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陈桂英;杨凡;张永海;马汉祥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瑞芬太尼+丙泊酚2mg· kg-1·h-1组(P组)、瑞芬太尼+0.5 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和瑞芬太尼+1 μg/kg右美托咪定组(D2组),每组20例.入室后三组患者均以0.25 μg.kg-1· min-1泵注瑞芬太尼,同时泵注不同镇静药,给药后5 min,2%利多卡因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给药后10 min行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并记录给药前(T0)、插管前(T1)、插管成功即刻(T2)及插管后3min(T3)时的MAP、HR、SpO2;记录T0~T2时RR及PETCO2;同时记录患者呼吸抑制、呛咳及插管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 P组、D1和D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0%、85%和90%.与T0时比较,T1时D1、D2组HR均明显减慢(P<0.01),而D2组MAP明显升高(P<0.01);T2时P、D1组HR明显增快(P<0.01),三组MAP均明显升高(P<0.01);T3时P组MAP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D1、D2两组(P<0.01).与T0时比较,T1、T2时三组患者RR均明显减慢,PET CO2明显升高(P<0.01),其中D1组RR明显快于,PET CO2明显低于P组和D2组(P<0.05).P组患者呼吸抑制、呛咳及插管知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1、D2组(P<0.05或P<0.01).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可安全地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在维持血压稳定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呼吸抑制轻微,安全性较高.
作者:孙兆楚;邱晓晓;唐晓阳;谈珊柏;钱燕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尼卡地平对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OPCABG患者79例,年龄51~68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近端血管吻合前分别持续泵注尼卡地平0.5 μg·kg-1·h-1组(N组,n=41)或硝酸甘油0.5 μg·kg-1·h-1组(G组,n=38).记录麻醉前(T0)和用药后10min(T1)、30min(T2)、60 min(T3)、90 min(T4)时的氧代谢、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变化情况,包括SvO2、MAP、PaO2、CO、HR和肺血管阻力(PVR)、体循环血管阻力(SVR)、CI、氧摄取率(ERO2)、乳酸(Lac)等.结果 与T0时比较,T3,T4时两组患者氧耗明显降低,Lac浓度明显升高,且N组均明显低于G组(P<0.05);T3,T4时G组PaO2、氧供明显降低,ERO2明显升高,N组PaO2、氧供明显高于,ERO2明显低于G组(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3时PAP、T1~T4时PVR和SVR均明显降低,T3,T4时CI明显升高(P<0.05),且T1~T4时N组PVR和SVR明显低于G组,T4时CI明显高于G组(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尼卡地平可有效改善OPCABG患者术中氧代谢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战珑;韩建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在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在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住院的80例单胎头位,ASAⅠ或Ⅱ级的初产妇,随机、双盲分为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2 mg组(S1组)、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3mg(S2组)、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4mg(S3组)和舒芬太尼4μg(S组),每组20例.均于产程潜伏期(宫口开1 cm)行分娩镇痛.四组均采用0.1%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0.5 μg/ml行PCEA.镇痛期间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和胎心率,记录镇痛情况、产程、催产素用量、分娩方式、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S组和S1组比较,镇痛后5、10、60 min和宫口7~8 cm时S2组 、和S3组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S2组比较,镇痛后5 min时S3组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四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显效时间依次为S3组<S2组<S1组<S组(P<0.01),首次给药维持时间和镇痛平面依次为S组<S1组<S2组<S3组(P<0.01).S2组产妇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S1组和S3组(P<0.05).S3组有4例产妇镇痛后Bromage评分为1分,约1h阻滞消失.S3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和S1组(P<0.05).S2组产妇产后镇痛满意度高于其他三组.结论 舒芬太尼4 μg复合罗哌卡因2~3 mg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舒芬太尼4μg复合罗哌卡因3 mg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镇痛效果更佳、产妇满意度高.
