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娜;赵红霞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LPC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生、凋亡、NO生成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株CRL-1730,分为正常对照组、LPC组、低浓度非诺贝特组(10 μmol/L)、中浓度非诺贝特组(50 μmol/L)、高浓度非诺贝特组(100 μmol/L).分别观测内皮细胞增生、凋亡、NO生成及XIAP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C抑制CRL-1730细胞增生,促进凋亡,降低NO浓度,减弱XIAP mRNA的表达.非诺贝特干预后,CRL-1730细胞增生增强,凋亡减少,NO浓度升高,XIAP mRNA表达增强,且其作用呈时间-效应、浓度-效应依赖关系.结论:非诺贝特可通过促进XIAP表达,干预LPC对HUVECs的影响,使内皮细胞增生增强,凋亡减少,NO浓度升高,从而起到抗动脉硬化作用.
作者:孙国举;谢秀梅;邢莹;鄢文海;韩雪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占新生儿外科死亡总数的75%~80%[1].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并适时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十分关键.2000年至2005年,本院共收治NEC患儿81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根岭;景登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A549细胞转染esp1基因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将IRE-EGFP-esp1质粒用FuGENE 6脂质体转染到肺腺癌细胞A549,经G418筛选获得转染阳性的细胞系(esp1-A549).采用DNA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细胞DNA含量、倍性及细胞周期,计算S期细胞比率(SPF)和DNA指数(DI);采用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检测法和闪烁计数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同时检测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以未转染(A549)、转染空载体(neo-A549)的细胞作对照.结果:与其他2组比较,esp1-A549细胞的DI、SPF及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esp1-A549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数为3.5±0.6,克隆形成率为12.5%,低于A549细胞的23.3±0.2(t=4.93,P=0.004)和46%.结论:esp1基因的上调表达对A549细胞部分恶性生物学表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丽莎;刘昕;刘永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并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测定了52例肝癌和32例健康人血清标本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并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将84例标本随机分成训练组56例(肝癌35例,健康人21例)和盲法测试组28例(肝癌17例,健康人11例).利用从训练组得出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对28例未知血清进行检测,并与甲胎蛋白(AFP)判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该方法对肝癌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17/17,11/11).AFP检测结果准确率为77.4%(65/84),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9.2%(36/52)和90.6%(29/32).结论:该方法在肝癌的诊断中较AF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庞艳丽;张波;王家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在阻断小鼠慢性结肠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型(SCID)小鼠(n=24)体内植入同基因源性CD45RBhigh CD4+ T细胞,以诱导慢性结肠炎发生.SCID小鼠造模后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抗TNF-α单抗和大鼠免疫球蛋白治疗,剂量均为1 mg/只,1次/周,腹腔注射,连续治疗8周.每周记录小鼠的体质量、大便情况和脱肛症状等.SCID小鼠均于造模8周后处死,采集升结肠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均表现为体质量下降,发生腹泻和脱肛,结肠壁增厚,结肠黏膜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有溃疡发生.观察组小鼠体质量增加,无腹泻和大便稀软现象,结肠黏膜组织结构完整,黏膜和黏膜下层仅有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观察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内每高倍视野TUNEL阳性细胞数(56.5±8.2)高于对照组(4.3±0.6)(t=4.521,P<0.001).结论:抗TNF-α单抗可诱导结肠黏膜内淋巴细胞的凋亡,抑制淋巴细胞功能,从而阻断慢性结肠炎发生.
作者:刘占举;徐刚;崔静;唐芙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8年2月至2004年12月,分别采用复方丹参与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世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康复指导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CRF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5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临床治疗结合康复指导)和对照组75例(临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0.5 a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CRF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收缩压(pSB)、舒张压(pD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量(VU)、血红蛋白(Hb)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Scr、BUN、pSB、pDB均下降(P<0.05),VU增多(P<0.05),而Hb无改变(P>0.05).结论:对CRF患者采用康复指导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岳玉桃;王青苗;高雪霞;徐家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纹状体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余5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PSS大、中、小剂量组)均以线栓法制作急性大鼠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栓塞前30 min,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PSS 10 mg/kg、5 mg/kg和2.5 mg/kg及尼莫地平3 mg/kg,缺血1 h再灌注4 h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另取大鼠60只,分组及处理方法同上,各组大鼠缺血2 h再灌注1 h后断头取脑,分离大脑皮层、纹状体,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神经运动功能障碍,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PSS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皮层及纹状体5-HT、DA、NE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各单胺类递质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PS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改善单胺类递质的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高远;姬汴生;巴玉峰;贾丹辉;胡香杰;张贵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35例,报道如下.
