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丘脑、基底节区脑出血60例

胡炜;张士中;王献文

关键词:脑出血, 基底节, 立体定向, 尿激酶
摘要:脑出血,特别是部位较深的丘脑、基底节区(包括尾状核、豆状核等)血肿,手术创伤大,预后欠佳[1].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作者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尿激酶注入溶解引流血肿方法治疗丘脑、基底节区脑出血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水平测定

    目的:测定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水平,并探讨其在PCOS发病、进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非肥胖对照组(Ⅰ组,n=15)、肥胖对照组(Ⅱ组,n=15)、PCOS非肥胖组(Ⅲ组,n=33)、PCOS肥胖组(Ⅳ组,n=36)胰岛素原(PI)、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结果: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Ⅳ组、Ⅳ组与Ⅱ组比较,PI、PAI-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Ⅳ组比较,IGF-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在PCOS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袁慧娟;白悦心;汪艳芳;马书平;苏永;赵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内毒素对豚鼠耳蜗组织SOD、NO水平及ABR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毒素诱导的中耳炎所致耳蜗组织损伤情况及其机制.方法:耳廓反射灵敏的豚鼠36只,随机等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双侧听泡各灌注50μl生理盐水;内毒素组(Ⅲ组),双侧听泡各灌注50μl LPS(1 g/L).3组均行ABR测试,并测定耳蜗组织中SOD活力和NO含量,同时观察耳蜗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Ⅲ组ABRⅢ波潜伏期、Ⅳ波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较其余各组延长(P<0.05).Ⅲ组耳蜗组织中SOD活力较其余各组降低,NO含量升高(P均<0.05).Ⅲ组耳蜗底转内、外毛细胞纤毛出现明显的倒伏、脱落、排列紊乱,外毛细胞纤毛损伤从内排到外排逐渐加重,并可见内、外毛细胞纤毛缺失.结论:内毒素可以导致耳蜗组织中超氧阴离子及NO大量生成,从而引起耳蜗内、外毛细胞损伤.

    作者:李晓萍;王晓红;赵玉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Barrett's食管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食管动力学测定

    目的:探讨Barrett's食管(BE)食管运动功能、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诊的BE患者的资料,对其中21例的食管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37例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以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和23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作对照.结果:BE组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低于RE组及健康对照组,BE组食管远端收缩波幅较RE组及对照组降低(P均<0.05),而食管近端收缩波幅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十二指肠上皮组织中COX-2无表达,而20/24无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12/13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表达COX-2蛋白,且2者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S功能失调是BE主要发病机制,COX-2蛋白的表达是BE发生的早期事件.

    作者:王瑞华;欧阳钦;魏兵;常玉英;李国栋;向军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康复指导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指导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CRF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5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临床治疗结合康复指导)和对照组75例(临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0.5 a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CRF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收缩压(pSB)、舒张压(pD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量(VU)、血红蛋白(Hb)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Scr、BUN、pSB、pDB均下降(P<0.05),VU增多(P<0.05),而Hb无改变(P>0.05).结论:对CRF患者采用康复指导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岳玉桃;王青苗;高雪霞;徐家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81例治疗体会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占新生儿外科死亡总数的75%~80%[1].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并适时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十分关键.2000年至2005年,本院共收治NEC患儿81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根岭;景登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和42例NSCLC组织(腺癌20例,鳞癌22例;有淋巴结转移19例;分化程度Ⅰ级12例,Ⅱ级19例;Ⅲ级11例)中C-erbB-2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42例NSCLC组织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7.6%(20/42)高于正常肺组织的0/10(P<0.05).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5.0%(13/20)高于鳞癌的31.8%(7/22)(P<0.05).C-erbB-2蛋白表达率与NSCLC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C-erbB-2蛋白的检测对NSCLC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萍;田薇薇;梁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离15例克罗恩病、2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3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并用IL-12刺激,培养12 h、24 h、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PBMC或LPMC CD69表达情况;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IL-12刺激后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D69.克罗恩病患者的PBMC和LPMC CD69表达水平及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较溃疡性结肠炎和对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IL-12能直接刺激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并产生大量促炎症介质.

    作者:刘占举;郭惠学;胡军;李富广;杜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术25例体会

    1996年至2004年,作者采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行普通针线直接缝合法治疗上消化道穿孔2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豫峰;王萌;董良鹏;赵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TEN与VEGF的表达

    目的:检测人胶质瘤组织中PTEN、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胶质瘤血管形成和肿瘤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胶质瘤(Ⅰ级15例,Ⅱ级19例,Ⅲ级11例,Ⅳ级7例)组织中PTEN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Ⅰ、Ⅱ、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15、14/19、4/11和2/7,Ⅰ、Ⅱ级与Ⅲ、Ⅳ级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8,P=0.009);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5、5/19、6/11和6/7,Ⅰ、Ⅱ级与Ⅲ、Ⅳ级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6,P=0.002).胶质瘤组织中PTEN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s=-0.385,P=0.005).结论:PTEN低表达和VEGF高表达与胶质瘤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倪峰;李红伟;杨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纹状体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余5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PSS大、中、小剂量组)均以线栓法制作急性大鼠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栓塞前30 min,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PSS 10 mg/kg、5 mg/kg和2.5 mg/kg及尼莫地平3 mg/kg,缺血1 h再灌注4 h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另取大鼠60只,分组及处理方法同上,各组大鼠缺血2 h再灌注1 h后断头取脑,分离大脑皮层、纹状体,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神经运动功能障碍,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PSS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皮层及纹状体5-HT、DA、NE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各单胺类递质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PS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改善单胺类递质的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高远;姬汴生;巴玉峰;贾丹辉;胡香杰;张贵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皮介入诊治恶性心包积液15例

    恶性心包积液多系恶性肿瘤心包转移所致,临床上常易导致急性或慢性心包填塞[1,2].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作者采用经皮导管介入引流术并在心包腔内注入抗癌药局部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5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遴;孙予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肠血管畸形合并出血29例诊治体会

    小肠血管畸合并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规检查难以发现,临床上诊断困难,如何及时发现病灶是成功治疗的关键[1].1990年至2005年,作者共收治小肠血管畸合并出血29例,报道如下.