作者:王大伟;王保国;刘长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后腹腔镜术中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5~75岁,体重50~81 kg,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D组10 min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续以0.5 μg·kg-1·h 1泵入,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所有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0.04 mg/kg、丙泊酚1.0~2.0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及舒芬太尼0.5 μg/kg进行麻醉诱导.两组患者术中连续监测BP、HR、ECG、SpO2,记录开始诱导泵入右美托咪定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开始气腹时(T2)、拔出气管导管后即刻(T3)和拔管5min后(T4)的MAP和HR,并于各时点抽取非静脉输液侧肘静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T0~T3时D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比较,T1~T3时D组的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T4时D组的A-Ⅱ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全麻中加入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
作者:张涛;朱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患者,女,26岁,77 kg,因“G1P0孕39+3W,胎膜早破”,于2014年6月28日22:30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6月30日7:35患者拔除导尿管下床行走几步后突然倒地,烦躁、胸痛伴呼吸困难.查体:神清,烦躁,口唇、四肢发绀.BP 85/45mmHg,HR 42次/分,右肺可闻及哮鸣音.立即予面罩吸氧10 ml/min,开放外周静脉输液.
作者:许庆;瞿煦临;曹瑞瑾;张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困难气道是指具有五年以上麻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而罩通气或气管插管时遇到困难的一种临床情况[1].困难气道的预测方法有很多.Shah等[2]比较了几种评估气道的常用方法,认为上唇咬合试验和甲颏间距是较好地预测指标,但是要联合其他方法综合分析.李晓强等[3] Meta分析表明,Wilson评分对于困难气道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4],但应用中还需要参考其他临床指标.大多数困难气道可以通过术前评估发现,但是仍有部分气道由非紧急气道变成紧急气道,或者是未预料的困难气道[5],由于准备不充分而出现意外情况.现将临床可能遇到的困难气道汇总如下.
作者:宋丽;袁维秀;米卫东;张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改良骶管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拟在改良骶管阻滞下行肛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舒芬太尼组于骶管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15 μg混合液30ml,对照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30 ml.观察并记录患者MAP、HR、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效果、及补救镇痛药(布桂嗪)使用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舒芬太尼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4.0±1.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6±2.2)min(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为(8.2±1.1)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1±0.9)h(P<0.05).术后4、8、12 h舒芬太尼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4 h内使用布桂嗪例数13例(27.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例(83.3%)(P<0.05).两组MAP、H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纯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比较,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改良骶管阻滞时,能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改善术后24 h内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作者:崔晓丽;周宛建;薛海霞;王芸;王灿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P1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2组)、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SS组).除S组外均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只穿线,不结扎;SP1和SP2组分别于缺血前30min、再灌注前10 min吸入2.5%七氟醚15 min,洗脱15 min;SS组于缺血前30 min和再灌注前10min均吸入2.5%七氟醚15 min,洗脱15 min.于缺血前30 min、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时记录HR和MAP,计算RPP(SBP×HR).于再灌注120 min时取心脏制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病理学变化,测定凋亡指数(AI),检测心肌组织SOD和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四组再灌注120 min时MAP和RPP明显降低,AI明显升高,心肌组织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TNF-α和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IR组比较,SP1组、SP2组和SS组AI明显降低,心肌组织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TNF-α和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SP1组和SP2组比较,SS组AI明显降低,心肌组织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TNF-α和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单纯七氟醚预处理或后处理比较,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使心肌组织AI降低,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TNF-α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韩冲芳;贺建东;王晓鹏;于菁;雒珉;张建文;张卫卫;杨文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输注吗啡复合小剂量纳洛酮对兔肠蠕动及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吗啡对照组(M组)、吗啡复合纳洛酮组(NM组)和纳洛酮组(N组),每组15只.四组均行硬膜外穿刺置管,背硬膜外镇痛泵,连续输注7d.观察记录粪便性状以及疼痛评分.测量幽门至回盲部肠管长度及墨汁在肠道的推进距离,计算墨汁推进率.取近端和远端结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kit表达,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进行Cajal间质细胞(ICC)计数.结果 与M组比较,N组、NS组疼痛评分明显升高,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近端结肠c-kit表达和ICC计数明显增多(P<0.05).与NM组比较,N组、NS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M组疼痛评分明显升高,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近端结肠c-kit表达和ICC计数明显降低(P<0.05).近端结肠组织M组出现ICC损伤细胞数明显高于其他三组,c-kit阳性细胞面积明显小于其他三组.结论 硬膜外输注吗啡镇痛可抑制家兔肠运动功能,其机制与降低近端结肠ICC数量有关;小剂量纳洛酮可能逆转吗啡诱导的ICC变化,增强镇痛效果并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恒;宋正环;骆宏;金孝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Ⅰ-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MAP、HR;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两组肺萎陷评分,记录两组单肺通气前、中及后的气道峰压(P1、P2和P3);记录术后肺不张以及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组比较,T2、T4时Ⅰ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Ⅰ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肺萎陷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无肺不张;与T组比较,Ⅰ组P1、P2和P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Ⅰ-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单肺通气时,气道密封性可靠,通气效果好.