作者:侯红军;杨聪敏;吴燕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87年8月至2004年12月,作者共收治新生儿肠套叠15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根生;宋翠萍;陈金兰;陈莹;吴曰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脑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以往,DSA是诊断CA的金标准,但由于血管重叠和位置关系,有时会发生漏诊.近来,随着三维DSA的应用,CA的检出率和栓塞治疗成功率越来越高[1,2].2004年11月至2005年6月,作者采用Philips Alleura型三维DSA系统诊治SAH患者40例,报道如下.
作者:翟水亭;宗登伟;李天晓;曹会存;王子亮;白卫星;孟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肺癌在我国城市中占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农村占第3位[1],55%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就诊时已为ⅢB~Ⅳ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对这种患者,目前主要是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2].常用的方案为NP方案及TP方案.作者对比分析了NP方案及TP方案对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邹宏志;吴惠娟;赵艳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金黄杆菌属在临床感染标本中的分离率不断增加,其在感染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1,2].2002年至2004年,本院共收治黄杆菌感染30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民;张小红;孙荣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基因芯片技术对15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VEGF mRNA检测.结果:1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有8例VEGF mRNA上调表达,其平均表达水平,cDNA微阵列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分别为(3.82±0.75)和(4.11±0.89);VEGF 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大 小、形状、病理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关.结论:VEGF在食管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 mRNA水平对预测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沛;凌志强;杨洪艳;赵明耀;黄幼田;马俊芬;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焦化厂焦炉工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焦化厂185名焦炉工进行测试调查,并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焦炉工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结论:焦化厂焦炉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变化,可能与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方式有关.
作者:李时恩;李春阳;徐玉宝;杨胜利;王新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液(EPS)pH值、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计数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症状将15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3组,即排尿症状组52例,疼痛或不适组74例,混合组25例.正常对照组23例.通过直肠按摩取得EPS标本后立即用pH试纸测定pH值,高倍镜下计数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结果:排尿症状组EPS的pH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3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EPS中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卵磷脂小体计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EPS标本中pH值与白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0.334,P<0.001),与卵磷脂小体计数呈负相关(r=-0.447,P<0.01),白细胞计数与卵磷脂小体计数呈负相关(r=-0.443,P<0.01).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排尿症状组EPS中pH值升高,而疼痛或不适组与混合组患者pH升高不明显,可能与EPS中高浓度的尿酸影响有关;EPS中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计数与症状类型无关,提示除了炎症反应外尚有其他因素影响慢性前列腺炎症状.
作者:王瑞;郑涛;王祖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制作出可以在生物材料试验机上完成颏部下颌姿势位撞击试验的下颌骨模型并测试其有效性.方法:3具新鲜离体下颌骨标本,利用牙托粉和下颌骨,根据Hanau(牙合)架原理制备对(牙合)模型,在生物材料试验机上进行验证.结果:制备出下颌骨撞击模型,模拟符合实际的骨折类型,3例标本的响应时间分别为15.5 ms、16.7 ms、18.3 ms,平均为16.83 ms,撞击力峰值分别为2 037.69 N、2 130.19 N和2 225.42 N,平均为2 131.73 N.结论:下颌骨撞击模型可以完成颏部下颌姿势位的动态撞击试验,并为其他(牙合)位撞击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奠定基础.
作者:刘阳;张美超;赵卫东;姜楠;刘晓静;钟世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诱导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型(SCID)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并探讨该结肠炎模型的免疫病理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离BALB/c小鼠(H-2d基因表型)脾脏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经尾静脉或腹腔注射植入21只同基因型SCID小鼠体内,观察慢性结肠炎的发生.8周后处死SCID小鼠,分离结肠黏膜固有层内CD4+ T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炎症结肠黏膜组织内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5、TNF-α)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以16只正常BALB/c小鼠作对照.结果: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植入SCID小鼠(4.1±0.3)周后,小鼠体重开始下降,大便变软;(7.4±0.6)周后出现腹泻、体重明显下降、脱肛等慢性结肠炎症状;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结肠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以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明显,并出现肠上皮细胞炎性增生、黏膜溃疡形成.与正常BALB/c小鼠比较,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诱导后,SCID小鼠结肠黏膜固有层CD4+T细胞IFN-γ、IL-2、TNF-α分泌水平增高(P<0.005),结肠黏膜组织内IL-2、IFN-γ、TNF-α mRNA水平亦升高(P<0.005).结论:CD45RBhigh CD4+幼稚T细胞可诱导SCID小鼠发生慢性结肠炎.
作者:刘占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输尿管梗阻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是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1995年4月至2004年12月,作者共收治宫颈癌引起的输尿管梗阻19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继征;李鹏;孙文淇;杨立新;张洪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EP破裂或流产可导致腹腔内大量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作者:李先锋;吴瑾;张小娥;段素静;李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