),与血清CRP、ICAM-1、VCAM-1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炎性标志物对ACS患者临床危险分层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许爱国;孙荣青;黄振文;刘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81例治疗体会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占新生儿外科死亡总数的75%~80%[1].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并适时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十分关键.2000年至2005年,本院共收治NEC患儿81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根岭;景登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108例外科治疗体会

    1993年9月至2005年9月,作者共收治心脏瓣膜病236例,其中重症心脏瓣膜病108例,现将该108例的外科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石秀霞;雷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肠间质瘤13例免疫表型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是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的一类肿瘤.胃肠道间质瘤中小肠间质瘤发病占20%~30%[1],近年来对胃间质瘤报道甚多,但对小肠间质瘤报道较少.作者对13例小肠间质瘤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刘安丽;贺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急性心肌梗死区内移植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对照组(12只)、移植组(12只).假手术组单纯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对照组和移植组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同种异体BM-MNCs悬液心外膜下植入对照组和移植组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左室形态及左室功能,并观察梗死区心肌内移植的BM-MNCs及其周边组织的形态学特点.结果:移植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及移植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降低(P<0.01).移植组LVEDs、LVEDd和LVEDP低于对照组(P<0.01),LVEF、LVFS、+dp/dtmax和-dp/dtmax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结论:同种异体BM-MNCs移植可以减轻左室重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作者:侯剑峰;法宪恩;张蕾;张瑞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新分型探讨及意义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进行分型研究,据此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方法:根据对1 288例急性胰腺尖(观察组)的诊治经验,将急性胰腺炎分为5型,并根据每型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按传统分型及治疗的急性胰腺炎482例为对照组.对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假性囊肿发生率、胰腺脓肿发生率、手术率、治愈率、病死率、1 a内复发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01),治疗费用亦降低(P<0.05).结论:该分型方案简单、可行,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赵付生;王鹏;延学军;乔泽强;李汉智;陈炳勋;陈中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IL-18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增殖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

    目的:分析IL-18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增殖和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12例克罗恩病(CD)、2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15例结肠镜检查正常者(对照)的肠黏膜组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并用IL-18刺激,48 h后,利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IL-2、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检测LPMC的增殖情况.结果:IL-18刺激后,CD患者PBMC和LPMC 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高于UC和对照(P<0.05);CD患者的LPMC增殖率亦高于UC和健康对照.结论:IL-18可激活CD患者淋巴细胞的增殖,PBMC和LPMC分泌大量促炎症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CD的发病过程,体内阻断IL-18可能对CD患者免疫治疗有帮助.

    作者:刘占举;吴国华;张炳勇;徐刚;崔静;赵治国;唐芙爱;徐志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28例观察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作者采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血β-HCG≥10 000 IU/L未破裂型异位妊娠2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肖芙姣;李梅玲;范银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外周血CD55、CD59测定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血管内溶血、反复静脉血栓形成[1],PNH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骨髓损伤,导致糖化肌醇磷脂-锚(PIG-A)基因突变,使糖基磷酯酰肌醇(GPI)锚连蛋白合成障碍,患者血细胞呈现多种锚连接蛋白的减少或缺失,其中包括衰变加速因子(DAF,CD55)和反应性溶血膜抑制物(MIRL,CD59)的缺失[2].作者测定了PNH患者外周血CD55、CD59的表达,以探讨CD55、CD59检测对PNH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作者:张秋堂;秦福丽;刘少君;席雨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食管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和微血管密度检测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48例食管癌组织、24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P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微血管计数,计算MVD.结果:食管癌组织中TP阳性表达率为81.25%(39/48),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8.33%(2/24)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41.67%(10/24)(x2=35.848,P<0.01).TP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但与淋巴转移有关(P<0.01).食管癌组织MVD高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且TP表达阳性的食管癌组织MVD高于阴性者.结论:TP是食管癌血管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作者:尚育红;李继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肾脏穿刺获得LN肾组织标本25例,其中LNⅡ6例,LNⅢa 7例,LNⅣa12例;以肾脏肿瘤摘除后远离肿瘤的正常肾组织6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2组肾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正常肾组织中COX-2主要表达于致密斑、髓质间质细胞、肾血管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LN组织中,除上述部位外,肾小球的系膜区、足突细胞、肾小管间质组织中亦有COX-2的表达.LN肾组织中的COX-2蛋白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LN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的加重,COX-2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COX-2可能参与LN的发生、发展.

    作者:郑朝晖;赵占正;刘升云;刘章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诱导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型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诱导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型(SCID)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并探讨该结肠炎模型的免疫病理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离BALB/c小鼠(H-2d基因表型)脾脏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经尾静脉或腹腔注射植入21只同基因型SCID小鼠体内,观察慢性结肠炎的发生.8周后处死SCID小鼠,分离结肠黏膜固有层内CD4+ T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炎症结肠黏膜组织内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5、TNF-α)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以16只正常BALB/c小鼠作对照.结果: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植入SCID小鼠(4.1±0.3)周后,小鼠体重开始下降,大便变软;(7.4±0.6)周后出现腹泻、体重明显下降、脱肛等慢性结肠炎症状;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结肠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以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明显,并出现肠上皮细胞炎性增生、黏膜溃疡形成.与正常BALB/c小鼠比较,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诱导后,SCID小鼠结肠黏膜固有层CD4+T细胞IFN-γ、IL-2、TNF-α分泌水平增高(P<0.005),结肠黏膜组织内IL-2、IFN-γ、TNF-α mRNA水平亦升高(P<0.005).结论: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可诱导SCID小鼠发生慢性结肠炎.

    作者:刘占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子宫畸形晚期妊娠75例分析

    子宫畸形是生殖道畸形中常见的疾病,在妊娠后期,对胎位及分娩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1997年至2002年,本科共收治子宫畸形晚期妊娠75例,报道如下.

    作者:胡孟彩;赵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妥泰治疗婴儿痉挛22例观察

    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作者采用妥泰治疗婴儿痉挛2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任纯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