作者:侯涛;李娟;王松;唐朝亮;耿擎天;殷国兵;康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患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50例,年龄1~3岁,ASA 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和对照组.TAP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0.3 ml/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拔除喉罩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记录术后1、4、8、12、16和24 h患儿FLACC评分,记录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AP组患儿躁动发生率、PAE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AP组患儿术后1、4、8和12 h的FLACC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儿术后16h和24 h FLACC评分、拔除喉罩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未见TAP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患儿腹横肌平面阻滞给予0.25%左旋布比卡因0.3 ml/kg,能提供至少12 h的术后镇痛效果,有效预防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章艳君;刘金柱;张文静;赵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麻术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rmann Ⅰ~Ⅱb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然后静脉泵注0.5 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在同一时段静脉泵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劈胸骨时(T4)及拔管时(T5)的MAP、HR、单位时间内全麻药的用量;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意识完全清醒时间及Steward苏醒评分.结果 与T1时比较,T2~T5时两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C组全麻药用量明显高于D组(P<0.05);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D组,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 全麻术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保证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改善了患者的苏醒质量.
作者:王卓强;魏昌伟;马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的实施对病态 肥胖症患者行全身麻醉下减重手术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自2012年1月以来在减重手术患者中推行ERAS策略,改变围术期管理方法.收集ERAS策略实施以来接受减重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及住院费用信息,按照ERAS策略实施与否将患者分为ERAS组和非ERAS组,与ERAS实施前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45例患者纳入研究,1例因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入ICU治疗,住院时间及费用增加.无并发症的44例中,ERA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计划带气管导管返ICU患者明显减少(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减重手术患者中推行ERAS策略后,患者的ICU住院比例降低,住院费用减少.
作者:陈唯韫;张秀华;马满姣;张娇;黄宇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评估超声引导下实施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患者70例,ASA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体重46~78 kg.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n=32)和普通喉镜组(L组,n=38).插管前Mallampati法评估气道分级.U组采用超声引导法,在长轴和短轴显示会厌、声门和环状软骨后,经口插入套有气管导管的换管器,超声引导下将换管器置入声门,然后经换管器插入气管导管;L组采用普通喉镜暴露声门,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以胸部听诊法及PETCO2监测综合判断气管插管是否成功,两次试插不成功被认定为插管失败,改用可视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成功率、误入食管例数、口咽部黏膜出血及轻度声门水肿发生率;记录插管前、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5 min的HR、SBP、DBP的变化.结果 与L组比较,U组插管后即刻HR明显减慢,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与插管前比较,两组插管后即刻HR明显增快,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插管后5min,两组患者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误入食管、口咽黏膜出血和轻度声门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和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超声引导下气管插管可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和气管插管并发症.
