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关颖;王进;安玉会
自杀是人类有意自我毁灭而采取伤害自身的一种行为,是人类第5位死亡原因,自杀未遂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1~3].作者分析了1990年至2005年本院收治的住院期间自杀未遂的58例精神疾病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孔德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之一,由医源性因素而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并非罕见.本科自1990年至2003年共收治23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现就其损伤原因及预防要点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岑;时俊业;时志松;王忠明;高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脑出血,特别是部位较深的丘脑、基底节区(包括尾状核、豆状核等)血肿,手术创伤大,预后欠佳[1].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作者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尿激酶注入溶解引流血肿方法治疗丘脑、基底节区脑出血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胡炜;张士中;王献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不动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多种临床感染.作者对本院近5 a来收治的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368例进行分析,确诊不动杆菌感染20例,占5.4%,现将临床及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明亮;谭伟丽;王丽华;蒋军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和42例NSCLC组织(腺癌20例,鳞癌22例;有淋巴结转移19例;分化程度Ⅰ级12例,Ⅱ级19例;Ⅲ级11例)中C-erbB-2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42例NSCLC组织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7.6%(20/42)高于正常肺组织的0/10(P<0.05).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5.0%(13/20)高于鳞癌的31.8%(7/22)(P<0.05).C-erbB-2蛋白表达率与NSCLC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C-erbB-2蛋白的检测对NSCLC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萍;田薇薇;梁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方法:收集150例UC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秦治疗组(A组,共78例)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B组,共72例).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B组,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黏膜糜烂、溃疡、充血水肿和血管模糊好转或消失.A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B组降低(P<0.05).结论:美沙拉秦治疗UC疗效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作者:冯百岁;刘占举;牛正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显微激光薄化人胚胎透明带进行辅助孵出的效果.方法:应用1.48μm二极管激光打孔仪对50个胚胎进行透明带薄化辅助孵出,另外51个胚胎作为对照,体外囊胚培养,观察囊胚形成及孵出情况.结果:薄化组囊胚形成率(50.0%)与对照组囊胚形成率(45.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薄化组囊胚发动孵出率和囊胚完全孵出率(88.0%,59.1%)均高于对照组(34.8%,12.5%)(P均<0.05).结论:显微激光薄化人胚胎透明带辅助孵出能提高囊胚孵出率,是优于传统辅助孵出技术的一个好方法.
作者:申霞;徐瑜;孙莹璞;苏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食管鳞癌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cDNA基因芯片分析15例食管鳞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筛选食管癌分化相关基因,并在染色体上精确定位.结果:与食管鳞癌分化直接相关的基因有16条,包括MET,KRT4,EGFR,KRT13,CSK,EGR1,CCND1,EPHA2,CEACAM1,PTPN2,HSPBP1,CDKN1B,BCL2L2,SDC1,CDH1,CTNNA1;主要集中在染色体1p,2p,5q,7p,7q,11q,12p,12q,14q,15q,16q,17q,18p,19q.结论:食管鳞癌发生和演变涉及多条染色体异常的积累.
作者:李沛;凌志强;杨洪艳;黄幼田;赵明耀;马俊芬;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医护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问卷(SSRS),对郑州市190名5所省市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医生87例,护士103例)心理健康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心理健康总分及消极应对分均高于医生(t=2.90,P=0.004 1;t=2.14,P=0.034 0),人格评分不同性别与常模比较,精神质分与神经质分均高于常模(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医生的复相关系数R=0.763 0,决定系数R2=0.582 1;护士R=0.685 6,R2=0.470 0,医生积极应对应激事件能力高出护士近1倍.医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受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个性的影响程度约为58.21%,而护士为47.00%.结论:护士要提高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面对应激事件才能改变消极应对方式.
作者:宋春花;李进峰;李永鑫;冯丽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占新生儿外科死亡总数的75%~80%[1].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并适时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十分关键.2000年至2005年,本院共收治NEC患儿81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根岭;景登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15 d、术后30 d及20例对照的血清sP-selectin、sICAM-1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P-selectin、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5 d下降,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30 d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血清sP-selectin、sICAM-1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sP-selectin、sICAM-1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可成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王程虎;张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基因芯片技术对15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VEGF mRNA检测.结果:1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有8例VEGF mRNA上调表达,其平均表达水平,cDNA微阵列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分别为(3.82±0.75)和(4.11±0.89);VEGF 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大 小、形状、病理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关.结论:VEGF在食管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 mRNA水平对预测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沛;凌志强;杨洪艳;赵明耀;黄幼田;马俊芬;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肾脏穿刺获得LN肾组织标本25例,其中LNⅡ6例,LNⅢa 7例,LNⅣa12例;以肾脏肿瘤摘除后远离肿瘤的正常肾组织6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2组肾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正常肾组织中COX-2主要表达于致密斑、髓质间质细胞、肾血管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LN组织中,除上述部位外,肾小球的系膜区、足突细胞、肾小管间质组织中亦有COX-2的表达.LN肾组织中的COX-2蛋白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LN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的加重,COX-2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COX-2可能参与LN的发生、发展.
作者:郑朝晖;赵占正;刘升云;刘章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48例食管癌组织、24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P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微血管计数,计算MVD.结果:食管癌组织中TP阳性表达率为81.25%(39/48),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8.33%(2/24)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41.67%(10/24)(x2=35.848,P<0.01).TP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但与淋巴转移有关(P<0.01).食管癌组织MVD高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且TP表达阳性的食管癌组织MVD高于阴性者.结论:TP是食管癌血管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作者:尚育红;李继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作者采用妥泰治疗婴儿痉挛2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任纯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作者对于常规药物治疗(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麦角胺以及英明格、佐米格等药物)不能适时控制、或严重依赖药物、或出现药物副作用的患者,给予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秀兰;程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3年9月至2005年9月,作者共收治心脏瓣膜病236例,其中重症心脏瓣膜病108例,现将该108例的外科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石秀霞;雷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观察在高通量药物筛选水通道蛋白4(AQP4)抑制剂中的应用,为脑水肿和其他水转运障碍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药物库和原代培养的人星形胶质细胞,以AQP4 siRNA转染细胞后的形态学改变和阻抑蛋白表达作参照,观察药物对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能明显改变细胞形态的靶药物对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测定靶药物作用剂量下细胞ATP活性.结果:洛伐他汀、胍那苄和米安色林在12~24 h内能明显改变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减低AQP4蛋白表达,与AQP4的siRNA转染细胞4 d后的形态改变和蛋白阻滞效果类似,靶药物作用剂量下对细胞ATP活性无影响.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可作为大规模药物筛选的初步指标,本研究筛选出的靶药物可能是潜在的AQP4抑制剂.
作者:关方霞;关玉霞;杨波;奚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盐酸吡格列酮(瑞彤)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经诺和锐30强化血糖控制达标2周后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联合瑞彤观察组29例和诺和锐30单用对照组31例,比较2组各时段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和24 h胰岛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早餐前和三餐后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下降(P<0.05或0.01),HbA1C下降(P=0.042);且24 h胰岛素用量减少(P<0.000 1).结论:T2DM患者早期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
作者:董健;代芳;王亚林;于瑞萍;刘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恶性心包积液多系恶性肿瘤心包转移所致,临床上常易导致急性或慢性心包填塞[1,2].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作者采用经皮导管介入引流术并在心包腔内注入抗癌药局部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5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遴;孙予北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