    作者:叶金芳;华积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显微激光薄化人胚胎透明带辅助孵出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显微激光薄化人胚胎透明带进行辅助孵出的效果.方法:应用1.48μm二极管激光打孔仪对50个胚胎进行透明带薄化辅助孵出,另外51个胚胎作为对照,体外囊胚培养,观察囊胚形成及孵出情况.结果:薄化组囊胚形成率(50.0%)与对照组囊胚形成率(45.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薄化组囊胚发动孵出率和囊胚完全孵出率(88.0%,59.1%)均高于对照组(34.8%,12.5%)(P均<0.05).结论:显微激光薄化人胚胎透明带辅助孵出能提高囊胚孵出率,是优于传统辅助孵出技术的一个好方法.

    作者:申霞;徐瑜;孙莹璞;苏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37例分析

    超声刀是一种用于腹腔镜下手术的全新手术工具,它集分离、止血、切割功能于一体,使手术更加快捷、安全[1].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直径>10 cm)剔除术由于肌瘤体积过大,术中出血较多,成为腹腔镜手术相对禁忌证[2].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作者使用超声刀行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3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哲;王喜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踝骨折32例手术治疗体会

    严重外伤致三踝骨折时,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并发生显著脱位称为Pott骨折或Cotton骨折[1].对此类骨折在手术时机、手术切口、骨折固定次序、下胫腓联合固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2].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作者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32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郭志辉;李海军;吴桂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9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分析了本院95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5例进行对比,以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景颂恩;董长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外周血CD55、CD59测定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血管内溶血、反复静脉血栓形成[1],PNH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骨髓损伤,导致糖化肌醇磷脂-锚(PIG-A)基因突变,使糖基磷酯酰肌醇(GPI)锚连蛋白合成障碍,患者血细胞呈现多种锚连接蛋白的减少或缺失,其中包括衰变加速因子(DAF,CD55)和反应性溶血膜抑制物(MIRL,CD59)的缺失[2].作者测定了PNH患者外周血CD55、CD59的表达,以探讨CD55、CD59检测对PNH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作者:张秋堂;秦福丽;刘少君;席雨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抗原加工递呈和迁移功能观察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培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树突状细胞(DCs)的表型和抗原递呈、分泌和迁移功能的变化.方法:分离CML患者(CML组)和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经培养获取贴壁细胞,将CML组和正常组的贴壁细胞及K562细胞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TNF-α体外诱导10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培养5 d后,用ELISA检测细胞的内吞功能;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析3组DCs对静息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正常组、CML组、K562组DCs的特异性标志CD83和共刺激分子标记CD80和CD86以及CD11和HLA-D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的抗原吞噬、迁移能力和对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CML组和K56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L患者DCs的免疫表型和正常人相似,但其抗原捕获、递呈和迁移功能有缺陷.

    作者:张琳;周健;胡杰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蛋白激酶Cα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α(PKCα)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将BXPC-3细胞分为7组:对照组,64 mg/L随机寡核苷酸序列(RODN)转染组,4 mg/L、8 mg/L、16 mg/L、32mg/L和64 mg/L ASODN转染组,RT-PCR方法检测PKCα mRNA表达情况;以有效转染浓度的ASODN转染BXPC-3细胞,并设对照和RODN组,Transwell侵袭小室方法检测BXPC-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16 mg/L、32 mg/L和64 mg/L ASODN转染组PKCα/GADPH mRNA灰度值(0.637 1±0.036 0,0.563 2±0.008 0,0.238 9±0.020 0)均低于对照组(0.912 1±0.025 0)(P<0.05),RODN组(0.914 7±0.017 0)、4 mg/L ASODN组(0.912 3±0.018 0)和8 mg/L ASODN组(0.911 6±0.029 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286±10)和RODN组(268±3)比较,转染16 mg/L PKCα ASODN(119±9)可降低胰腺癌BXPC-3细胞的体外侵袭力(P<0.05).结论:靶向PKCα的ASODN可有效阻断其在人胰腺癌BXPC-3细胞中的表达,并降低癌细胞体外侵袭力.

    作者:黄涛;冯延平;高军;常青;秦仁义;裘法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急性心肌梗死区内移植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对照组(12只)、移植组(12只).假手术组单纯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对照组和移植组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同种异体BM-MNCs悬液心外膜下植入对照组和移植组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左室形态及左室功能,并观察梗死区心肌内移植的BM-MNCs及其周边组织的形态学特点.结果:移植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及移植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降低(P<0.01).移植组LVEDs、LVEDd和LVEDP低于对照组(P<0.01),LVEF、LVFS、+dp/dtmax和-dp/dtmax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结论:同种异体BM-MNCs移植可以减轻左室重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作者:侯剑峰;法宪恩;张蕾;张瑞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