作者:王俊安;汪春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脏同步化运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CABG患者24例,年龄43~75岁,体表面积1.53~2.00m2,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两组术中麻醉维持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D组于主动脉开放后经微量注射泵静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内注射完),然后以0.5 μg·kg-1·h-1维持给药至术毕,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开胸前(T1)和CPB停机后30 min(T2)、60 min(T3)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心脏指数(CI),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射血分数(RVEF)和心脏同步性参数:PR间期、QRS时限、室间机械延迟(IVMD).结果 与T1时比较,T2、T3时两组HR明显增快、CI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D组T2、T3时PR间期明显延长(P<0.05).两组间QRS时限及IV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后以0.5μg· kg-1·h-1维持能够延长PR间期,影响房室间同步化运动,但对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同步化运动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振红;史宏伟;魏海燕;葛亚力;陶红伟;吴皎卿;陈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患者,女,62岁,体重65 kg.因呼吸困难,右上腹疼痛2d急诊入手术室.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胆囊摘除术.既往体健,查体:T 38℃,SpO2 91%,HR 109次/分,BP150/90 mm Hg;神清,双肺呼吸音粗糙,少许哕音,心律快无明显杂音,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墨菲氏征(+).CT示:(1)两肺渗出性病变伴双侧胸腔积液;(2)右肺小结节灶;(3)心包少量积液;(4)纵隔淋巴结肿大.肝胆彩超提示:胆囊水肿,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作者:孔荆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坐骨神经应用止血带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300 g,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丹参川芎嗪组(T组).通过阻断/开放同侧髂总动脉建立坐骨神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坐骨神经HE染色、超微结构;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并测量大鼠缺血-再灌注2h至4周内步行轨迹,换算其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2h即刻至2周,IR组和T组SFI均明显低于S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1、2和4周时T组SFI明显高于IR组(P<0.05).IR组和T组SOD、GSH-Px和LDH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S组(P<0.05),且T组SOD、GSH-Px活性明显高于,LDH活性及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光镜下形态学和超微结构上T组的损伤性改变均轻于IR组,SFI明显重于IR组.结论 丹参川芎嗪有助于减轻大鼠坐骨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郑晓春;丘春华;陈江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产科大出血仍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产科手术中应用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是极为重要的.自体输血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血液保护措施,主要包括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回收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需要在术前一段时间采集患者自身血液保存备用,而产科手术多为急诊,故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是在手术主要步骤开始前,采集患者自身血液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晶体液补充血容量,由于产妇特殊的血容量改变,容量负荷的变化可能导致产妇心衰和胎盘供氧不足,因此不适合在产科开展.
作者:卫新;邢娜;张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物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自2002年上市以来,因其有效抑制腺体分泌、对心率影响较小而得到广泛认可[1].近年临床研究与应用发现盐酸戊乙奎醚可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扩张支气管,具有预防和治疗围术期肺部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于金贵;马虹;王东信;王迎斌;兰志勋;朱涛;刘进;李伟彦;闵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FloTrac/Vigileov3.0系统监测心排血量(APCO)在肝移植手术中与Swan-Ganz漂浮导管经肺动脉连续心排血量(PCCO)的一致性,探讨其在肝移植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指导术中容量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肝移植手术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分别应用APCO和PCCO连续监测心排血量,并于麻醉后2 h(T1)、无肝期前(T2)、无肝期2 min(T3)、无肝期35 min(T4)、新肝期2 min(T5)、新肝期30 min(T6)、新肝期2 h(T7)及术毕(T8),记录患者的心排量(CO)、周围血管阻力(SVR)、每搏量变异(SVV)等血流动力学参数.Bland-Altman分析法综合分析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与T1时比较,T2~T5时SVV明显升高,T6时SVV明显降低;T2、T3、T6~T8时PCCO明显升高,T4、T5时明显降低;T2、T5~T8时APCO明显升高,T3、T4时明显降低(P<0.05或P<0.01).T1~T4、T6~T8时PCCO均明显高于APCO,T5时明显低于APCO(P<0.05或P<0.01).除T3和T5时点外,APCO与PCCO的变化趋势一致,二者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FloTrac/Vigileov3.0监测系统与Swan-Ganz漂浮导管经肺动脉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监测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用于肝移植手术中连续监测CO具有可行性,可以用于指导容量治疗.
作者:董兰;刘多辉;蔡俊刚;安丽娜;王雪;陈晓阳;韩曙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